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小说免费下载:人民时评:我们为何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2:49:13

人民时评:我们为何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

金苍

2011年02月08日00:0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留言 23 条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新春佳节,合家团聚、走亲访友,四处其乐融融。有关幸福的话题,格外引人关注。就在春节之前,有调查报告显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之前,《人民日报》也曾刊文指出:弱势心态正在社会中蔓延。

  普罗大众,一般都会以内心的期待来判断自己当前的状态。不断增加的GDP、频繁更新的各种数据,甚至是消费主义时代琳琅满目的商业广告,都会促使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一幅幅美好图景。然而,当现实照入梦想,却难免变得沉重:一路攀升的房价、居高不下的药价、脆弱的社会保障、沉重的就业压力……现实远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美妙。于是,内心期待与现实焦灼的对撞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穷”,选择将自己归入社会“中下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相对贫困”。

  所谓相对贫困,是相对于“绝对贫困”而言的。抛开复杂的理论定义,绝对贫困就是没有满足衣、食、住等人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出现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避寒”的状况。相对贫困,却是在比较中得来。这样的贫困感,并非源于“人心不足”的古训或“人性本贪”的假设,而是与对富足的界定有关,必然是社会文化中的相对概念。

  相对贫困感,来自于社会隔离。曾引起极大讨论的网帖“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能从不同角度说明这个问题。“喝咖啡”成社会群体的“身份象征”,说明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以“坐在一起”为目标,同样预示着“比上不足”的贫困感造成的困扰。而“18年”的漫长历程,更说明了社会流动之不易、社会板结的倾向。

  “陌生人社会”中,群体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不断减少,群体之间有了或有或无的界限,强弱判然。这样的隔离与疏离以及群体的固化,很容易使处于弱势的群体产生因相对贫困而带来的“相对剥夺感”。

  另一方面,相对贫困感也来自现实的社会压力。正如广为引用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赢者通吃”给了每个人太多的压力。的确,资源可以带来资源,财富可以带来财富:投资回报率相同,本钱多10倍,收益也会多10倍。除此之外,转型期的社会,也面临着规则的缺失和重建。这一方面使得规则的制定为“赢者”所掌握——正如有的公务员能“合规”地分到保障房;另一方面,也让规则之外“人际关系”等资源成为成功的关键——正如事业单位屡屡曝出的“招聘门”。面对这种“不合理”竞争,人们容易产生普遍的相对贫困感。

  实际上,这样的社会压力,本质上是因为对社会的参与感不够,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缺少合理的预期。农民工只能被动地接受微薄的报酬,“议价权”只能通过“以脚投票”的古老方式来体现;市民只能被动地接受高昂的房价,在抱怨房价高的同时,一有降价的风吹草动就连夜排队……这样的被动态,让贫困由物质层面蔓延到精神层面,造成普遍的贫困感、剥夺感和弱势感。

  对贫困的讨论,是希望我们能更富足,能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难免有相对贫困,但如果这样的相对贫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却不能说是正常。对于社会管理者,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公正平等的制度完善,分配体制的改革等,都是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必答题。 (责任编辑:王欲然
人民时评:我们为何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我们为何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 人民时评:李源潮为何提倡“三不精神”?--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多少人打肿脸充胖子,如何应对未富先奢--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凭照片能看病,“神医”为何层出不穷?--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中央为何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应对抢盐谣言,我们需要普及科学常识--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刺母案”提醒我们补好“学会做人”这一课--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刺母案”提醒我们补好“学会做人”这一课--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看看“明星市长”身边人都是干啥的?--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什么让“神医”前仆后继?--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中国,期待华丽转身--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让“潜伏“的许宗衡们惶惶不可终日--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天下无烟害,重在治“烟瘾”--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推进“探月梦”?共筑“中国梦”--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观点--人民网 重视消除“百慕大”现象(人民时评)--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如何看待少林寺的现代生存--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双面局长""变脸"是谁提供"技术支持"--观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