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有25千克80目:蒙山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9:2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665—2002
蒙山茶
Mengshan tea
2002-03-05发布                                200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是依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天炯、张秀春、杨显良、闵国玉、杨红、夏家英、李廷松。
蒙山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山茶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蒙山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戡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9172  花茶级型坯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792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蒙山茶  Mengshan tea
在国家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内种植的,采用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茶叶。
3.2
鲜叶  fresh tea leaves
由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茎芽叶,又称“生叶”。
3.3
茶叶 tea
鲜叶经加工制成能饮用的干茶。
3.4
蒙山特色茶 Mengshan featured tea
采用蒙山茶原产地域的幼嫩芽叶,经特定工艺制成的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等系列产品。
4  原产地域范围
蒙山茶的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原产地域产品管理部门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见附录A。
5  产品分类
5.1  特色茶
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
5.2  绿茶
蒙山烘青绿茶、蒙山炒青绿茶、蒙山蒸青绿茶。
5.3  花茶
蒙顶甘露花茶、蒙山毛峰花茶、蒙山香茗花茶与各级花茶等。
6  要求
6.1  地理环境
蒙山茶原产地域三面环山,形若“U”字,其间有一分水岭,将其分割为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两部分。坪岗交错,溪谷纷呈,为川西老冲积地之一。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仅在地域边缘有低山分布:蒙顶山林木丰茂,莲花山层峦迭嶂,总岗山连绵起伏,三山环绕,形成辖区的天然屏障;河流皆源出本境,源短流小;境内土层深厚,酸性微酸性土壤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4%以上。优良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6.2  气候特点
蒙山茶原产地域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4772.5℃,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519.9㎜,蒸发量1029.6㎜,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1035.5h,为低光辐射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茶树的生长和有益内含物质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6.3  茶树栽培
6.3.1  茶树品种
以蒙山群体种和蒙山茶种选育出的蒙山9号、11号、16号、21号、23号、名山131号和311号,为省级地方优良茶树品种,是蒙山茶的主栽品种。
6.3.2  土壤要求
砂、粘适中的壤土,土层深度35㎝以上,PH值4.0~6.5之间,有机质含量1.5%~2.5%,全氮0.10%~0.13%,水解性氮100mg/kg~150mg/kg,速效磷10mg/kg~20mg/kg,速效钾80mg/kg~150mg/kg以上。
6.3.3  种植方式
平地东西向开沟种植,小于15度坡地横坡种植,大于15度坡地横山筑梯种植,梯面最小宽度180㎝。
6.3.4  茶园道路
建园时根据茶园面积的大小、地形和地理位置来进行合理规划。干道、支道、步道、环道组成道路网。
6.3.5  水利系统
平地茶园合理布置排灌沟渠,坡地茶园注意排蓄结合系统的设置。
6.3.6  茶行布置
大行距150㎝±15㎝,小行距35㎝±5㎝,株距16㎝±4㎝。
6.3.7  开种植沟与施肥
在设置的植茶小行开沟60㎝宽,将20㎝以上的土翻在行间,按每公顷在沟中施入1050kg至1500kg(每亩在沟中施入70kg至100kg)茶园专用复合肥,将沟底再挖深15㎝以上,培细土壤、拌匀肥料,然后回填土10㎝至15㎝,再施入2t至2.5t猪、牛、羊、兔栏肥,饼肥100kg,专用复合肥50kg拌匀,再回填土使植茶行高出地面5㎝以上,培细土壤。
6.3.8  茶苗定植
先将茶苗打泥浆,按设定密度开沟定植,回填土压紧至根茎部,再薄盖一层细土,浇上适量定根水。
6.3.9  茶园施肥
分别在3月、5月、7月、9月各进行一次除草,11月进行冬耕,深度大于15㎝。
6.3.10  茶园施肥
6.3.10.1  依树施肥
幼龄茶园主施农家肥,配施专用复合肥,投产茶园主施饼肥、猪、牛、羊、兔栏肥、专用复合肥、菌肥等,配施磷、钾肥。
6.3.10.2  按季施肥
春、夏、秋(2月下旬至3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施追肥,以农家清粪加腐熟饼肥为主;冬季施有机肥(牛、羊、兔栏肥、饼肥等)、茶园专用复合肥等。
6.3.11  病虫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防治。
6.3.11.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的茶树品种,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修剪、疏枝清园,以减少病虫来源。
6.3.11.2  生物防治
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病虫等措施。
6.3.11.3  物理防治
对危害茶树的病虫采用捕杀、摘除、灯光、食饵诱杀等防治措施。
6.3.11.4  农药防治
农药使用按GB 4285、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 8321.4、GB/T 8321.5的规定执行。
6.3.12  茶树修剪
6.3.12.1  定型修剪
新植茶树进行三至四次定型修剪,第一剪留树高18㎝至20㎝左右,第二剪提高14㎝至18㎝,第三剪提高12㎝至15㎝,经过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度达45㎝~50㎝,在此基础上进行轻采,进一步培养树冠,经第四剪后,茶树高度60㎝以上,即可进入采摘期,但要注意采养结合。
6.3.12.2  轻修剪
指茶园投产后,每年冬季进行的修剪。剪去树冠蓬面的鸡抓枝、细弱枝、病虫枝和突出枝。
6.3.12.3  深修剪
茶树经多年采摘,蓬面细弱小庄增多,育芽能力下降,产量下降,此时应对蓬面进行深修剪。修剪深度应根据茶树的长势而定,一般剪除树冠10㎝~15㎝。
6.3.13  采摘
可分为特色茶和绿茶两种类型。
6.3.13.1  特色茶采摘
当茶树上有5%的芽头长成熟,可采单芽作黄芽、特级石花的原料;随着气温的增高、茶芽的生长,采单芽、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鲜叶,分别作石花、甘露、毛峰系列产品和春露茶的原料,特色茶鲜叶品名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品名级别
鲜叶组成
单芽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二叶初展
一芽二叶
同等嫩度单片
对夹叶
质量
个数
质量
个数
质量
个数
质量
个数
质量
个数
蒙顶黄芽
98
96
2
3~4
蒙顶石花特级
96
96
2
3~4
蒙顶石花一级
20~30
30~50
60~70
50~60
5~10
3~8
蒙顶石花二级
10~20
20~40
50~60
40~50
15~20
12~20
7~12
5~10
蒙顶甘露特级
20~30
30~50
60~70
50~60
5~10
3~8
蒙顶甘露一级
0~5
0~10
70~80
70~80
10~25
8~15
5~10
5~8
蒙顶甘露二级
44~55
45~60
40~50
30~40
10~17
8~10
蒙山毛峰特级
0~5
0~10
70~80
70~80
10~25
8~15
5~10
5~8
蒙山毛峰一级
40~55
45~60
40~50
30~40
蒙山毛峰二级
5~10
10~20
55~65
55~65
20~25
15~20
10~15
8~10
蒙山春露
5~10
10~20
55~65
55~65
20~25
15~20
10~15
8~10
6.3.13.2  绿茶的采摘
采一芽二、三叶与同等嫩度的单片对夹叶,依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分别为特级至五级鲜叶原料,绿茶鲜叶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级别
芽叶组成
感官指标
一芽一、二
一芽二、三
同等嫩度
单片对夹叶
特级
≥40
≥55
5~10
芽叶鲜嫩、叶质软、叶色鲜润
一级
30~39
45~54
11~18
芽叶鲜嫩、叶质软、叶润
二级
20~29
35~45
19~26
芽叶嫩、叶质尚软、叶尚润
三级
10~19
25~36
27~44
芽叶新鲜、叶质欠软、叶欠润
四级
1~9
20~30
45~65
芽叶尚新鲜、叶质稍硬、叶无劣变
五级
0~5
5~20
65~75
芽叶欠新鲜、叶质较硬、叶无劣变
 
