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账户解锁忘记答案:明朝的灭亡实是始于一场经济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8:23:34
当年明月的《明朝哪些事》写的很精彩,但是看完后,总给人的感觉是好好的明王朝,是被一系列“大仙”一样的怪人给折腾没了。

岂不知,瞎折腾这方面,每个朝代都差不多,而明朝的灭亡实是始于一场经济危机。

明朝末年,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奇才辈出的年代,利马窦等西方传教士也将希望的最新科学思想带入到中国,而同时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学思想已经产生。

我是想,如果有西方学者将经济学思想带到中国,是不是明朝就不会有大清王朝了(这样电视剧是个问题)。

[2010-02-12 21:08 补充如下]

总结一句话,要有资本主义的富强,必须有资本主义的制度。不去做制度安排,简单地不断加压,最后只能是超过制度体系自身承受力而崩溃。

[2010-02-19 22:16 补充如下]

明代落后的财政政策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是国内史家研究的空白区域。

1。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重农轻商并低看文人,从王朝建立,就确定了很低的税收水平(即便是明末连续加水后,田税总额也不超过其产出值的10%)并给予文官极低的待遇(正一品的俸禄为1044担,从九品为60担)。这样,政府的财政收入连正常年份政府正常开销都难以维持,不足以应付战时的军队开销,更不可能促成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2。纸钞运行失败后,未能积极的安排铸币,在17世纪初期,由于与国外贸易的繁荣,外来白银大量的流入,一度白银大量流通, 可当白银流入锐减后,货币缺乏造成国库空虚,虽然连年加税,但由于缺乏货币而税根本就收不上来,即便清军围困京师的时候,军队有5个月未发饷银,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国库已经完全没有银子了。

看来,不懂经济会亡国的!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指出,直到1820年,中国还是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占到全球GDP的32.9%(1978年是4.9%,到2003年为15.1%),从1700年到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从600国际元,减少到538国际元,而欧洲同期由923增加到4342, 美国由527增加到10316。

依照Maddison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占全球的25%,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0年一个轮回,基本恢复到200年前的水平。而此时,人均水平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3,仅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23%和韩国的31%而已。

[2010-02-19 23:43 补充如下]

对不起,看错了,到2030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1/4,人均水平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的1/3。

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2003年,中国人均GDP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3%,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22% ,韩国的31%,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仅次于美国。

1978年,中国GDP仅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 人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

[2010-03-10 15:31 补充如下]

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基本只看政治本身,而忽视了后面的因素,自从黄仁宇的书大量出版,的确带来新风气,这几日看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他更到位的表达了这个观点。

我抄几段给大家看看:

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才是近500年来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正是由于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所以明朝既不能应付“外寇”,也不能应付“流寇”。这种国家能力的下降,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五点:

1。中国封建势力的变本加厉(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2。儒学蜕化为道学,精英阶层对于财政司法一无所知,无法承担起中国历史由宗法国家向近代财政国家,特年是向民族-人民国家的转换。
3。豪门巨富与新兴外贸商人的勾结,土地兼并未能停止,市场垄断复而加剧,造成生产者和一般小农流离失所,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4。小农丧失土地,民兵制物所依据,国家丧失劳动力,税收长期无着。税收无着,则无以养兵,故武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
5。金融业委之于外国。

从表面上看,明朝是亡于西部的李自成起义和北边的边患--这一点当然是钱穆、傅孟真以来的“民国历史学家们”一直坚持的,也是至今一般教科书所能告诉我们的,而我不妨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起义和边患、外寇河流寇,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而明朝几乎在三个最无为的皇帝(嘉靖、隆庆和万历)手里竟然号称“盛世”,而到了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有为的崇祯皇帝手里,却是一朝崩溃了呢?可见这种表面化的解释是最无力的。

我们说:明亡的根本原因,像其他帝国一样,主要还是由于他的经济的崩溃。而这种经济崩溃的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对于国际性货币--白银进口的依赖,这使他的财政和经济最终要受到国际白银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对于外贸的依赖,即过于外向型的经济造成了国内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从而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过渡市场化,结果--那些最为市场化的地区反而不能应对灾荒和粮食的短缺,因为他在粮食生产方面不能自给自足。

