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叫零落委苍苔:波德莱尔 唯美主义文艺观的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21:26
波德莱尔唯美主义文艺观的贡献

 纵观整个唯美主义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史,波德莱尔的唯美主义文艺观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理论贡献:

    第一,波德莱尔首次打破古典美学为诗歌设置的禁区,并打破了“真善美一体”的理论原则。

    “真善美统一”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观点,“美和善在他看来是同一个东西”。其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奠定了西方文艺理论对文艺提出求真要求的基础。而他的“净化说”则从求善的角度对文艺提出了要求。古罗马,贺拉斯继承了古希腊的摹仿论。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又提出了著名的“镜子说”。到了17世纪,这种由来已久的理论传统在古典主义那里又进一步系统化。古典主义在艺术领域的霸权地位维持了近两个世纪,其美学原则早已成为文化发展的桎梏。而后,美学家康德指出,美和善存在着质的差异。浪漫主义者开始在创作中追求怪诞、惊异的效果,冲击着古典主义追求适度的美学教条。紧随其后,唯美主义者为维护艺术独立而进一步强调真善美的区别,但他们并未彻底瓦解“真善美”的统一体。

    波德莱尔则继往开来,大胆地将诗与真实、真理区分开来,又将诗与道德隔离开来,反对传统的“摹仿说”,并将与善对立的“恶”引入美的表现范畴。他的观点使诗歌从古典美学的狭小范围里解放出来,我们仿佛听到古典主义的美学大厦轰然倒塌的声音。由此,美从真和善的诸多要求中解脱出来,获得了其本质的意义,美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被美学家们重新认识、重新考察。现代的美学家们开始把视线从美的外部关系转向内部发展规律,进一步凸显艺术的特质。20世纪文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对文学进行语言学研究,西方文论史上陆续出现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文论都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寻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等文学系统内部的问题,进行对美的本质性研究。可以说,波德莱尔为西方文艺理论向新的方向发展扫清了障碍,也启发了现代的艺术批评。

    第二,波德莱尔的贡献还在于他创建性地提出了“发掘恶中之美”的美学原则,表现出对于传统美学观念的颠覆与反叛,从而开创了一个现代诗歌的新时代。“恶中之美”,不同于马恩艺术哲学所说的“美在丑的对比和陪衬中更加突出,更加显耀”,它不是以丑来衬托美,而是直接揭露现代社会的“恶”,剥露出人灵魂中的撒旦,直接从恶的花朵中提炼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恶为道德批判的对象,对恶采取否定的态度,而波德莱尔却以恶作为审美对象,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恶来表现美。

    在古典文论中,美在和谐,丑是不能与美并举的;到了近代,丑作为美的陪衬被引入美学范畴;而波德莱尔的“恶中之美”则是现代异化的美,审丑代替了传统的审美,传统的美学向“丑学”发展了。西方现代艺术体现出“尚丑”的特征,波德莱尔高喊着“发掘恶中之美”,反叛性地提出“男性美的最完美类型,乃是弥尔顿所描述的恶魔撒旦”,我们仿佛从中听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先声。继波德莱尔之后,各种丑怪的元素开始在文艺领域绽放异彩。波德莱尔彻底改变了传统美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发掘了丑的深刻内涵及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为美的领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从波德莱尔的美学原则里,我们看到了文化现代性在审美领域的发轫。“文化现代性以审丑的‘矛盾性’反讽来表达审美的‘解放性’精神,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表现了现代人精神异化的存在困境,以及其克服异化的精神解放诉求。”审美的现代性在于打破艺术传统,创造出新的形式,可以说波德莱尔做到了这点。波德莱尔一方面以恶的意象来表现异化的困境,一方面又以“本体真实”来超越现实世界,寻求永恒之美,诗人把恶与美的矛盾性对抗化成了一体性的融合,这种审美创新正是其唯美主义文艺观的贡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