萨格拉斯之血拍卖行:善用发愿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36:40

善用发愿之心

    愿是什么?愿力是一种动力,一条轨道,一道程序,一个目标。人为什么会有命运?末学认为,因为我们有起心动念(因),由此产生了果,在某个时间点,果报呈现出来。如果你把愿心延伸,那么,果报心态的对应点与强烈的愿心在那个时间点上发生碰撞,愿力强,果报随愿力;愿力弱,果报就随业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强者先牵”!
   下面,我们讲几个经典案例:

      一、发愿先度 (《金刚经解》)

  世尊又于无数劫前,作忍辱仙人,在山中坐。遇国王出猎,问兽何往。仙人自念:“若实告,则害兽。不实告,则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如初。复斫去一臂。因发愿云:“异时我成佛,当先度之,勿使世人效彼为恶。”后释迦成道,首度憍陈如比丘,即当时国王也。
 
   释尊在因地里,发了一个愿,要先度憍陈如,结果,释尊成佛后,首度者就是憍陈如!如其所愿,丝毫不差,愿力可怕不可怕?!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愿力是一条路、一条轨道,一道程序,一道命令。

   《金刚经》中,佛告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为仙人时,在山中修忍辱行。适逢歌利王带领眷属到山上游玩打猎。这些女眷在山中游玩,看见仙人,非常好奇,就与仙人交谈。歌利王回来,发现众妃嫔围着一位长发老人聊天,生妒忌心,以为仙人引诱她们,再发嗔恨心,他问:“你在这里干什么?”老修行答:“我在这里修忍辱行。”问:“什么叫忍辱行?”答:“无论人们对我怎样不好,虐待我,我都要忍。”王说:“真的吗?你不嗔恨,不反抗?”答:“若我起嗔心及反抗,那就不是修忍辱行。”王不信:“好!你能忍辱,那我倒要先试试。”说时即取出宝剑,将其耳朵割下,问道:“你是否能忍?”答:“能忍。”王又再将其鼻子割下,也说:“能忍。”王问:“你真的不生嗔恨心?”答:“绝不生嗔恨。”
   王更不信,索性再割下其四肢。忍辱仙人仍旧说:“不生嗔恨。”王很不相信,忿怒道;“我真不相信,你真能忍,用什么来证明你没有嗔恨心?”于是忍辱仙人即发誓说:“如果我有丝毫嗔恨心,则我的耳鼻四肢永远残废。若我没有嗔恨心,则我的耳鼻四肢,即刻复原。”说毕,身体果然即刻恢复如初。

    王一见大惊,以为是妖术,正想用宝剑乱斩,触怒了护法天神,顿现狂风暴雨冰雹,一齐砸向歌利王。忍辱仙人即时又发愿说:“愿护法神息怒,不要责罚他,待我成佛时,一定先度他!”
    此时歌利王生大惭愧,猛力忏悔。这一忏悔,天龙八部诸护法神息怒,风雨冰雹顷刻即散。而忍辱仙人就说:“好了,你虽然这么狠来试验我,我不但不恨你,将来我成佛之后,一定先度你。”
     过去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歌利王就是佛的第一个比丘弟子阿若乔陈如。

   二、恶愿也会产生果报

   从我自身的经历,我也深深体会到愿力的可怕。那么善愿如是,恶愿是不是也这样呢?
   恶愿也会产生果报!这两个案例都是很真实的。一个最有名的叶赫拉那氏的故事,据说叶赫拉那氏在被爱新觉罗击败灭族,其族长发愿“叶赫拉那氏就是还剩一个女人也要灭掉爱新觉罗氏”,所以无论爱新觉罗无论怎么防备叶赫拉那氏的女人及后宫专政,最终还是被一个叶赫拉那氏女人慈禧搞得一他糊涂,而且摧毁了清朝最后的希望百日维新。元朝成吉思汗的父亲杀了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铁木真,并把成吉思汗取名为铁木真。那个铁木真要临死前发恶誓:要让他的儿子报仇(大意)!结果,成吉思汗的父亲就死在那位部落首领儿子手下!

    爱新觉罗种了灭叶赫拉那氏之因,族长有发恶愿,此愿力又大,又有因果关系,所以报应很快,成吉思汗的父亲杀了铁木真,铁木真在临死前也发恶誓,结果铁木真的儿子也杀了成吉思汗的父亲!

