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晶体结构: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39:43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⑴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还参加学校评优课比赛评比工作;我还走出校园,参加了其他兄弟学校的的研讨课,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进行一次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自我测验考试。
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回首这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计算题的教学外,其余的课程我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
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多参考别人的教案,习题等。
2、组织好课堂教学。
①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相对较好的注意力。
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教他做一个有诚信、有自制力的人。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三、对教学的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待于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材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多与学生接触,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力争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 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没有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要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部分的力度。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竟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使
情况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就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赞可夫同志就曾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放弃一个后进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却意味着失去了全部希望。由于先天条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下面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谈点我的看法。
一、变观念
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只是那些门门平均发展的全优生,学生某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二、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后进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给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他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能量。马斯洛说过:“积极的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习困
难学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3、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与切实际的与他人比较,不切实际的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开展自我竞赛,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四、明情况
有了转化后进生的热情,还必须有具体的工作切入点。只有通过调查,摸清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实施转差的具体实践。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这些都是施教的必备信息。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1. 适时家访。勤家访并不是随意家访,而是要看准时机,如有进步时,取得成绩时,共同活动归来后。共同制定活动项目中,征求家长意见等,不必太“正规”,只要能达到增加了解学生的目的即可。
2. 多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处,因此,教师了解学生,要勤参与他们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课外活动等。在活动中不但能了解他们,更能影响他们,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最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易于实现双向交流。
五、激兴趣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比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时多请差生上来,答好了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7、让学生自编一些试题,每一单元测验,先让学生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8、灵活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六、抓巩固,促提高
在转化中,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又要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他们为何有这个进步,并且发现尚不能“优化”的实际困难。
1、作好阶段性小结。与学生一道共同总结某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及其原因,
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钻研如何矫正的办法,制定转化的目标责任,提高师生转化的双边活动的效率,增强学生转化的自觉性。
2、提高转化水平。根据目标设计,及时把转化的延续目标转移到当前的工作上来,坡度虽然不高,但有利于巩固原有成果,并在这基础上获得发展。
3、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并由他们写出心得体会或者召开主题演讲,出版学生发展成果的专题墙报等,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风气,鼓舞他们的士气,克服困难,使转化工作取得春风化雨般的积极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后进生们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每一个学生培养好。后进生并不一定差,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后进生,肯花心血,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师。

本学期我从事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九年级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由于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学习上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四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P96实验二P96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
化学变化中“五不变”“两必变”
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种类
元素的种类分子种类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许多化学的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弄不好学生有当作第二外语,因此充分利用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的密切联系。通过一个个实验,既让学生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又让学生有所思考;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由于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其化学成绩可以达到中上。
作为初三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三化学特点始于初三,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200*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03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2O2 2H2O+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7.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8.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29.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0.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31.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4.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7.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8.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9.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40.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1.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2.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3.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78.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CO2 + C 高 温 2CO

一、   试题评价
这次考试所考察的知识点为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二氧化还原反应以前的知识点,试题涵盖的知识点较全面,及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选择题25题50分
填空题6题14个空格30分
简答题2题10分
计算题1题10分
总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   学生主要错题分析
1、选择题
题号
考察内容
主要错选
可能错误的原因分析
3
基本反应类型
A
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不清楚
5
影响气体体积
的几种因素
D
把影响固体体积的因素与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混淆
7
电离
D
没有认识到氯化镁溶液不存在镁原子或审题失误
11
中子数的计算
B
计算失误或对中子数的计算不熟悉
13
电解质
B
将盐酸认为是纯净物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ABD
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应用不够熟练导致错选其他三项
15
氯水的成分
ABD
错选A的同学可能是将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成分混淆了,错选B的同学对次氯酸的化学性质不清楚,错选D的同学可能是不清楚液氯是不是就是氯水。
16
物质的量
D
审题问题,错选D 将物质的量当成微粒数
19
漂白粉的成分
C
以为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而忽略了氯化钙
20
氯水的成分
ABD
对久置氯水的成分不是很清楚
21
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C
对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不熟练,且对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理解,导致了错误。其次是审题时误将镁离子的质量分数看成是氯化镁的质量分数造成错误。
2、非选择题
题号
考察内容
可能错误的原因分析
27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
很多同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X=3,于是就理所当然的以为这种元素是铝,不假思索的认为摩尔质量为27 g/mol.部分同学混淆了他们的单位。
28
物质的摩尔质量
误认为氯气的摩尔质量是35.5 g/mol。
29
质子数和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
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质量数的的计算还比较薄弱,容易引起计算上的失误
30
溶液的稀释问题
对“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保持不变”的认识不够,导致计算无从下手。
3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对实验不够熟悉,审题不够清楚,容易忽略了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杂质,忘记将其除去
从中我们可以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审题不够仔细、写不够规范、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卷的难度偏大,再加上一些同学对新学的知识记忆不牢固,概念模糊,导致了整个考试的结果比较不理想。我想在今后的考试中要对试卷的难度多加揣摩,并且在考前多帮同学巩固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   今后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为不少学生并不是对基础知识学不会,而是根本不学;如果不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即使考试的题目再简单,结果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让他们产生愿意学的动机,其次是注重学法指导,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2、要重视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书写、表达、审题等方面的错误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与急于求成、掉以轻心、考虑不周等不良思维品质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是靠平时养成的,要从课堂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规范地书写化学用语,准确完整的回答简答题,要落实在笔头上,落实在课堂里。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时,要学会抓关键词,不要忽视细节和词语的含义,也不可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遇到新的情境问题不要急躁,要反复阅读,挖掘隐藏信息,寻找突破口。这次的实验题失分,一者可能与我们还没有系统复习实验有关,也与学生审题有关,学生没有在设计“除杂”的实验改进上下功夫,而是凭对课本里的实验装置的印象和初中的解题思路去解题。所以我们要把平时的做题看作考试,把考试看成平时练习,到了这种境界考试就没什么可怕了。
3、要善于思考总结方法。思维定势是这次考试很多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这次考试中很多同学的失分与思维定势有关,只记住练过的解题套路,而遇到新情境就不能独立思考,缺乏思路,结果在考试中连连失分。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断总结规律方法。特别是一些学习态度很好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多思多想,寻找方法。化学学习方法主要是思维方法、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学会怎样去想,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是怎样去做。其核心是思维方法。例如要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将新情境下的问题还原成已知的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学会对实验进行假设、操作、设计的实验方法,学会寻找化学计算常规思路的解题方法等。
4、重视化学实验。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高考实验题的设计有的就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有些是由其发展、变形、派生出来的内容。而从高考实验题失分较多的现象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实验中只是照方抓药,未能理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因此要认真领悟实验三大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注重对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分析,对各种实验方案能明确其优缺点,并能提出改进见解。这样才能拓宽实验思路,提高解决综合实验的能力。

