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扮演者小宋佳:制度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7:40:40

制度的力量

 

——辽宁构建惩防体系速描 

[ 2010-10-11

记者  姚小刚  沈俊峰  赫安泽  严加军

 

   投资超百亿元的滨海大道竣工,参加庆典的嘉宾感到新奇:“这么大一个建设工程剪彩,竟连一份纪念品都没发,真是少见!” 

   2009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217.8亿元,增长13.6%,节支率6.4%,政府采购规模和节约资金总额均居全国前列。

   2009年全省公款出国(境)支出、公车配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和公务接待费支出,分别比上年下降38%、24%和17%。

   ……

   辽宁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俊莲说:“把以构建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辽宁全面振兴的过程之中,其力量在各个领域正得以初步显现。”

   “六根支柱”: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和惩处,辽宁将制度建设置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如果把惩防体系作为一座建筑大厦,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和惩处犹如大厦的六根支柱。在这六根支柱中,制度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都离不开制度的保证作用。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体制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是联结六根支柱的横梁。只有把六根支柱联结在一起,才能形成框架。

   明确责任主体,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的核心。

   2009年,辽宁省11名省委常委带队深入到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检查。2008年和2010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省委书记、省长分别讲话,部署任务,提出要求。省委还以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先后表彰了59项惩防体系建设创新成果。由于省委、省政府较好地发挥责任主体作用,推动了各市和省直部门的责任落实工作。

  “五大系统”,建立符合辽宁实际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

   辽宁把坚持改革创新特别是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作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的关键环节。辽宁省纪委、监察厅提出了“五大系统”建设,即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五大系统”,建立符合辽宁实际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一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建设权力运行公开系统。以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规范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突出公开重点、创新公开载体等措施,使权力运行公开走上统一、规范、协调发展的轨道。二是以构建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交易平台为载体,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系统。对全省正在运行的招标投标监管网、政府采购电子平台、产权市场、土地交易平台等进行大力完善,科学分解权力,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监管措施。与此同时,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和范围,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防止腐败的积极作用。三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保障民生、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建设行政效能考核系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保障民生和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主要内容,构建综合性的考评指标体系,建设行政效能电子评估与管理系统,建立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机制,形成计划、实施、评估、反馈、奖惩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系统。四是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为支撑,建设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行政考核系统和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省、市、县三个层面上,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互通、全领域覆盖的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五是以“民心网”为平台,建设民意诉求反馈系统。通过对省、市、县三级民心网的进一步整合,形成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反馈体系。建立起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复合型载体,“一条龙”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并对各个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和改进完善。

   多方努力,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渠道

   记者还到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他们建立的“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制度进行采访。

   辽宁省发改委2008年3月建立了“综合评标专家库”。在省直及各市发展改革、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设立了33个网络抽取终端。开发了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评标专家库语音自动通知系统,从技术上限制人为干扰评标专家抽取结果,实现了评标专家抽取与现场监管的分离,提高了招标投标监管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招标投标管理的监督和监察人员可以对评标专家抽取的整个过程进行现场监督,输入监督和监察人员的账户信息,完全行使监督管理的权力。也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当发现某个抽取现场出现异常时可以马上询问质疑,极大地提高对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和监察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利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对全行业评标专家相关信息的全面记录,及时发现评标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

   在辽宁省财政厅,记者就辽宁省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行了采访。按照《辽宁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及责任分工》要求,辽宁省财政厅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财政体制机制。2009年,他们以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数据为切入点,对省直单位报送的单位编制、实有人数、工资手册、房屋产权、实有车辆等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细致审核,及时清理纠正虚报和不符合政策规定数据,有效解决了部分省直预算单位基础信息不实、编报虚假信息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预算编制透明度不断提高,有效防止了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违纪问题发生。在征收环节,取消了单位的收入过渡账户,非税收入直接缴入财政收缴账户体系,有效防止了财政收入“跑、冒、滴、漏”。在支付环节,财政部门在预算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后,经审核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14个市全部实施改革,全省所有县(市)和19个区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

   制度的建立完善,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217.8亿元,增长13.6%,节支率6.4%,政府采购规模和节约资金总额均居全国前列。

   辽宁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截至2009年底,通过网上审批共拒付乡镇不合理用款1783笔、3324万元。县区财政直接监管乡镇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乱花钱等问题,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等现象发生。

   2009年全省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公务接待、水电油耗等经费类支出比上年减少10.2亿元,降低23.4%;会议、文件和通讯费用比上年减少1.9亿元,压缩19.7%。

   “阳光财政”建设深入推进。着力推进理财全过程的公开与透明,省财政选取51项重点领域和有重大影响专项资金向社会公开分配,比上年增加24项,涉及金额53亿元。    

   财政绩效评价力度继续加大。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覆盖领域,首次将省直各部门非税收入纳入评价范围,涉及专项资金24项、42亿元,评价金额同比增加41%。

   在辽宁省国资委,记者就“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进行了采访。

   2009年初,辽宁省国资委在本钢集团、东特钢集团、辽渔集团、时代万恒、辽宁建工集团等5户省属企业开展“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

   “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通过对廉洁从业风险点的查找分析,制定防控措施,强化监督制约,进一步加强对腐败问题的预警和监控,努力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建立起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杜绝和减少各种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这项制度的设计,能不能管用,关键就是要企业的领导人,找准廉洁从业风险点。”辽宁省国资委的一位领导在采访中说。他们从5户企业经营特点入手,以权力运行为主线,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确定查找风险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截至2009年底,5户试点企业共查找出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风险点15210个。5户企业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了认真评估,科学界定各类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5户试点企业都进一步完善了“一岗双责”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与上级签订经济责任状的同时,签订党风建设责任书。本钢集团、建工集团建立了廉洁从业承诺制度。《廉洁从业承诺书》的签订,有效地规范了党员干部的从业行为。

   在试点中,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积极构建以内控机制建设为重要载体的省属企业“大预防”工作格局,努力将惩防体系根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制度之内,将风险防范置于业务流程、融入经营管理。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