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盐湖住宿推荐:管理典藏案例揭穿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两个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0:50:22
金履忠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一、‘奇瑞‘精神,意义重大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是安徽芜湖市新兴的地方国有企业。1996年购买了一条发动机生产线,1999年12月开始生产轿车。2001年自主开发出第一款轿车,至2003年共开发了4款轿车投放市场。2003年销售轿车9万多辆,其中出口1200多辆,占2003年我国轿车出口的50%左右。2003年签约,为伊朗建一个年产5万辆轿车的整车厂,用奇瑞的品牌和散件装车,成为我国第一个到国外去建合资轿车厂的企业。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的成就,意义重大,戳穿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两个神话: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1.戳穿了中国汽车工业不能自主开发轿车的神话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我国没有自主开发轿车的能力‘,是多年来我国汽车界普遍的观点。从2000年到2004年2月,媒体经常有这方面的报导。理由是以下几点:①开发一款轿车,需10几至20亿美元。我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②要开发一款轿车,工厂必须有相当大的规模,有的说至少30万辆,有的说50万辆,有的甚至说要有200万辆,才能承担如此巨额的开发费用;③开发一款轿车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要几代人的努力等等。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生产轿车的历史只有4年多,产量最多的2003年,销售汽车不过90367辆;销售额还不到80亿元人民币,能用来开发轿车的费用有限,但他们已开发出4款车型。2001年最早开发的‘风云‘牌轿车,一亮相就反响强烈,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而且销到国外。中国不能开发轿车的种种理论,被奇瑞的实践驳得体无完肤了(其实奇瑞并非个别现象,吉利、哈飞都自主开发出了轿车)。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有讽刺意味的是,奇瑞开发轿车的人才,来自东风汽车集团,他们两年以前就在奇瑞开发出轿车来了。而且东风集团自己,几年前也曾开发出‘小王子‘小型轿车,但不生产。由另一个小厂,现已年产几万辆。这就说明,中国开发轿车的问题,用得上孟子的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从奇瑞开发轿车一事,可以看出: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1)开发轿车并不神秘,并不如有些人讲的那么困难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轿车的主要车型,就是自己开发出来的。设计出‘东方之子‘和‘QQ‘两款轿车,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为‘旗云‘。到目前为止,奇瑞已经开发储备了20多款各类轿车,开发了从0.8~4L按欧Ⅳ排放标准的18款发动机,一个庞大的‘奇瑞车家族‘正在浮现。其中部分拟投放欧洲市场。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一汽、东风和上汽几个大型汽车工业集团,无论生产汽车的历史、资金或规模,都大大超过奇瑞。为什么奇瑞已经开发出了4款车型,他们却说还没有开发轿车的能力呢?显然,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缺乏物质条件。依笔者看,他们缺的是精神,就是缺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增光的志气、敢于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奇瑞年年组织青年职工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茅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说明: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这个精神条件,物质条件较差的奇瑞,可以开发出轿车;相反,物质条件再好,没有这个精神,也开发不出轿车来。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韩国现代集团比我一汽晚建设14年,但不到8年就自主开发了‘小马驹‘轿车,产量不过7100辆,并销到国外。奇瑞生产汽车不过两年,就自主开发了轿车,产量不过3万辆,很快也销到国外。一汽自己建厂不到7年,就开发了红旗轿车。时间都并不长,规模也并不大。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我们说的自主开发,其实就是技术创新。因为自主开发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设计问题,而是从构思到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占领市场直到维修服务的全过程,是这些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能光*技术人员,必须*企业家才能实现,因为只有企业家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同时,也只有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领导人,才称得上企业家。同样的20多位技术人员,为什么在东风集团不能开发汽车,而到了奇瑞就能开发?因为两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实践证明,技术创新的理论是正确的。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的日产总裁,在合资谈判后评价说,这个项目中方的贡献等于零。话说的很难听、很尖刻。汽车的产量、销售额和利税曾位居全国同行第一的东风集团,今天竟然落到这个地步。但仔细想,人家讲的并不错。东风集团不搞自主开发,技术、先进的管理都是人家的,东风集团有什么贡献呢? 转自81.china.com