2009年我市中考化学命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荆门市2009年初中升学考试纲要》为纲,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为依据,突出了初中化学的主干内容,试题材料源于教材、源于课堂、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源于社会热点问题,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知识与能力并重;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双基为本,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一、试卷结构
理科综合试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科合卷,全卷共10页,分Ⅰ卷、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化学试题有4道大题共16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有8小题(5—12题),填空与简答题有5小题(24—28题),实验与探究题1个小题(29题),计算与分析题1个小题(30题),预设难度为0.6左右,其试题易、中、难题的比为5∶3∶2。卷面分值40分,涉及约七十多个考点,覆盖了初中化学第一至第十二单元的大多数内容,考查内容重点突出,题量适中,取舍合理。试题内容、分值分布、水平层次均符合《荆门市2009年初中升学考试纲要》要求,具体分布情况见“双向细目表”。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既常规又创新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课程 “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的原则,适度控制难易比例。2009年的化学试题通过以下不同形式,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加工、改造、整合课本内容,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落实教材内容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途经之一。2009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有一部分是由课本例题、习题加工、改造、整合而成,或源于课本而宽于课本。如选择题第5题就是上册第7页的叙述内容与第10页的习题整合而成,选择题第8题简直就是下册第64页的第二大题选择题的翻版,选择题第12题与上册第86页的选择题(6)极为相似,填空与简答27题中有关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与上册第87页的第四题是同种计算方法。还有像第7题中出现的可燃冰、第25题中出现的溶解度表、第30题中的反应消耗盐酸体积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分别与课本上册136页、下册36页、下册45页的内容有关。总之,在整个化学试题中,处处都可以看见课本内容的影子,这就要求我市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落实课本内容,抓好基础教学,注重根本,同时在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延伸。
(2)系统归纳,巧妙组合,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综合理科试卷中,化学的总分只有40分,为了达到全面考查目标,提高考试的效度,在命题时巧妙地将分散的基础内容组合起来,使每道小题都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达到了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如:第7题涉及到能源危机、物质的组成元素、伪科学三个基础考点;第8题涉及到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托盘天平及量筒精度、pH试纸读数共5个基础考点;第9题涉及到了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燃烧、镁条燃烧灭火共4个基础考点;第10题涉及到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物质状态变化与微粒间距离关系共3个基础考点;第11题涉及到了空气污染、秸秆利用、温室效应、发酵、肥料共5个基础考点;第12题涉及到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共3个基础考点;第24题涉及到了能源、环境、粮食、氧化物、糖类共5个基础考点;第26题涉及到了物质推断、金属、酸、盐、氧化物的性质共5个基础考点;第29题涉及到了食品保质、金属活泼性大小、实验探究能力共3个以上的基础考点;等等。这样设计试题的目的,一是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提醒我市初中化学教师在复习备考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有关内容的归纳整理,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
2.突出应用,灵活考查多项能力
(1)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立足教材,有效地把分散的化学基础知识相结合,考查了学生统摄、检索、迁移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化学用语规范性的书写也是本次考试的重点,如24题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氢气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26题填写推断出来的物质的化学式,27题书写三聚氰胺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科学事例,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社会热点问题在今年的化学试卷中凸显的淋漓尽致;将化学知识的学习置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化学教与学的规律所在。中考命题强调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实际问题情景中,强调试题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如11题以焚烧秸秆为题材,12题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题材,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又如27题以《食品安全法》为题材,通过三聚氰胺事件将化学知识引向日常生活,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迁移能力。30题以食品保质为探究背景,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与实验验证” “拓展分析”等环节,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这些试题的题材源于生活和社会热点事件,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性和技能性层面的能力水平,也考查了学生体验性层面的能力水平。本试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习应有的本来面目,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3.图表新颖,学科特色显著,力求稳中出新,渗透课改理念
图像、表格等形式的题目是化学试卷理应体现的内容,该类题型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今年在第二卷的25题、26题、28题、29题设计上,都采用了表格或者图像的形式,要顺利解决此类题目,一是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信息提炼能力、归纳综合能力。设置这几道题,意在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增强选拔功能。28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图像题,以“氢气的制取”实验后的废液成分为载体,巧妙地将化学反应、pH、图像观察融为一体,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中29题“你认为能作食品脱氧剂的物质必须具备什么性质”的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纵观全套试题,今年中考化学试题无偏题、怪题,试题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强调化学方法研究及实验探究的考查,很好的贯彻了新课改精神,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考试结果分析与评价
今年中考采取网上阅卷,所有统计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全面,准确可靠,为今年中考考试情况分析提供了便利。
1.化学科总体考试情况统计与分析
表1 全市中考化学考试情况统计
单  位
参考
人数
高分
人数
高分率(%)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低分
人数
低分率(%)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全市合计
30023
8172
27.2
14372
47.9
3869
12.9
23.3
9.9
0.58
0.57
从表1可看出,各项指标控制得比较合理,与命题预设指标体系吻合程度较高,较好的体现了命题的意图,体现了中考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初中教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招生的命题原则。
高分率27.2%,比2008年的20%高出了7.2个百分点,高分人数8172人,完全符合我市今年重点高中招生的需要。2008年我市参考总人数为33171人,20%的高分率能够满足当年的省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但2009年我市参考总人数减少了3148人,而省重点高中计划招生人数不仅没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因此适当提高高分率是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2009年省下达我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2万人,其中各县(市、区)一中及市直龙泉、一中、外校等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为8472人,中考化学高分人数与省示范高中计划招生人数基本一致,完全实现了今年中考化学命题高分率的控制目标。
及格率47.9%,比2008年的42.5%高出了5.4个百分点;平均分23.3,比2008年的21.3分提高了2分;低分率12.9%,比2008年的19.5%降低了6.6个百分点,这些指标数据的变化,更体现了有利于教学面向学生大多数,提高毕业合格率,发挥其积极地导向作用的功能。
试题平均难度为0.58,与预设难度0.6左右基本吻合,较好的体现命题意图,这也是作为“两考合一”较好的难度范围。
标准差为9.9,表明考生分数的离散程度较高,能拉开考生距离;区分度0.57,表明试题对考生的鉴别力较高,难度设置合理,这些都反映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比较理想,是一份质量较高的中考化学试题。
2.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与分析
表2 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
题号
最高分
满分率(%)
最低分
零分率(%)
平均分
区分度
标准差
难度
5
2
0.87
0
0.13
1.74
0.37
0.68
0.87
Ⅰ卷0.73
6
2
0.79
0
0.21
1.58
0.46
0.81
0.79
7
2
0.88
0
0.12
1.76
0.32
0.65
0.88
8
2
0.56
0
0.44
1.13
0.55
0.99
0.56
9
2
0.61
0
0.39
1.22
0.67
0.98
0.61
10
2
0.67
0
0.33
1.35
0.70
0.94
0.67
11
2
0.87
0
0.13
1.74
0.38
0.67
0.87
12
2
0.60
0
0.40
1.20
0.61
0.98
0.60
24
5
0.39
0
0.03
3.71
0.55
1.38
0.74
Ⅱ卷0.48
25
2
0.30
0
0.38
0.92
0.77
0.82
0.46
26
3
0.17
0
0.50
1.00
0.72
1.16
0.33
27
2
0.26
0
0.49
0.77
0.84
0.84
0.39
28
2
0.33
0
0.30
1.03
0.69
0.80
0.51
29
6
0.14
0
0.13
3.04
0.69
1.93
0.51
30
4
0.17
0
0.61
1.15
0.82
1.59
0.29
表3 选择题各小题答题情况统计
题  号
正确选项
选A率(%)
选B率(%)
选C率(%)
选D率(%)
5
C
0.1
0.02
0.87
0.01
6
D
0.11
0.02
0.07
0.79
7
B
0.03
0.88
0.07
0.02
8
C
0.18
0.08
0.56
0.17
9
A
0.61
0.17
0.05
0.17
10
B
0.12
0.67
0.11
0.09
11
B
0.04
0.87
0.06
0.03
12
D
0.13
0.17
0.10
0.60
从表2、表3可以看出,Ⅰ卷选择题难度为0.73,Ⅱ卷非选择题难度为0.48。选择题知识面覆盖广,侧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非选择题是针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侧重在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满分率最高的是第7小题,0.87%,最低的是29小题,0.14%。零分率最高的是第30题,0.61%,最低的是第24题,0.03%。难度在0.8以上的有第5、7、11题,共6分,这是属于送分题,目的是有意提高考试的合格率;难度在0.7以上的有第5、6、7、11、24题,共13分,占全卷的32.5%,这是属于基础题;难度在0.7以下,0.4以上的有第8、9、10、12、25、28、29题,共18分,占全卷的45%,这是属于中档题;难度在0.4以下的有26、27、30题,共9分,占全卷的22.5%,这是属于拔高题。其统计难度易、中、难的比例为32.5∶40∶27.5,即13∶18∶9,与《考试纲要》中规定的5∶3∶2的比例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中档题多了一些,而容易题虽然作了一些特意的安排,但考生得分情况还是不够理想。下面对各小题的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题(5—12)
第5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现象的判,此题答题情况较好。答错率最高的是A,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化学变化的特征不了解。这是最基本的内容,此类题答错说明考生完全没学化学。
第6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溶液中常用的过滤、活性炭吸附等除杂方法的了解和认识。答错率最高的是A,错误原因主要是对活性炭能吸附色素,有色杂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这些物质性质和除杂方法的不了解。
第7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可燃冰、能源危机等常识性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物质的组成元素概念的理解,此题答题情况较好。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答错率最高的是C,错误原因主要是对这些常识性知识和物质组成元素概念把握不清楚。
第8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托盘天平及量筒精度、pH试纸读数等实验数据的了解。答错率最高的是A,错误原因主要是对这些实验数据把握不清或疏于记忆。
第9题,本题是通过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事实考查学生对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燃烧、灭火等概念的理解,干扰因素较多。答错率最高的是B、D,错误原因主要是对这些概念的本质缺乏理解,对不同的燃烧、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的具体表现形式缺乏比较分析。
第10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物质状态变化与微粒间距离关系等知识。答错率最高的是A,错误原因主要是对这些微观概念理解不清。
第11题,本题是通过焚烧秸秆这一社会问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秸秆利用(腐烂发酵制肥料、制沼气)等环保意识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题答题情况较好。答错率最高的是C,错误原因主要是对空气污染原因、种类缺乏认识,对制沼气不了解。
第12题,本题是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此题采用答案组合的形式,实际上是个多选题,综合性比较强,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与预设结果完全一致。答错率最高的是B,错误原因主要是对有机物的概念不清,对有机物的认识判断不准,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不准确。
(2)填空与简答题(24—28)
第24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新能源、环保、粮食、氧化物、糖类等社会性的初步的化学问题的了解,属于基础性的容易题,但得分率只有74%,说明有一部分考生对一些最基础性的化学知识也没有掌握。
第25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此题并不难,但得分率仅为46%,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图表所呈现的信息看不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饱和溶液中各成分的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理解不清。或是现行教材降低了对溶解度计算要求后,对这一节的教学重视不够所造成的。
第26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反应规律及现象的判断,推断确定具体的物质并书写化学式的能力。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得分率仅为33%,错误原因主要是考生对物质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和反应所产生的现象理解不透,记忆不清,判断不准,或不能根据物质名称正确书写化学式。
第27题,本题是结合新信息三聚氰胺的化学(C3H6N6),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推算及根据新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此题得分率为39%,错率原因主要是阅读自学能力和新情景下提取信息的能力差,不能正确推算出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能根据物质名称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写错,或不配平,或不注明反应条件等等)。
第28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酸碱中和及碱与盐的反应,并通过函数图像的变化来理解其定量反应的关系。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得分率为51%,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函数图像变化所表达的化学含义不理解。
(3)实验与探究题(29)
第29题,本题是以食品袋中“脱氧剂”成分为载体的验证性的实验探究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发生的现象验证猜想假说的成立与否,并进一步考查学生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对能作食品“脱氧剂”的物质应具备什么样的性质的理解和拓展应用。解答此题不仅要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发生的现象,而且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题得分率为51%,错误原因主要是物质性质不熟悉,思维过程不清晰,导致结论不准确。
(4)计算与分析题(30)
第30题,本题是一道由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也是一个重要考点。此题虽然是一道常规性的综合计算题,但得分率仅为29%,反应的主要问题是解题思路不清,步骤不清或不规范、计算能力差等。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改进的建议
1.加强基础教学,面向学生大多数
今年中考命题注重基础,适当控制难度,强调知识整合应用,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这有利于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但从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看到,低分率虽然比往年有所降低,但还是达到了12.9%,其中还有0.13%的零分。尽管在命题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低分层面的学生,并设置了部分送分题目,但学生仍然不会做,送分题送不出去,这已不是仅靠降低试题难度能减少低分人数、降低低分率的问题了,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太差,甚至完全没学。由于低分人数过多,也导致了平均分、及格率仍然偏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由于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考试要求的改变,师生双方都还有些不适应的地方,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为突出;二是各地初中学校普遍开办五花八门的实验班,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都集中在实验班,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教学资源也是不均衡的,对普通班的学生降低教学要求,疏于管理,客观上形成了有些学校“双差生”面不减反增的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所初中学校、每一名中学化学教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全体教师都要为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2.加强过程教学,培养再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构建,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习探究性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热情。现在的考试不少试题都不只是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教学过程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加强规范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阅卷过中发现,很多考生的失分都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如该写物质化学式的错写成物质名称,书写方程式不用等号、不注明反应条件,简答题叙述不清,计算题格式不规范等等;再如,由于现在强调“不死记硬背”,很多知识该记的也不记了,有些知识虽然学过了,但不少学生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还有一些知识内容因降低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采取放弃、完全不做要求,特别是化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下降明显。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的意识,这是与一些教师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书写表达习惯和实验操作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规范教学寓于常规训练之中,要明白“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的道理,加强规范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从当阳市中考统计数据看当阳市化学教学现状
1.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质量评估(W值)情况及其与07年(W值)的比较

