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蛋阅读题答案:高中高三历史下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ftr题习题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2:16:1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考纲: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二、知识要点
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考纲: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
(1)秦的统一: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皇帝制度的创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其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设置。其形成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①秦汉“大一统”整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②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③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④皇权的加强,使人民生活处境恶劣,激化社会矛盾,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考纲: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知识要点
1、汉朝刺史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2、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负责
执行


刑部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权力高度集中②以皇权为核心,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至高无上。 ③人治色彩浓厚。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考纲: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明朝内阁:
①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④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
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标志着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落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
②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③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④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
⑤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制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对抵抗外来侵略,加强民族团结和交流等方面起过积极影响。
(2)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考纲: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要点
1、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
战争
签约国
时间
条约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影响
鸦片战争*
中英
1840-1842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与英法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
1894-1895
马关条约(1895年)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1900-1901
辛丑条约(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三大不平等条约比较: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趋势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割地增多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
赔款增加
开放口岸
五口通商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开放口岸深入
其他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拆除炮台,允许各国驻兵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④义和团运动(是列强未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4、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元里抗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扰斗争的壮丽诗篇。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考纲: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知识要点
1、日军侵华罪行: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 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 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⑤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12月,占领南京;
⑥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⑦南京大屠杀
⑧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⑨蹂躏中国妇女(慰安妇)和掠夺中国劳工
⑩血腥的殖民统治与掠夺:
军事侵略:武力侵占、屠杀、蹂躏、细菌战、毒气战
日军侵华罪行
殖民统治: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以华治华”;思想文上“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形成:
(1)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年12月12 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由内战走向和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呼吁国共亲密合作,并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5)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提出要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6)1937年9月,国民政府发表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正式合作。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结束国共间长达十年的内战,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①凇沪会战: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组织的第一次大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台儿庄战役: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中国共产党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打败日本侵略者,说明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4、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①国内: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考纲: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二、知识要点
1、 主要过程:
年代
事件
影响
纲领
1851年
金田起义
开始的标志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建国纲领
北伐、西征
走向全盛
1856年
东征
天京变乱
由盛转衰
后期:《资政新篇》
1859年
编写《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
1864年
天京陷落
失败的标志
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第2课  辛亥革命
一、考纲: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二、知识要点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时间
事件
备注
1894年
兴中会
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酝酿和准备阶段
1905年
同盟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加速革命发展进程
1911年5月
保路运动
四川规模最大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狭义的辛亥革命
开始
1912年元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结果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巩固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④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⑤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⑥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纲一: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
1、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
⑴爆发的原因
①国际:  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②国内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③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
时间
中 心
主力
口号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 京
学  生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第二阶段
6月初-6月底
上 海
工 人
(3)地位与作用:
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②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3、中共“一大”、“二大”内容: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一大”
1921.7.23
上海(后转移到嘉兴)
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宣告中共成立
“二大”
1922.7
上海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考纲二:概述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要点二
1、国民大革命(1924——1927)
过程
兴起: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高潮:北伐战争
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意义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功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教训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时间
事件
意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教训:走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所以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年10月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全国大会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共政权对峙。
3、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
时间
事件
意义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
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是中共由幼稚走想成熟的标志,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0年
陕北会师
转危为安
1936年10月
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4、解放战争。
阶段
时间
国民党
共产党
影响
防御阶段
1946年
夏—1947年6月