6.4  工艺流程
6.4.1  蒙顶黄芽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炒二青→包黄→炒三青→堆黄→四炒→干燥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6.4.2  蒙顶石花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炒二青→摊凉→干燥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6.4.3  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头揉→炒(烘)二青→摊凉→二揉→干燥(炒或烘)→做形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6.4.4  烘青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头揉→解块→烘二青→摊凉→二揉→解块→初烘→摊凉→复烘→精制筛分→风选→拣梗→拼配→复烘→定量装箱(袋)入库。
6.4.5  炒青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头揉→解块→炒二青→摊凉→二揉→解块→炒干→车色→精制筛分→风选→拣梗→拼配→炒足干→定量装箱(袋)入库。
6.4.6  蒸青绿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蒸汽杀青→冷却→初干初揉→粗揉→平揉→中揉→精揉→烘干→抖筛→平园筛→拣梗→风选→检验→拼配→定量装箱(袋)入库。
6.4.7  茉莉花茶工艺流程
 
茶坯→特色茶或级内茶可加小于1%的白兰花窨制→复火→摊凉
鲜花→堆放→摊凉
 
→茶花拌合→收堆窨制→通花→复堆窨制→摊凉→筛花→复火→摊凉→装箱(袋)→继窨或提花。
6.5  感官指标
6.5.1  蒙山特色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3
表3
品    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蒙顶黄芽
扁平挺直
嫩黄油润
全芽披毫

