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烤鸭机炉:透视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12:08
    透视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图)
2009年07月27日 17:5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定窑为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窑址在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一带。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延续至金、元时期。前后历经四朝,长达750多年的历史(公元618-1368年)。因其在北宋时期一度为宫廷的官府烧造过瓷器,被后人列为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以其胎白质坚,釉白色润,刻花印花花纹精细美妙的白瓷而名扬天下。定窑釉色虽以白釉为主,但也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其价值却以绿定最贵,黑定、紫定、红定为中,白定为下也。其中绿定至今只发现瓷片,不见完整器,弥足珍贵。现就三件不同时代的绿定瓷器,来分别论述北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在此之前先应搞清北宋定窑白瓷的基本特征,以助论述绿定。

  北宋定窑白瓷,以其胎、釉、形、纹饰不同于北宋其它四大名窑而独领风骚,有其独特的风格。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窑口,有南青北白之说。如:

  胎:北宋定窑瓷胎色白,体轻,声亮,刀线,为特征。1、白胎多色。定窑白瓷不同于南方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是单一的青白胎。它不是单一的纯白色,它有白中泛青,白中泛黄,牙白,乳白,米黄,土白,土灰等色。2、胎薄体轻:定窑白瓷的盘,碗类器物,均为薄壁胎,有“不薄不为定”之说。3、胎声清亮:敲击起来会发出清脆悦耳之声,而且声音清长,如金石之声。4、刀线:北宋定瓷胎体上,会留有刀尖旋削修胎留下的刀线纹。俗称“竹刷丝纹”。是定瓷胎的又一大特征。

  凡北宋定窑瓷器,无论白定、黑定、紫定、红定、绿定,其胎色均为白色无一例外。但胎质有粗细之分,即粗定,细定。粗定色偏灰,细定色偏白。

  北宋定窑盘,碗有芒口。因为定窑改仰烧为覆烧,开创了覆烧技法,提高了产量。但覆烧工艺使定窑盘、碗在烧制前刮去口边之釉,露胎,出现涩口,成为定瓷的一大特征。但芒口器造成皇室上下非议,断送了定瓷为皇室御贡的前程。

  釉:北宋定窑瓷釉以釉色白,泪痕,黄纱夹层为其主要特征。1、在北宋定窑白瓷的釉料配方中,使用一种黄土。因这种黄土产自定窑遗址附近的套里村,又被称作套土。套土因含铁量高,在瓷釉的烧成过程中,会因烧成气氛及火候等原因使定瓷釉出现青白、黄白、牙白等不同色差,故而,造成北宋定窑白瓷釉不是纯白色。但以黄白为多,像东方女性的肌肤之色美丽柔和。2、泪痕是定窑白瓷的另一大主要特征。在清代佚名的《南窑笔记》中曰:“出北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泪痕又叫淋釉,是定瓷釉在烧制过程中,釉在高温中融化流动而出现在釉面的一种蜡泪状痕迹,又像泥浆淋浇在釉面的流淌痕迹。其产生原因也是因釉中套土的配比含量不同而出现深浅不一的色感。黄土配比越大,釉面越暗,泪痕就越明显,反之则色浅。目前,造假者用重笔涂釉制造泪痕,很不自然,更无神韵。3、黄纱夹层:由于定窑瓷釉中加入了含铁量高的套土,在瓷器烧成后,胎与釉之间颜色不是一体,而出现了夹层,像是胎与釉之间夹了一层薄薄的黄纱。这是北宋古定瓷的又一大特征。历代仿品都望尘莫及,无法再现。北宋定窑除生产白釉瓷外,还有黑釉,红釉,酱釉,绿釉等釉色瓷。其中只有绿釉是有专门的釉料配方,其它黑釉,红釉,酱釉等色都是黑釉一种配方在不同的窑温中窑变而产生的红,酱,紫等色。有如河南钧窑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形:北宋定窑器形以日常用器为主,多见盘、碗、罐、瓶、碟、盒子、托子、枕、孩儿枕等,还有佛前供器:炉、钵、净瓶、净水碗、海螺等。

