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建设局 网站: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医哲学与中医文化相关图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6:59:47
中医哲学概论内容简介
《中医哲学概论》是一部横跨中医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创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教材。 全书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内容排列为序,包括六个部分内容。其一是导论,主要讲哲学、中医学及其关系;其二是中医学的精髓,主要讲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和谐观;其三是中医学的医学观,主要讲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和生命观、疾病观、医道观;其四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主要讲普遍性的哲学思维方法和特殊性的中医思维方法;其五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概论,主要讲元气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治未病和中药方剂等理论;其六是中西医哲学比较,主要讲中西医哲学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整部书吸收了近年来中医药哲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了编写者多年来对中医药哲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全面翔实,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第二节 中医学概况
第三节 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一篇 中医学的精髓
第一章 中医学的整体观
第一节 整体观的概念
第二节 整体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辨证论治的含义
第二节 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辨证论治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学的和谐观
第一节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观念
第二节 和谐观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第三节 中医和谐的治病原则
第二篇 中医学的医学观
第一章 中医学的起源
第一节 中医学起源学说
第二节 中医学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中医学起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 中医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中医学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中医学的现状及前景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命观
第一节 中医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生命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学生命观的价值
第四章 中医学的疾病观
第一节 疾病观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学疾病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医疾病观的价值
第五章 中医学的医道观
第一节 道的含义
第二节 天道和人道
第三节 中医学的医道观
第三篇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思维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思维产生的哲学思维基础
第二节 中医观察是中医思维的源泉
第三节 中医思维的辨证性特点
第二章 中医学的思维要点
第一节 推崇内因
第二节 重用轻体
第三节 顺势应变
第四节 恒动变易
第五节 虚静复本
第三章 中医学特殊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象数思维
第二节 司外揣内思维
第三节 内景返观思维
第四篇 中医学基础理论概论
第一章 气一元论
第一节 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渗透和影响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含义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的意义
第三章 脏腑经络理论
第一节 脏腑经络的含义
第二节 脏腑经络理论中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脏腑经络理论对中医学的意义
第四章 养生保健及治未病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养生保健
第二节 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
第三节 养生保健与“治未病”的统一性
第五章 中药学及方剂学
第一节 关于“医药不分家”的观点
第二节 中药学及方剂学理论
第三节 中药学及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篇 中西医哲学比较
第一章 中西医模式的差异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
第二节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
第三节 中药与西药
第二章 中西医哲学世界观的差异
第一节 生命观的差异
第二节 人体观的差异
第三节 疾病观的差异
第三章 中西医哲学方法论的差异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差异
第二节 思维方法的差异
第三节 治疗方法的差异
附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 中医学的精髓
  第一章 中医学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占,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中医学的精髓是整体观、辨证论治及和谐观。这些精髓既是中医学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又体现在中医学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贯穿渗透于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涉及中医之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和养生康复学等一系列学科。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学精髓的内容之一,在中医学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整体观的概念
  整体性,就是事物的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性。所谓整体观念,即是中医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个认识。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和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则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即人身小天地),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中医哲学概论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一、文明之源
二、中国哲学的蕴意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一、中西哲学的不同背景
二、西方中心论的偏误
三、中国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医哲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一、中医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医学思维方式
三、学习中医哲学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医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起源
一、远古神话中的哲学思想
二、《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三、儒学中的哲学思想
四、道家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诸子竟出,百家争鸣
一、墨家与名家的哲学思想
二、阴阳家与杂家的哲学思想
三、法家与兵家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两汉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
一、黄老之学
二、天人感应
三、古今经学之争
四、天道自然
第三章 中医哲学的核心——道论
 第一节 道法自然
一、道的涵义
二、道与气、理、德
第二节 天道
一、天论
二、天地生成
三、宇宙假说
四、天象历律
 第三节 人道
一、人性论
二、人伦
三、生命观
第四节 “道”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生生之道
二、医道相通
第四章 元气论
 第一节 气的涵义与特性
一、“气”的范畴之源流
二、气的涵义
三、气的特性
 第二节 气化与气机
一、气化
二、气机
第三节 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
第五章 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的涵义与属性
一、阴阳溯源
二、阴阳的涵义
三、阴阳的属性
 第二节 阴阳运化规律
一、阴阳的关系
二、三阴三阳
第三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从哲学阴阳学说到中医阴阳学说
二、中医阴阳概念的特点与意义
三、疾病的解释性模型
第六章 五行学说
第一节 五行的涵义
一、五行溯源
二、五行的涵义与特性
三、五行的分类
第二节 五行间的关系
一、五行生克制化
  ……
第七章 太极图式与象数观
第八章 天人关系与整体观
第九章 格物致知与心性合一
第十章 形神相即与常变中和 
中医哲学的时代使命内容简介
  作为领导者,你一定希望能够影响并激励周围的每一个人。你渴望自己决策英明,也期待下属忠心耿耿。尽管目前市场上充扩着各种管理类书籍,但大多数都强调领导的方式和技巧,而本书则关注领导者的品格和领导的标准。
  詹姆斯•梅里特坚信,品格对每位领导者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优秀的品格会帮助他们在职场上、生活中影响周围每个人的生命。古往今来,上帝一直是所有领导者的典范。在他身上彰显出来的九种品格,是所有领袖成长和完善自己的必由之路。倘若每一位领导者都具备这些品格,他们人生将不再一样!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更加轻松,更易于跟随,并且具有更加非比寻常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詹姆斯•梅里特博士是美国乔治亚州德卢斯Cross Pointe教会德牧师,同时也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2000年至2002年曾任美南浸信会的主席,管理全美的4万余间教堂。作者与夫人特蕾莎育有三个孩子,目前居住在亚特兰大市。  目录
序言
致谢
导言——做一个注定的成功者
第一章 有爱才存在
 有爱才会赢
 爱具有向上的含义
 爱具有对外的含义
 爱还有对内的含义
 说出你的爱
 无尽的爱
 品格一 仁爱。
第二章 喜乐如潮
 喜乐不等于快乐
 喜乐——天堂的事业
 你有选择喜乐的权力
 喜乐的感染力
 请赠送微笑
 踏上喜乐之旅
 立刻开始
 品格二 喜乐。
第三章 心静自然成
 工作狂的紧张病
 与一切和好!