全面进攻解放区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6年夏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爆发。
反攻阶段
1947年6月—1948年8月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人民解放军由失败走向胜利。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胜利阶段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1949年9月
新政协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考纲: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知识要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时间
事件
内容
意义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通过施政纲领《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并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产生第一届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2、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大制度
建立
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3、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①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②民主集中制(人大);③政治协商(政党);④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考纲一、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知识要点一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①建立革命委员会体制,实行一元化领导,是国家体制的重大倒退。
②人大制度受到破坏,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停止活动;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各级政协停止活动。
2、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考纲二: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的确定,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知识要点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基本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第3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考纲: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知识要点
1、“一国两制”的理论。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形成过程: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先建议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确立:1984年,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中英会谈(1983年)—— 联合声明(1984年)——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2)澳门:联合声明(1987年)——胜利回归(1999年2月20日)
(3)意义:
①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3)回归条件: 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②“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4)回归意义:
①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②对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①两岸间的真正停火——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
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③“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
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
史称“九二共识”。
④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
⑤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1995年1月×《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⑥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a.台湾岛内台独势力;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祖国完全统一国强民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考纲: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②“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与修改: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1954年、1955年两次修改。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4、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 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万隆精神” 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5、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考纲: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知识要点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恢复原因:
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长期坚持和平外交,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详见课本P80)
(3)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
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②中国战略需要: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给中国带来威胁;③直接原因:美国战略需要——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2)过程: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同时发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公告;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④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建交三原则:撤军、废约、断交);
⑤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⑥阻碍中美关系的关键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3)影响: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打开了5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困境,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原因: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③日本要求取得政治经济上与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2)史实: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影响中日关系的障碍: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
(3)影响: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考纲: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知识要点
国际组织
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
联合国
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③2000年9月,×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亚太经合组织
①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提出积极的倡议和主张(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十三次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年、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形成了《上海共识》。
上海合作组织
①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一一“上海合作组织”(新增: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首脑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  民主政治的摇篮
一、考纲: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知识要点
1、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文化的影响
①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有利于吸收亚非文明。
②平原少,土地贫瘠,但优良港口多,其地形特点限制了粮食生产,只适宜种植葡萄和橄榄等,促进了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古代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山岭.水域将陆地隔成小块,有利于城邦的形成;
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有助形成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总之,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公民勇敢,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积极参政;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2)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有助于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②希腊城邦在政治上彼此分立,在文化上又保持认同。他们通过共同的语言、风俗、信仰、文字等因素组成统一的希腊世界。
2、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③平等互利的观念。
第2课  卓尔不群的雅典
一、考纲: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要点
1、 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项目
内容
梭伦改革
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②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雅典民主政治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②公民大会的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③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④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⑤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2、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②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④雅典民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第3课  罗马人的法律
一、考纲: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二、知识要点
1、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①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犯罪刑罚等方面。
②地位:第一部有章有循的成文法,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2、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①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②对世界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是世界史上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考纲: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知识要点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1)《权利法案》:
①制定时间1689年
②内容: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及军事指挥权;保证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及集会权。
(2)任制内阁的形成:
时间: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起源:从“小密室”演变而来。
过程:从乔治一世开始,国王不愿意参加内阁会议,下议院便选举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多数党领袖即内阁首相。第一任内阁首相是沃波尔。
2、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②议会是权力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人。
3、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权利法案》的作用: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的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逐步形成。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积极作用:
①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②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④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发展模式。
第2课  美国1787年宪法
一、考纲: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知识要点
1、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了联邦体制②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国会,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2)、联邦法院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联邦法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任命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政府官员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选举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内阁)
立法权
国会
议会i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相同点
①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②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③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
3、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体现“分权与制衡” 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考纲: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要点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由议院选出,任期7年,有极大的权力。
②)立法权:归议院——分参议院和众议院。议院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
③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
动摇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国体:德意志是联邦制国家。
②确定政体:德意志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拥有极大权力;
B、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C、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③ 帝国性质: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考纲: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二、知识要点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④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⑤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
⑥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①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②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考纲: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二、知识要点
1、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际工人运动的推动。
2、经过: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政治、经济)。
(1)政权建设:
①除旧: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②布新:代之以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规定工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2)经济政策: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
4、巴黎公社革命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的经验教训。
①主要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②主要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  美苏争锋
一、考纲: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朝鲜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朝鲜战争的主要史实
时间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
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即“杜鲁门主义”,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美国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北约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华约
1955
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而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朝鲜战争
1950—1953
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派兵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自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谈判,朝鲜战争结束。
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消极影响:①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威胁着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
②为争夺势力范围,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美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积极影响:①也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④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考纲: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知识要点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③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2)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经济发展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3、中国的振兴:
(1)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抗美援朝;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年,完成“一五”计划。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8):
(3)改革开放后(1978—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1973年,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二战后以冷战为背景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3课  走向多极化
一、考纲: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1)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欧洲——欧盟成立(1993),欧元启动(1999),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有军事实力,经济好转;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上册P1)
2.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上册P3)
3. 鸦片战争的经过 (上册P4)
4.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 (上册P5)
5. 中英《南京条约》(上册P8)
6. 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上册P7)
7. 鸦片战争的影响(上册P7)
8.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原因)(上册P9)
9.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上册P10)
10.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上册P12)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上册P14)
1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上册P15)
13.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上册P18)
14.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洪秀全(上册P19)
15. 《天朝田亩制度》(上册P20)
16.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上册P22)
17. 天京变乱(上册P24)
18. 重建领导核心(上册P24)
19.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上册P25)
20.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功绩)(上册P26)
21.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上册P27)
22. 新思想的萌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上册P28)
23.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姚莹-《康 輶 纪行》 徐继 畬 -《瀛环志略》(上册P28)
24.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洪仁 玕 (上册P29)
25. *清朝政局的变动(上册P31)
26. 洋务派与顽固派(上册P34)
27.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上册P34)
28.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天津机器制造局—满洲贵族崇厚(上册P34)
29.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钢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上册P35)
30. 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北洋、南洋河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还创建新式学堂等(上册P36)
31. 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上册P36)
32.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上册P38)
33.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上册P39)
34.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上册P41)