  纹饰:北宋定窑以刻花、印花为最普遍的主要方法。刻花活灵活现,印花华贵庄重。除此之外还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剔花,堆花等等。装饰题材多以龙凤,牡丹,莲瓣,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等为主。

  足:北宋定窑多施半釉,即圈足内无釉露胎。

  款:北宋定窑有少量底足带刻款的,如:官,新官,会稽,尚食局,五王府等。

  除以上特征外,北宋定窑还烧造磁州窑系的瓷器,具有明显磁州窑特征。另当别论。

  知道了北宋定窑胎,釉,形,纹饰的基本特征后,下面看三件不同时代的绿定钵,碗,高足杯,来分别论述北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

  一、北宋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公元960-1127年)

  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长达167年的历史中,把北宋的制瓷业发展到了顶峰。北宋定窑绿釉瓷器,随北宋生产御用贡瓷而诞生。被称为绿定。绿定除了釉色是绿色外,其它特征都应该与定窑白瓷特征相仿。看实物,北宋定窑绿釉印花龙凤纹钵。(见图1-3)该钵尺寸:高:11.5cm,口径:10.5cm,足径:10cm,腹径:17.5cm,壁厚:0.3-0.5cm。

  胎:该绿钵胎色如定窑白瓷的牙白色。胎质细润坚至,敲击声音清脆如金石之声。胎壁厚薄适宜,手感较轻。瓷化程度高。

  釉:该绿钵釉色,不同于汉代的低温铅绿釉,也不同于北宋磁州窑的低温孔雀绿釉。它是一种高温翠绿色的结晶釉,(是否是釉中加入绿松石的缘故,有待考证)。看其绿色,绿色青翠,绿中泛蓝,如孔雀羽毛,又如绿松石之绿蓝,非常鲜亮,极其美丽。釉质属高温不透明结晶釉,在30倍放大镜下观察,釉中密密布满细小“米”字状的结晶冰花,如同冬季北方玻璃窗上结的冰花,在绿色釉中晶莹闪亮,层层迭迭,如童话般的世界,美妙无比。釉面有细小冰裂纹开片。在钵肩的下方,有一带状的波浪形的泪痕,泪痕有长圆形、圆形、波浪形不等。泪痕颜色较深(见图1)。在釉与胎之间有一层薄纱状的黄色夹层,在钵底部和模印的风纹上都显得很清楚(见图3)。釉面个别地方有釉泡。黄色夹层为釉中加入套土所致,典型定窑特征。

  形:该钵器形为敛口,圆腹,腹下内收,平底无足无釉。为北宋佛前供器器形。

  纹饰:该绿钵,钵体外模仰凸起龙凤纹。龙上凤下。龙纹模印,围在钵肩部位,状如行走,称为行龙。龙头鹿角,牛耳,张嘴吐舌,蛇身,鱼鳞,鹰爪,火焰状脊鳍。龙头前有一火球,龙尾下有两朵圆圈状云朵。钵下腹印一长尾飞凤,口衔一支牡丹,凤冠高耸如孔雀的翎冠。凤尾曲长,其中短毛七支,长尾三支,如长尾金鱼。凤身有细鱼鳞片,凤首似公鸡,凤嘴如鹦鹉,正在展翅飞翔。凤与钵肩上的龙遥相呼应,上下翻飞,龙跃云津,凤戏牡丹,火球腾云,祥云驾雾,一派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见图2)。

  该绿钵为典型的佛前供器器形。加上珍贵的绿色釉和钵身上模印的龙凤纹看,该钵应该属北宋御用贡器,是皇家寺院的佛前供器或祭祀用器,非寻常百姓可用,弥足珍贵,流传至今,可谓宝中之宝也。

  二、金代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公元1127-1279年)

  北宋末年,由于宋金战乱,定窑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加之宋主南迁,出现南宋与金代两朝共治达152年的历史。南宋的建立(公元1127-1279年),大批定窑工匠随时局南迁至现在的江西景德镇和浙江龙泉一带。历史上出现了“北定南迁”之说。北方金代定窑虽受影响,但定瓷仍然在继续烧造。质量和精美程度已无法与北宋御用贡瓷相比。美丽的定窑绿釉瓷,已没有北宋那种孔雀绿的绿中翠兰,冰花莹闪的皇家贵气了。看实物,金代定窑绿釉碗。该碗属低温釉。该碗尺寸:高6.5cm,口径:14.5cm,足径:4.5cm,其胎、釉、足特征如下(见图4、5、6)。