 戒除焦虑
 平静的风暴眼
 品格三 平安。
第四章 忍者无敌
 鹅毛是一片一片飘落的。
 斯人难缠,成功者耐心有加
 困难当前,成功者积极应对
 明确目标,成功者坚持不懈
 品格四 忍耐(坚韧)
第五章 善待他人
第六章 做好人,做好事
第七章 忠诚不二
第八章 谦虚使人进步
第九章 约束你的心
第十章 成就你的影响力 媒体评论
关系是生活的根本,也是积极影响他人的根本。梅里特博士的智慧给人以启迪,他的知识能教会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千万不要只是读读而已,要把这些建议付诸实践! ——特鲁特•凯茜  《铸就一生的9种品格》是一本有价值的、通往成功的指南书。在一个经常用得失胜败来衡量成功和影响力的世界里,詹姆斯•梅里特以“圣灵的果实”为标准,将我们的目光和心灵重新聚集。此书指出了与他人建立有意义关系的方法,明确了在你的生命中找到成就和目标的途径。                 ——约翰•麦克斯维尔  2001年在我们球队与乔治亚队开赛前,梅里特博士与我们有过一番谈话。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沟通者,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是一个关系专家。在此书中,他讲述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重要关系,其中包括了一个最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和上帝的关系。                  ——马克•里奇特  梅里特博士写了一部经典!我总是着迷于阅读有关成功励志的图书,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胜过这本了。                       ——帕特•威廉姆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比克林顿的政治头脑、泰勒的财富,阿里的名声乔丹的影响更有价值的是,你和你的人格魅力。  张其成全解周易
提起《周易》,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算命、看相、风水、八卦、阴阳、太极……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而将《周易》简单地看成是周代卜筮的书、是宣传封建迷信的书,可以说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桩冤假错案。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部或几部不朽的经典。比如犹太民族及基督教的《圣经》,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经典是什么?当然是十三经。而群经之首,则是《周易》。《周易》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周易》古经实际是以卜筮为手段,表现了上古先民对宇宙生命的占问,因此从表面上看是占卜书,从本质上看则是...
第一章 《周易》导读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周易》是源头的那一泓清泉,它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如果说《易经》、《易传》、“易学”是中华文明进行曲的三个乐章。那么《周易》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构成中华文明主旋律的基调。在中国
《周易》的文化地位
《周易》的构成
《周易》的时代与作者(1)
《周易》的时代与作者(2)
《周易》的时代与作者(3)
《周易》的时代与作者(4)
“周易”的含义(1)
“周易”的含义(2)
“周易”的含义(3)
《周易》的性质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1)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2)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3)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4)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5)
卦爻辞:《易经》文字系统
卦爻象与卦爻辞
《易传》的内容(1)
《易传》的内容(2)
《易传》的内容(3)
《易传》的内容(4)
《易传》的内容(5)
《易传》的内容(6)
《易传》的内容(7)
《易传》解《经》的方法(1)
《易传》解《经》的方法(2)
《易传》解《经》的方法(3)
太极与太极图
阴阳与五行(1)
阴阳与五行(2)
阴阳与五行(3)
阴阳与五行(4)
阴阳与五行(5)
阴阳与五行(6)
阴阳与五行(7)
天干与地支(1)
天干与地支(2)
河图洛书
周易的占卜(1)
周易的占卜(2)
周易的占卜(3)
周易的占卜(4)
周易的占卜(5)
周易的占卜(6)
怎样对待占卜
学《易》的方法——入静观象法(1)
学《易》的方法——入静观象法(2)
学《易》的方法——入静观象法(3) 
将中医进行到底——朱德的保健医生谈养生第一章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一、中医能手眼通天 
 二、中医是第五大发明 
 三、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 
 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 
 五、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 
第二章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 
 一、了解经络,上工守神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 
 三、脾经和胃经 
 四、心腹之患 
 五、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千万不要病入膏肓 
 七、肝胆相照 
 八、任督二脉 
第三章 身体的警讯 
 一、鼻为“面诊之王” 
 二、舌为“心”之苗 
 三、眼睛,透视疾病的窗口 
 四、心脏有疾病,耳朵露马脚 
 五、察颜观色知健康 
 六、眉毛,不是个摆设 
 七、口中有异味,责在脏腑 
 八、口水过多,病在脾肾 
 九、鼻涕眼泪多了也是病 
 十、鼻出血,不要盲目清火 
 十一、汗臭脚,“脾气”大 
 十二、手脚冰冷,不可盲目温补 
 十三、白带,女人的另一位老朋友 
 十四、遗精,不仅仅是肾虚 
 十五、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第四章 中医看病的秘诀 
 一、一眼看穿你的胃 
 二、认清自己的胆 
 三、“六驾马车”治疗糖尿病 
 四、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五、轻轻松松降血压 
 六、治疗便秘的四个秘方  
 七、别小瞧了感冒 
 八、治疗鼻咽炎有妙方 
第五章 养生其实很简单 
 一、每天静心十分钟 
 二、要顺应,不要对抗 
 三、热水泡脚胜补药 
 四、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五、千万不要乱吃药 
 六、养生就不要浪费口水第一章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进入20世纪以来,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医生,我的观点是,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永远不会消失。
  之所以有人主张废除中医,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医,总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看中医。西医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它是一门技术,可以标准化,人才也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悟性,所以很难像西医那样上规模。
  但中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通天的手眼,高明的中医可以 “司外揣内”,不需要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窥透人体内部的疾病。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发现它,还能提前消除疾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未病”。我认为,这两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如果理解了这两点,那些高喊着废除中医的人就得放弃他们幼稚的观点了。
  中医还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学好了中医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修身养性,成就人生的其他事业。现在许多老总都在钻研中医,网易总裁丁磊先生就在浙江中医院学习中医,而深受国人爱戴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打算在退休后研修中医。我想他们除了对医术感兴趣外,恐怕对中医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感兴趣。
