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爱飞客门票:那些春晚的熟脸们—《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8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1:11:44
选择标准为2000至2011这12年中参与春晚最多的人物)

  导演:金越

  2001、2003、2007、2009和2010年

  5年担任春晚导演

  虽然每年春晚竞标,导演都会提出一份有明确主题的标书,但是落实到最后,每台晚会之间,鲜有明确的风格差异。看完一台央视春晚,观众能有几个节目存于脑海就不错。金越导演的2010年春晚中,就有两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歌曲演唱,分别由小虎队和王菲带来。小虎队的演出卖力而精彩,连舞蹈的动作都没有变,让许多步入中年的人找回了曾经的激情;王菲的演唱极度空灵,偌大的舞台背景变化繁复,就她一人穿着一件彩虹裙和桃红长腿袜站在中间,闭着眼睛唱歌,就像一个漩涡,把人吸到其中,慢慢忘记自己只是一个观众。

  主持人:朱军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主持春晚

  算上今年,这是朱军参与主持的第15个春晚(始于1997年)。对于主持人而言,主持春晚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直播,而直播过程中的“事故多发期”就是在零点前——主持人要根据所剩时间,来说台词,保证全场顺利进入10秒倒计时的零点敲钟。2007年的黑色三分钟是由张泽群送出的对联中的口误开始的,紧接着主持人们出现了一串抢词、忘词的多米诺反应。今年主持人全部台词说完,到零点倒计时比预定时间还富余出1分40秒。于是朱军即兴加了一段台词,顺利过关。近5年来,朱军都是春晚的首席主持。“无论这个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交给朱军来处理”,这是总导演的嘱咐。

  相声演员:冯巩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1986年首上春晚。他每次上场的时候几乎都是从观众席中走出,边走还边说“我想死你们了”,以便观众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冯巩的这种方法证明了他是春晚明星,他以这种方式完成一年年与观众的互动。冯巩的12年是频繁更换搭档的12年,他是相声界罕有的、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捧哏压过逗哏的演员。

  观众代表:“笑脸哥”冉少平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加春晚

  他叫冉少平。“可能因为我长相喜庆,又喜欢穿鲜艳的衣服,所以常被镜头扫上。”冉少平现在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做兼职,热爱艺术。1999年除夕,他因想看春晚未回哈尔滨,一直在央视西门等着,看看能不能找到熟人要票。最后,他为一位被放了鸽子的女士唱了句《我的太阳》的歌词,拿到当年春晚的入场券。当年一次希望渺茫的等待,竟变成一个保持13年的习惯。

  小品演员:赵本山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从1990到2011年,除了1994年,年年不缺席。前些年,赵本山还只是和赵丽蓉、郭达、黄宏一群人抗衡的小品演员,可近年来已经是独当一面的“领衔主演”。他不仅将东北的深厚文化推向全国,也曾经在春晚舞台上留下许多经典台词,无不成为当年的流行语。随着观众的期望值升高,赵本山近年来也遭遇许多质疑:缺乏创新,一个创意用两年。如《卖拐》、《卖车》和《不差钱》、《就差钱》,这两年更是摆一个炕就开始各种唠嗑。说赵本山没压力肯定没人信,但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每次上春晚我没什么压力,我这边肯定能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最烦的就是天天审我、天天看我!”

  小品演员:蔡明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1991年至今,蔡明19次参加春晚小品演出,17次与郭达合作,多部小品成为令人开怀大笑的经典,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菜锅”组合。作为一名喜剧女演员,蔡明时常不得不为角色牺牲形象,一会儿是动作机械的机器人,年轻装嫩,转眼又变身五六十岁的马大姐,满头灰发,身材臃肿,可是蔡明年复一年承担下来,始终坚持不懈。

  小品演员:黄宏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年年上春晚,年年都有对下一个春晚的约定,但是年年的作品中也就出现了一些观众熟知的表演套路。比如,黄宏经典的出场方式是:一上台,先说一个顺口溜,自己一定要配合笑得灿烂,再等待台下礼节性的叫好。为什么不干脆下台咯吱大家呢?并且小品中总是顺口溜接顺口溜,说之前他的声音必会猛高八度,莫名其妙地理直气壮,他已经预料到一会儿领掌必会带领来观众的掌声。

  通俗歌曲歌手:蔡国庆

  除2002和2004年,其余10年均参与春晚

  蔡国庆传唱率最高的《常回家看看》是1999年的曲目,2009年获得的“改革开放30年十大金曲奖”是在上世纪唱的《同一首歌》。很明显,他的光辉时代早已过去,新世纪之后的所有春晚曲目都是几人合唱,还常常是“绿叶”角色。为什么他还在春晚上出现呢?这得益于他军人的背景,长年以来的正面形象。他又活跃于各种公益活动中,他的标志性笑脸也使他成为春晚的不可或缺。