甜香馥郁
嫩黄明亮
鲜爽甘醇
黄亮鲜活
蒙顶石花特级
扁平匀直
嫩绿油润
嫩芽银毫

嫩香浓郁
清澈绿亮
鲜嫩甘爽
全芽匀亮
蒙顶石花一级
扁平匀整
嫩绿油润
细嫩多毫

清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醇甘爽
嫩黄明亮
蒙顶石花二级
扁平尚直
绿油润
细嫩有毫

清香
嫩绿明亮
鲜爽回甘
绿黄明亮
蒙顶甘露特级
细秀匀卷
嫩绿油润
细嫩银毫

嫩香馥郁
嫩绿鲜亮
鲜嫩醇爽
嫩黄明亮
蒙顶甘露一级
细紧匀卷
嫩绿油润
细嫩多毫

嫩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爽回甘
嫩黄匀亮
蒙顶甘露二级
细紧匀卷
绿油润
细嫩显毫

清香持久
黄绿明亮
醇厚回甘
绿黄匀亮
蒙山毛峰特级
紧细较直多锋苗
嫩绿油润
细嫩多毫

清香鲜洁
嫩绿明亮
鲜嫩醇爽
嫩黄明亮
蒙山毛峰一级
紧细较直显锋苗
绿油润
细嫩显毫

清香持久
黄绿明亮
鲜醇甘爽
绿黄匀亮
蒙山毛峰二级
紧细较直有锋苗
尚绿油润
细嫩有毫

清香
黄绿明亮
醇厚甘爽
黄绿匀亮
蒙山春露
紧细有锋
绿润
细嫩有毫

清香持久
黄绿明亮
醇厚爽口
黄绿匀亮
6.5.2  蒙山特色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4。
表4
品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蒙顶甘露花茶
细紧显锋苗有毫
黄绿润
匀整

鲜灵持久
绿黄明亮
鲜爽回甘
绿黄明亮、芽叶较完整
蒙山毛峰花茶
紧细有锋苗带毫
黄绿尚润
匀整

鲜灵浓郁
绿黄明亮
鲜浓甘醇
绿黄明亮、芽叶较完整
蒙山香茗花茶
紧细有锋苗
黄绿尚润
匀整

鲜浓持久
绿黄明亮
浓醇
黄绿明亮、芽叶较完整
6.5.3  蒙山烘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5
表5
 
品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有毫
匀整
绿润
稍有嫩茎
清高
黄绿明亮
鲜醇
黄绿细嫩明亮
一级
紧细带毫
匀整
绿尚润
有嫩茎
清香
黄绿尚亮
浓醇
嫩匀绿亮
二级
紧实
尚匀整
绿稍润
显嫩梗
纯正
黄绿稍亮
醇正
绿尚嫩明
三级
尚稍实
尚匀整
黄绿
稍有朴片
稍低
黄绿
平和
欠绿亮
四级
稍粗松
欠匀整
绿黄
有梗朴片
稍粗
绿黄
稍粗淡
黄绿稍暗
五级
粗松
欠匀整
稍枯黄
多梗朴片
粗气
黄稍暗
粗淡
黄绿粗硬
 
6.5.4  蒙山炒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6。
表6
品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有锋苗
匀整
绿润
稍有嫩茎
带栗香
黄绿明亮
浓爽
细嫩黄绿明亮
一级
紧实有锋苗
匀整
绿尚润
有嫩茎
清高
黄绿尚亮
浓醇
绿嫩明亮
二级
紧实
尚匀整
绿稍润
显嫩茎
清香
黄绿明
浓尚醇
黄绿尚嫩尚亮
三级
尚紧实
尚匀整
黄绿
有嫩梗片
纯和
绿黄尚明
平和
黄绿欠嫩稍摊张
四级
粗实
欠匀整
绿黄
有梗朴片
稍低
绿黄
稍粗淡
黄绿有摊张
五级
粗松
欠匀整
稍枯黄
显梗朴片
有粗气
绿黄稍暗
粗淡
黄绿粗老稍暗
6.5.5  蒙山蒸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7。
表7
品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超特
挺秀松针形
多嫩芽
匀整
深绿
鲜明油润
匀净
清香鲜嫩
持久
绿艳
醇厚鲜爽
嫩匀多芽
鲜嫩明亮

