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伯格家族劇情分集:诗词曲三首教案(苏教版九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3:29:44
诗词曲三首教案(苏教版九下)
执笔:无&涯&轩主
课   题
诗词曲三首
单元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领会诗词深邃的意境
2.       把握鲜明的艺术特色
3.       朗诵背诵古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同教学目标1 2
板书设计
观沧海      写景      抒情
江城子      叙事      抒怀
山坡羊      写景      抒情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沧海》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学习三首古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三、.理解内容。
1. 提问: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判断,本文将要写什么内容?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2. 提问:下文到哪几句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3.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4.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5.提问: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思考回答
体会实景和想象之景
体会融情与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
5.齐读、背诵。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二、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三、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味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城随太守“的受民拥戴的得意 。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朗读背诵           诵读课文               各抒己见体会作者的狂               朗读背诵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五、背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山坡羊》都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自读两次,抽若干人背。
了解曲的常识         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结构 体会作者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