  一、中医能手眼通天
  “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我对中医最深的体会。通俗一点说,就是可以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诊断出人体内部的疾病。有意思的是,最先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并不是那些中医经典,也不是什么名医高人,而是一位卖西瓜的小贩。
  一个酷热炎炎的夏日,街边的一排西瓜棚生意清淡,唯有拐弯处的一个瓜棚围满了人,还不时传出叫好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摊主正与一位顾客打赌。摊主说自己能连选十个西瓜,保证个个都甜,这位顾客偏不信,两人就较上了劲儿。我仔细观察小贩选瓜,只见他先看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手拍几下,再把瓜举到耳边,一边拍一边听。三下五除二,十个西瓜就选好了,的确个个又沙又甜。
  围观的人啧啧称奇,我则陷入了深思。小贩选瓜一看、二拍、三听,中医看病一望、二闻、三问、四切,行业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惊人的相似。《内经•灵枢》里说“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意思是说,高明的人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表征看透事物本质。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医生的最高追求。
  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很多神医,他们的神奇就在于将“司外揣内”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下面举两个事例,其中一个是扁鹊四望蔡桓侯的故事。一天,扁鹊朝见蔡桓侯,见蔡桓侯面色异常,就说:“主公啊,趁着病还在浅表赶紧就医吧。”蔡桓侯不信,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医生,成天想着给没病的人治病,好叫人说他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见蔡桓侯,见他的疾病已经深入肌肉,就劝他早些治疗,蔡桓侯还是不听。到了第三次拜见蔡桓侯,扁鹊一看就知道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脏腑了,再不治疗,将无药可救,可蔡桓侯仍然无动于衷。第四次见蔡桓侯,扁鹊远远一望,二话没说,拔腿就跑,因为这时候任何人都回天乏术了。五天后,蔡桓侯果然死了。
  另一个是关于东汉名医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在西方医学日盛的今天,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现代检测设备的人来说,这两个故事玄之又玄。扁鹊既没给病人做心电图,也没给病人量血压,更没有化验血液,他凭什么就能诊断出蔡桓侯的病呢?张仲景的故事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凭什么能从眉毛的细微变化预知二十年后的疾病?今天的基因检测技术都做不到,何况一千六百年前呢?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中医的这一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界万象的联系是如此神奇微妙,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人体也是这样,头发、指甲、耳朵……身体外部的一切都在反映着体内的情况。
  记得小时候,一看见蚂蚁搬家,大人就叫我们回家,说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就是天要下雨的反应。在医学院学习西医时,我就常常思考:人体内是不是也存在“蚂蚁搬家”的现象呢?在学校的西医课程里,我找不到答案,现代西方医学过分重视技术成分,而将这种奇妙的联系斥为“玄学”。而学习中医让我茅塞顿开,像扁鹊和张仲景这样的神医之所以能出神入化,不就是看出了病人身上的“蚂蚁搬家”,暗合了“蝴蝶效应”吗?
  我曾与一位美国西医讨论过人体的“蚂蚁搬家”现象,这位美国人惊讶得张大了嘴,怎么都不相信,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正巧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耳垂上有条清晰可见的“冠脉沟”,便笑着问他是不是有冠心病,不知是因为话题来得唐突,还是没有心理准备,他差点没噎着,连忙喝了口水,使劲往下咽了咽还没嚼烂的红烧牛柳,瞪大眼睛吃惊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笑着跟他说:“这就是‘蚂蚁搬家’现象在你身上的验证啊!人的心脏出现了问题就会表现在耳朵上,耳朵上的冠脉沟就是冠心病在身体表面的反映。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会让耳朵上的毛细血管凝固,形成皱纹,这就是冠脉沟。”他听完我的解释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又受了多年的西医教育,一开始不相信神奇的中医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有很多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过低估计了前人的智慧。他们就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总认为自己的父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旦自己成熟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是多么的杰出。胡适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其攻击的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胡适突然生病了。他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言下之意,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样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把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问。”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再到协和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林琴南也受过陆仲安妙手回春的益处,为表示谢意,他亲自作了一幅儒医研究经典的《秋室研经图》送上,上面还题了一篇桐城体的文言文。陆仲安别出心裁地请胡适在上面题字。胡适欣然答应。胡适在画上的题词内容为:
  我自去年秋季得病,我的朋友是学西医的,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陆先生诊看,陆先生用黄芪十两、党参六钱,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结果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
  ……
  民国十年三月三十日 胡适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岂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易废止的!与其高谈阔论,不如去读一读《内经》和《伤寒论》。我敢肯定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
  二、中医是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其实还应该加上中医。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中医的评价很高,他认为中医中药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有一次与几位同志打麻将,他即兴谈道:“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麻将不无戏说成分,但主席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说明了他对中医药的情结。同年,毛主席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