3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上册P45)
36. 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求和政策(上册P45)
37.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上册P48)
38. 三国干涉还辽(上册P48)
39.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上册P49)
40. *瓜分中国的狂潮(上册P50)
4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上册P55)
42. 康、梁的维新思想(同上)
43.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上册P57)
44.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上册P59)
45. 戊戌政变(上册P60)
46.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上册P61)
47.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上册P62)
48.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上册P63)
49.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上册P64)
50.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上册P66)
51. *资本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上册P69)
52.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上册P72)
53.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三次起义)(上册P74)
54.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上册P76)
55. 南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上册P77)
56. 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 “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上册P79)
57.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上册P80)
58.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上册P83)
59.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上册P84)
60.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专权(上册P87)
61. 二次革命(上册P87)
62. 袁世凯称帝(上册P88)
63.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上册P91)
64. 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上册P95)
65.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上册P96)
66. 无产阶级的壮大(上册P98)
67.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上册P104)
68.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册P105)
69.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上册P106)
70.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上册P108)
71.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上册P109)
72.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上册P111)
7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上册P113)
74.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上册P114)
7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条件与方针)(上册P117)
76. 国民党“一大”的举行(上册P118)
77. 黄浦军校的建立(上册P119)
78. 冯玉祥北京政变(上册P121)
79.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上册P121)
80.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上册P122)
81.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上册P123)
82. 北伐军胜利进军(上册P125)
83.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册P127)
84.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原因(上册P128)
85.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上册P129)
86.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上册P130)
87.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上册P132)
88. *民国政府前期的统治(下册P1)
89. 工农武装起义(下册P6)
90. 井冈山的星火(下册P8)
9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下册P9)
92. 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下册P10)
93. 九一八事变(下册P12)
94.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下册P13)
95.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册P16)
96.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下册P17)
97.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下册P18)
98. 华北事变(下册P21)
99. 瓦窑堡会议(下册P22)
100. 一二.九运动(下册P23)
101. 西安事变(下册P24)
102.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下册P26)
103. 正面战场的抗战(下册P28)
104.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论持久战)(下册P30)
105. 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下册P32)
106. 野蛮的经济掠夺(下册P33)
107. 推行奴化教育(下册P34)
108. 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同上)
109.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下册P35)
110. 皖南事变(下册P36)
111. 正面战场的恶化(下册P37)
112. 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下册P38)
113. 百团大战(下册P39)
114.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下册P39)
115. 中共七大的召开与日本无条件投降(下册P42)
116.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下册P45)
117.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下册P46)
118. 全面内战的爆发(下册P48)
119.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下册P51)
120.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下册P55)
121. 战略决战的胜利(三大战役)(下册P56)
122. “将革命进行到底”(下册P60)
123.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下册P62)
124. *中国近代文化(下册P66)
125.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与成立(下册P80)
126.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下册P82)
127. 土地改革运动(下册P84)
128. 镇压反革命运动(下册P85)
129. “三反”“五反”运动(下册P86)
130. 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册P87)
131.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下册P88)
13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册P90)
133. 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下册P92)
134. 经济计划的超额完成(下册P94)
135.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下册P96)
136. 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下册P98)
137.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下册P99)
13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下册P100)
139. “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下册P101)
140. 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下册P102)
141.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下册P105)
142. “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下册P106)
14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下册P107)
144.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下册P108)
145.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下册P109)
146.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下册P111)
147. 在徘徊中前进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下册P114)
148. 经济体制改革(下册P118)
149.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与改革开放的成就(下册P120)
150. 走自己的道路、坚持四项基板原则  维护安定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册P123)
151.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下册P126)
152.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下册P131)
15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下册P134)
154.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下册P137)
155.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下册P142)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2.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3.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4.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6.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技术的发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8.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 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 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C. 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9.“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10.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          B           C           D
1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12.“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休。……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解体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1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4.《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15.图2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股份票证。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化国家
