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九龙谷天气预报:宁武关-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0:47:18
 内长城由偏关经神池进入宁武县后,今天已经成为忻州和雁北两个地区交界的标志物。外三关的宁武关、雁门关皆在这条线上。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 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宁武关位于管涔山麓,关城北居华盖山,南控凤凰山,恢河水自城南向东流去,关城两冀顺河而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代的军事家,在论述宁武的地理形势时,就说过:“大同有事,若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头,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也。”明朝时,宁武关为内三关长城之中路。

  宁武关城,因距凤凰山之北,历来又有“凤凰城”之 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修缮。成化二 年(公元1466年)增修之后,关城周围约2公里,基宽15米,顶宽7.5米,墙高约10米,城东、 西、南三面开门。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关城又被扩展为周围约3.5公里。城墙增高了1.5米,并加开了北门,不过这时的城墙仍为黄土夯筑,砖城墙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 年)包砌的。万历年间,在全部用青砖包砌城墙的同时,还修建了东西2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

  历史上因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封建主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历史时期,这里的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在宁武关千百年来的战争纪录中,最后一场大仗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

  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东渡黄河之后,决定分兵两路,进攻北京。南路军由刘芳亮率领出故关,趋正定攻京都;北路军由李自成亲自率领攻打宁武关,北 上大同,以图进京。北路军到宁武关之后,三关总兵周遇吉据险顽抗,起义军同守关官兵在 此进行了推翻明王朝前的一场激战,最后起义军生擒了周遇吉,扫清了进军北京推翻明王朝 的一大障碍。

  宁武关城,今除存极少的零星夯土残墙外,基本上全已被拆毁,但位于城中心 的鼓楼,至今尚保存良好。此楼下座为砖砌券拱十字穿心洞,楼为三层三檐木结构歇山顶式建筑。鼓楼内的文物陈列中,有宁武县古寺出土,当年修筑长城时用过的大水缸和戍守长城的将士们使用过的各种兵器。

  宁武关作为外三关之一,同偏关一样,关城并非座落于长城之上,宁武关长城在关城以北10余公里的地方。

  宁武关所辖20多公里长城,有关口数座,最大的是阳方口。阳方口为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所筑,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增修,素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现在阳方口亦为晋西北、大同、太原的交通枢纽。这里有北同蒲线、宁苛线 两条铁路。还有忻州至保德,崞阳至偏关,阳方口至平鲁的3条干线公路。阳方口处的长城虽亦遭破坏,但遗址尚能连成一线,有些地方保存的还属较好。

  宁武,不但是万里长城上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处风光秀丽的好地方。宁武的管涔山,峰峦叠嶂。在海拔2700多米的芦芽山主峰上,覆盖着长城沿线唯一的一处原始森林。在海拔1770~1850米的山地之上,座落着十多个平如明镜的高山湖泊。这些高山湖泊中最大的一座叫天池,面积达1平方多公里,《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志》对天池皆有详尽的记载。纵贯山西省中南部 ,省内最大的河流汾河,即发源于宁武管涔山。

  宁武管涔山是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这里珍藏着以褐马鸡为主的很多罕见动植物。1981年国家已公布,在管涔山建立以褐马鸡和黑鹳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为32万亩。

  这里主要林木为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等,目前珍离动物褐马鸡约有2千只。

  保护区内林海苍茫,森林覆盖率为31.6%,且有多种灌木花草生长,山泉流水经年不断,是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的好场所。除褐马鸡外,还有虎、豹、狐、狍等野兽出没;并出产木耳、猴头、蘑菇等山珍及黄芪、党参、猪芩、黄芩等中草药材。海拔1300米至1900米,为灌木丛林草地及农垦带,有山杨、油松、辽东栎等树种生长;海拔1500至1800米,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以白桦、山杨、华北落叶松为主;海拔1750米至2900米处,是白杆与华北落叶松带,且有亚高山灌木丛和亚高山草甸带。山峰顶处还有怪石嶙峋的奇伟景观,素有“芦芽滴翠”之称。

  长城由宁武的阳方口,经盘道梁进入代县的白草口,便是雁门关所辖地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