  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无比,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会如此。为什么中医没列入四大发明呢?因为中医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很难理解。四大发明是技术,西方人拿过去就能运用,中医却拿不过去,拿过去了也不能运用,除非把整个文化都拿过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参观了中医的针灸麻醉。我们的中医将一根又细又长的银针扎在病人的手上,通上微电流,然后便开始手术。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药,病人却始终面带笑容,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看着那血淋淋的手术场面,尼克松总统惊讶万分,大惑不解。
  针灸麻醉震惊了美国代表团,其冲击波毫不逊色于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怀疑,有的人甚至否定,认为这是中国为了吸引世界目光而搞的一个大骗局。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一些人认为针灸麻醉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随同代表团访华的新闻记者詹姆斯•莱斯顿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要进行手术,我们的医生同样用针灸麻醉的方法割除了他的盲肠,詹姆斯•莱斯顿丝毫没有感觉到痛苦。这活生生的事实让美国人冷静下来,他们开始认真记录那些宝贵的资料,以便带回国去仔细研究。
  我曾看过美国新闻记者拍下的部分录像。录像里一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中,唯一的麻醉方法就是由针灸师在病人的两只耳朵和手臂各插一根针,并随时捻针;另一例脑瘤切除手术中,只用一根针扎在前臂……我们都知道西方麻醉技术会让病人不省人事,而且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瘫痪。而中医针灸麻醉手术,病人全程都是清醒的,还会说话,甚至还会喝点水。有一位病人在手术结束时,还能坐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护士握手致意。在另一例切除甲状腺瘤的手术后,病人竟能从手术台上下来走到轮椅旁。
  神奇,真是太神奇了,尤其是对于不懂中医的西方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如果你懂得中医,就会清楚针灸麻醉只不过是中医里的小儿科。西医感觉神奇,是因为西医和中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人体是完全一样的,但中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却完全不同。中医是全面整体论,西医是分析实证论;中医是宏观调控,西医是微观治理。这就像瞎子摸象,中医想方设法用仅存的一点视力看到了一个整体但朦胧的大象。而西医呢?则完全不用自己仅存的那点视力,而是靠手去摸,结果摸到的是一头“支离破碎”的大象。
  可以这么说,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其实,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优点,我们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西医,也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中医,更不能取缔中医。
  取缔中医是谁干的?是卖国贼干的。1929年国民党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结果引来一片骂声,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中的两位——施今墨和孔伯华等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请愿,并向汪精卫严正提出:找十二个病人,你们先挑六个,用西医治;剩下的六个病人交给中医治,如果我们输了,再谈取缔中医的事。孔伯华和施今墨分到了六位分别患有高烧、咳喘等症的病人。结果,中医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病人迅速恢复了健康。
  恰在此时,汪精卫的岳母身患恶性痢疾,每天腹泻十几次,当时著名的西医请遍了,都没有什么效果。此时,有人向汪精卫推荐施今墨先生,刚开始汪精卫怎么也不同意,我现在正在提议取缔中医呢,怎么能让中医来看病?但看到奄奄一息的岳母,汪精卫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请施先生来诊治。施先生只把了一下脉,便找到了病因,说到症状时,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悦诚服。施先生当即为她开了十天的汤药,随后汪精卫的岳母问:“先生何时再来复诊?” 施今墨告诉她:“您就安心服药,三天后痢疾就会停止,五天后胃口就会好转,十天后您就痊愈了,不必复诊。”最初汪精卫和岳母都半信半疑,可病情如同施先生说的一样,渐渐好转,十天后还真的就痊愈了。
  汪精卫终于相信了中医的神奇,再也不提取缔中医的事情了。
  前段时间,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中医来拜访我,谈起一些人取缔中医的议论,这位洋中医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说:“别——管——他们,他们不懂中医!”
  这位洋中医告诉我,中医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有的中医诊所每天要接待两千多名患者,其中90%是白人。美国人每年要花费六十亿美元来购买中药,全美有中草药专营公司四百余家,中医诊所上万家。西方尚且如此,更别提日本和韩国了。大家一定看过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吧!那里面对于中医的认识十分令人惊讶。而日本人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则远远超过了我们。他们对张仲景敬若神明。如果我们再不下定决心发展中医,甚至还想取消中医,恐怕中医真的就会重写火药的屈辱史。这不是危言耸听,记得前些年,日本人就将北京中医研究的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包装后打入中国市场,大卖特卖,赚去大把大把的钞票。多么令人心痛! 这本书是那种“纯种自己写出来的”,书中处处透着胡教授多年行医的经验,其中很多话都是很直白,但是都是多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不是那种“假大空”和非常漂亮的话,让人看着真实而亲切。
 
作者对中医的发展怀有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类不灭,中医不休”是作者急迫心情的写照,也是作者自序的标题!
 
正如作者所言,“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总结的太好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灭亡中医”的说法,但是正像作者说的“聪明的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智慧就是内观,就是定,就是静,就是悟性。书中说到:“养生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而不要对抗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且细致而耐心的讲解了如何顺应自然、如何养生。并且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大量实用、简单的祛病、养生的小方法,包括小方剂、穴位按摩、保健和抢救技术,让一个不懂医疗知识的人能够大致的懂得保健和养生的脉络和入门!
 
很多养生、保健的方法都很简单,但是正如胡教授所言:如果这些小方法能够坚持是最不容易的!  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辨证中医前要说的话
启示录
明前茶的启示
药食同源的启示
治疗不孕症的启示
干细胞的启示
黑猩猩食疗治病的启示
儒道释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辨证中认识中医
辨证中医需要多视角、全方位
从中医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文化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历史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哲学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科学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社会的角度辨证中医
辨就有希望
论战的“病根”在哪里
辨证中医的哲学基础
中医是什么
辨证中医的文化
中医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理和数理
辨证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中西医不可通约”?
“中西医学理论存在根本差异”?