奇瑞的自主开发,并非十全十美,据反映产品还有些小毛病。在自主开发的初期也可能难于完全避免。我们还是希望奇瑞更加严格地加强管理,精益求精。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2)自主开发并不意味故步自封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为了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奇瑞的第二步就是委托意、德、日的设计公司设计新车型。但一定要派人参与,通过联合开发,进行学习。第三步,由自己设计较低端的产品,然后向高端产品爬升。计划用3~5年时间,完全掌握有国际竞争力的各档次车型的设计能力。自主开发基础较差的我国,这是一条现实之路。哈飞走的也是这条路子。奇瑞还‘引进来‘吸收‘海归‘人才;而且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管理人员。但他们不是外国母公司派来的钦差,没有特殊待遇,与奇瑞员工一样,是公司的雇员。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3)不搞自主开发,难以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人们感叹:‘只重视引进技术,不重视消化吸收‘;‘用于消化吸收的钱,不到引进技术的20%‘;‘我们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等等。笔者以为,根子就在于,引进技术的企业不搞自主开发。没有这个压力和动力,就会千方百计购买新的生产线。合资企业是不搞产品开发的。产品落后了,就由合资企业出钱,合资的外方,从他的母公司拿来产品图纸,赚取技术转让费,于是就生产了‘换代产品‘。但是,企业家一搞自主开发,情况大变。技术人员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消化引进的技术,并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因为不如此,他们就不能开发新的车型。奇瑞就是这么做的。由此看出,我国‘重视引进不重视消化吸收‘这个痼疾,不搞自主开发就难以医治。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4)自主开发才能取得国际竞争力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决定国际竞争力。奇瑞的‘风云‘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为什么价格却低30%左右(2001年的定价为8.8万元人民币)?①自主开发成本低(仅人工费就为外国的几十分之一);②企业的全部问题由自己决定。比如不需付巨额的技术转让费;不需花几十倍于中国技术人员的工资,去聘请数量不少的外国‘专家‘(他们在中国的工资,超过了在国外的水平);可以尽量采用国产设备;由自己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选购质优价廉的零配件等等。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跨国公司与我建设的合资厂,外方不同意出口轿车。不仅因为出口会和合资外方的母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而且合资的外方收取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以高价进口了大量设备和CKD、SKD散件,雇佣了不少高工资的外国专家,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成本,合资企业可能有奇瑞这样的国际竞争力么?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5)自主开发的企业会积聚人才,不搞自主开发就难免人才流失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有人说,科技人才在自主开发的企业是掌上明珠,在不搞自主开发的企业则可有可无。请看上述那20来位技术人员,在奇瑞被待为上宾;而在原来的单位,却连工作都难保,岂只可有可无?这种明显的对比,对我国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为什么我国许多企业的人才流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搞自主开发。技术人员固然关心自己的工资、待遇,但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用其所长,能不能事业有成。到奇瑞去的20多位科技人员,比外企和合资企业的待遇差远了,他们不但不想离开,而且干的很起劲,因为他们为企业、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司马迁说:士为知己者死。奇瑞搞自主开发,已成为一块磁铁。不仅这20来人,一汽、东风以及几乎全国汽车工业系统各企业都有一些技术人员纷纷到奇瑞来。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出贡献。他们原来所在的企业,自然就‘人才流失‘了。身在异国他乡,愿意报效祖国的留学生和华人,也纷纷来到奇瑞。目前奇瑞的许多重要岗位上,已有一大批从通用、福特、劳斯莱斯等企业归国的尖端人才。说明自主开发的企业,吸引力何其大也。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6)不搞自主开发,就不能掌握企业的领导权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合资企业中,即便外方只掌握30%的股权,但由于产品是他开发的,他就掌握了知识产权,实际上一切问题由外方说了算。比如:企业要害部门的主要职务、产品的更改、产品的质量认证和鉴定、工厂的设计和委托、协作配套厂的选定、产品改型和设计费用、进口散件的数量和价格、进口设备的选购和价格等等,不胜枚举。最典型的是,上海大众的货架、清洁机(扫地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其他设备的进口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为什么一汽的设计部门,在成功地修改捷达车的尾部结构以后,大众公司要花高价购买这个设计的原因。这样,他就掌握知识产权了。东风集团的襄樊柴油机厂,引进美国CUMMINS的技术,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花了几亿元,修改了图纸20几处,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这原本属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却在与CUMMINS合资的浪潮中,没有获得任何补偿,就一风吹掉了。回头全部按CUMMINS的图纸生产。可见我们企业的领导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停留在什么水平上。