  民歌歌手:宋祖英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宋祖英是20年来中国民歌界的一棵常青树。回想1990年第一次上春晚演唱《小背篓》的情景,宋祖英说:“我回湖南的时候,很多老乡都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我们湖南有个妹子,叫宋祖英,唱了《小背篓》,好听。”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炮而红。近年来,宋祖英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熟知的一个中国形象代表,她的歌曲主要是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适合和大型的舞蹈团队融合,体现盛世奢华景象。

  港台流行歌曲歌手:容祖儿

  2005、2007、2009、2010和2011年5年参与春晚

  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在广东的一辆公交车上,突然听到“黄河、长江、长城”的歌声很好听,这首歌便是在当年春晚引起轰动的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从此之后,春晚大门向港台歌手敞开。上世纪90年代,春晚是人们认识港台偶像歌手的重要途径。据传,容祖儿所在的英皇公司正是看中春晚的宣传效果,以零出场费许诺,来增加旗下艺人在晚会上的曝光率。可是时代已经不同,内地观众还是记不住容祖儿的歌声,倒是她今年穿的那件照搬设计师亚历山大·曼昆遗作的“灯罩”形春晚礼裙,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京剧老生:于魁智

  除2001和2005年,其余10年均参加春晚

  有人说:“于魁智每年春晚戏曲联唱出来半分钟,就唱那么一句,图什么?混脸熟吧。”于魁智回答:“我经常跟同事朋友说,我现在唱戏不是为了吃饱饭,不是要改善生活,也不是为了出名,因为我走在希腊、埃及的大街上,都能有人喊出我的名字,这让我压力很大。我知道这都是因为这些年媒体对我的宣传,因此我也有责任通过我的努力,去展现新一代京剧人的精神风貌。这就是为什么5个小时的春晚,哪怕只有半分钟有我的一席之地,我都要抢占这样一个份额。”

  伴舞团体:吉林市歌舞团

  2000至2011年连续12年参与春晚

  至今为止,吉歌已经连续1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去年,吉歌是所有参演团体中参演节目最多的单位——在21个舞蹈类节目中,承担了15个节目,并且自始至终参演的节目一个都没被拿下。今年歌舞类节目大幅缩水,观众只能在7个节目中看到吉歌演员们的身影。对于能成为春晚常客的秘诀,冷明宇的答案是“勤能补拙”。第一次上春晚,吉歌只是一支小规模队伍,没人看得上眼。春晚剧组常把团里的人放在舞蹈的最后排,或用做边角料,“但我们的认真程度要比别人高。有时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转变了导演对我们的态度”。

  武艺团体: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

  2003至2011年连续9年参加春晚

  这群功夫小子已经连续9年“打”上春晚了。在今年晚会的节目《我们工人有力量》中,深圳农民工歌舞团在最前排表演街舞,他们身后是一群身着蓝色工服、头戴头盔的“工人”,随着音乐节奏叠起了4层高的人体罗汉。这就是由塔沟武校完成的。回想当初,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兼武术总教练刘海科两次带着节目闯春晚,都没有成功,原因是“虽然能代表少林武术,但打打杀杀,跟春节喜庆气氛不符”。2003年,武校第三次奉上节目《十二生肖大拜年》,这个“体现了硬气功,又混合了杂技、魔术,又有声、光、电等的效果很是震撼”的表现,PK掉了另一家原本闯过四关的武校。从此塔沟武校和一些演艺团体并列,成为央视春晚舞台上又一片赫赫有名的“绿叶”。

  幼儿艺术团体:

  蓝天幼儿艺术团

  除2008、2009和2010年,

  其余9年均参加春晚

  蓝天艺术团最早进入春晚是在1987年,此前,春晚舞台上还从没有出现过孩子的身影。连续上春晚22年后,2009年春晚前夕,孩子们和奥运童星李木子一起演绎的歌舞《司马光砸缸》,却因和另一个黄圣依领衔的歌舞《森林舞会》同属于给孩子看的节目,为避免重复,被毙掉。“春晚磨难”对所有人都一样,孩子们也逃不掉一次次的审查、修改,还有残酷的“枪毙”。但这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刻,“让孩子们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团长张天宇说。

那些春晚的熟脸们—《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8期— 春晚:事先张扬的自娱自乐—《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8期— 口述:我们时代的邂逅—《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淡处的真味—《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5期— 别闹了,春晚—《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8期— 史铁生后记—《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3期— 说吧,爱情—《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邂 逅—《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灵 犀—《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旅 途—《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渴 望—《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重 逢—《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归 宿—《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耽 美—《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舞台上的爱情与面包—《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 《让子弹飞》与让J-20飞—《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3期— 中国有多少法拉利?—《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龙源期刊网 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催生中国人的“移民梦”——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41期 赌王家族争产风波:后何鸿燊时代的澳门猜想—《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9期—龙源期刊网 艺术生态:草场地,摄影季—《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19期—龙源期刊网 三联生活周刊:央视春晚的谱系权力榜 被遗忘的颐和园—《中国周刊》—2010年第8期— 第8期文章——那些“恶心”的美食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电台的自言自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