辨证地批评中医
历史地辨证中医
辨证地思考中医
辨证地认识治标治本
辨证地读解经典
辨证地看待中医医案
辨证对待中药毒性
辨证中医药存废之争
辨证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辨证“中医学是优质的生态医学”
辨证经络新说
“间隙组织液体系”说
“微血管网络”说
“经络研究的误区”
“乐场网络系统”说0
“组织液旋本质”说
“信息采集和整合系统”说
辨证“中医认识的新思想”
中医是“关系”或“熵”
“四元医学模式”
“中医体质学”
“中医是整合医学”
科学观变革对辨证中医的启示
辨证的根本还是在科学观
辨证发展中医
辨证中医药走向
辨证中药现代化
辨证中医药国际化
辨证《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
辨证媒体有关中医发展的报道
辨证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收敛性思维影响中医的发展
温故不足而致创新不力
或医学或哲学的认识不清
卫生事业等于中医学术的误解
开放不够、吸纳不足影响中医的发展
中医学基础研究薄弱
中医学教育方式落后
科研走入误区
辨证复杂系统科学与中医研究
辨证“证的关系本质”研究
辨证中医的“观念系统”研究
整体观念
自然观念
实用观念
直觉观念
伦理观念
法古观念
中医药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
我国“中医药与基因组学研讨会纪要”
“基因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讨会”
“中药基因组计划”
辨证中医证候与复方研究
辨证“统一医学”研究
辨证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辨证中药作用的分子网络调节理论
辨证针灸理论与机理的研究
国家973计划中医专项研究
支持性干预,争议中立项
启动顺利,起步良好
总结经验,调整规划
阶段进展,初步成果
专家评价,理清思路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的专家思考
“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中医”
“发展中医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中医药发展的现在进行时
套话何时了
我辨有限无果
说在后面的话
推荐参考书目 启示录
明前茶的启示
  你在某城市的办公室、计算机房或者实验室工作,完全可以不需要知道“清明”是哪一天的什么时辰,但是你不仅能品出茶叶的好坏,还知道如果用同样的价钱,你会选择“明前茶”而不是“明后茶”。你在作这种选择的时候,选择依据不是“公元2008年4月4日”,而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气“清明”是哪一天。
  如果你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你并没有为如此的选择而觉得有什么不妥,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做此选择时的思维方式是“东方文化式”的,还是“西方文化式”的,虽然选择的结果显然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在西方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当中国茶农向你推荐“明前茶”时,你极有可能将“好心当成驴肝肺”,你甚至会有几天都问不完、中国茶农几年都回答不清的“为什么”。
  何以造成这种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
  你或许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案,其实大不然。夏至、冬至的昼夜分时何其精确?西方文化没有;能否赶上芒种、谷雨、小满、大满的时令,决定了仓廪是殷实还是空虚;惊蛰、霜降、数九、三伏、“心虚”、“岔气”,“心气高”、“胆量小”,“肝火旺”、“脾气犟”,“闰余成岁、律吕调阳”,“重阳登高”,“冬令进补”,“瑞雪兆丰年”,“乌蒙磅礴走泥丸”(注:“泥丸”是人头顶部的一个穴位),西方科学人不懂,西方文化人也不懂。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此“水土”不仅是指此“水”滋润和此“土”生长的五谷杂粮,还包括在这方“水土”上承载的文化。
中医药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医使用手册:针灸、经络、穴位、推拿、中药、刮痧编辑推荐
古老东方的健康养生哲学。
世界大宇宙与身体小宇宙的健康命题,让中医用崭新的角度为你一一破解。
不老传统,全新时尚,化繁为简,自我诊疗,千年智慧,神奇疗效,轻松活泼的漫画图解和示意图表,快速掌握中医知识,实用高效的全身经络和穴道图解,详列经脉治疗秘诀。
全面汇总饮食和药物养生妙方,高效预防治疗疾病。影碟的精彩理论,诠解和治疗的方法展示,高清视频精确再现大师手法。
精美BOOK、高清DVD,古老神奇东方智慧,修身养性的健康圣经。
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数十亿人证实的广泛神奇疗效,现代西方医学无法解释的神秘东方传奇——中医理疗养生法。
它既是一种医学,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形态、一种人生智慧。
《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忧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易乎?”用现代语言说,就是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养生,所以耳聪目明、精力充沛,不会得病;愚钝的人不懂得养生,年轻时挥霍健康,到病痛来袭时才知道自己中了招,而这时才想到治疗,那就晚了。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现代人的恩想及需求,以幽默轻松的漫画图解和简洁明快的文字,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剖析了传统中医的古老智慧,运用中医的经络、饮食、药物的养生方法,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慢性病以及妇科病等,都详细解说了它们的起因、症状和调养方法。针对慢性病,还有特别的“一招三式”日常保养,提高身体的血气能量,达到健康的目的。另外,中医还针对针灸减肥进行分析,给出解决之道;针对美容,进行食疗、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得到亮丽容颜…… 目录
第一章 中医的养生之道
一、现代医学不像大多数人认知的那么昌明
二、揭开中医的神秘面纱
1.阴阳
2.五行
3.天人合一
三、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