08年中考试题在设计时总体难度比07年要难,如果以宜昌市城区为样本,07年中考试题的设计是对宜昌市城区C等控制在12%,而08年中考试题难度的控制在8%——10%之间,可见08年试题的难度略大于07年试题的难度。在理解以上基本信息后再来分析表格内容就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上表信息告诉我们,⑴08年我市考生CV得分方面优于07年,这说明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在控制差生上是有较大的进步的。(2)08C等率得分比07年低是在试题难度控制功能上发挥的作用,不能说明C等下降。(3)其它几等得分水平应该是与07年水平持平。
2.07、08两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各等次人数、比例对比分析

上述数据中反映出,A、D两个等次人数和比例都低于07年水平,这一方面反映试题本身的难度,也反映我市尖子学生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而E、F两个等次学生人数与比例都优于07年水平,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在抓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这反映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已逐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3.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五率”情况分析

上表中的数据是全市所有参考学生为样本获取的数据,不是抽样获取的数据,它有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从变异系数看,我市参考学生的离散程度是偏大的,从前面分析我市参考学生合格水平是比较好的,但变异系数比较大,就反映出差生这一块成绩太差,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化学学习还没有入门。我们的教师虽然很注意化更大气力培养差生,但在培养优生方面的措施上有无更好的方法,这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千万不能造成顾此失彼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4.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卷面各大题得分数情况分析


从大题得分图象看,我市考生各大题得分与满分基本呈近距平衡状,不存在大起大落的情况。特别是第一、二、三、六这四个大题得分线与满分线平行呈度基本保持等距,而07年只有第一、二两个大题呈上述状。从大题通过率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效果较好,与07年成绩是相比是一个跳跃式进步,因为今年我们在全市专门作了选择题解法研究。第四题与第五两大题是本卷的难题,得分率较低属于较正常的情况。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本学年开展的“教育质量年”活动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5. 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卷面各小题得分数情况分析


从各小题得分情况分析,第5、12、14、16、18、20、21、22、24、25、26题得分情况较差,特别是第12、24、26题得分情况最差,分析原因:其一是这些题对教材中的知识串联、变形、移植的技巧性强,学生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如第12题将酸、碱、盐、金属的知识复合,而且隐含条件较深,这是教师教学没有考虑到的;又如第24题第44空,本题设置是考察“活性炭在常温下的稳定性”,而绝大多数学生答成“稳定性”,这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严密性不够,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一个信息。试题第25是一个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应用的一个网络图式的题,其设问较灵活要求又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
其二是考生对探究题中的“情景”、方法及其应用理解困难。如26题要求是“应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本题是将教材中三大类的学习方法综合,其知识载体依据的是化学属性知识,这两大类不同属性知识融合后,很多学生就难以对应,象这样的题是用“题海战术”难以应对的,希望学科教师一定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同化出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科学的价值观。
其三是相当数量的考生在卷面上不会写常见字,读不懂题。如不会写“节约用水”的“节”,不会写吸附的“附”,由于读不懂题在答案时造成的答非所问、离奇怪异的答案多种多样,这反映出某些学科的工具功能下降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6.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卷面各大题区分度