而且这个所谓的合资,CUMMINS并没有出资,只是答应提供技术,就获得了50%的股权。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就完全相反,一切问题由奇瑞自己决定,因为产品是奇瑞自己开发的,奇瑞掌握了知识产权。兰德公司80年代说过,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技术上依附于人,当然就不会掌握领导权,就不可能有独立自主。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自主开发的核心是掌握知识产权,从而掌握企业的领导权,这是企业一切问题的要害。自主开发是一把金钥匙,不仅可以取得国际竞争力,培养我国自己的专家,带动中国工业的发展,而且能解开我国经济、科技工作中的许??重大战略问题来认真抓的时候了。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2.戳穿了汽车工业企业必须与外商合资的神话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汽车工业与我国的家电、个人电脑、手机等许多产业由合资陆续转入自主开发相反,不但合资没有减少,原来没有合资的汽车厂,也纷纷与外商合资;东风集团,从轿车已发展到全行业(含货车、发动机)合资,还自诩为‘全方位开放‘。我国汽车工业超过90%已走上了与外商合资的轨道。听说一位大企业的负责人感叹:长此以往,在中国的汽车工业舞台上,将上演一出没有中国演员的中国话剧。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为什么如此?表面看,合资后迅速投产,国家有税收,企业有利润,不太费劲,汽车工业就很繁荣,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和职工工资增加了,于是皆大欢喜。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只要我们加以研究分析,就会发现,原来是我国的一系列政策宠出来的。请看:①合资企业,只吸收我方的精兵强将,老弱病残等等包袱,一概由原来的老企业、国家背起来。②在税收上优惠:两免三减(前两年免征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实际上更低);设备、CKD等散件进口减免关税。③用高关税保护合资厂的‘国产‘汽车。从超过200%逐渐降低,2003年排量3L以下轿车整车进口还有38.2%。④国家对合资企业,只要求提高国产化率,不要求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其他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巴西等国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因而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于是就出现了广州本田,在我国生产的雅阁牌轿车,销售价高达30多万元,折合390万日元,高出日本国内价格六成左右,2001年的利润率高达36%;德国大众与我国合资生产的汽车数量仅占其总量的14%,但利润的80%却来自中国;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多美元的怪现象。这不是骇人听闻的暴利和掠夺么?汽车界业内少数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义愤填膺,有的离开了合资企业,转入自主开发企业(以下简称民族企业)。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数人却熟视无睹,对国家和老百姓财富大量外流的现象不感到心疼,个别人甚至还为之叫好,说什么‘不要为民族(工业)所累‘。 转自81.china.com
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家减少的税收,国家买公车、老百姓买车多花了高出国际市场价格百分之几十的冤枉钱,都流入了合资企业;而合资企业收益的大头(据估算大体为我方利润的2~5倍)却被合资的外方拿走了。因外方除利润分成外,还有高额的技术转让、零部件实验、设计更改开发费、散件、设备进口费,外方人员高额工资等额外收入。实际上外方是老板,我方只是打工者。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我们粗略计算一下:2003年我国生产了202万辆轿车,以90%合资生产,平均每辆20万元计,销售额约为3640亿元,平均利润率按20%计(实际比这还高),利润达727亿元,我方分得其中的363亿;保守估计,外方的各种所得为我方利润的3倍,一年就拿走1100亿元。怪不得有的外企合资不到几年,就把投资全部收回去了。日本的跨国公司,原来只卖汽车给我国,看到合资的油水如此之大,于是纷纷与我合资了。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有人说,凡是在中国土地上建设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中国的企业‘,享受了中国政府这样多的优惠政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又很低,为什么卖给中国政府和老百姓轿车的价格,却要比国际市场高出好几成?在合资企业中,外方股份仅占一半(有的仅30%),为什么拿走的收益,却为我方利润的好几倍?而没有合资的,像奇瑞那样的企业,没有享受政府任何优惠政策,而他的轿车价格反而比合资企业便宜的多呢?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多年来,许多人的思维形成了一个定式:只要能引进外资就好,而且引进外资愈多愈好,不问引进的是什么外资,效果如何。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汽车工业合资当然带来一些好处:一般说,可增加资金、扩大品种、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但不可忽视的是,负面效应太大了: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①使国家和个人付出比国际市场高百分之几十的买车费用;这些多花的费用和国家减少的税收,大头被外方拿走(比我方的利润多好几倍); 转自81.china.com
  ②扼杀了合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因为合资企业不搞技术开发; 转自81.china.com
  ③糟蹋了中方的人才。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本领。中方派到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原来都是很优秀的。由于合资企业不搞开发,于是这些人才要么流失,要么逐渐变得不那么优秀,甚至变懒了。 转自81.china.com