紧直松针形
嫩芽显露
匀整
深绿油润
匀净
清香
尚持久
嫩绿明亮
鲜醇
嫩匀显芽
青绿明亮

松针形
稍有嫩芽
匀整
深绿油润
稍有嫩茎
梗片
清高
嫩绿明亮
浓醇爽口
嫩匀绿亮
一级
松针形
夹长条
匀整
绿润
有梗片
清高
绿明亮
浓醇
柔软绿亮
二级
松针形
稍扁直
尚匀整
绿
筋梗片
稍  多
尚清香
绿明亮
尚浓醇
绿匀明亮
三级
带松针形
稍扁直
尚匀
黄绿
稍有
黄朴片
纯正
黄绿明亮
醇平
尚匀黄绿
四级
松条
夹狭长条
尚匀
黄绿
有朴片梗
平正
黄绿
平和
欠匀黄绿
五级
松扁
尚匀
绿黄
黄朴片
较多
稍有
粗青气
绿黄
带青涩
稍粗老
黄绿稍暗
6.5.6  蒙山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8。
表8
品名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显锋苗
稍有嫩茎
绿润、花干白色
带栗香
浓醇鲜爽
绿黄尚亮
黄绿明亮
细嫩有芽
一级
紧直有锋苗
有嫩茎
绿尚润、
花干黄白色
清高
浓醇尚鲜
绿黄尚明
黄绿明亮
细嫩柔软
二级
紧直
显嫩茎
尚绿润、
花干黄白色
清香
醇和
绿黄稍明
黄绿尚亮
尚嫩柔软
三级
尚紧略直
有茎梗
黄绿欠润、
花干黄白色
纯和
尚醇和
绿黄
黄绿尚明
稍有摊张
四级
稍松带块
有硬梗朴片
绿黄稍暗、
花干黄白色
稍低
平和
黄稍暗
黄绿稍暗
欠软较粗
五级
松扁轻飘
多梗朴片
绿黄稍枯、
花干黄色
有粗气
粗淡
黄暗
黄绿带暗
较粗老
6.6  理化指标
6.6.1  蒙山特色茶、特种茉莉花茶理化指标见表9。
表9
 
品名
项   目
水分
总灰分
非茶类夹杂物
粉末
含花量
蒙山特色茶
≤7.5
≤6.5
≤0.06
≤0.5
蒙山特色花茶
≤9
≤6.5
≤0.08
≤0.8
≤0.5
 
6.6.2  蒙山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理化指标见表10。
表  10
 
品名
项   目
水分
总灰分
非茶类夹杂物
粉末
特级
≤8
≤6.5
≤0.08
≤1.0
一级
≤8
≤6.5
≤0.1
≤1.5
二级
≤8
≤6.5
≤0.15
≤1.7
 
6.6.3  蒙山茉莉花茶系列产品理化指标见表11。
表11
 
品名
项   目
水分
总灰分
非茶类夹杂物
粉末
含花量
特级
≤9
≤6.5
≤0.08
≤1.2
≤1.0
1~2级
≤9
≤6.5
≤0.1
≤1.5
≤1.2
3~5级
≤9
≤6.5
≤0.17
≤2.0
≤1.5
 
6.7  卫生指标
有毒、有害物质最高残留量应符合表12的要求。
表12
 
项    目
指    标
铅(Pb)
≤4.0
铜(Cu)
≤60
六六六
≤0.2
滴滴涕
≤0.2
 
7  试验方法
7.1  感官指标试验方
按GB/T 9172和实物标准样执行。
7.2  理化指标试验方法
7.2.1  水分:按GB/T 8304测定。
7.2.2  粉末:按GB/T 8311执行。
7.2.3  总灰分:按GB/T 8306测定。
7.3  卫生指标试验方法
茶叶中铅含量按GB/T 5009.12执行;茶叶中铜的含量按GB/T 5009.13执行;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含量按GB/T 5009.19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产品批次确定
产品均以同批拼配茶为一批次。
8.2  抽样
按GB/T 8302执行,取样量为400g。
8.3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3.1  出厂检验:正常情况下,应对标签、包装、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按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方能出厂。
8.3.2  型式检验: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原料来源变动较大时;
b)生产工艺有较大变更时;
c)正常生产一年;
d)国家监督抽查时。
8.4  判定规则
8.4.1  在样品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为该批产品不合格。
a)感官指标不符合干看、湿评和实物标样规定的;
b)理化指标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
c)卫生指标不符合表12中任一项指标的;
d)标签不符合GB 7718规定的。
8.4.2  复检
对检验不合格批次,应对留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按GB/T 8302的规定重新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9  标志、标签
9.1  标志
包装贮运图标志按GB 191执行。
9.2  标签
除按GB 7718执行外,还应标注原料产地、产品原产地域、原是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10  包装、运输、贮存
10.1  包装
10.1.1  包装用纸卫生指标应符合GB11680规定。
10.1.2  包装应能防潮、无毒、无异味。
10.1.3  包装计量:小包装净含量,整件包装计量偏差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95〕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
10.2  运输
运输的各种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运输时必须防雨、防潮、防曝晒;严禁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10.3  贮存
10.3.1  成品茶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防潮、无异味的库房。特色茶、特色花茶要在保鲜库房内贮存,库房内应保持0℃~5℃的低温,相对湿度50%以下,定期检查茶叶的贮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