1.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2.追根溯源,辨证论治
3.因人而异,同病异治
4.虚实不同,对症下药
5.人体智能化,自我修复
四、从中医的五个气血水平检测你的健康状态
1.健康水平
2.阳虚水平
3.阴虚水平
4.阴阳两虚水平
5.阴阳大虚水平
第二章 和谐中医眼中的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准
一、健康的身体来自和谐
1.气的和谐
2.血的和谐
3.津液的和谐
4.阴阳的和谐
5.五行的和谐
二、内部器官失调和谐的大敌
1.心——主宰一切的“君主”
2.肺——辅佐君主的“良臣”
3.肝——勇武忠心的“将军”
4.胆——明辨是非的“清官”
5.脾胃——受纳布化的“仓官”
6.小肠——接收纳贡的“礼官”
7.大肠——专司内务的“内侍”
8.肾使——王廷井然的“工部侍官”
9.膀胱——司水职的“一郡之官”
三、六邪和七情——影响身体和谐的原因
1.六邪:外部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2.七情:喜怒哀乐对身体的影响
3.食物与疲劳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四、诊断——追求身体内在的和谐
1.中医的诊疗法
2.判断疾病的四大指标
第三章 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法
一、认识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
二、了解人体的经络和穴道
1.经络是什么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
2.按摩穴道的方法
寻找穴位的正确位置
刺激穴位的要领
基本刺激法按揉法
3.神奇的针灸疗法
何为针灸
针灸学的形成
针灸穴位治病的原理
三、熟悉饮食和养生的关系
1.日常食疗与养生
2.辨别食物的性质与种类
3.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
4.不同季节的饮食养生
5.一定要忌口——饮食的禁忌
四、认识中医的药物
1.中医药物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中药能对全身产生作用
3.找出你的体质,才能用对中药
4.这样煎煮中药最健康
5.中药的副作用
6.中药服用的方式和时间
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中医调养法
一、全身症状
感冒
热气较强的感冒寒气较强的感冒上吐下泻的感冒
疲劳
疲劳又脸色差疲劳没有食欲疲劳无法消除
中暑
梅雨季食欲低落秋天容易感到疲劳
浮肿
常感到恶心腹部发冷腰踝酸痛
寒症
全身发冷嘴唇发紫脸色苍白
失眠
睡眠过浅焦躁不易入眠容易惊醒失眠、全身无力
二、各部位症状
鼻水、鼻塞
流黄色鼻水流多量稀薄鼻水流水状鼻水
目眩
目眩隋绪浮躁目眩兼手足发烫目眩、呼吸困难休息后也无法恢复
头痛
刺痛性头痛头痛欲呕头感到胀痛头痛而且目眩
头部充血
头部充血、情绪浮躁夜间脸部发烫大量发汗
肩膀酸痛
肩痛、容易感到焦躁按压时感到疼痛肩膀肌肉僵硬僵硬无肩痛感觉
腰痛
腰痛并下半身发冷腰踝酸痛按压腰部感到疼痛
三、内部症
胃痛
受寒引起胃痛 胃部灼痛 因压力引起胃痛 暴饮暴食引起胃痛
心悸
运动时心悸 心悸又脸色差 脉搏过快 心悸且嘴唇泛紫
排尿障碍
排尿时感到疼痛 尿流疲弱 总是有残尿感
慢性下痢
因压力而下痢 油腻食物引起的下痢 因受寒引起的下痢
便秘
排出粒状硬便 便秘、腹部鼓胀 排便困难 先排出坚硬粪便
第五章 常见慢性疾病的中医调养法
一、慢性病的日常保养
二、哮喘和长期咳嗽
三、痛风
四、 坐骨神经痛
五、十二直肠溃疡、胃溃疡、胃出血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
七、尿毒症
八、糖尿病
九、肿瘤和癌症
第六章 妇科病的中医调养法
痛经
有经前症候群 腹部发冷疼痛 经血不易排出
不孕
容易发冷的不孕症 容易充血的不孕症 月经不顺的不孕症
母乳不足
母乳不足容易疲惫 母乳不足情绪容易焦躁
第七章 瘦身与美容的中医调养法
一、减肥
1.肥胖的原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心脏病是肥胖的原因
肠胃问题是肥胖最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体型的肥胖,有不同的原因
2.如何减肥
中医对肥胖症的分类中医温和瘦身中医提倡的运动减肥
二、中医美容
1.五色食物吃出健康美人
绿色食物 红色食物 黄色食物 白色食物 黑色食物
2.穴位按摩给你一张美丽容颜
改善眼睛浮肿、黑眼圈、眼袋 打击青春痘 改善黑斑、雀斑 抚平脸部细纹
附录:身体的主要穴位与功能 
生命驾照:大中医全息立体养生保健全书编辑推荐
  试想,如果没有汽车驾校,开车没有驾照,大修厂将忙成什么样?人的生命没有驾校,只有大修厂(医院)。人人都无照驾驶生命,这就是今天医院越来越多,医药越来越丰富,而疾病却越来越猖狂的根本原因。
考取”生命驾照”,等于为自己买下生命健康长寿的终身保险(而非大病保险)。
《生命驾照》是健康长寿快乐幸福的葵花宝典,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生命驾照”弥补了人类致命性的缺失,“生命驾校”填补了社会关键性的空白。这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宣言。不会驾驭心灵,将无法获得快乐,不会驾驭身体,将无法获得健康!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首家“生命驾校”——北京中慈诚信生命驾校的指定用书。它立足于“中医养生哲学”,博采东西方现代文明精华,提出“大中医”等现代“全息”思想,旨在校正人们的观念误区,梳理生活节律规则,进一步明确正确的养生方法,从而系统地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养生问题。
本书适合所有关心自我、关爱他人身心健康的读者阅读。 目录
序言 造福人类的系统工程——生命驾校的缘起、必要性和价值
前言 生命的困扰——摧残生命的五大“杀手”
第一篇 “大中医”哲学观
第一章 “大中医”哲学观
一、“大而无界”
二、“中而不偏”
三、“医而有纲”
四、认识生命“五大医学”
附:图解“五大生命医学”
第二章 寿命观的革命
一、理论寿命
二、实证寿命
三、平均寿命
四、思维定式的力量
五、悲惨的现实
六、智慧的寿命观
第三章 寿商与寿力
一、寿商
二、寿力
第四章 决生死定成败的根本大法
一、阴阳法则
二、五行法则
第五章 揭开经络的神秘面纱
第六章 揭开癌症的神秘面纱
一、癌症到底是什么?
二、为什么肿瘤不能轻易切除?
三、谁是孕育癌细胞的“父母”?
四、“我”与“癌细胞”的对白
五、“魔也是佛”——找回心灵的太阳
六、管住“邪恶的嘴巴”——重建“绿色家园”
第七章 大中医全息立体美容观
一、中医全息立体美容的背景
二、什么是大中医全息立体美容?
第二篇 生命的机械常识
概论
一、通过电脑认识“人”
二、人体的三大系统
三、人体运行原理
第一章 人体的“硬件系统”——躯体
一、人体“硬件”的架构——怎样更牢固?