08年全市中考化学学业考试卷面各小题区分度

08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区分度是比较理想的,它能较好的将不同能力学生区分开来的,因为现在的中考试题是以“能力立意”为统领,它反映出五大特色。①以“能力立意”统领下的中考命题所制定出的试卷,核心目标是考察学生的现行能力水平,而不是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一个维度,这就有效地突出了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②试题联系实际的作法是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与核心知识联系,这样试题就更富有时代气息。这些试题的联系方法是将“情景——问题——核心知识”三者有机融合。③加强学生读表读图力度,从图表中获取化学信息……④中考试题从不同侧面提示或展示了多种学习方法。⑤强调规范  培养习惯。以上特点的出现是中考命题者认真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而得出的,所以我们的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这样的基础则不能把握好教学的全局。
二、对我市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学科教学的高质量源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课堂评价,有效性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打牢基础;提高兴趣。从08年中考情况分析,我们现在重提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下一段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首要的目的是要抓好质量,我们的观点是“基础知识就是基础知识,化学知识就是化学知识”,不注重基础,不注重化学学科的特点,不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它必定导致教学各环节的缺失。在本学年开展的“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如何学习洋思中学经验?我们提出核心两点内容:“课内多训练,课后多兑现”。提倡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大多数教师认识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没能关注学生能力结构与培养机制;虽然认识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但并没理解评价体系的内涵与操作方法。为此,我们对于学科学教学提出如下两类建议:
(一)对于化学学科领域的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树立规范意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科学规范是扎实学习的习惯与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通达能力目标的航船。在前面分析的材料中我们呈述了学生很多不良学习习惯源于老师的不良教学习惯,我们认为:
(1)每一化学老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人的错误容易改正,但不良习惯不容易改正,但老师要做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严格自律的人。
(2)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开始就要严格,从小事做起,学习的全过程要求要一致。
(3)按照化学知识的属性要求适时做出具体指导,如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要求、实验规则要求等。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规范书写;简答题中用学科规范的语言准确简练地描述化学过程、现象、结论;计算题中文字表达、物理量、单位的规范书写等是每一届初三的薄弱环节,每年中考试卷中由于化学用语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规范丢分的同学很多,一般大约在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所以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规范的答题习惯,才能减少过失性失分。中考试题历年来都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考查,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化学用语规范化的练习。
2、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要注意试题中的限制性因素
任何开放性试题都不是无原则性的开放,都是有限制性的开放。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乃至诊断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备考时,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外,我们认为老师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夯实基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考试题正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三维立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否认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同时,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包括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材对学生思维多向度的限制,也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多元的答案。
(2)训练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考对学生进行的能力考查,从命题上看,它着重反映的是考生认知过程本身。从认知过程所涉及的方法来看,一般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与具体这些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掌握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3)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分析新情景材料的能力。为了体现公平,新情景材料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编制一些新的情景材料,通过让学生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读懂材料,弄清情景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发挥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理清关系,掌握材料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意图,正确把握题目设问指向的能力等。
3、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在实验探究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能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从阅卷中反映出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行为:做演示实验时,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实验后的反思与归纳这一重要环节;②学生实验停留在学生跟在教师后边一步一趋,做完即万事大吉,学生缺少的是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不迷信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典型的探究实验要作深入的探讨和对比分析,使学生的“疑问”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和挖掘。③在黑板、纸上做实验,教师做,学生背、记、默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一旦题目改变,仍然照“背”宣科,势必造成答不对题。凡此种种,还有待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加以改进。
4、改变传统复习过程中“讲-练-考”的教学模式,大力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反复讲解、操练,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复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越到最后学得越没有兴趣。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对复习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精心组织、优化设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题目所给新材料、情景的分析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解题能力。
(二)“教育质量年”任重而道远,当前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是每一名化学老师常期的基础性的工作。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三个要素:教材建设、老师素质、评价改革。而最核心的要素是提高教师素质。从本次中考评卷中折射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化学老师在准确把握教材、课标的要求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导致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的原因。每年对于中考教师可以说都会慎重对待的,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拿到中考题以后就有试题“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感觉,为什么?原因就是教师“点到”了但还“点不破”,学生的学力达不应有的深度,认识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应有的高度,难以以不变应万变。
重中之重——要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积累的关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往“三维目标”的桥梁,有效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有智力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生成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三种思路”三个支撑点的支撑。三个支撑点能否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方法的科学性。
用真实的材料构建出有智力价值的问题。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真实情景从哪里来?情景从教材中挖掘、情景从学生活动中产生、情景从学生熟知的社会热点中提炼。
课堂上在问题生成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情景者:景,外界的景物;情,由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显然,景不至则情不发。所谓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设计、生成系列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活动的氛围。教学情景越真实就越贴近学生心理,学生就越能主动思维和深刻思维,在课堂中的价值越高。
引导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三种思路。探究必须要有方法作保证,方法意识的建立要明确三种思路。宏观研究思路(也称为横向研究思路)内容概括为:“范畴体系的确定       问题结构的形成      方法结构的整合”。因为“范畴体系的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应用三者是一致的、对应的、可以转化的。一个哲学范畴一经形成,总伴随着相对应的科学方法的产生,这些范畴体系又可以组成一个科学方法结构”。
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新课标理念下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它是现代教育对老师素质的“三维要求”,老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品德修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些话题很大,但老师们要扪心自问,我们自身素质离新教育的要求还有多远?我们每一名化学老师要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教学精英”们的事,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不是“花拳绣脚”。从教学操作层面上讲,我们一定要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去主动改进“备课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和系列评价方法”。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性,师生的互动性,我们要创造出亲合性和反馈及时性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上级业务主管单位又实施以“能力立意”为统领的中考命题的全新方法,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能力立意”理念融进老师的教学中,才有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规范的学业评价提到重要的位置,以“能力立意”为统领的学业考试命题方法就其操作方法,它是课程改革深入一个标志,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今后课程改革新的游戏规则,每一名化学老师应该主动学习、主动适应。

本人有幸参加了今年的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会,收获颇丰,体会多多,针对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改革的总体趋势,在考后化学教研组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充分发挥期中考试的诊断性的作用,提高今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针对考试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化学用语、基本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技能的复习,在双基过关的前提下,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如选择题第1、2、4、8题。这是卷面上最简单且基本的题目,但还是有一半的学生做错,说明“双基”不过关。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答题能力
考试也反应出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规范答题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教师在复习阶段,要不断地用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题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教会学生怎样看更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清楚、运用更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分析,会应用。例如填空题第20题。很多同学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
3.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探究等活动的开展
活动与探究类型的题型是近年来各地中考新题型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次考试也暴露出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学生在实验细节的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方面普遍失分。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科特点,在复习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加强与实验有关的综合性练习的训练。如第三题实验探究题,由于九年级刚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题型还比较陌生,不会或不知该如何解答这样的题目。失分很多。
4.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体现了中考化学试卷的稳定性和创新性。通过对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分析(详见附表),可以看出试题体现课改理念和化学科特点,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突出考查对学生后继发展有用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试题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09年中考考纲、上教版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教学实际和课改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具体来说,试卷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福建教育网博客7dM9P!c$\(i)X4\
1、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查,突出基础性。
K$IBJ0m Zgk0试题突出了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和能力要求,精选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作为考查内容。试题总体难度把握上达到了易、中、难比例为8:1:1,试题落实了考纲提出的27个B级指标和4个C级指标中的重点知识重点考,必考知识年年考的要求。其中,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填空与简答题突出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题突出对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考查,推理与计算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数据处理、化学基本计算的掌握情况。
zh XnhyBy02、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突出能力性。福建教育网博客;eo XMi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的考查突出能力考查,在此目标的考查上落实区分度。试题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过程和方法目标考查中构建学生学习能力表现的舞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科学探究,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试题引导学生阅题、思考、回忆、分析、加工直到最后解决问题。第10题,要求学生根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得出反应规律,这样的试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17题,以课本中碳酸氢钠应用为背景,结合溶液的酸碱性与PH、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等,同时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应用学科重要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猜想、重要物质的检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此题的典型特点还在于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迁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z;zBs2q03、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的考查,突出应用性
|$iM^]Pi ^]0《课程标准》强调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联系。试题采社会热点(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的拍卖——选择题2;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选择题3;甲型H1N1流感——选择题7;集生活实际(化学与健康——填空与简答题11(2)、13(1);化学与生活——选择题9、填空与简答题11、13(2)、实验探究题16、17;化学与环境——选择题1、13(3),计算与分析18,化学与生产——选择题5,填空与简答15。选题素材涉及医院生理盐水的配制、食醋、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调味品、硬水软水、氢能、我市马坑铁矿、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药品的应用、温室效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等),应用活生生的情景素材,使试题更贴近生活、生产和社会,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的科学意识,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感觉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而默化学生树立“化学是有用的科学”意识及观念。福建教育网博客*tC O*R+~TF$U
4、关注高初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突出发展性。
fA{!?,LT3R#i0作为选拔性考试,中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选拔较为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是有一定学习潜能的学生作为高中入学对象。试题通过两个方面体现高初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1)适当提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要求。试题在关注课程标准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种类、性质、变化等基础上,以酸为中心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典型试题09-10,试题还特别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全卷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6处,其中两处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共涉及8个化学方程式,为高初中的衔接做出努力。(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体现对三方面能力要求的考查。①获取知识能力方面,试题设置了大量的信息题,通过图表、文体、信息等方式,呈现大量的新信息,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答题,以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典型题12、13题。②分析、推理与表达的综合能力方面。试题关注学生对推理分析能力,并特别加强了学生应用简洁的化学语言准确反映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等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变化的本质。典型试题为10、17题。③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试题通过精选合适的素材,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如: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考查对实验操作功能的认识等多个方面),典型试题16、17题。