    再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两个姑,两人经常吵架。有一段时间,小姑的势力较大,在吵架中占上风。大姑有一次被气得痰卡在喉咙里,送到医院急救。当时,她说如果今生往生西方极乐,那就算了。如果堕入三途,她要与小姑生生世世结冤仇,做鬼也要来讨债(大意)。结果大姑从医院回来,就往生了!
    后来,我有个同修住在大姑的房间里,夜里梦到大姑一直在哭!并说,事情快解决了!而我妈也在某天中午,看到大姑很安详的梳头。那段日子,小姑的日子很不好过,天天喊头疼,神经兮兮的!结果没几天,小姑死了,过好几个小时才被人发觉,并产生了尸僵,下场很惨。
   从此可以看出发誓的力量,我们千万不能乱发誓,更不能诅咒人家,也不要乱给人家起外号!也可以看出,命运跟着愿力走,至于到哪里去,就看你的愿力了!这就是念佛发愿求往生的奥秘所在!

   知道愿力是一条路、一条轨道,一道程序,一道命令,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命运,我们就要善于用之,而不要乱用它!

 
          三、有愿易度——目连尊者的故事

   这是改造命运的一个秘诀!先讲一个案例:

   有愿易度  (《经律异相》)
  佛世有一聚落,恣行邪见,不从佛教。乃遣目连往,则倾心向化。佛言:“此辈与目连有缘。往劫目连为樵夫,见山中无数聚蜂,飞来欲螫。因戒曰:“汝等皆有佛性,莫兴毒害,吾若成道,当度汝等。”由是蜂皆散去。今日此处人,即当日之聚蜂也。因发度彼之念,故今世一往即化。”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启发:一是发愿可以结善缘——改变人际关系。有人如果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紧张,可以学目连尊者,以发愿来改变!XX师兄,曾经为老公很苦恼,因为她想度老公。后来,她发了一个愿,要把她老公当成佛菩萨来供养,下午她给我说,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

   二是发愿心——心心相通;  有愿、有求——求之易得!目连尊者与蜂产生因缘,是因为蜂要螫他,他发了一个愿,与蜂产生了心心相通,群蜂承认了尊者的愿,不螫他,并与其结了善缘!所以心心相通很关键,产生的作用也就大,所以愿最起码要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有求,有愿,就会求之易得!这是善导大师的一句话,末学结合自己实际作出的一个判断!如果善愿愿力大,就不是你一个人在做事,而是一大堆人在后面帮助你,完成你的愿力!

   正如善导大师所说:“修行成败,总在遇缘不同。”如果缘殊胜,遇到好的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这一生就很可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今天他是百万富翁、他是总统,他是乞丐、他是下贱之人,很大程度也是遇缘不同。谁敢说,今天的富翁、总统,在无始劫中没有做过乞丐、下贱之因?今天的乞丐、下贱之人,在无始劫中就没有做过富翁、总统之因?产生果报的差别,很大程度是遇缘不同啊!!那么缘是通过什么来起作用的呢?!末学认为,是通过愿力来起作用!

   我们讲几个实例,为什么有求有愿,求之易得!

    观世音菩萨在因地里发过这样一个愿:“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好,观世音菩萨发这个愿之后,要有多少护法自发地来帮他成此愿?很多护法因为观世音菩萨这个愿与他们护法的愿相应,会自动地来帮他老人家成佛!你今天发与观世音菩萨同样的愿,那么观世音菩萨的护法帮不帮你?肯定帮的!那你是一个人在做事吗?不是,你背后还有很多护法啊!就象师父要帮众生解脱苦,帮助众生了生脱死,那就有很多护法自发地来帮助!你看,师父就发一个愿,他老人家不用去募捐,稳做钓鱼台,上百万的建筑自然席地而成,多少法宝从师父这边流出去!多少人在这边修得了福报,得到了智慧!这就是愿力的力量啊!!

   就因为那么一个愿,有那样不可思议的缘来帮助!所以,你的愿是为大众的,是大愿,就会感来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帮你。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懂得发大愿,并不断扩大愿心,增强愿力,真心去做,有求有愿,求之易得。而且,如果愿发完,下面你求的事,就跟你没关系了,就不是你的事了,是护法的事,是佛菩萨的事,你交给佛菩萨去做就行了(方便说)。你仅要按你的愿力去做就可以了!


