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花前山进不去:木兰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1:36:53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家猎场,清帝北巡重要活动场所。木兰围场建于康熙20年(1681年),周长1000余华里,面积10400平方公里。清朝300年历史,皇帝北巡、木兰秋狝占有突出地位,贯穿“康乾盛世”始终,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第一次北巡开始,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143年中,康、乾、嘉三帝坚 持北巡124次、木兰秋狝92次。其中:康熙帝自十六年始至六十一年(1722年)46年中,北巡56次,秋狝41次;乾隆帝自六年(1741年)始至六十年(1795年)54年中,北巡49次,秋狝40次;嘉庆帝自元年(1796年)始至二十五年(1820年)25年中,北巡19次,秋狝11次。

  名词解释

  木兰是满语,意为哨鹿。木兰围场是清代康熙、乾隆狩猎之所。初秋,天色刚亮,有人戴着木制的鹿头,隐藏在草丛中吹起口哨,学公鹿求偶而鸣,唤来母鹿集聚成群,合围射杀。

  恩威并施,修德安民

  历朝历代,民族问题对统治者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清朝也一样。虽然在康熙年轻时南方的少数民族早已臣服归顺,但在幅原辽阔的北部,蒙古部落却使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蒙古部落人口众多,彪悍强壮,“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不仅各部之间经常征战,就是一个部落内也经常分裂,甚至对沙俄侵扰东北领土助纣为虐,对清王朝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这种形势,康熙在平“三藩”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北部。1681年,康熙亲率八旗兵出喜峰口,经宽城进入蒙古卓萦图盟喀喇旗,会合当地蒙古王公贵族,长驱北上,一路扬鞭策马,射狼猎虎,好不威风。对康熙高超的武艺以及八旗兵的勇猛,蒙古王公无不赞叹。经过半个月的勘测,康熙终于选择中了喀喇沁和翁牛特等部落的一大片牧场作为行围打猎之地,木兰围场由此兴建。此后又不断增加和规范,最多时达七十二围。在此后的五十年间,康熙有四十八年专程来木兰围场,每年举行声势浩大的秋瞭大典。

  木兰围场设在蒙古各部落之间,北接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带坝上高原,南与燕山山脉相连。地形复杂,森林茂密,虎豹成群,适合行围打猎,也是训练部队的绝佳练兵场。康熙设立木兰围场的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训练部队,使八旗兵能够一直保持强悍的战斗力,再就是加强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联系。从1681年到1795年,康熙、乾隆两帝北巡101次之多。而木兰秋瞭是北巡的中心活动,盛况空前。每年为期20天的打猎结束后,都要在沿途行宫举行盛大宴会。至1711年(康熙五十年)热河行宫已初具规模,正式定名为避暑山庄后,每年秋后的大型重要活动都在山庄内举行。适时,随行围猎王公大臣齐集,大摆筵宴,赏赐珍宝,举行赛马、摔跤、焰火等民族体育娱乐活动,君臣关系融洽,其乐陶陶。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木兰秋狝,旷世壮举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十二日,玄烨在额勒苏台(今围场拜布哈岭、布董昂岭以西)行围。“午刻,天雨雪,旋止。见远山人行如蚁,渐出林间若黑线然,又见近山人马飞空下坂,点点如麻姑撒米。而连觉移动者为兵为骑,红白飘扬星光不定者为旗为帜,往来若飞,时出时没者为麋鹿。须臾,风荡云卷,围势已成,鹿分驰四奔,突围欲出,则所至扬鞭呵止之。俄而黄纛从中来,皇上自山顶纵辔直穿场中,天威所临矢无虚发,有应矢即殪者,有带箭仍奔者,所获不计其数。”

  一、祭天、起驾、行宫。木兰围场建立后,无特殊情况皇帝每年都要举行北巡秋狝,即木兰秋狝,也称秋狝大典,渐次成为定制。皇帝每岁秋瞭,常例将近一个月时间,是朝廷的一个壮举。“凡木兰行围,先期降旨。驾行前一日,遣官以秋狝虔告奉先殿祭天奉祖。届期,皇帝戎装骑马,卤薄引驾,“翊卫诸臣前引后扈,百官采服跪送”出宫。秋狝队伍浩大,几千、1万、2万不等,加上围场蒙古各部守候随围人等,最多达3万人。从京师至围场沿途按里程、地势设立行宫,供皇帝饮茶、打尖、宿驻、办公使用。

  二、入围、行营、试猎。入围有东、西两个崖口。行围多从东崖口入围。每届行围,七十二围只过猎十余围,以便动物繁殖。入围后即选择适中位置,相度地势,搭设行宫。秋狝行营外圆内方,层层设防,戒备森严;行营所驻各部职能俱全,实际是清廷中央机关的一个缩影。行营驾好,先选川谷撒一小围试猎,满语“阿达密”,此为序幕。