C.表明中国出现招商引资的股份制经营方式
D.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
16.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18.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l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产品因质量差而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19.《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
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0.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21题17分,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0分,共60分。
21. (17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请回答:
(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那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2分)
22.(18分)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直至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
材料一  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其主建筑“日新堂”俗称“老柜”为历代长孙继承,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图1  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图2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
材料二  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新寡的少奶奶姜振帼与几位叔叔经过惊心动魄的较量,出人意料地掌理了家族门户。家族内部的尔虞我诈,官府、军阀的欺压,土匪盗贼的洗劫,日本鬼子的强行占领……美丽、聪明、干练的少奶奶,镇定自若地带领家族度过重重危机。她接受了庄园私塾王先生的仁爱、平等、自由的先进理念,并用于管理家族中,却不敢接受作为下人的教书先生的爱情。她忍受着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压抑,苦苦抗争了20年,却最终没有挽救家族的分崩离析。目睹了繁花凋谢、满目苍夷的家族败落景象,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的少奶奶,在一个细雨连绵的黄昏香魂飘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及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状况?试说明。(6分)
(2)“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是牟氏家族兴盛的法宝和祖训,你能从战国时期诸之百家中找到该对联的理论依据吗?(4分)
(3)材料二中“仁爱、平等、自由先进理念”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她为什么又不敢接受一个下人的爱情?(5分)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牟氏家族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23.(15分)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和交融,是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一道绕不开的风景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整整400周年。由中意两国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于2010年3月3-20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 此次展览展示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利玛窦的到来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他巧妙借助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他用中文写作的第一部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他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评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这是利玛窦指导一位中国画师利用西方油画手法创作的自画像。

材料三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酥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请回答:
(1)利玛窦从哪些方面向中国展示了“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他又是怎样“巧借”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的?(3分)
(2)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你和利玛窦进行了一次关于“先进思想”的谈话,你认为你们会谈的共同主题会是什么?会谈后请你总结一下中西方出现“进步思想”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
(3)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形成,为什么欧洲的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6分)
(4)综上分析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4. (10分)从世博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它的憧憬与追求。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偶知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时间
举办地点
博览会名称与类型
博览会主题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圣路易斯博览会(综合)
(展出汽车、飞机和无线电)
1908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综合)
1925年
法国巴黎
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专业)
1933年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综合)
进步的世纪
195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综合)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
美国西雅图
西雅图博览会(专业)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7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综合)
人类与世界
1970年
日本大阪
日本万国博览会(综合)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
美国斯波坎
斯波坎环境博览会(专业)
无污染的进步
1985年
日本筑波
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专业)
居住与环境
1988年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休闲博览会(专业)
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3年
韩国大田
大田世界博览会(专业)
新的起飞之路
1999年
中国昆明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业)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年
日本/爱知
爱·地球博览会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年
西班牙/萨拉戈萨
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
中国/上海
上海世界博览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年
韩国/丽水
丽水世界博览会
资源多样与可持续发展
(1)一个半世纪的憧憬与追求,世博会终于落户中国,请分析原因。(3分)
(2)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8分)
烟台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A  2. B  3. C  4. C  5. C  6. D  7. D  8. C  9. D  10. C   11.A  12. C  13. D  14.D  15. C  16. C  17. A  18.  C  19. C  20.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21题17分,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0分,共60分。
2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6分)(3)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4)政治民主化;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2分)
22.(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磨房、油坊具备说明这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四合院体现了其封闭性;“耕读世业”体现了农业文明的中心地位。政治:严格的宗法等级制。“日新堂”由历代长孙继承;老爷住阁楼,其他人住平房。(6分)(2)孟子:认为“土地”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倡导“养浩然之气”,注重人格培养。荀子: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墨子:主张“节用”、“节葬”等。(4分)(3)民国初年,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复古逆流,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已得到极大发展,一批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激进分子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传入中国。由于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封建庄园之中,且长期受到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熏陶,新文化运动的春风还没有真正吹到各个角落,所以不敢接受。(5分)(4)原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庄园内部的争斗;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等。启示:封闭的自然经济无法战胜先进的工业文明;民族独立、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3分)
23.(1)科技、思想、文学艺术。自己身着儒冠儒服;用中文写书介绍西方文化。(3分)(2)追求个性发展或人文主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旧思想的压制。(4分)(3)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6分)(4)思想文化意识必须与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思想文化都有一个相互借鉴完善的过程;和平方式更有利于思想文化的融合。(2分)
24.(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政府与人民的大力支持。(3分)(2)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举办国由欧美向亚洲转移;主题由科技转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博览会的类型由以综合性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性为主;由部分有主题发展为每次博览会都有主题。)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越来越强;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7分)

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50分)
1.(2008·寿光二模·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2008·寿光二模·2)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3.(2008·寿光二模·3)《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4.(2008·寿光二模·4)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件约,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争                                                        D.率兵收复新疆
