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市级行政区是什么:岐黄联语管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04:59

我们的文化讲求“和”,“和”的要义是均衡,对称则是均衡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何谓“对称”,势均力敌是也。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对称”之美发挥到极致的,非对联莫属。对联虽是小道,其生也有自来。先民仰观俯察,提炼出天地万物一切变化的纲领,这就是“阴阳”观念。阴阳观念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医学也以之阐发医理、辨证施治;在文学上的体现,就是对偶的修辞形式,对联由此衍生而来。因此可以说,岐黄与对联同根同源。


      宋代大儒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我国的中药药名有数千之巨,能成对者自然不在少数,如:没药对沉香、马齿苋对鸡冠花、冬虫夏草对玉叶金花等。这种药名天然相对,可谓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将药名略加编排组成对联的,便稍见匠心了。
    如: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这副对联传统相声《狗噘嘴》里曾用过,联中有陈皮、半夏、枳壳、防风等药,读之破鼓皮废灯笼宛在目前,令人失笑。
    再如:大将军骑海马身穿山甲,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花。
联中嵌入了大将军、海马、穿山甲、红娘子、车前子、金花等药名,不但成对,而且刻画出一猛一娇两个人物形象,非常巧妙。
    又如:红娘子,身披石榴袄,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赐槟榔;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马勃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复令,拜常山候,封车前将军速求合欢。
    这是集中药药名最多的一副对联,其中药名或用本字,或用谐音,或取假借,语意通达,文从字顺,而且具有情节性,非常难得。上联收入的药名有红娘子、石榴、银花、牡丹、芍药、五倍子、肉苁蓉、贯众、天竺、茯神、云母、槟榔,下联有白头翁、大戟、海马、甘遂、百合、旋覆花、茴香、茯苓、常山、车前、将军(大黄)、合欢等共二十多种药名。
    有好事者将类似的对联编成故事,或说药店老板征求对联比艺招亲,或说文人雅士机锋相对较量文才,更有甚者属其事于苏轼、纪昀、袁枚、郑燮才人名下。其实这些故事抽离了药名对,都非常单薄,笔者在此不便赘录了。故事中的对联工则工矣,巧则巧矣,多堆砌而少雅致,古代才士断不至于落此下手,读者也不必深究是否实有其事,恰便似另一副对联:心问是真是假,不免拘文牵义;只要有声有色,便可悦目爽心。


    融药名入对联,药名是不能变更的,用得不好就有上面说的堆砌之病,而能戴着脚镣跳舞,化腐朽为神奇的,才思自然了得。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此联虽然用药名少,但有药名之对,有时间之对,有色彩之对,层次丰富,色彩斑斓,更表现出了时间的流动感,艺术性非常强。
    又如旧时药店联:
    豆蔻年华芬脑麝;杏花消息到参苓。含豆蔻、龙脑、麝香、杏花、人参、茯苓;
    熟地呼童锄芍药;常山有客采芙蓉。含熟地、芍药、常山、芙蓉;
    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含琥珀、青黛、将军(大黄)玉竹、重楼、国老(甘草)。皆书卷气与药草香氤氲缥缈,文雅可人,令人心醉。
    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联曰:
   独有痴儿惭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读之浑然天成,绝无凿痕,是嵌名联中上乘之作。
    上面说的都是单独的药名,不治疾病,不见得岐黄妙手。有联曰: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淡竹叶性寒味甘,用于热病烦渴;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的奇效验方。看官听说,笔者在此只重文字趣味,看官如有烦暑、伤寒等症,须遵医嘱服药,不要妄听笔者之言,乱服淡竹叶、小柴胡汤了事,切切!
    我们既已从“药”说到了“方”,有一副对联是不能不提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心称帝,有杨度、刘师培等六人组织“筹安会”为之谋划,时人称为“六君子”;后来称帝不成,各地纷纷起兵,讨袁护国,袁所倚重的亲信陈树藩、陈宦、汤乡铭三人见大势已去,也背袁独立,未几袁世凯“抱恨终天”,时人以联讽之曰: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汤治脾胃虚弱;二陈汤治胃中寒湿痰浊等症,此处用汤头代称袁氏称帝始末的关键之人,雅切幽默,更见当时文人对于医药的熟悉,可以信手拈来,化成文章,为我辈远远不及。


