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钻石:30年代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47:58

30年代的文学创作

•      一、小说

•      二、诗歌

•      三、散文

•      四、戏剧

小说

•     (一)左翼作家作品

•     1、“革命加恋爱”的小说:蒋光慈《短裤党》

•     2、左联青年作家:

•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叶紫《丰收》、

•     沙汀、艾芜、吴组缃

 

•     3、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一段时间,由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地区(即“九一八”后被日本所占领的地区)流亡回关内,从事文学创作并发表了作品的作家群落。代表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白朗《生与死》等。

•     (二)长篇小说

•     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     叶圣陶《倪焕之》王统照《山雨》蒋光慈《田野的风》

•     李劼人的“历史三部曲”

 

•     (三)中篇:

•     沈从文《边城》老舍《月牙儿》

•     (四)新感觉派

•     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30年代活跃于上海,以心理分析等方法和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现上海都会中城与人的神韵的小说派别,其代表人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小说的代表。

 

二、诗歌

•     1、红色鼓动诗:殷夫《血字》《别了,哥哥》

•     2、中国诗歌会:

•     3、现代派诗歌:

•     戴望舒《雨巷》《我的记忆》

•     卞之琳《断章》

三、散文

•     1、杂文的兴盛

•     鲁迅、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     唐弢《海天集》《推背集》、徐懋庸《打杂集》

•     2、抒情散文

•     青年作家:何其芳《画梦录》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丽尼《鹰之歌》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沈从文《湘行散记》

•     闲适小品文:周作人、林语堂

•     3、报告文学

•     夏衍《包身工》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     《中国的一日》(茅盾主编)《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四、戏剧

•     曹禺《雷雨》《日出》

•     田汉《名优之死》

•     洪深“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黑龙潭》《香稻米》

 3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      一、文学发展的两条线索:

•      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发展演变

 

•      二、文艺领域内的思想论争相当激烈

 

•      三、现代文学的成熟期

–  1、题材拓展、主题深化

–  (1)个性解放——社会解放

–  (2)重大题材、时代性、战斗性增强;

–  (3)新的题材和形象

–  2、各种文学体裁全面发展,叙事性作品成就尤为突出

–  3、作家队伍的壮大和个人风格的成熟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      一、背景

•      1、时代的要求,革命形势的使然;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的时期。

•  “这时有两中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  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要求文艺为其服务;

 

•      2、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

•      3、共产党人悉心倡导和进步阵营多年酝酿的结果

•      4、大革命失败后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由政治战线转道文化战线的直接结果

 

•      二、概况

•      时间:1928-1929

•      倡导者: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彭康、李初梨、冯乃超

•      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

•      主要刊物:《创造月刊》《太阳月刊》

•      代表文章: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郭沫若《桌子的跳舞》《英雄树》

 

•      三、主要观点:

•      1)强调文学的阶级性;

•      2)提倡无产阶级文学,要以文学配合阶级斗争;

•      3)提倡作家阶级立场对文艺的影响,主张作家世界观的改造;

•      4)提倡文学的大众化。

 

•      四、主要缺陷

•     1)对文学运动的性质认识偏颇,全盘否定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将五四以来的作家均批判为“时代的落伍者”:

•     《死去了的阿Q时代》《死去了的鲁迅》《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     2)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否认艺术技巧对文学的意义,将文艺简单地看作“政治的留声机”;

•     鲁迅:“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

 

•     3)将作家世界观改造简单化,且带有“唯我独革”的倾向。

•     鲁迅:“不相信住洋房,喝咖啡,却道:‘唯我把握住了无产阶级意识,所以我是真的无产者’的革命文学者。

 

•      五、意义

•      1、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了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

•      2、促进了作家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翻译了大量马列文论的书籍;

•      3、澄清了大革命失败后文化界的思想混乱,为“左联”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三节 “左联”的成立及贡献

•      一、成立:

•      时间:1930年3月2日

•      地点:上海

•      代表:夏衍、钱杏邨、鲁迅

•      理论纲领:

•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二、左联的贡献

•     1、领导进步作家向独裁统治作了顽强斗争;

•     2、大量翻译介绍马克思注意经典著作和文艺理论;

•     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     4、在斗争中造就了一批青年作家,也团结了许多进步作家,创作了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

•      1936年,抗战前夕,左联自动解散

 

第四节 文艺论争

•      一、与“新月派”的论争

•      时间、双方代表、主要观点

•      二、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      三、与“京派”作家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