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又叫莲房:优化教师课堂评价语言 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4:43:10
优化教师课堂评价语言 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优化教师课堂评价语言 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案例背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是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改正错误、加深理解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课堂师生对话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评价语言重要的不是甄别性,而是激励性、针对性、导向性,教师恰当、真诚、公正的评价语言,可以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带来一个充满感情和激扬的课堂。

案例描述:前不久,听了同教研组一位老师的课《工业化和城市化》,教师对这堂课的结构作了精心设计,分为三个板块:回首过去,思索现在,展望未来。在回首过去一栏里,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巨变,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观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公元9世纪还是19世纪的英国?那时你最有可能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第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选择19世纪的英国,因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19世纪的英国肯定比9世纪的英国好。”教师回答“这位同学选择19世纪的英国,因为他感觉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19世纪的英国肯定比9世纪的英国好。好的,请坐。”第二位学生同样选择19世纪的英国,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我可能在工厂工作。”教师回答“这位同学同样选择了19世纪的英国,因为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很好,请坐”。也可能是第二位学生的回答给了其他同学一些启示,第三位学生站起来回答:“我选择9世纪的英国,因为19世纪时要受到资本家的剥削,我在从事农业生产。”教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在9世纪的英国从事农业生产,因为那时的英国是农业社会。”……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评价明显缺乏了导向、修正和提升的作用。尽管教师的课堂设计比较精妙,问题的设计也比较合理,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展开新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缺少灵活的应对、丰富的评价语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的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问题的设计意图没有圆满达成,师生间对话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作为教师,有必要优化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师生间的有效对话。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客观,要敢于否定学生的错误。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听辩能力,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对学生的错误也要敢于否定,善于批评。就拿上述案例中第三位学生的回答,原因明显是错误,可教师只是选取了接下来课程所需要的内容,对其他的问题甚至是学生的错误避而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对知识点正误的评判,还有对学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这里,教师首先该明确指出学生的思维角度错了,19世纪时要受到资本家的剥削,9世纪时同样有剥削,会受到封建地主的剥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开阔些,思考:9世纪的英国虽然在经济上比起19世纪落后了很多,但有没有比19世纪好的方面?如果学生的思维暂时出现了障碍,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角度转换了,也为后面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埋下了伏笔。

新课程要求教师多从正面激励学生,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但激励不是无原则的肯定,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建立在正确客观基础上的激励和导向,它必须以真实为前提,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评判的基点。教师既要有表扬和肯定的技巧,也要有批评和否定的勇气和智慧。在学生回答有误时,对学生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及时加以肯定,对错误的部分及其原因加以明确的指出和及时的引导,这是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矫正过程中提高。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巧妙机智,要敏于引导学生。

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正确与否的评判,也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评价仅讲求准确性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启发性。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对材料和问题的理解往往是表层或者单一的,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有时学生的思考游离了主题、偏离了材料,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上述案例中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思路是正确的,但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看出9世纪英国和19世纪英国的区别,这时如果教师在肯定学生思维正确性的基础上能及时追问一句“19世纪的英国和9世纪的英国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可能就会引导学生朝着更深层次去思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应该做一个有效的提升者。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敏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提示、启发、引导,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诚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注重激励学生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单调:嗯、不错、好的、是的、答得很好、是吗?并且教师的语调、语速没有多大的变化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回答得轻时,教师一句“请你再讲一遍,响一点,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思想,好吗?”比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效果好的多;当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回答出彩时,教师在语言表扬的同时报以掌声伴以欣喜的表情会更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位学生回答的理由是“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我可能在工厂工作。”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教师只是重复了学生的话,并以“很好”两字来评价相对于学生的精彩答案显得单薄了,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教师在运用真诚多样的有声语言的同时还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以简洁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评价学生的活动,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在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评价的教师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畅通有效。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主张“多元解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弊端,学生说了算,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教师一味地赞扬鼓励,“好”声一片,甚至对于错误的答案也以“好的”来应答,教师成了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鼓励和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手段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对学生的激励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无原则的表扬和激励,过频过烂的激励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如何把握好激励的“度”,不姑息学生的错误,不放大学生的优点,不拔高对学生的赞美;如何通过优化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导向性,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教师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起来发展吧!


上一篇:习惯与人生 下一篇:从我做起,落实“科学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