       四、发心即胜二乘——愿大福大,清静愿大于私愿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愿大福大,清静愿大于私愿。发愿要用清静心来发愿,不要以自私自利之心来发。这样,清静心发愿,果报就会快而且殊胜。你求的东西得到了,人格也升华了,妄念也减少了,智慧就增加了!

      发心即胜二乘(《智度论》)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钵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钵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令其在后。如是再三。沙弥曰:“和尚何故使吾忽后忽前?”罗汉曰:“汝前发心求佛,是菩萨中人,位在吾上,自当负囊随汝。汝又忽慕声闻,无复度人之念,位在吾下,自当负囊随我。”沙弥大惊,遂坚意勤求佛果。
    【按】《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惊喜,以为吾今已得天人之师。夫但言发心,则未尝修证可知,然已胜罗汉者,以其有愿必遂也。譬如初生太子,虽在襁褓之中,然耄年公卿,亦当恭敬礼拜。  (摘自《安士全书》)

   发愿大,连六神通的罗汉都要帮你!所以,当你真发大愿,真的为大众做事情的时候,不怕没人帮你。你可以大胆地向佛菩萨求,然后以此发出为众生之大愿、求证菩提之大愿,有愿必成!


    五、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的方法——生活中处处要善于发愿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写到俞净意公改造命运,达到“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大家听了感到很羡慕,却不知如何达到?有一个方法,就要在生活中处处要善于发愿来达到!比如,走到田间,我们就发一个愿:农民今年丰收,心生欢喜!走在马路上,我们就发一个愿,司机们和行人们都能免难,觉悟人生之苦……。总之,我们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心态,启发自己的愿心、开发自己的悲心,并由已及彼,想到众生跟我一样喜乐厌苦,产生慈悲之心,从而产生度众生之大愿心!
  念佛人就要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力,愿如佛、心如佛、戒如佛、行如佛,必然成佛!


     六、如何发愿

    “愿”为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之核心,如何发愿? 

     菩萨发愿有总有别。“四弘誓愿”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别愿则依个别因缘而发,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吾人修学大乘菩萨道,必得了解何谓“四弘誓愿”及如何发愿,如此才称得上修习菩萨道。

  诸佛弘誓

  首先,先解释“四弘誓愿”之义。“四”为数字。所愿广普曰“弘”,即所发的愿是广大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或为眷属利益而发。自制其心为“誓”,发誓后,心就被誓给限制住,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志求满足为“愿”,“志”是心中所定的目标,《论语》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一旦定了,便勇往直前,直到满愿才罢休。

  思惟“弘誓愿”三字,越觉得“誓”字特别有意思。吾人平日也常发愿,二课回向时也发“愿生西方净土中”、“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为何我们仍然悠悠忽忽的过日子,一点都不像愿意往生的样子呢?若能有强大的约束力,只要我们忘记念佛,忘记要往生,就立刻约束、提醒自己提起佛号和信愿,这样何愁不能往生。问题在于约束力从何而生呢?

  誓愿有力

  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立下四十八大愿,每一愿的首句和末句都是“设我得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誓”。凡夫平常若要人相信自己的为人,总会当众起誓:“若我所说有半点谎话,就如何如何”。又如赌徒为了向家人宣示自己不再赌博,便往往发誓:“若我再去赌,就砍断一根手指,以示警告”。这三者的相同点都是若没做到某件事,就让自己吃苦头,这就是要用可怕的结果来警醒自己。

  古代祖师大德仿照此例,便常常这样起誓:“若我又犯……过错,我就下地狱”。乍听之下,真令人心头为之一惊,不得不深深佩服祖师大德的勇气。事后仔细思惟这当中的道理,不难发现纤毫恶事都是地狱因,即使我们不像祖师发此重誓,死后仍会堕入地狱受苦。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不知警惕呢?就是这种鸵鸟性格,使我们不惜“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期有何乐”。我们看不到无常大鬼,所以不知道畏惧。

  因此,我们应效法祖师大德,用有形的誓词来约束、鞭策自己: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出兴于世,对于众生的恩德太大了。经典中至高无上的真理以及修行的方法,得度的因缘,佛若不说,我们再聪明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人身本来是为受报而来,是为酬业而来,被业力牵着走,太苦了,我们必须发菩提心,使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我活着是为了度一切众生,不为我自己,心量展开,即得自在。《华严经》境界实在广大,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场。心、愿、行与佛相应即真是菩萨应世,与佛相应即是与法相应。名闻利养真害死人,稍一沾染即与法性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