一、对试卷的分析
1、命题原则:本次中考试卷能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试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突出考查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知识和重要技能的同时,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要求。
2、试题特点
整份试卷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析推理题的综合性较强,有较多题目需要学生组织语言文字,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薄弱,解答不准确或不简练,还有审题不清、粗心大意都成为这次考试成绩总体偏低的因素。
(1)注重“双基”
试题力求注重对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覆盖面广,难度偏大,考卷基础分值约60—70分之间,基础分不够,及格较难。
(2)突出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了解生活中的化学,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试题巧妙地将社会热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融入其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强调探究实验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索的能力,加大了探究性试题的难度和分值(如第21、22题),这样的试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试卷存在的不足
试卷基础不足,对初学化学的学生,应当及格率高,又有一定的高分率,这次两率偏低,平均分偏低.
二、今后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注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吃透课标和教材。
2、用新课程的观念促进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上狠下功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3、要积极创造条件完成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探启性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设计、观察、表述、动手、总结归纳等诸方面的能力。
4、一定要重视实验探究题的训练。这类题型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主要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归纳、分析推测、实验设计等综合能力,这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师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5、在教学中应渗透化学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性,使学生能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试卷的总体印象
1.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200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作为中考命题的基点。试题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突出考查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主干知识和重要技能的同时,渗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考命题的这些做法,对于引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落实中考改革精神,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
2008年中招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省中招命题的指导思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考查;以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握基本问题;考查核心知识和基本化学观念。试题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体现在:①试题的结构及分值与前几年完全相同,② 考查的重要知识点相对稳定, ③ 考查的热点知识相对稳定,④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⑤试题中基础题基本稳定。分别涉及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化合价、燃烧的条件、灭火、化学肥料、溶解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用语、原子结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硬水软化、酸碱度、PH、酸碱盐的鉴别、化学式的计算等。整卷没有怪题、偏题和超难题,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对实施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理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体现素质教育,在稳定中求变革
2008年中考化学试题与往年比较,减少了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注意活用素材,抓住实际问题,考察运用能力。试题要求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给予的“情景”和“素材”中获取有用信息,结合已知的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以科学、技术、生活为问题情景,以“高起点、低落点”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有利于引导化学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的养成。试题注重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归纳、对比分析、推理、迁移探究、求同求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饱含了探究过程、资料分析、阅读,融入STS,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200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在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试卷面貌显现命题者的创新精神。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并侧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初中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试卷的典型特点如下:
1.突出基础性
“知识与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继续学习的知识保障,“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当仍是教学和评价的重点。把考查的重点放在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主要内容上,部分试题取材于课本,是课本的原题或改造题。
如第15题.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⑴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⑵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以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常见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蒸馏、吸附、过滤、煮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知,X的化学式应为CO2。
2.关注发展性
试卷非常强调“课程发展性”的要求,试题不仅注重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作为考查内容,还注重渗透化学方法、科学探究等内容的考查,将知识、技能与方法溶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知识、方法及能力等。
如第22题.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
⑴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什么?
⑶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所得的气体。
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第⑴小题考查制氧气的两个重要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第⑵小题考查氧气的密度的物理性质。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知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第⑶小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在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B装置是典型的固-液不加热型制备气体装置,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将B、C装置连接后可以制备初中所学的三种常见气体O2、CO2、H2。
3.强调探究性
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化学学科的探究主要是实验探究。
如第19题.2008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径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本题结合2008年最新社会事件,考查了灭火的原理。消防队员将隧道两端封口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注重开放性
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作为评价考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这类试题对中学化学教学也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如第23题.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⑴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
⑵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⑶H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
①亮亮同学利用右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
实验步骤:先通入H2,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色CuO变成红色。
②明明同学利用右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迅速伸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变为红色。
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                                             。
③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明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显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⑷在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的实验中,有下列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乙方案:2CuO+O2 2CuO    CuO+H2SO4===CuSO4+2H2O
①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制取80g硫酸铜,甲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请计算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②通过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案更好?         ;请说明你的理由                                   。
⑸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                        等因素。
本题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试题的开放性很强,是对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的综合考查。第⑴小题要紧扣“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三个条件来考虑问题。第⑵小题在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后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物的量)对生成物的类别有直接的影响。第⑶小题通过比较表示逻辑关系的词“先——再——继续”、“将——迅速——片刻”即可很容易得出B装置的优点是不仅装置简单,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第⑶小题注意加点的词:“炽热”、“红热”,两个词的含义告诉我们的不是反应物的状态不同,而是反应的温度不同,另外从“快”、“慢”这两词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反应的速度越快。第⑷小题第①问重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注意要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例式的书写;第②问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计算结果,将两种方案对比以后不难发现乙方案不仅节省原料硫酸而且还避免了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的生成。第⑸小题是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操作步骤、是否环保、是否经济等多种因素因素。
5.凸现人文性
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注重从人类面临重大问题、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现实生活中取材,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等。
如第10题.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 + H2O = H2CO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Cl=MgCl2+H2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高温 CaO +H2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 FeCl3+3H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客观事实,二是质量守恒定律。B选项没有配平,C选项中产物应为CaO和CO2 ,D选项中铁与盐酸反应产物应为FeCl2 和H2。
6.体现时代性
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部分试题,注重从考生所在地发生的热点、要点实际问题取材,使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试题素材的广泛性和试题情境的真实性。
如第15题.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⑴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⑵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以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常见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蒸馏、吸附、过滤、煮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知,X的化学式应为CO2。
三、试卷中有待商榷的问题
1.试卷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分试题题目情景设置过于烦杂,干扰因素多,学生不容易理解题意,致使情景的条件成了学生答题的障碍,影响了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提供的部分参考答案过于简略,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四、今后化学教学的建议
1.现代化学双基的内容构成不仅包含“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过程与方法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不仅要继续立足于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双基”的学习和掌握,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学中应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着眼社会前沿的科技发展,引导学生立足课堂,放眼生活和社会。
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教给学生以背记公式、概念为主要学习手段,以练习题的数量去强化要求学生,以熟练解题为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学生采集、处理、研究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述、解释实验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4.重视开展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的化学学习活动,重视实验、探索与猜想,培养辩证、理性的思维与精神,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
5.加深对化学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而不是笼统的死记硬背,简单的生吞活剥。
6.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述、解释实验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7.建立学生业务(错误知识点)档案,关注每位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抓差与扶优结合,抓二头促中间。要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从目标结构上看,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基本观点、情感、方法和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和内容之中,从三维目标上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主题内容结构上看,五大主题内容全面覆盖。具体情况如下表。