5.(2008·寿光二模·5)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6.(2008·寿光二模·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2008·寿光二模·7)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8.(2008·寿光二模·8)(2008·寿光二模·8)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国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
9.(2008·寿光二模·9)某中学生读了右面的漫画后得出以下认识,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C.表明当时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变
D.一五计划全面展开
10.(2008·寿光二模·10)“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2,4,6
这是因为(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11.(2008·寿光二模·11)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
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蓝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
12.(2008·寿光二模·12)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蓝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
13.(2008·寿光二模·13)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的14个城市中位于山东省的是(      )
A.东营  烟台              B.烟台  青岛             C.东营  青岛              D.烟台  日照
14.(2008·寿光二模·14)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15.(2008·寿光二模·1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6.(2008·寿光二模·16)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价,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17.(2008·寿光二模·17)“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18.(2008·寿光二模·18)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19.(2008·寿光二模·19)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允许自由市场贸易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型企业
C.固定的粮食税                                                                      D.废除实物配给制
20.(2008·寿光二模·2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21.(2008·寿光二模·21)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22.(2008·寿光二模·2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指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④实行“经营者革命”,扩大“新中间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2008·寿光二模·2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出现了新变化。新变化包括(      )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知识经济兴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2008·寿光二模·24)维多利亚是英国著名的女王,她从18岁起执掌政权,统治了英国整整63年(1837-1901),并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      )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日不落帝国的发展
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福利国家的建成
25.(2008·寿光二模·25)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6.(2008·寿光二模·26)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于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其中有一辆展览会展示的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与其同一时期出现的是(      )
A.火车    B.汽轮    C.电话    D.电脑
27.(2008·寿光二模·27)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8.(2008·寿光二模·28)60年前在日内瓦签字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后来发展为(      )
29.(2008·寿光二模·29)“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反映的是(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2,4,6
30.(2008·寿光二模·30)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主要象征,但是欧洲在2002年正式启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这有利于(      )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2008·寿光二模·31)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行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
32.(2008·寿光二模·32)从“战国错金云纹编钟”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战国时期的音乐发展水平                                        ②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水平
③战国时期的冶铸技术                                                      ④战国时期的雕刻艺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2008·寿光二模·33)“中西文化碰撞”这幅照片有可能拍照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D.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时期
34.(2008·寿光二模·34)“小脚老太跳起了迪斯科”反映了(      )
A.迪斯科最合适小脚老太活动                            B.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35.(2008·寿光二模·35)山东人杰地灵,古代出现了一批彪炳历史的人物。一下列出的人物按类别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孟子              B.诸葛亮、管仲        C.贾思勰、王羲之 D.薄松龄、李清照
36.(2008·寿光二模·36)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右图《孔子
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37.(2008·寿光二模·37)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
38.(2008·寿光二模·38)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锈。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      )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
39.(2008·寿光二模·39)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展子虔                  C.阎立本                          D.张择端
40.(2008·寿光二模·40)晕染法的立法效果融入传统描法,使绘画作品颇具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效果的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萱                            D.郑板桥
41.(2008·寿光二模·41)在2006年6月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
潍坊杨家埠版年画成为重点推介的文化产品。年
画内容主要反映了(      )
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宫廷生活D.渔猎活动
42.(2008·寿光二模·4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      )
A.《聊斋志异》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儒林外史》
43.(2008·寿光二模·4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44.(2008·寿光二模·44)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45.(2008·寿光二模·45)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哪种仪器可遥测地震发生的方向(      )
46.(2008·寿光二模·4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47.(2008·寿光二模·4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48.(2008·寿光二模·48)“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49.(2008·寿光二模·49)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50.(2008·寿光二模·50)17、18世纪,中、法两国都出现了思想的启蒙。两者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②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③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④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6
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
1.(17分)就如何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给出了明确答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对此需要认真思考。下面有两则事例:
事例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下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5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
事例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2)韩国建设“新村运动”的主要举措有哪些?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又如何,将其填入表中。(8分)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2
3
4
(3)结合两则事例;概括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2分)
2.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1)图一与图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2分)
(2)简要指出图二欧元启动流通的重大意义。(4分)
(3)图四反映的事件,对中国来说有何标志性意义?(4分)
(4)观察右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1分)
(5)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4分)
3.(18分)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青少看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
人名项目
中国  孔子
古希腊  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思想观点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评价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的文化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3)如果你是中国文化年一名讲解员,请你针对下图写一段解说词。(4分)
答  案
一、选择题
1-5 DBABD        6-10 DBBDB        11-15 CDBCB        16-20 CBACC
21-25DCADD    26-30 CABAD      31-35 DBDDC        26-40 ABCDB
2,4,6
41-45 BABAA    46-50 CAACA
二、非选择题
1.(1)由许多农业合作联合组成、一大二公三收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全国农户普遍参加、集体生活(吃食堂)