  ④政治上泯灭了民族精神,失掉了为国争光的志气、不甘落后的骨气,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韩国道路,通过自主开发,发展民族工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一条以拉美国家为代表,走合资道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我国汽车工业的主流走的是拉美的道路。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奇瑞没有合资,不享受合资企业的任何优惠待遇,不但自主开发了几款轿车,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人才,带动了我国的装备等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这才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二、几点建议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1.建议制定一系列鼓励自主开发的政策,使奇瑞这一类民族企业尽快强大起来,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主力。比如: 转自81.china.com
  ①自主开发了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国家给以扶持政策。包括: 转自81.china.com
  政府采购汽车,优先选用自主开发的产品; 转自81.china.com
  减免税费,如用于开发的费用打入成本等; 转自81.china.com
  自主开发的产品出口,国家给以买方信贷等; 转自81.china.com
  自主开发汽车所需的共性技术,由国家出面组织攻关,并给以经费支持; 转自81.china.com
  ②国家奖励自主开发汽车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不搞自主开发的企业领导人,不得授予任何荣誉称号。 转自81.china.com
  ③建议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奇瑞这样的民族企业;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志气、勇气和骨气,在各产业中,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艰苦奋斗。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2.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总结合资的经验,兴利除弊,对合资企业依法实行规制政策: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① 要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对合资企业,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取消两免三减,取消在进口设备、CKD、SKD散件方面的一切优惠政策。目前,奇瑞这样的企业的所得税高达33%,而合资企业只有17%(有的仅7.5%)。这种扶洋抑己的政策,必须尽快废止。 转自81.china.com
  ② 不再批准新的汽车合资企业,尤其进口CKD、SKD散件组装汽车的企业。此风日盛,根本是GDP至上的后果。长远看,其负面作用远大于暂时利益。 转自81.china.com
  ③ 严格按已批准的合资企业的纲领生产汽车,不得超过。超产的部分,必须到国际市场去销售。 转自81.china.com
  ④ 鼓励合资企业开发新产品,应作为任务,要求合资企业的中方国有母公司开发新产品,由合资企业生产。可与我国民族企业开发的产品,同等对待。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日本索尼克打入锦州!1年疯狂盗采战略钼矿一千吨![转贴] 转自81.china.com
[本文网址:http://bbs.1931-9-18.org/viewthread.php?tid=210785]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今早看完锦州新闻,心在痛!锦州市委通过招商引资,与日本索尼克猪氏会社在锦建立联合钼矿开发基地,年产1000吨,产值7亿,有望成为锦州有史以来最大的纳税企业,对锦开采业有带头示范作用,以及提供国际先进的开采技术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钼矿,是军事重矿,全中国才有两处大量出这种矿,枪炮内膛,发动机核心,核武器制造~~~都离不开它,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矿开采权会落在日本人手里~~~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帝国主义霸占中国矿产资源的年代了.转自81.china.com转自81.china.com
    痛心棘首!!!转自81.china.com
    辽西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钼矿,除一家国矿外,其余全为私人开采戓已转制为私企。无序的开采不知糟蹋了多少这种已日渐枯竭的宝贵资源。转自81.china.com
    既使在60年代困难时期,中国也没有同意苏联曾用一斤大米换取一斤矿石的请求.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今天在新浪网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宣布的采购用车的九大品牌竟无一是中国品牌汽车,作为一个做了10年汽车零部件工厂的中国人,顿感心中阵阵酸楚,不禁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开始担忧,我也为长安、奇瑞、吉利担忧起来,也为我自己的未来开始担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母不嫌子笨,做为一个中国人从来不会嫌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贫穷落后,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府更不应该嫌弃自己的孩子。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中华汽车、吉利汽车这些在夹缝生存的中国本土品牌为什么不能够成为政府部门采购的指定产品呢?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有人说被指定采购的9大品牌都已经在中国设厂,他们会说这也是中国造的汽车,这只能够骗骗自己和普通老百姓,作为汽车业内的人都知道,日本车虽然在中国设厂了,其实在中国工厂的90%利润都以CKD件的名义汇回日本去了,一辆日本品牌轿车的30%零件在日本采购,这30%的零件占去了整车70%的价格,同样的零件在日本采购比中国贵一倍以上,汽车还没有开始组装,日本人已经把钱赚走了。