  三、布围、请围、观围、罢围。行围大致有驰猎、聚歼、追击、阻截、哨鹿五种形式。前四种形式一般分布围、请围、观围、罢围四步程序。

  四、驰猎、聚歼、追击、阻截、哨鹿。

  驰猎,包括皇帝驰猎和兵将驰猎。皇帝猎罢,一声令下,皇子皇孙、各部大臣、蒙古王公、八旗各营及从全国各地派来的射生手围内驰骋,各显身手。

  聚歼,即四面围合。八旗各营所选射手相等,但听令下,万箭齐发,步步为营,直至全歼,数获请赏。

  追击,即四面围合,先将兽群从一头压向另一头,然后放开一个口子,两厢击鼓助威,不得发射,各班选手从后追杀,不得放牲,直至全歼。

  阻截,与追杀反之。即三面合围,马队从一头顺走廊轰赶,迎面设若干道甲兵堵截杀射。

  哨鹿,即诱猎。行围之初常用此种形式,并以此命名,后渐队、舞妓、杂耍助兴。庆功期间,还要举行童驹表演和赛马、套马、射箭、摔跤等比赛活动。最后以阅兵宣告本届秋狝礼成。皇帝回热河休整数日返京,蒙古王公也各回所属。

  寻找失落的古道

  古道是历史的轨迹。从北京通往木兰围场以至蒙古和东北的古道,而今已难以寻觅。然而,它又是不可磨灭的,如同唐藩古道和丝绸之路一样。

  康熙二十年木兰围场建立以后,每岁举行秋瞭大典,这位马上皇帝统帅数以万计的宗室王公、部院大臣和八旗宫兵,都要通过这条古道习武木兰。旌旗蔽日,伞盖如云,马蹄踏踏,步履声声,有的腰悬弓箭,有的臂托鹰鹞,有的手牵驼犬,井然有序,风雨无阻,浩浩荡荡,勇往直前。这空前的壮举,不仅有效地克服了清军入关以后逐渐滋长起来的骄逸自安,追求享乐的风气,发扬了满族善于骑射的传统,同时,还进一步发展巩固了满蒙的友好联盟。

  蒙族也是一个善于骑射的民族,视行围打猎为人生的乐事。清帝每次设木兰围场,蒙古诸部都前来随围行猎,符合蒙族的心理要求和习俗。康熙到木兰围狩猎多达四十次,乾隆四十七次,他们每次都亲自接见蒙古王公贵族,给予很高的礼遇,赐宴行赏,处理蒙古诸部事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无疑使他们感到亲切,加强了他们对清朝政府的向心力。

  这样,准噶尔叛乱首领噶尔丹引兵三万入掠漠北蒙古的时候,难以抵御的漠北蒙古诸部纷纷来归,康熙皇帝“抚绥安辑”,并将六女和硕静公主下嫁给土谢图汗察理多尔济之孙敦多布多尔济,不久又将和硕和惠公主下嫁给敦多布多尔济的从弟多尔济色布腾。和硕和惠公主生了一子,取名斋桑多尔济。他尚在幼年时,额附多尔济色布腾不幸病逝,康熙皇帝念斋桑多尔济幼孤,诏他们母子进京,教养廷内。赛音诺颜部酋长策凌,也是年幼随祖来归,康熙皇帝赐给府邸,让策凌宿于廷内,宴赉如诸王,长大后诏为额附,将十女固伦纯悫公主下嫁给他,从此,康熙皇帝将先帝的一贯和亲政策,从漠南蒙古扩展到漠北蒙古。

  木兰围场通往北京与漠南、漠北蒙古的古道,是满族和亲联姻的一条纽带。

  康熙三十年,这位闻名于世的马上皇帝,出古北口到木兰围场,又到多伦诺尔对来归的漠北蒙古诸部编旗,在此,漠南、漠北蒙古结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多伦会盟。康熙皇帝当时曾说:“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清政府依靠蒙古的力量,不仅击败了噶尔丹的叛乱,还抵御了沙俄的侵略势力在北疆筑起一道长城。

  木兰古道是一部胜利的乐章,这乐章有喜有哀,有乐有忧。乌兰布通之战大捷,给噶尔丹以迎头痛击,然而,由于指挥有误,伤亡惨重,当年从这条古道参加过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康熙皇帝舅父佟国纲,亡命阵前。

  这条古道随着清朝的兴盛而繁荣,随着清朝的衰败而萧条,它记载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它是一部有价值的史诗。至今,还是一条耐人回味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