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远山vs萧峰视频:从瓦拉赫效应看高效能个人和团队 - 奔牛 - 畅享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3:08:17

从瓦拉赫效应看高效能个人和团队

从小学第一天开始,老师就给孩子们灌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力争做三好学生;从工作第一天起,职场压力总逼迫着我们企图成为一个全才,无所不能。从成为团队领导的那一天起,我开始思考,除了具备基本的品德是每个人所必须的底线,我们可以做到全面发展吗和全才吗?领导者应该怎样培养和管理他的团队?

我认为不可取,也不可能!先来看看奥托·瓦拉赫的故事,他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 “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我想放眼历史和现在,象瓦拉赫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就不再赘述了。反过来说,诸葛亮就是个典型的全才范例,但是也是个失败的例子,说失败是指对于蜀国整体而言,他的全才战略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被人们称道,可是正因为他的全才,使得他身边没有一个真正高效能的团队,没有继承者。

这同时让我想起在MBA的管理书籍《The Effective Executive》,其中的章节《Making Strength Productive》中,有这样一段简短论述,原文如下:

Whoever tries to place a man or staff an organization to avoid weakness will end up at best with mediocrity.The idea that there are 'well-rounded'people, people who have only strengths no weaknesses (whether the term used is the 'whole man',the 'nature personality', the 'well-adjusted'personality, or the 'generalist') is a prescription for mediocrity if not for incompetence. Strong people always have strong weaknesses too. Where there are peaks, there are valleys. And no one is strong in many area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ood man'. Good for what? is the question...

Effective executives never ask 'how does he get along with me?' Their question is 'what does he contribute'?

大致的意思就是全才的人是不存在的,某方面越强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存在弱点,就像函数有峰值也有谷底。一个高效力的管理者只会关注你的贡献是什么,而不是其他诸如个人关系之类的。

让你的能力更加富有效力,也就是真正的高能效!人无完人,除了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必须遵守的,其他的各种能力和技艺都是各有长短,就像木桶理论所说,每个人都在某方面拥有自己的“长板”,在其他方面可能是“短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长板”(优势和能力),把他们培养成高效能的专才,同时发挥团队整合的优势,把这些“长短板”相互耦合,造就高能效的团队,这才是一个高效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Keep Walkin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我的博客:http://blog.vsharing.com/e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