有的品牌更过分,把整车在日本做好,然后拆散了,运到中国后只在中国采购4个橡胶轮子,然后再组装到一起,就这样骗中国人说这是“中国制造”的日本汽车。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作为消费者个人购买车辆的时候要考虑价格、性能、舒适性,这无可非议,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买到性价比最合适的车子。但作为政府的采购部门更应该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去考虑享受和气派。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政府官员还没有到享受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政府官员带领我们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了,我们再买好车吧!更何况购买汽车的钱也是来源于我们纳税人,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去都买了外国品牌的高档车来享受,我们还要再辛辛苦苦挣钱去支持我们的自主品牌。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希望如果国家有关部门顾及国家利益,收回或修改这个决定,并出台支持采购自主品牌的办法。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一??国,它的经济运行应该是建立在自己本身民族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政府采购作为国民的表率更应该支持民族工业,只要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不一定就必须使用世界最前端的工业产品,当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奇瑞公司正在国内国外高歌猛进时,他们祖国的政府却将他们排除在了政府采购名单之外,这在世界上必将成为一个笑话!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作为一个汽车人(只是做汽车中的一个小配件),我强烈中国政府不要扼杀自己的孩子于摇篮中,我呼吁所有的中国人能够支持政府采购中国车,为此我做一个调查表,想知道中国广大民众对此事的看法,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为我们的民族工业希望您能够投上一票。转自81.china.com
当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奇瑞公司正在国内国外高歌猛进时,他们祖国的政府却将他们排除在了政府采购名单之外,这在世界上必将成为一个笑话!转自81.china.com
欧盟搞了一个ROHS环保指令,他们以环保的名义这道技术壁垒抵御来自中国的商品;我们祖国的环保部门也学习人家搞了一个“绿色产品”,只可惜这个绿色产品的方向搞错了,这个技术壁垒防范的却中国自己人,这不知会不会让欧洲“发明”ROHS指令的欧洲人再一次想笑呢?。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请买中国货!请买中国车!转自81.china.com
请不要买日本车!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深海蓝鲸 转自81.china.com
一个不买日货的人!转自81.china.com
qq:43958208转自81.china.com
yuze@21cn.com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附:中国公布政府采购绿色清单 公务车确定9大品牌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17/035311538568.shtml转自81.china.com
中国公布政府采购绿色清单 公务车确定9大品牌,自主品牌被排除在外! 转自81.china.com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3:53 京华时报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本报讯 (记者夏命群) 今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有可能拒付采购资金。昨天,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文,公布了我国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政府用车只能选择九大被环保认证的品牌。转自81.china.com
  据有关方面介绍,政府“绿色采购”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提出,但一直没有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政府此次一举推出涉及汽车、打印机、彩电、板材、家具等14个行业获得中国环保标志认证的上百种产品的采购清单,目的在于“有单可依”。转自81.china.com
      记者从绿色清单中发现,在公车采购中,财政部和环保总局锁定了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NISSAN(日产)、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Caddy)、现代等九大品牌。每个品牌下的上榜车型均获得了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曾经是政府用车主力车型的“桑塔纳”没有入选。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采购”将从明年起,率先在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单位实行;2008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财政部有关人士介绍,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的条件下,各级政府应当优先采购“绿色清单”中的产品,“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未按上述要求采购的,财政部门视情况可以拒付采购资金。”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据悉,政府采购的“绿色清单”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等网站查询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