二、人体“硬件”的功能——信息输入系统
第二章 人体的“软件系统”——灵体
一、人体的中枢
二、三焦经系统是运营软件——中医的营气
三、杀毒软件:中医的卫气
第三章 人体的“发电机”
一、人体发电的原理
二、如何提高发电效率
第四章 科学诊断的方向
一、判断身体状况的顺序
二、软件的报警信号
三、影响三大系统的因素
第五章 汽车的启示
一、人体的消化系统一汽车的油路
二、人体的循环系统=汽车的水路
三、人体的生物电循环系统=汽车的电路
四、人体的气体循环系统=汽车的排气系统
第三篇 生命的交通规则
第一章 人与天相处的规则
一、天有三“才”:日、月、星
二、日主阳——日光击鼓催上进
三、月主阴——月光鸣锣收尖兵
四、五星五季养五气,谨防五邪把命伤
五、日夜交替,时刻轮回
六、“关键路口”小心过
第二章 人与地相处的规则
一、地有三“才”:水、火、风
二、水是生命的摇篮
三、火是生命的动力
四、风是生命净化器
第三章 人与人相处的规则
一、人有三“才”:精、气、神
二、人与天和则气满,与地和则精满,与人和则神满
第四篇 生命的驾驶技术
概论
第一章 法于阴阳——如何驾驭环与境
引言
第一节 环境养生宗旨
  一、顺环
 二、合境
 三、环、境合一
 第二节 环境养生常识
 一、阴生阳长是阴阳变化的规律
 二、为什么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如何采阴?
 四、阳气在哪些地方、哪个时辰最多?如何补阳?
 五、一月之内最佳调理时段
 六、巴马村长寿的秘密
 七、居住环境左右身心健康
 八、一日生物钟——子午流注
 九、一日黄金时段
 十、人类的“宏观维生素”
 十一、外界温度与人体的适宜指数
 十二、养生环境的鉴别
 十三、室内禁止摆放的花卉
 十四、室内适合摆放的植物
  第三节 环境养生应用
  一、气血循环的磁悬浮——磁场
  二、生命的真正动力——生物电
 三、色彩养生
 四、音乐养生
 五、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环境
 六、身心安康与居室布置
附:季节养生歌
 第二章 和于术数——如何驾驭心与智
 引言心灵风水
  一、你生活在怎样的心灵世界里?
 二、感谢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三、心灵风水
 第一节 心智养生宗旨
 一、醒智
 二、定心
 三、心、智合一
 第二节 心智养生常识
 一、境由心生
 二、当下即天堂
 三、知足心常乐,多活二十年
 四、七情适度,有益健康
 五、纵情无度,杀人无踪
 六、大道养生
 七、现代医学的发现
 第三节 心智养生应用
 一、情志疾病的疗法
 二、日常生活调情绪
 三、七个生命时期的心理保健
 四、人生舒心八法
 五、五分钟迅速减压法
 六、拥有幸福的方法——学会感恩
 七、31句话让你豁然开朗
 第四节 揭开命运的秘密
 一、觉醒
 二、归零
 三、重新播种
附:感恩颂
 第三章 食饮有节——如何驾驭饮与食
 引言
  一、提供原材料
 二、补充能量
 三、调节 阴阳平衡
 第一节 饮食养生宗旨
 一、清饮
 二、淡食
 三、饮、食合一
 第二节 饮食养生常识
 一、清饮
 二、淡食
 第三节 饮食养生应用
 一、八种不同体质的饮食养生
 二、餐饮的革命——五行养生功能餐
 三、五季饮食配方
小结
 第四章 起居有常——如何驾驭睡与眠
 引言
 第一节 睡眠养生宗旨
  一、松睡——放松
 二、净眠——放下
 三、睡、眠合一
 第二节 睡眠养生常识
  一、睡眠时间安排
  二、体内智能窗帘——褪黑素
  三、睡眠与疾病
 四、睡眠的禁忌
  五、“休息”、“修理”质量的检查
  六、睡眠的方位
 七、睡眠的姿势
 八、睡眠的助手
 九、梦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十、枕头的选择
 十一、卧具的选择
  十二、被褥、睡服及床上其他用品的选用
  第三节 睡眠养生应用
  一、松净睡眠术
  二、房中养生术
  三、失眠原因及调理方法
  小结
 附:睡眠养生歌
 第五章 不忘劳作——如何驾驭运与动
 引言
 第一节 运动养生宗旨
  一、绵运
  二、柔动
  三、运、动合一
 第二节 运动养生常识
 一、运动的时间
 二、运动的环境
 三、注意事项
 四、严守五戒.谨防“五劳”
 第三节 运动养生应用
  一、“运气”法
  二、“柔动”法
  三、取穴法
  四、艾灸法
  五、五季运动养生方法
  六、不同体质运动养生方法
  七、十大保健穴位养生方法
  八、手诊手疗法
 小结
结语
生命驾校遍全球生命驾照人人有——2007“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演讲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大中医”哲学观
第一章 “大中医”哲学观
“中医”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中国”的医学。其实,这是极端错误和非常可怕的观念,我们不应该以狭隘的民族情怀代替客观的事实。中医是中国先辈智慧的结晶,但其真正的内涵不是哪个国家,而是“中而医之”。“中”是“中和、中道、中正”之意,“医”是手段,旨在通过按摩、针灸、砭石、导引、食药等多种医疗手段,让人体保持相对“中和”的状态,而不是世俗的“中国”医学。
然而,现实中有人要搞“洋务”,倡导西医万能,有人要复古,认为中医胜过西医。其实讨论医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弊端。万物有生必有灭,有兴必有衰,传统的中医走过漫长的五千多年,西医也发展到今天,能否摈弃偏见,在此基础上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呢?