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
(2)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修建桥梁、公路等
2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向农民贷款建新房
3
提高农民收入
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
4
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
(3)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全国稳定和发展。(2分)
2.(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2分)
(2)促进欧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4分)
(在金融领域对美元的激烈挑战,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也可得分)
(3)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中国打开大门,符合我国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4分)
(4)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分)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组织有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某解决外汇资金的需要的职能。(4分)
人名项目
中国  孔子
古希腊  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3分)
雅典民主制度全盛;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3分)
思想观点
评价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6分)
(3)右图是对孔子教育贡献的高度评价。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要实事求是,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还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2分)(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全面,语言流畅。)

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专项练习·必修二
(   )1.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
(   )2.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扶右图中犁的应是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   )
3.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器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   )4.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5. 唐代著名的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珐琅器
(   )6.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   )7.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8.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   )9. 甲午战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技术的传播                  B.重农抑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   )10.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1. 右图为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从该广告能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B.大力倡导使用国货
C.中国出现了最早的香烟广告   D.外货垄断中国局面彻底改变
(   )12.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   )1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抗战时期)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   )14.“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该言论最可能见于
A.建国初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   )15.“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该现象
A.是对农业生产的真实反映          B.说明当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是一种浮夸行为,犯了“左”倾错误
(   )16.“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材料中的现象是建国以后农业生产领域哪次变革的结果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18. 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1978年之后却又这样描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前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料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20. 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l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   )21.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
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   )22.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   )23.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   )24. 右边是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25.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26. 右图是17世纪荷兰商船的模型,从中得出的历史信息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为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创造重要条件
B.成为荷兰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有力工具
C.见证了充满血泪的黑人奴隶贸易
D.在英荷战争中被强大的英国舰队击败而退出海洋
(   )27.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曾这样写道:“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②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英国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    ④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8.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和历史性大变革的时代,其发生历史性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扩展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工人运动的发展 D.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斗争
(   )29. 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环游地球时他最可能用到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飞机
(   )30.《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   )31.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32.美国罗斯福政府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其直接目的是
A.缓和阶级矛盾  B.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 D.刺激出口
(   )33.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
A.各种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人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   )34.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35.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式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列宁主张: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退出一战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废除新经济政策
(   )36.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A.实行按劳分配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允许自由贸易 D.实行实物配给制
(   )37.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新经济政策
(   )38. 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           ④按照“按需分配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9.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40. 世界现代史时期,世界已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这一角度看,苏联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重大问题是
A.没有走“农产品输出的道路”             B.没有利用美国的援助来发展自己
C.没有开拓社会主义国家市场               D.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   )41. 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
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趋稳定        B.各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
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        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
(   )42.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4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44. 在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样。”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A.欧洲人强烈抵制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使美国经济地位削弱
C.欧元的流通动摇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D.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彻底瓦解
(   )45.《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   )46.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花费上万元去欧洲旅游成为一种新潮。这不,2005年五一长假,王先生决定随团去欧洲旅游。在交了旅游团费后,又拿出一万元人民币在银行兑换了一些外币。王先生在欧洲独自活动中可能会(    )
A.在英国伦敦大剧院,花20英镑买票观看了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B.在法国巴黎,花50法郎买票参观了时装博览会
C.在意大利威尼斯,花300里拉租了一条独木舟欣赏水上人家的生活风情
D.在德国柏林,他离团独自乘车去纽伦堡,花20马克购买门票参观了当年审判纳粹战犯的法院遗址
参考答案
1—5 BDACA 6—10 BDCCA 11—15 BCAAD 16—20 CBBDD 21—25 CCBBB
26—30 DCACA 31—35 ABCAC 36—40 BDCDD 41—46 AAADCA

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专项练习·必修三
1.某历史兴趣小组把孔子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下列图书可以作为研究资料加以利用的有
