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控的福利h小说: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如何听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6:02:48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如何听课
        听课作为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事务,也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然而在以往的活动中,对听课的指导、研究和要求不是十分注重。一般学校规定要求教师在一个学期听多少节课外,对教学研究探讨并无太多要求,因而部分教师尽管听课若干,但其听课活动仅停留在为了完成听课任务,缺乏深入思考的阶段,有的甚至把听课作为一种负担,平时不听课或很少听课,有的甚至在临检查时随便抄几个教案应付检查、蒙混过关,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听课者受益甚微。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教师应该首先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到听课活动中去。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发扬教学中的亮点、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实际上会不会听课、能不能听好课、怎样去听课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能力。那么,要想使听课发挥最大效益,听课者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听课前

  常言说,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听好课,必须要有所准备。

  1. 心理上的准备

  听课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次听课对听课者都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所以听课很难说是一种单一任务的活动,但每一次听课总会有所侧重。因此,听课者在听课前应该确定具体的听课目的,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的听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听课者进入课堂听课决不仅是一个旁观者,听课者必须以谦虚的态度将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每位听课者首先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确保听课过程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听好课。

  2. 学识上的准备

  要听好课,听课者仅仅掌握教学常规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每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判断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听课者还要尽量了解本学科的教研动态,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从而使听课者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敏锐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的优缺点。

  3. 课情、学情准备

  要听好课,确保听课活动收到最大收益,听课者还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领悟课标或大纲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回忆自己是否曾教过或听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听课者应事先在头脑中设计出所听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与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对比,以取长补短。

  4. 物质准备

  听课者不能徒手进入课堂,务必要带好笔、听课笔记、教科书乃至参考书等。

  二、听课中

  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以取得理想的听课效果。

  1. 听什么

  要听好课,首先要对听什么做到心中有数。①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的编排体现着授课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授课内容编排和授课方法设计指的是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内容如何安排课序;如何为突出主题、强化重点、加深理解有的放矢地对教材进行适当增减;对疑难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讲解,化难为易。在听课中,听课者尤其要关注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Revision)、引入新知(Lead-in)、讲授新课(Presentation)、巩固新知(Consolidation),回顾小结(Summary)、布置作业(Assignments)的。还要听教师是怎样通过问题链层层推进,启发思维,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以深入主题、激活课堂的。教师是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突破重点、分散难点以及各环节教师是如何把握时间安排、实现过渡的。②听授课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运用语言形式进行的,语言是架起“教”和“学”的桥梁。(《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周成平。P.174.)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听授课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准确、精炼,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具有节奏感;是否具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③听学生的反映。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而在听课过程中,除了听教师外,更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的反映、参与程度以及听学生的发言来判断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智慧的生成情况。④关注教师的教态。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语+38%声调+55%面部表情。“教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姿。”(《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周成平。P.146.)教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也制约着教学效果。

  2. 记什么

  明确了听的目的以后,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教师听课时要做好记录。听课记录要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简记,即简要地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思想、板书等;二是详记,即比较详细地把教学的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学生的活动情况都记下来。笔者以为听课记录应以实录为主,将听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录。既要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校、学科、教者、课题、课型等,又要详实地记载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所创设的情境、设计的问题、安排的练习、教师的点拨、主要的板书要点等;既要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教者表现出的亮点,值得思考的要点,又要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等。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3. 想什么

  在听课的过程中,除了要认真进行课堂实录以外,听课者还要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并随时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在听课过程中,将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的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以便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课标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了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对存在的不足指出怎么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是什么等等。并将这些点评纳入听课记录,为评课做准备。

  4.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听课要关注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体现如何。教师组织的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促进思维发展是否有实效。情境的创设在提高学生的兴趣、解决教学中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是否有效。传统的听课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授课应该提供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表现空间。听课者既要注意倾听教师的语言,观看教师的“表演”,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观看学生的行为,体察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听课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先生曾经说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听课教师要善于观察授课者有没有匠心独运,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有没有因势利导,把师生互动、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有没有使生成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浑然一体,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听课要关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的运用。《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既要关注终结性评价,又要关注形成性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要留意施教者有没有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是否有助于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四,听课要关注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张将日常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翻译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显然是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多变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因此,听课者要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意识、行为和能力,分析教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运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最后,听课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联系,衔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听课后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听课的目的是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见其所短引以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传统上,听课后重点反思的是别人,新课程下的课后反思要求听课者对所听内容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准确地评价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写出心得体会,借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确保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要学有所得。

  总之,听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卓有成效地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听、看、记、思多种活动共同参与、协同作用为保证。教师只有经常深入课堂,勤于思考,才会使我们听课的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