2、试题特点:
加强了对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试题把“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作为基点,在本试题中化学用语内容占21分,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简单应用占到了23分(如纯净物、化学变化、复分解反应、溶液、饱和溶液、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另外对应用化学知识认识科学常识也考查较多(如节水标志、化肥、假酒、酸雨、温室效应、快餐饭盒等),对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考查也是最基础的。因此,只要学生在初三一年认真地学习了化学,达到及格水平是很容易做到的。
试题所提供的情景真实、素材常见、形式熟悉。学生拿到试题后不会感到陌生,试题中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从多角度展示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从选材的角度看,涉及到生活热点、时事焦点、环境保护意识等。从用材的角度看,很多都直接来自于教材,但考查的点比较新。试题通过设置大量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试题,来考查学生关注社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用教材的中的素材,在熟悉的情景和形式下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试题层次分明,体现了小坡度、高密度,不会对学生答题造成思维障碍,从而影响学生后面的答题,能真实而全面的对化学学习的三维目标进行考查。但在各个大题上又表现了难度的渐变和起伏,如选择题1—11小题考查的都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和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最基础的应用,第12题有一定的思维量,是本大题思维的一个最高点,第13题是对事物的一般性规律及特殊性进行辨析的过程,比12题的思维量低,第14、15题与第13题相对持平,第16题虽然考查点多,信息量大,但对思维的要求并不高。从整个卷面的来看,到23小题的(4)难度又是一个高点,然后又下降,到27题探究题中解决实际问题再次达到峰值,最后的计算题是对计算技能的基本考查,没有设置障碍。
知识开放,能力考查全面。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核心目标是对其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与生产、生活及科研的联系,让学生完成理解、思考、判断、分析、综合、评价等等一系列的学习操作,同时注意给予开放性的解答,充分赋予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学活知识,使学生会学知识。如12、15、17(2)、19(3)、20、21、22、23(4)、24、25、26、27等题对学生的分析、应用、推理、归纳等能力进行了考查,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也进行了考查。
体现了对教学细节和表达规范性的考查。教学的细节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如13题“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的原子是(    )  A、非金属原子  B、金属原子  C、不能确定  D、稀有气体原子”如在教学中教师没引导学生弄清一般规律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学生就容易错选B了;又如17(2)中归纳符号周围数字“2”的含义,在教学中往往许多教师易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表述而忽视了一般规律的总结;又如完善检验二氧化碳原理时,CaCO3旁边的“↓”等。
三、学生答题所反映的问题
1、面向全体知识落实不够。化学作为一门启蒙学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而从答题看,有些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第2题对化学变化的判断,是最基础且重点的知识,其难度值达到了0.84,有些异常;选择题第8题“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这应是最基本的常识,且学生应必须了解的,期难度值达到了0.83;再如“21”漂白粉中氯元素化合价的计算,“26”“27”溶液及质量分数的计算,“38”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2、63、64”有关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一定问题。其一是不能理解题目的意图,如“20.(3分)研究物质通常从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来进行。以石墨为例,从结构上:石墨由碳原子按层状排列;从组成上 :      28     ;     29  ;  30     。”往往有些学生在填写完第28空后,再接下来的第29、30空时不能表述为“从性质上:……;从用途上:……”;其二是不能把图表与文字很好的结合,在对照图表进行答题时,把文字要求抛到一边儿去了,如21.下图是构成纯净物的粒子间的关系图。请在A、B处填入物质的化学式, C、D处填入粒子名称(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在阅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填写A、B两处时没填化学式或在填写C、D处时又填写了化学式。又如“24. 用不同的含镁的物质来制取MgCl2,在指定位置填入合适的化学式。”有很多同学在填写化学式时不含镁元素。
3、非智力丢分现象严重。即学生不存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并且能正确的解答试题,因大意或平时答题的定势等原因,造成在书定答案的时候出现不完整或错误而丢分的现象。例如:“19、(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   26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7   %(0.15)。”有许多同学填了“7.5%”,此处只应填写“7.5”; “小明欲检验CO2,请完善反应原理:CO2 + Ca(OH)2 ===  40(0.52)+H2O ”此处丢分的主要原因是CaCO3旁没有写的“↓”;“莽草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2 (0.74) ;”错误较多的是计算成了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后一个计算题中“设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而在解题过程中把X当作纯铁代入比例式中。
4、学生的归纳、分析、应用能力较差。试题虽然难度不大,但也对知识的应用,对学生的基本归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还是突出了的,往往学生在这些涉及能力的试题上得分都很差。如“归纳: Cu2+、S2- 、CO32-中数字“2”的含义是   19  (0.31) ”学生在答题时不能把具体上升为一般;“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 (0.22)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按理说只要得出了24空的甲为不饱和溶液,乙更是不饱和了,这第25空,温度升高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难得出,可现实与估计相差太大;再如简答题的20、21题;55空对实验目的的分析,56空对实验方法的提练等。
5、对于文字表述题叙述不清。本套试题中要求语言描述的不多,有“三、20”和“小亮方案的优点在于 61 (0.08)  。”两处,“三、20”存在语言表述混乱较多,而第61空更是本卷得分的最低点。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树立规范意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科学规范是科学交流的基础。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规范书写;简答题中用学科规范的语言准确简练地描述化学过程、现象、结论;计算题中文字表达、物理量、单位(今年的最后一个计算题中,有一部分同学都把“吨”换算成“千克”来计算而导致计算出错)的规范书写等是每一届初三的薄弱环节,每年中考试卷中由于化学用语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规范,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等丢分的同学很多。所以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规范的答题习惯,才能减少过失性失分。中考试题历年来都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考查,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化学用语规范化的练习。
2、强化核心知识,注重夯实基础,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基。
中考试题虽然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三维立意的转变,中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仍然是必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尽可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为无论是知识的应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所有能力的考查以及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都必须借助于化学知识这个载体,所以掌握本学科的重点知识、核心知识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启蒙阶段,对于化学学习工具的化学用语尤为显得突出,应该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具体做法可根据教学经验择优实施)。另外,化学基本计算也是初中阶段重点落实的内容,虽然现在的中考在化学计算上有些弱化,但它对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一些基本概念、理论要让学生理解,会进行基本的运用,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等内容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学力。
中考对学生进行的能力考查,一般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与具体这些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应把教材作为素材,课标作为起点,进行整体规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如培养学生对情景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概念的错误演绎的辨析能力,对化学现象、概念、事实的归纳推理能力,对对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等。
4、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在演示实验中要避免“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很多时候它也是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应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实验后的反思与归纳等;在学生实验中不能停留在学生跟在教师后边一步一趋或对照教材按部就班把实验做完就行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典型的探究实验要作深入的探讨和对比分析,使学生的“疑问”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和挖掘;对于家庭小实验,教师也应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地的去实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对问题的求解中实现能力的增长。

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指导下,体现了中考化学试卷的传统性和创新性。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既注意考查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过程与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试题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09中考考纲、人教版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教学实际和课程改革实际,突出试题的基础性。试题题目语言精炼,指向明确,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水平,试题源于社会生产生活,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科学思想,试题导向明确。
一、试题特点:
1、严守课标,遵循教材。
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套试卷没有“超标”试题。 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涉及的初中化学用语全卷均有考查,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有试题体现,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整套试卷要求专门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到8个,分值高达22分,占全卷的22%,突出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
2、难度平和,审题容易。
试题比去年更平和,全卷没有难题、偏题和怪题。试题不设入题障碍,使学生易于入题。题目语言精炼,指向明确,容易读懂,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获得自己应得的分数。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应当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让学生学了化学有用。今年的试卷中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30多分,占全卷满分的30%以上。题目中具体涉及的有甲流感、营养物质和人体健康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等,这些题目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联系社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入题;同时,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体会化学的社会价值。
4、重视实验考查,突出学科特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科的永恒主题。今年的试题仍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在实验试题的编制中既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了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还注意了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5、题目新颖,体现了时代性。
试卷中没有往年的或教辅资料上的现成题。试题注意创新,试题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体现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注重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通过试题解答,使学生能够应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能应用化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使学生体验化学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用。
6、试卷有两个不足:
一是不利于高中新生的选拔,不利于高初中的衔接教学;二是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与往年相比较弱。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抽样数据分析
阅卷时随机抽样200份,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各题得分情况抽样分析
题  号