  胎:该碗胎体拉坯成形,胎壁内外有刀尖修胎留下的旋削刀线痕。该碗胎色米白,胎质僵硬,死板,有杂质。由于低温没有烧透,瓷化程度不高。敲击哑声,瓦声。

  釉:该碗为低温绿釉,釉色绿中微蓝,为湖绿色。釉质半透明,釉内有杂质,见乔麦地,有少量细小气泡。釉中无冰花,只在厚釉处散落几朵冰花。釉面布满细小开片。在碗壁内外釉面有泪痕。见“竹刷丝纹”。釉与胎之间不见黄色夹层。

  形:该碗造型为洗口,斜壁,小圈足。无纹饰。

  足:该绿碗足使半釉,圈足平削,足墙头左右开弓各削一刀,圈足内留乳钉凸起,圈足外放光芒状跳刀痕。为典型的金代底足修胎特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定窑在金人统治的152年里,不但在继续烧造定瓷,而且想恢复北宋定瓷精美的绿定。无奈,“北定南迁”,绿定的釉料配方和烧造技术随工匠的南迁而失传,金代已烧不出高温绿定,只能烧出低温绿釉瓷。由于低温烧造,瓷化程度不够,其胎质差,胎质近乎于瓷瓦之间,敲击声音低哑,近似瓦声。低温釉更是釉中满布杂质,清淡如水,无冰霜雪花,早已无北宋绿定之神韵了。但就金代烧制绿定的难度和稀有而言,它仍然应是金代皇家所使用的御用贡器,仍然是皇家寺院佛前供器或祭祀用器,非寻常百姓家可使用。流传至今,仍是凤毛麟角,宝中之宝也。

  三、元代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公元1271─1368年)

  元代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即蒙古族统治时代,历时97年。元代统一政权的建立,结束了金代与南宋两朝共治的战乱局面。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使景德镇的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由青白瓷(影青瓷)发展到釉下青花、釉里红等,把中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元以前中国瓷业“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为历史。元代的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业名副其实的中心。定窑作为已生产了七百多年瓷器的老窑场,已无法与景德镇白瓷抗衡,面对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衰败与死亡的残酷现实。元代定窑在衰亡前的“回光返照”中也还生产过少量的瓷器。其中包括生产过绿定瓷器。看实物:元代定窑绿釉高足杯。该杯尺寸:高:8.8cm,口径:12.8cm,足径:5.5cm,高足杯,因手执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或“把杯”。用于佛前供奉的称为“净水碗”。高足杯创烧于隋唐,元代时得到马上民族蒙古族的推崇而很快发展起来。元代的定窑虽已是走下坡路,但也不失与时俱进,生产蒙古人喜欢的高足杯。但其质量已是日薄西山了(见图7、8、9)。

  胎:该高足杯胎色土灰,胎壁较厚,烧结瓷化程度差,敲击声音发闷,没有清亮的金石声。

  釉:该杯为高温釉,由于釉料配方达不到北宋绿定的标准,含铁量过高,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和窑变,出现酱褐色釉与绿釉混杂的花绿釉。釉中无气泡,无冰花。釉面无冰裂纹,釉面泪痕过厚如堆积。无黄纱夹层。

  形:该高足杯,平口,浅腹,喇叭口底,为典型的元代高足杯器形。

  足:足为喇叭口底足,足内外施釉,足圈底部刮釉为涩圈。

  由此可见,元代定窑瓷器质量之低劣,已无市场可言,更谈不上再梦想入宫,加之元代景德镇瓷业的兴旺与发达,迫使定窑在元代破落,停烧消亡。这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对以上定窑不同时代绿釉瓷器的论述:“北宋绿定钵”,“金代绿定碗”,“元代绿定高足杯”。可以看到定窑瓷器的发展,自北宋达到高潮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其祸根在于战争。在于金、元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摧残与破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产生辉煌成果的先决条件和良好基础。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保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