①《孔子评传》    ②《论语》    ③《史记》    ④《先秦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3.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宋元明清四朝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6. 我们现在认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下列儒家思想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包括
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②刚健有为 ③天人协调 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⑤和谐与中庸  ⑥崇德利用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⑥
7. (2007年北京)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8.下列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与时俱进”精神的是:
A.“兼相爱,交互利”   B.“治世不一道”  C.“齐物”  D.“制天命而用之”
9.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相对立的主张是:
A.“心即理也”   B.“心外无物”    C.“理为气先”   D.“天行有常”
10.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的目的是:
A.维护理学和心学的统治地位       B.呵护孩童的纯真
C.反对封建礼教的虚伪             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1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2.我们从《红楼梦》中贾府的变故、《水浒传》中梁山豪杰的壮举、《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的演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时期小说开始形成         B.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C.明清时期讽刺小说盛行         D.明清时期艺术形式的广泛性
13.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
A.唐朝      B.三国     C.东汉    D.西汉
14.关于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道光年间是京剧的形成时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能作为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6.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7.下图是袁世凯在天坛祭天的场景,该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A.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袁世凯信奉迷信
D.袁世凯从思想上对国民进行欺骗
18.“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一口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以民主和科学为救国理论         B.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
C.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愿望       D.指明了中国人民正确的斗争出路
19.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看到
①大量宣传西方进化论和君主立宪学说的报纸 ②在上海有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大量的四合院和一些西式建筑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 ① ③    C. ① ③④    D.③④
20.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的相同目的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B.目的是为了发动群众
C.否定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21.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
22.毛泽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政治基础,主要体现在
①树立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23.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B.(应)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24.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理论体现在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②武装反抗法西斯
③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2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6.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2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 1 号航天运载火箭         B . “东方红” 1 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 5 号飞船                  D . “神舟” 6 号飞船
2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自身的哲学认识
29.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塔戈拉
30.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31.“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32.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表明他
A.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剥削制度        B.反对压迫法国人民的特权等级
C.主张反对私有财产                  D.反对富人剥削穷人的不平等现象
33.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第一个将其思想付诸与实践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4.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3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命题的意义是
①认识到人是世界万物的主宰        ②意识到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主角
③强调人觉得客观事物是否存在      ④提出人的作用高于自然和神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6.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把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37.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
C.提倡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D.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38.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坛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刑罚太苦,受不了了。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宠卖得又亲切又便宜。”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兜售赎罪券B.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所控制
C.马丁·路德当场揭露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D.罗马教会的教义主张因行称义
39. 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宣扬天赋人权 B.反对蒙昧主义和教权主义 C.建立法治社会保障人权  D.提倡自由平等
40.(2007年广东)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使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运用
41.(2006年上海)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一战(1914年-1918年)中英军受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图)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
①煤炭的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石油的广泛运用
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⑥炼铁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42.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在于
①引发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②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③是工程力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④对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
43.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  B.牛顿的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4.(2004年上海)让发电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A.H.R.Hertz  B.M.Faraday  C.T.A.Edison   D.W.Siemens
45.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这种情绪在文学和美术领域的反映是出现了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46. 下列不属于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是
A.社会主义文学B. 新小说派   C.垮掉的一代 D. 荒诞派戏剧
47.关于印象派绘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产生的原因与光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
B.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C.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D.在印象派的画笔下,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应是绿色的
48.法国是一个富有艺术的国度,下列成就与法国有关的是
①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高峰    ②最先打出现实主义旗号
③有最为著名的印象主义绘画  ④对世界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9. 1857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以上诗歌选自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问该诗歌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答案:1——10 ACADC  CDBDC
11——20 DBDCA  BADAD
21——30BABBC  BCDDC
31——40BBCDB  ADCCB
41——50CCBCB  ABDA
高中高三历史下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ftr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数学下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历史上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历史上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高中高一英语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3 高中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高中高一物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高中高一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高中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一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数学下册高考复习教学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