总分
应得分
36
11
13
17
16
7
100
实得分
30.2
8.9
7.5
13.8
11.8
6.1
78.3
得分率
83.3%
80.9%
57.1%
81.2%
73.6%
87.1%
78.3%
表2  等级情况抽样分析
等  级
D
E
F
G
H
I
分  数
95分以上
90—94
80—89
70—79
60—69
59分及以下
百分数
4.6%
16.4%
41.6%
22.5%
10.8%
4.1%
二、典型题目答题分析:
(一)、选择题
答得好的是1、6、8、11,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错误率较多的是12、13、14、16题,例如第12题误选A的较多,学生对金属的活动性,及物质之间的反应不清楚。第16题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较完善的整理。
(二)、填空与简答说明题
填空题做得较好,大部他同学得分在9-11分之间,主要错误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有些语言不简明规范。
简答说明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用语,基本概念的应用能力,其中第21题更能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演绎能力,得分在9-12分之间,学生掌握较好,错误主要体现在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不好,对物质的组成、构成把握不好。
(三)、简答分析与探究题
第23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错误体现在学生读题不清,审题不准,要加强学生的读题、读图能力,加强实验教学。
第24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此题较前两年的简单一些,但部分同学审题不清,对题目的要求不明,有的把答案填反了而不能得分,可惜,另外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不完整。
第25题主要体现在表述不准确,如第50空有同学答瓶子的变化就使人产生歧义,是瓶子形状还是瓶子的颜色变化呢?以后需加强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教学。
第26题中的第55空答案需商榷。
(四)、计算题
本大题以生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此题反应了部分同学基础不扎实,基本的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较差,答题格式不规范。
综上分析,学生在答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
1、知识不全面,不完整。
2、审题,读图不清。
3、表达式不准确、不规范,化学用语掌握不牢,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细节。
如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语言的表述准确性,化学式书写要规范,化学方程式要完整,化学计算中的格式化等。
2、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任何时候,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熟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3、关注课本、关注生活,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学习素材。
重视研究课本中的范例和知识应用的类型,同时将这些知识多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联系,循序渐近。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不能想靠几套试题就可以训练得好的,“练”只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很重要。在中考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不断加强,如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阅读能力(能在阅读中抓住信息)、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不是在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
5、强化实验,发展技能。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学生示范,启发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要素。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与实验报告等良好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对2008年锦州市中考考生化学试卷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抽样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试题的简单看法
本次考试化学试卷满分80分,长度6块版,共25个小题目,其中选择题16分,填空题18分,简答题20分,实验与探究题20分,计算题6分。
1.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基础题占有较大比例,大部分试题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经常见到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从样卷的数据统计情况看,题目的难度值基本在0.6以上,大部分在0.7以上。从各分数段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试题还缺乏一定的区分度。总体情况看,题目相对比较简单,而且缺乏一定的梯度,以致于高分段学生人数比较密集(这从分数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中上学生不易区分开来。
2.某些题目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如11、14、16、18等题,18、23等题联系我省实际。但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的题目不多,特别是利用所学的核心知识或重要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的题目更少。
3.试题渗透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18题等。
4.注重了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实验内容约25分左右。
5.注意了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问题在试题中约占6分(如24题的后半部分内容)。但探究的问题取材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或重点内容。
6.开放性试题显得缺乏,尤其是核心内容或重点内容的开放性试题。
7.24题的【交流与反思】的第(2)问“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了白色的斑点。由此推出过氧化氢溶液还具有的一条性质____。”值得商榷,该问题涉及内容是否初中要求的内容。
二、考试试卷抽样情况分析
锦州市直属学校中考化学科共有考生7238人,最高的分80分,平均得分48.76分。
(一)样本卷数据统计
(1)成绩统计
抽样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标准差
300
80
5
16137
53.79
20.84
(2)考生得分率分布
得分率
0,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
满分
人数
37
24
16
21
35
39
64
63
1
(3)各分数段人数:
分数段
1-8
9-16
17-24
25-32
33-40
41-48
49-56
57-64
65-72
73-80
人数
8
20
9
24
16
21
35
39
64
64
%
3%
7%
3%
8%
5%
7%
12%
13%
21%
21%
得分分布图:

(3)各小题得分率分布图: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应该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从对抽样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分、得分率、优秀率都比较高。虽然由于题目简单,出现高分段人数密集的情况,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主要优点
(1)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较扎实。本次考试化学试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题目占有较大比重,题目基础,所以,学生得分较高,高分段学生占有较大比例,65~72、73~80两个分数段均为21%。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题目得分率相对都较高,如1~8、13、14、21、22、23等小题。
(2)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资源、健康等的情感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明显得到提高。例如18题,以国家“限塑”令和我省“五点一线”建设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参与社会决策意识,本题是“简答题”中学生得分率(74.5%)最高的题目。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进入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教学方式成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伊始,探究题往往是学生考试丢分或得分较低的主要题目形式。本次考试的探究题(24题),学生平均得分7.34(满分12分),得分率61.2%,优秀率达25%。反映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不断提高,也反映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开展探究模式教学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主要问题
(1)两极分化现象现象仍然存在,也可以说还比较严重。从得分分布图可以看出,在9~16、25~32两个分数段出现两个凸峰,这些学生能够回答的题目基本上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几个题目。样本卷的300名考生中总分1~8分的出现8人,这些学生的化学知识基本是空白,有限的得分多是蒙答的。以上情况反映了在我们的初三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学习化学或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也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缺乏关注和关心,不能不说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意识在我们的一些学校和教师中还仍然存在,这与新课程理念、新的学生观显然不相符合。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16题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得分率却是所有题目中最低的一个题目,只有49.3%,很多学生把防止厨房菜刀生锈方法说成是“刷油漆”, 把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混浊的原因说成是“加热时水分蒸发有晶体析出”等。反映了这些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实践中。
(3)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高。从样本卷答卷情况看,学生对涉及单一知识的题目等分率相对都较高,而综合考查知识和技能的题目得分率相对都较低。11、12、17等题是本次考试仅有的几道综合考查知识的题目。11题综合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用语、有关化学试计算等知识,得分率63.7%。12题综合考查溶解度、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混合物分离方法等知识,得分率67.7%。17题综合考查常见酸和碱的性质、酸碱指示剂等知识,得分率52.3%。以上题目都是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例如12题,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B选项,学生只从溶解度曲线图上看到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认为t1℃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忽略了溶液都是在“饱和”的情况下。又如17题,一些学生仅片面根据酚酞试液的显色,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忽略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高,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还不够。
(4)学生实验技能尤其是设计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偏低。19题是考查学生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实验技能的题目,得分率只有59.9%,其中第(1)问选择仪器的简单问题成了难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填烧杯或选择了托盘天平。24题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是学生十分比较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设计出正确的验证实验。在用图示回答问题时,图中出现许多不规范处,如无胶塞、漏斗颈的管口没有浸入液面下等。
(5)化学用语学习仍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样本卷中,涉及化学用语的题目失分主要是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例如13题,很多学生把正三价的铝元素写成“Al3+”。15题不能正确运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的知识推断R的化学式。其他题目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种错误屡见不鲜,如化学式错误、未配平、“点燃”条件写成“加热”或“高温”、“↑”或“↓”标注错误等。反映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这方便的指导和规范。
(6)学生语言表达还缺乏规范。一些用语言描述的答案,出现很多语言不规范现象。如22题回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没放棉花可能造成的后果,写成“高锰酸钾跑到导管”,再如24题回答装置改进时,出现“把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到液面下”写成“长颈漏斗没有浸到液面下”等。错字、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如“质量守恒”写成“质量守衡”、“长颈”写成“长劲”等。
三、对教学的建议
(一)对试题的建议
1.增加题目的梯度和试题的区分度。
2.注意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性。
4.探究题、开放题更加关注核心知识或重点学习内容。
(二)对教学的建议
1.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初上都到发展。
2.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知识,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教学,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形成具有自己见解的结构化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今年是我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的第一年,为了保持试题的稳定性,在命题时参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着重选择《课标》和《大纲》的交叉部分知识为命题素材。今年试题结合了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探究性实验内容的试题更加成熟,与往年中考试题在考试时间、试题结构、题型、题量方面都比较一致,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但是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试卷的长度明显比去年长,2006年是4个16开页面,2007年是6个16开页面。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量适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有一定比例。具体分析如下:
一、抽样说明
随机抽取样本192份,本报告只对所抽取样本做详细分析,反映的问题只对全市情况作参考。
对象
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
低分率(%)
(20分以下)
人均分
样本
192
29.17
56.77
13.54
31.51
二、总体评价
对比2006年中考化学试卷。
①区分度更为合理。
从5分段统计情况看:2007年比2006年试卷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2007年的统计近乎正态分布,和2007年的马鞍型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高分部分的区分度依然不是很理想。为了进一步分析,选取30分(及格率以上学生)进行细分,图形提示了两个较好的正态分布图形,按照中考选拔要求正好吻合了两档不同高中的选拔需求。必须指出的是,2007年是在选取了大量样本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2006年只选取了60份样本相比有较大的表征性。


2006年中考化学5分段统计分布情况

2007年中考化学5分段统计分布情况
②较高的难度值更加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特点。
2006年的平均分是30分,相当于总体难度值0.60,2007年是31.51分,相当于难度值0.63,和中考考试说明要求的0.65相差不大,从低分(20分,相当于得分率40%)率13.54%看,也较好的体现了水平考试的要求。
③及格率以上学生的分数分布体现了较好的选拔功能。
为了进一步分析,选取30分(及格率以上学生)进行细分,图形提示了两个较好的正态分布图形,按照中考选拔要求正好吻合了两个档次普通高中的选拔需求。