“大中医”就是把传统的“中医”边界打开,把一切对“生命之车”有益的“中和”手段“拿来”,聚其精华。它是人类医学的精髓。是人类一切医学的宗旨和纲领。它的根本落脚点在“大而无界、中而不偏、医而有纲"。对传统的中医哲学和现代的西医哲学,采用“扬弃”的态度,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这种集萃的“大中医”哲学思想将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福音,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振兴、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出路。
这就是我眼中的“大中医”。
一、“大而无界”
“大而无界”是指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它不仅是一种大境界、大胸怀,更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全息判断、立体观察的大格局、大智慧。
“大而无界”的医学观,是指摒弃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壁垒,客观地拿来。批判地继承。人类在共同与疾病斗争、追求健康长寿的历程中,从神农尝百草,到顽强的中医捍卫者;从斯波克拉底,到繁忙的白衣天使。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仁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方式,都对医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共同的财富。
“大而无界”的观点。是源自“物分十方”的启示:“上、下、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通常每个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所以,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观察的一方,去否定另一方。
就像几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部汽车,有人从上面看,有人从下面看,有的从左面看,有的从右面看,看到的结果一定不同。谁错了呢?当然谁都没有错,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大”是“大而无界”,凡是对事物的认识,只有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对错。不管从学术角度,还是从修养的态度,都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中而不偏”
“中而不偏”的“中”,是中庸、中道、中和、中正之意,与儒家“致中人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百姓安、国家宁、天下平”的思想一脉相承,这是儒家中和哲学大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是“中和”之医,而不是“中国”之医;“中”是目的,“医”是手段,就是用不同的医术来达到“中”的目的。
“中而不偏”的“偏”是指失衡、偏颇。中医认为,凡是失去平衡的都谓之病,病源于失衡,是不同程度的偏颇、失衡的体现。比如酸和碱,人体的环境不是弱酸性就是弱碱性,这是人体自身中和酸碱的能力,但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而成为过酸或过碱的体质,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为疾病埋下隐患。“医”就是调整失衡的方法。中医是以“中”为期,以“中”为旨,是人类医学的通称。因此,大中医是“中而不偏”的医学。
“物无善恶、过者为灾”,只有“中"是最适合的。比如,酸会烧手、碱也会烧手,只有中和了才不烧手。人为什么会有病?其实万病同源,都在一个“偏”字上,“凡事都有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冷热不调、阴阳不调、酸碱不和、上下不均、男女不匀等,都会造成身体出现“偏”的症状。“偏”,人就会生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以致中和。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最高境界——只有“中”,人才是健康的。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因此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的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三、“医而有纲”
所谓“医”是手段,我们用不同的医术来达到“中”的目的。人的病也一样,有微偏的,有严重的,“医”的目的就是把它纠正到“中和”。“中”是宗旨。所以说“大中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的统称。
之所以“医而有纲”,“纲”是为了“中和”而采取必要的适合的手段。  
中医文化对谈录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的《中医文化对谈录》,是资深中医师张大钊和他的几位学生以对谈的方式讨论有关中医的文化景观。这几位学生多是因仰慕中国文化而去学中医理论。  这样的对谈,也很易让人们想起古代的《黄帝内经》,因为同样是用对谈的方式来介绍和讨论医学知识。当然,若论内容,自然是今次介绍的书更适合现代人阅读,毕竟用的是语体文,谈的也是最前缘的中医信息及知识。   内容简介
书共分5章,一谈中医与传统文化,二谈中医的基础理论,三谈中医的诊治方法,四谈中西医的异同与结合治疗,五谈中医的现代化。书末还选录了几篇张大钊的医学论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的文化亦然,但一般民众对,这些往往不求甚解,甚至迷信秘方,听到别人服了某药方治好了顽疾自己又要去试。但中医向来讲究辨症论治,同一种病会因人因时因地而要用不同的方子,要是对中医文化多点认识,就不该乱求药方又或一种成药吃到老。  作者简介
张大钊,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内科,1962年又于湖北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并获卫生部颁发奖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病、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曾任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和附属华侨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1989年退休回香港定居。
 目录
第一章 中医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从儒家王道思想谈中医
第二节 第二节 过犹不及——谈中医与儒家的中庸之道
第三节 是玄学还是哲学?——阴阳五行学说
第四节 通天下一气耳——谈中医与道家的气
第五节 上兵伐谋——孙子兵法在中医的应用
第二章 中医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天人相应——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学说——中医对人体的整体观
第三节 买西瓜的道理——从现象察看本质的外内法
第四节 世间何处寻灵药,忽闻海外有仙方——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第五节 奇妙的网络——经络学说
第六节 中药西用?——谈中药的性味
第七节 不药而愈——中医的养生之道
第三章 中医的诊治方法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中医断症的法则
第二节 中医诊治法之“望诊”
第三节 中医诊治法之“闻诊”
第四节 中医诊治法之“问诊”
第五节 中医诊治法之“切诊”
第六节 量体裁衣——中医诊治的理、法、方、药
第七节 病机十九条——中医诊治的金科玉律
第八节 贵精不贵多——针灸的妙用
第九节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中医如何治疗急性病
第四章 中西医异同与结合治疗
第一节 异曲同工——中西医诊治法的异同
第二节 此“因”彼“因”——中西医对病因看法的区别
第三节 名同实异——中西医对人体器官看法的差异
第四节 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个案之一
第五节 硬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个案之二
第六节 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个案之三
第七节 医学大同——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第八节 为何一个家庭医生(西医)学中医?——谈理想的医疗服务
第五章 中医的现代化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21世纪中医如何定位
第二节 专家系统——中医治疗与控制论
外篇  张大钊医学论文选
第一章 从脏腑学说来看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东西方思维的结合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高科技
第三章 中西医学之异同——略论中西医结合的几个层次
第四章 控制论在中医学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