清朝的灭亡也一样:
明清两个大帝国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就是这两个大帝国都是以白银为国家税收和国家储备货币,也就是说,清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承袭了明制。而500年来,中国这种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共给的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的“变异”来说,既是决定性的,更是根本性的,一方面,对于明清两朝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进口白银--而另一方面,从长远看,由于银根主要依赖国外,所以白银的短缺和白银的外流。。。


引爆大明王朝覆灭的“17世纪普遍的世界性危机”,发生于17世纪的30-40年代,这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大明王朝以白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密切相关。。。

通货紧缩导源于美洲的货币生产过剩。白银生产在1570年左右走向高峰,又由于1630年的生产过剩而走向低谷。亚当斯密对这场危机这样总结说,“从1630年到1640年,或1636年左右,美洲银矿的发现,对于降低白银价值的效果似乎已经完结。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当这场危机到来时,由于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联动作用,在欧洲猛烈爆发了“价格革命”,西班牙出现通货膨胀加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冲击,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在中国。。。。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接受如下观点:如果把中国持续千年的世界领先地位与今天的重新崛起联系起来考虑,那么中国在19世纪后100多年的落后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插曲,。。。而按照彭慕兰的统计,直到1800年,作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英国,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仍然落后于清王朝,特别是,当时英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仍然把中国而不是英国视为市场经济的典范,中国依然被当作欧洲经济效仿的榜样。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肯定地说:“中国比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富强”--他根本没有遇见到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生产力会走向衰落。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接受如下观点:如果把中国持续千年的世界领先地位与今天的重新崛起联系起来考虑,那么中国在19世纪后100多年的落后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插曲,。。。而按照彭慕兰的统计,直到1800年,作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英国,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仍然落后于清王朝,特别是,当时英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仍然把中国而不是英国视为市场经济的典范,中国依然被当作欧洲经济效仿的榜样。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肯定地说:“中国比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富强”--他根本没有遇见到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生产力会走向衰落。外部环境:

引爆大明王朝覆灭的“17世纪普遍的世界性危机”,发生于17世纪的30-40年代,这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大明王朝以白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密切相关。。。

通货紧缩导源于美洲的货币生产过剩。白银生产在1570年左右走向高峰,又由于1630年的生产过剩而走向低谷。亚当斯密对这场危机这样总结说,“从1630年到1640年,或1636年左右,美洲银矿的发现,对于降低白银价值的效果似乎已经完结。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当这场危机到来时,由于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联动作用,在欧洲猛烈爆发了“价格革命”,西班牙出现通货膨胀加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冲击,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清朝的灭亡也一样:


明清两个大帝国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就是这两个大帝国都是以白银为国家税收和国家储备货币,也就是说,清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承袭了明制。而500年来,中国这种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共给的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的“变异”来说,既是决定性的,更是根本性的,一方面,对于明清两朝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进口白银--而另一方面,从长远看,由于银根主要依赖国外,所以白银的短缺和白银的外流。。。从表面上看,明朝是亡于西部的李自成起义和北边的边患--这一点当然是钱穆、傅孟真以来的“民国历史学家们”一直坚持的,也是至今一般教科书所能告诉我们的,而我不妨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起义和边患、外寇河流寇,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而明朝几乎在三个最无为的皇帝(嘉靖、隆庆和万历)手里竟然号称“盛世”,而到了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有为的崇祯皇帝手里,却是一朝崩溃了呢?可见这种表面化的解释是最无力的。

我们说:明亡的根本原因,像其他帝国一样,主要还是由于他的经济的崩溃。而这种经济崩溃的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对于国际性货币--白银进口的依赖,这使他的财政和经济最终要受到国际白银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对于外贸的依赖,即过于外向型的经济造成了国内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从而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过渡市场化,结果--那些最为市场化的地区反而不能应对灾荒和粮食的短缺,因为他在粮食生产方面不能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