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套装价格及图片95:城头山读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30:45

城头山读史(2009-04-23 )

城头山读史

李寒露 文/图

【记者体验】

绽 放

2009年早春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已经包裹在一片金色的油菜花海之中。从沉睡到苏醒,城头山做了几千年的春秋大梦。3月4日下午,在澧县旅游局负责人及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一步跨越6000年,现场体验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魔力。

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城头山,但脑海中,这个古文化遗址的诗意却时常浮现。支撑起对这个遗址念想的,不仅仅是从中出土的古陶片和深邃“稻田之祖”,而是一种欲望的冲动,是一份回归情愫的爆发。乍暖还寒时,进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瞬间,一股来自远古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城市”,这个梦中曾经漫步的街头,日月星辰从先人们身边不停地划过。这是一片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圣地,走在这里,每一脚,都踏着祖先留下的丝丝印痕;走在这里,每一眨眼,似乎都要错过一个奇迹的诞生和另一个奇迹的隐匿。

从最古老的传说到最前沿的时尚,从最血腥的征伐到最繁华的贸易,从神秘的地下迷城到会展中心的数字化展示……陶瓷器,总能在人类历史中掀起各种波澜。它似一根链接古今的生命脐带,几乎是人类信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食粮。它的品质和特性,书写着洞庭云梦的亿万华光。而在澧县境内的一个村庄,祖祖辈辈居于此的村民们在平日耕作时,却一度因田里的“瓦砾”刺脚扎手而烦恼。

对素有守玉护瓷、收金藏银情结的中国人来说,一座演绎远古洪荒的古城池突然被发现,其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现世的任何证物。在澧阳平原心脏地带发现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有中国和世界上史前最早的水稻田、烧砖和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古城及最早、最完整的祭坛,它把远古以来的物质、精神、宗教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

常德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在长江中游的澧阳平原,亮起了世界最早的稻作农耕文明的明灯,亮起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头山古稻田、古烧砖、古城市和四室一厅住室、大型祭坛及太阳崇拜的明灯。城头山文化在与沅水澧水流域各种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常德人“德行天下”的特质和基础,并在中华大地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度,率先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城头山古城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澧县,因澧水贯境而得名,素称“九澧门户”,是一个装满人文佳珍宝库、令考古学家啧啧称奇、令旅游爱好者流连忘返的美丽地方;是一个用葡萄收获表达心情,用高新企业塑造性格,用街市广场装点浪漫生活,用和谐奋进承载雄心的地方。有人说她的每一次亮相总是携手时尚,她的每一次出场总是彰显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从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每一个链接点,她都有着十分清晰、耀人眼目的光环。400多处史前文明遗址,澧州文庙、八方楼、蜚云塔、多安桥、古城墙等历朝文化遗迹,以及纵连大江南北的“涔阳古道”,都记载了澧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形成了澧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轻轻地搅动日月的沉淀,轻轻地撩开历史的云烟,踏着城头山古城遗址这片古老的土地,目睹6000年前原貌复原仿建的房基、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和货真价实的古城墙、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心里默念两个字的“咒语”:绽放!从混沌初开到清新明秀,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开始。

 

【景点简介】

稻作之源 城池之母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约 4800至 6000年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总计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从1991年至1998年,已发掘4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包括:城垣、城门设施、早期环壕和后期护城河;居住遗址、制陶遗址、祭坛遗址、道路遗址和墓葬遗址;城垣底层的水稻田遗址。城内已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制陶作坊、城中大道、氏族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

 

【那些人那些事】

父女俩的特殊使命

一个偶然的机遇,澧阳平原上一个规模巨大的土岗,进入了澧县文管所所长曹传松的视线。是过分的敏感,还是职业的敏锐?一段锲而不舍的探秘行动由此展开,而结局举世皆惊:城头山竟然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坐标!

30个春秋,相对于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来说,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于曹传松而言,却使他由一个健壮的中年汉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而今,曹传松的女儿曹莉,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那根特殊的使命棒,充当起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守护天使。

2009年3月4日下午,曹莉向记者讲述了其父亲曹传松的考古往事。

那是1979年7月下旬,正值盛夏双抢时节。年轻气盛的曹传松和同事对临澧县九里茶场大型墓群等地进行考察。一日下午,他们忍着饥渴,步行从车溪公社南岳大队向3公里外的大坪公社客运站走去。嘴勤、耳勤、眼勤、脑勤的曹传松被落暮中翻滚着金浪的稻田所陶醉,他放眼向东望去,发现广袤的澧阳平原上,居然有一座突兀隆起的土岗。凭着职业的习惯以及在平原上多次文物调查的经验,他的脑子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平原中稍高一点的台地、岗地大多都有古文化遗址或者古墓。

第二天,曹传松起了个大早,踩着自行车便直奔那土岗。这一天,收获是丰厚的。他发现了土堆下压着厚1至2米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长形土堆城门遗址,还发现了护城河,采集了一大包陶片标本。这些都初步证实了他关于“这可能是一个古城遗址”的基本设想。当曹传松怀着喜悦向省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何介钧报告这一消息之后,何介钧主任立即来澧进行了实地考察,他认为是城址无疑,但也可能是东周时期的军事城堡。