2007年中考化学30分以上统计分布情况
④试卷图形数量偏少,原本可以通过简单图形、图象、图表表达清楚的内容却采取了文字表述代替,一方面增加了阅读量和试卷长度,另一方面使得试卷卷面显得单调,动感不足,这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不一致的。美中不足还有,图形过分强调学科特点,人文性稍嫌不足。
⑤试卷学科纵深挖掘不够,对高中教学不利
试卷虽然更加贴近了学生实际学情,较好体现了“水平分级”和“选拔功能”双重需求,但是却缺乏学科纵深,有挑战性的试题设计较少,知能要求有所降低,和平行地区比较,试卷的总体难度和要求偏低,不利于普通高中教学。
二、对试题的评价
(一)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数分布
知识类别
题号题
序号
分值
考查的知识点
教学要求
目标
身边的化学物质
(共6分)
3
1
溶液的组成
B
8
1
溶解度曲线
B
15
2
化肥有关知识
A
23(1)
2
质量分数计算
C
物质的构成奥秘
(共8分)
1
1
纯净物的判断
A
5
1
化合价
A
7
1
分子组成
B
11
1
化学符号
B
16(1)
2
元素符号、名称
B
19
2
物质分类、组成
A
物质的化学变化
(共15分)
2
1
物理变化的判断
A
6
1
化学反应类型
B
9
1
金属活动顺序
C
13
2
化学方程式
C
16(2)
2
化学方程式
C
18
2
质量守恒
C
20
4
物质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
C
23(2)
2
化学方程式计算
C
化学与人类社会
(共5分)
12
1
元素与人类健康
A
10
1
可燃冰有关知识
A
17
3
环境污染
A
探究与实验
(共16分)
4
1
基本实验操作
初步学习
14
2
除杂
初步学会
21
5
实验基本操作,小型综合实验
初步学会
22
8
综合实验,实验探究
初步学习、学会
(二)对试题的看法
1.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相当数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比如:第1~6、8、9、17题等。分别涉及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化合价、燃烧的条件、化学肥料、环境污染、溶解度曲线的表示的意义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用语、原子结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化学式的计算等。整卷没有怪题、偏题和超难题,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避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范围过分拓宽、加深与延伸,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化学试题中,单纯依靠记忆解答的试题很少。其它试题考查的能力包括: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给予的“情景”和“素材”中获取有用信息,结合已知的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以科学、技术、生活为问题情景,以“高起点、低落点”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有利于引导化学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的养成。
(4)更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第4题14题和第22题分别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22题是一个探究实验,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推测实验现象。试题通过笔试的方式来体现化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考查学生实验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全卷中,实验题占17分,是总分值的1/3还要强,明显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
2.试题的不足
①个别题目设问含糊不清楚,学生无法正确作答。
比如:第22题(1)小题,两处设问其实是一个意思,在实际阅卷操作时候,只好采取寻找关键词“催化”两个字予以调整,22题(2)小题设问①和设问②两处文字没有任何区别,使得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也只好在阅卷操作时作不分先后,只看答案是否涉及两点意思的方法调整。
②文字不够洗练
还是实验探究题第22题,一个题目的篇幅占了整个试卷的差不多1/3长度,过多的文字数对学生的耐心和阅读能力是一大考验,但是牺牲的却是学科知识的考察。
③试题考查的知识比例与《考试说明》的知识比例有较大出入。
知 识 块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构成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探究与实验
考试说明
30%(15分)
16%(8分)
24%(12分)
10%(5分)
20%(10分)
试    卷
12%(6分)
16%(8分)
30%(15分)
10%(5分)
24%(16分)
排除知识点交叉因素,仍然有较大出入。偏重了“物质化学变化”、“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考查,而相应减少了对“身边化学物质”知识的考查,可能是命题者有意模糊几个知识块的界限,但从《考试说明》的作用来看,无疑会使人对《考试说明》的指导性产生一定怀疑,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备考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试卷失分的原因分析(具体例子见抽样调查表)
1.基础知识不过关。
化学用语不过关。相当部分考生未能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常见的化学方程式,未能熟练掌握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一些高分的考生也因漏写(或写错)反应条件、没配平(或配错)、漏标(或标错)箭头而被扣分。
对分子、原子、元素、纯净物、单质、基本反应类型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辨别不清。
2.审题不清。
3.应用化学科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4.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
5.粗心大意、计算能力差。
有不少考生在计算过程因粗心,错写(漏写)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被扣分的。
6.写错别字。
7.无心应考。有相当部分考生只做选择题,其余题目全部空白;甚至有考生连选择题都没有认真去做,全部靠猜,结果选择题就做两题总分得7分的超低分试卷。
抽样调查表
试题
序号
得分率
统   计  数  与   主 要 失 误
1
96.87%
3人选A,3人选D。
2
96.87%
2人选A,1人选B,3人选C。
3
97.92%
4人选A。
4
94.79%
1人选A,4人选B,5人选D。
5
81.25%
29人选A,3人选C,5人选D。
6
88.02%
7人选B,4人选C,12人选D。
7
83.85%
10人选A, 8人选B,13人选D。
8
76.56%
18人选B,15人选C,12人选D。
9
77.08%
26人选A,5人选B,13人选C。
10
86.46%
19人选A,3人选B,4人选D。
11
86.98%
10人选B,4人选C,11人选D。
12
82.81%
10人选A,9人选C,14人选D。
13
55.73%
22人选A,19人选B,44人选C。
14
50.00%
57人选A,10人选B,29人选D。
15
61.46%
33人选A,17人选C,24人选D。
16
(1)0.622
满2分/58人,1分/123人,0分/11人。
未能按要求答题。
(2)0.594
满2分/93人,1分/42人,0分/57人。
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未能按要求写出对应方程式。
17
(1)0.484
满1分/93人,0分/99人。
元素名称用的是元素符号表示,如氮表示为N,磷表示为P等
(2)0.578
满1分/111人,0分/81人。
缺乏生活体验,对磷超标不清楚。
(3)0.744
满1分/143人,0分/49人。
语言表述欠妥,如:不准向磁湖排放污水。
18
0.702
满2分/134人,0分/58人。
氯气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写成“2Cl”应该为Cl2
19
0.592
满2分/82人,1分/62人,0分/48人。
选项错误,有的甚至出现多个编号(题目强调是一个编号)
20
(1)0.505
满2分/95人,1分/3人,0分/94人。
化学式错误:大小写符号的书写,如“CuCl2”写成“CuCL2”;“FeSO4”写成“FeSo4”
(2)0.305
满2分/50人,1分/16人,0分/126人。
未配平,反应条件、箭头遗漏
21
(1)0.730
满3分/78人,2分/52人,1分/47人,0分/15人。
关键词错误:过滤的“滤”,搅拌的“拌”(伴),烧杯的“杯”(怀)
(2)0.220
满1分/42人,0分/150人。
化学式错为BaCl,大部分同学只答成一种成分NaCl
(3)0.445
满1分/85人,0分/107人。
用化学式表示名称(盐酸)
22
(1)0.927
满1分/178人,0分/4人。
出现错别字“摧化”
(2)0.346
满2分/43人,1分/46人,0分/103人。
文字表述部分语言不够精练:制取相同质量的O2,Fe2O3比MnO2用的时间长,制取相同体积的O2,加入MnO2比Fe2O3所用的时间短;H2O2溶液溶质分数较大,产生氧气时间较短
(3)0.564
满5分/32人,4分/44人,3分/41人,2分/29人,1分/24人,0分/22人。
收集氧气的方法错为:向下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23
0.497
满4分/70人,3分/18人,2分/14人,1分/18人,0分/72人。
格式不规范,结果未按要求,计算错误。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重视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开展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的化学学习活动,重视实验、探索与猜想,培养辩证、理性的思维与精神,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知能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防止强化了过程方法,而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尤其不能降低知能要求。
3.今年9月,我区初三化学科将全面开始课程改革,在平常教学中应依标不靠本,切实加强三基的教学。“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是学好化学、化学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实验与探索的基础,必须要牢牢抓住,让学生掌握。
4.加强化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中的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深对化学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而不是笼统的死记硬背,简单的生吞活剥。
6.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以及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述、解释实验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7.加强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要反复地纠正学生在书写化学用语时出现的不规范现象。
8.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9.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要精选例题、练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依靠“题海战术”这种盲目低效的手段来提高成绩。
10.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和心理素质。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考前切实指导学生备考,减轻压力,调节情绪,使学生能正常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1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体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体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体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册中考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美术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化学 高中高二化学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