    集联是将已有典籍、俗语、文章中的成句编缀成联,虽然句子不须创作者费力,但搬弄前人丘壑,以成我家风景,既需要掌握足够多的材料,又须匠心独具,比凭空创作更为不易。前人多有好之者,近人梁启超晚年多有所作,皆灿然可观。
    有集民间俗语成联者:
    会做媒,骂两头,不会做媒,两头挨骂;能诊病,灵百药,莫能诊病,百药无灵。
对联话俗理不俗,甚至可以称得上极有见地,比早年要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大人先生们高明多了。
    用药如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学艺不精,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古人对于庸医,一向是不留口德的,纪昀有集联:
   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此联出句用杜甫古风《兵车行》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对句用李商隐七律《马嵬》首句:“海外徒更闻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看来这位庸医制造了不只一起医疗事故。纪老先生还曾将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里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稀”改作:
   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稀。
    讽刺之意昭然,有志岐黄志当引以为戒才是。两联见载于纪昀学生梁章钜的《楹联续话》,应当不是后人附会。
    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将人放在整体环境当中去观照,要求医家的知识构成要非常全面。当代医家陆广莘先生,先后从师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医,力主中医的主体自觉,并倡论中医的学术思想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陆老知识非常渊博,于物理、于哲学、于文学,信手拈来,以助谈锋。八十寿辰时,卫生部原副部长佘靖曾赠联:
   勤求博采而成广;德高术精以耕莘。是“凫足格”的嵌名联,足为后学座右铭。


    对联以写作简易,发布迅速,渐形成一种应用文体,或赠答,或寄挽,或庆贺,或题榜,有现在博客的作用,至明清而风行天下,蔚成大观。医家药店也来或表白心迹,或阐发见解,兹录数联如下:
    明代书画家、文学家,也是医学家的傅山,儿子傅眉和侄儿傅仁曾在太原桥头街开设药店“卫生馆药饵”,楹联为傅山亲题:
   以儒学为医学物我一体;借市居作山居动静常贞。
    前文已述,传统医学是传统文化之根上生发的奇葩,在价值观念、思维方法上与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宋代范仲淹不但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元代医家张子和的医学巨著就以《儒门事亲》为名。傅青主先生在明亡之后以遗民自居,绝意仕进,矢志岐黄。这副对联表现了作者以儒家民胞物与之情怀济世,以道家意存山水之胸襟养生,典雅庄重,洵为大家手笔。
    南京名医张简斋自题厅壁联:
    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上联取意陶渊明《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下联取意《老子》“道法自然”,既谈医理,又含哲理,作者之修为可以略知。
    笔者曾在济南药肆中见一对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近代上海医师程道周也自题门联(此联另说是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近年的医疗产业化改革,使得举国皆叹“看病难”,医患关系也非常紧张,再看前人联语中的古道热肠,真令人兴叹。北京老字号同仁堂的古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朴实敦厚,让人想到一句广告词:做药就是做良心!
    湖南衡阳花药寺遍植花草,历代主持用花卉炮制药物给病人治病,普救众生,闻名遐迩。寺内有联:
   花圃菜畦锄岁月;药炉茶铛炼春秋。有仙家口气。又有:
   苍天本无知,花雨焉能解结习;众生徒多事,药石岂可疗贫穷。则富有禅机,引人深思。
    又如:
   将军霍去病;大夫辛弃疾。则代表着医家的良好祝愿,金方国医院的门口也有一副抱柱楹联:
   福禄来返如川方至,寿考且宁自天降康。颇有馆阁风范。
    笔者曾在国医院侍诊,常听薛钜夫先生嘱咐病人适当限食,正如张之洞养生联: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却病方。
    还有一联:
   三宝血精气;一言法自然。可以说是对一切养生法一言以蔽之矣。


    有人说,对传统文化稍有浸习的人,都会有一种骈文情结。世界上并不缺少对联,缺少的是发现对联的眼睛。见到孤零词句,为之玉成眷属,乃是一种审美的态度,一种灵动的心机。对联出于诗而秀于诗,平平仄仄之间,可以见学问、见才情、见德性、见心境,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岐黄联语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弱水三千,浅尝一瓢,识者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