考古是专门的科学,既需要大胆的设想,又需要科学发掘的佐证。然而,城头山遗址真正迎来在专家带领下进行科学发掘,曹传松却经过了12年的艰苦努力。一直到1991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才正式踏上震惊世界的旅程,曹传松依然是发掘该古文化遗址的骨干力量。“那段时间,父亲显得焦虑不安,到处疏通关系,寻求论证,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呼吁,甚至有气馁的时候,但在行动上,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让这个古文化遗址重见天日的努力。”

据曹莉介绍,从2003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博物馆成立至今,她一直在此从事文物保护和旅游接待工作。对父亲发现的这片历史宝地,她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保护好它,并让更多的人知晓它,让古文化遗址的光环美丽绽放。

 

【以图说事】

“城里”人家

图片一: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内,目前还居住着四户人家,今年57岁的颜墨章和54岁的周雪英夫妇,就是祖祖辈辈生于此长于此的人家之一。站在自家的院落前,看着门前平静的鱼塘以及在附近田地里觅食的鸡鸭,周雪英告诉记者:“这里什么都很方便,田就在自家门前,平时不用出去买菜。”

图片二:这位老人名叫周用贵,今年72岁,也是居住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内的村民。和邻居们一样,他现在是遗址管理部门的编外守护者。记者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古道上遇上他时,他正拿着菜刀奉命前往遗址南面处理几棵杨树的低端树枝。

 

【制图表】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大事记

1991年11

 第一次正式发掘,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介均先生亲任领队,主持对城墙西南转角进行解剖。发掘一条长长的探沟后,将筑城时间定为屈家岭文化中期,距今4800年左右,成为当时已经发掘的中国最早的一座史前城址。

1992年10

 进行第二次发掘,了解到城内堆积为石家河——屈家岭——大溪文化——汤家岗文化;在发掘区西南发掘出数十座大溪文化早期的瓮棺葬和房基。城头山遗址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3年秋

 从城中心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方沿中轴线隔若干米开2×5米的探沟,将东、南两面的探沟穿过城墙。在穿过城墙的探沟中发现了被屈家岭城墙压着的大溪文化早期的壕沟。

1994

 对城内各区进行大规模发掘,清理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晚期的墓葬600座。

1995年3月25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其题词:“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1996年12月—1997年1

 把探沟挖到底,发现原定为生土者实际是人工夯土,确认了城头山城墙具有从大溪文化早期以来的先后四次叠压关系。首次发现了汤家岗文化时期的水稻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3

 继续发掘水稻田等,确认这是距今6500年前的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之一。城头山遗址再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7年冬

 在发掘东城墙时,首次发现一个用黄色纯净土筑造的祭坛。

1998

 大面积发掘祭坛,发现它略呈椭圆形,面积250平方米,在平地堆筑夯打而成,这是典型的祭坛。它的四周有大片的红烧土和厚达数十厘米的草木灰。通过10余年来的辛苦工作,城头山遗址成为时下中国发现的建造年代最早、布局最为清楚的、内涵最为丰富的史前城址。

1998年—2000

 经国务院特许,享誉学术界的日本国际文化中心组织大量专家,以城头山为主要对象,开展环境考古和高科技考古的合作研究。

2001

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城头山的考古发掘成果,镌刻到了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了我国大学、中学历史教科书。

2005

被国家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保护的大遗址,是国家最早确定“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的20个大遗址之一。同年11月,《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小型张公开发行。同时,由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拍摄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古城•古墓》(又名《解密城头山》),时长近120分钟,先后多次在1、7、10频道播出。

2006年5

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第四批青少年教育基地。

北京奥运会期间

《古城•古墓》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宣传片,再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景点分析】

将历史沉淀体验化

城头山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城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城市、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探索稻作农业的兴起与发展;探索长江流域文明国家的形式与演变等等,都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佐证。同时,它又是人类远古文明曙光的再现,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历史文明的摇篮,它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古文明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年代更早。城头山是历史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城头山孕育了一项顶尖级旅游产品。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不仅展示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而且展示其美学、艺术价值,这可以从城池建造、发掘文物中得到证明。如何使顶尖文物与高效旅游有效结合,其核心在于积极保护与系统创新。

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之间矛盾较突出,且遗址的历史、文化、考古价值的旅游转化与利用策划难度大。单纯的古迹观光难以吸引大量游客,且现状遗留的可参与、可参观的物质实体并不多,需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要找准主题进行营销,准确把握客源。

最近,澧县县委、县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2009年元月之初,澧县正式挂牌成立了旅游局,负责人余明春等人在《对澧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中,对城头山遗址公园的发掘与展示、历史场景的异地修复与参与性活动、博物馆建设与展示,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甚至旅游解说、交通构想等系统,都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并拿出了可行性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中华第一城”一定不会辜负人们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