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故事:要有理不要理想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1:50:29
翻了翻明朝的历史,看到明建文帝和明成祖的事,心里还是有点感触。
按说,建文帝朱允炆也是一个好皇帝。他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后,改变了朱元璋严刑酷杀的政治气氛,从朱元璋的刚猛治国转变为仁厚治国。他果断的调整了一系列政策,重视文官地位,减轻税赋,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错案,由原来的严刑重典调整成宽刑省狱。应该说这一系列的调整,都是很符合当时实际的。
但,为什么后来就被所谓的“靖难之役”打垮,被朱棣夺了江山?
当然原因很多,有朱棣的大智大勇,也有朱元璋对子分封、大杀功臣的弊端,也有朱允炆自己太过柔弱有关。
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因为朱允炆太过理想和书生气有关了?
应该有关。朱允炆没有经过战乱,所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教育,好的方面是能培养人的道德、文气和理想。坏的方面了,没有培养人的动手能力,让人太过理想、脱离现实,和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朱允炆一上任不久,就削藩,他的“秀才班子”出的削藩的战略又不对,加上爷爷朱元璋大杀功臣,没有什么顶用的武将。文又文不行,武又武不行,用的都是纸上谈兵的人,加上自己又软弱,和朱棣一碰,被朱棣给吃掉了。
我们想想,假如当时朱允炆不那么理想,不急着削藩,拖一拖,拖个十年二十年,自己当皇帝又不下岗,自己20岁,朱棣40岁,20年之后,朱允炆是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皇帝,朱棣已经60了,说不定就不是这个局面。又假如当时削藩不是采取强削,而是采取“推恩令”的削法,说不定也不是这个局面。又比如还是缓一缓,等有自己的一班文臣武将,特别是武将,应该也不是这个局面。
读历史,是为汲取经验教训,对我们特别是我自己,有什么启发了?
启发应该很大,就是教条主义害死人。好读书但不能全信书,要经常参与实践。读书读多了,也别读成书呆子。如果太呆了,小到对现实太理想化,大到皇帝都会被人争去。
还有启发是,读书读到有理想、有道德,是很好的。但实际生活中,人不但要心中有理想,关键还要学会在现实中生存,要脚踏实地的生活。所以,当我们的理想与现实遇到冲突的时候,心中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妥协,承认不完美,学会承受煎熬。因为,理想的实现,注定不是直线的,而是有很多挫折,只有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能坚忍、能妥协、能承受,这其实就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我们心中有理想,又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我们的理想实现的几率会越来越大。
人,要有理想,不要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