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刷机精灵官网:漲價熱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30:45
 中国房价涨势 由一线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进入2011年,中国一线重点城市的房价涨幅明显收窄,涨势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国家统计局昨天(18日)发表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上海、深圳的商业性住宅分别同比上涨9.1%,1.8%和3.1%;同期,湖南岳阳与海南海口的价格,则双双上升超过20%。

中国国内专家担心,房地产泡沫正由局部向全国蔓延,因而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继续加强,不能放松,而且要提高调控措施对二三线城市的针对性。

昨天亮相的房价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去年被舆论炮轰数据不实,改革统计方法后发表的首份房价数据。新统计方法的特征,包括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买卖合约签订后备案后在网上公布)数据,而不再采用样本数据;不再发布全国平均数,而是分城市、分类发布信息,目的是更贴近房价走势现实。

根据新公布的统计结果,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缩窄,但是全国房价却呈现普升态势。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价格同比上涨的共68个,下降的只有2个。其中,涨幅超过10.0%的城市10个。

在环比方面,有67个城市的商品住宅价格持平或者上扬,涨幅多数在1%左右。重庆、泸州、南充三个城市的房价下跌。

房价的环比走势,又凸显了全国房价“回头向上”的态势。数据反映出,1月份多数城市0.8左右的环比涨幅,超出了去年12月份房价的平均0.3%的涨幅。

中国国务院在1月下旬出台了被形容为“力度惊人”,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八条房价调控措施(简称“国八条”),市场人士认为目的就是要及时遏制房价反弹的趋势。

在评论近期在舆论界热议的“国八条”,以及北京跟进的落实细则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受访时说,政府提出的调控措施,在抑制投资与投机方面相信取得成效,但是政府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可能造成一轮调控过去后,房价强烈反弹的历史再次重演。

阎雨也提出:“我担心的是,你如果像一个武林高手,你的最后的一招打完了,以后怎么办呢?还能再严过现在的政策吗?”

北京市本周三推出京版“国八条”的落实细则,其中一个严厉的措施,是限制在北京纳税或者缴纳社保未达到五年的外来户籍家庭,不准在北京购房。

这个以打击房地产投资投机为目的的措施,被认为将显著消减北京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影响房价的目的,但是政策出台后,有关条例违法、歧视外来人的质疑声音,最近也在媒体中响起。

中国国内评论说,外地人要在北京纳税或缴纳社保五年才能购房,时间太长了,而且也意味着大多数外地人不到30岁就买不了房。此外,对居民购买商品房进行“限购”,侵害了公民的经济自由、市场自由权利。

阎雨昨天说,很多外来人口或者小型工商个体户,长期在北京工作,为北京做出贡献,却可能因为无法出示纳税证明而不能买房,新政策对他们不公平。

他认为,调控房地产应该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结合考虑,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他说:“市场归市场,公益的归公益,市场这块有市场的运作,在公益的部分,要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到位,利用部分土地收益来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提高经济适用房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经济适用房被富人滥用。”

中国一线重点城市房价涨幅收窄(%)

北京   9.1上海   1.8 广州   0.1深圳   3.1杭州   0.9

2011年1月份中国房价同比上涨最快的城市

城市   涨幅(%)

岳阳    22.0海口    21.6三亚   19.1 赣州    12.4

丹东    12.3兰州    12.0石家庄   11.7秦皇岛   11.5

宜昌    10.2安庆    10.1                             2011年02月18日

 英食材价格上涨冲击中餐业 华商忐忑中拟提价英国的中餐馆业以及从业人员的待遇,在近期的食品价格危机与一直横亘的经济危机面前,普遍受到较大冲击。很多餐馆都无奈选择了或提价、或减员、降薪的应对策略。

 

  《华闻周刊》记者调查,目前大部分中餐馆的进货渠道都是华人经营的超市和控制的埠头,一方面这是便于购买到相对价廉的中国调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部分中餐馆老板都认为“中国人与中国人沟通起来少很多障碍”。

  在此次整体性的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危机中,中餐馆特需的红薯粉(淀粉)、味精涨价最多,几乎涨了一倍,一些特别的中国蔬菜增幅平均高达30%,其余普通食品价格增幅则与本地超市大体一致。

  相对于食材的上涨,因经济危机、失业率而导致的客源陡减是包括中餐业在内的餐饮业更大的隐忧。

  “薄利可以多销,但问题是现在的利已经很薄,可客人却仍然在减。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在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一带经营外卖店15年的阿开,面露忧色。“客人就是从新年后,突然就减少的。去年12月份平均每天还能有六、七百磅的营业额,到1月份就突然平均只有四、五百磅一天了。最惨的一天只卖了三百多镑。”

  而在记者采访翁老板的外卖店时,自当晚五点到六点,一小时内仅有一对客人消费,点了两份炒饭。位于闹市区中国城的一家港式茶楼经理向记者抱怨,“周末生意还好,可一到工作日,生意淡得连服务员都觉得很无聊。”

  “薄利多销”几乎是目前英国中餐业的一项共识。然而,面对食材成本的高幅增长,中餐馆也不得不在忐忑中提价或者打算提价。

相对而言,酒楼的菜单,总体提价高于外卖店的增幅。比如上述的港式茶楼将其虾饺从原先的2.5镑提到了3.5镑一笼,而平均而言,每道小食都涨了20%左右。

  除了提价之外,中餐馆能够控制成本的方法就是减员和降薪。这对餐饮业普通从业人员无疑又是沉重打击。

  阿开的外卖店从1月20日之前,专门请看台负责周一到周日的接单,但因生意陡减,不得不让看台一周只来三次。她自己上阵负责接周一到周四的单,外请的看台只在周末三天最忙的时候来帮手。这样,如此的变相减薪,一周可以减少120镑的成本。

  位于唐人街的一家广式餐馆,则采取了裁员和降薪并举的方式。经理阿星称,工作日生意少,不需要那么多服务员,周末忙的时候,请几个兼职打工的学生仔就可以。据记者向他们的服务员了解,他们的薪水,从圣诞节前的5镑每小时已经减到了现在3.8镑每小时。

  据这几位服务员介绍,他们也试着问了唐人街其他几家餐馆的价格,3.8镑每小时,几乎就是眼下统一的行价,所以他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为生活所迫,挣扎在最底线上。

  减员、降薪,导致的潜在恶果就是,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下降。而低薪所导致的极高人员流动性,让餐馆又不断需要培训新人。这均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

在美国寻找低价茅台:华人超市老板急囤货只等中国人2011年02月16日从华盛顿中国城地铁站出来,沿着第七街向北,穿过H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称记者)在挂着“大新贸易公司”招牌的一家中国超市中,找到了传说中的低价茅台。

 

店里出售的是53度飞天茅台酒,这是茅台最主流的一个子品牌,出货量也最大。375毫升装标价82.99美元,按照6.58∶1的最新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50元;100毫升装标价为23.99美元,折合人民币158元。单从容量上计算,对应国内500毫升装飞天茅台酒1400元的天价,375毫升装的售价应该是1050元,然而这里的价格仅为550元,只是国内价格的一半。

而这些低价茅台,也被店主林老板特意放入收银台旁边的柜台里,进行重点看护,并不是像其他中低档白酒那样,随意陈列在超市里的开放式货架上。

国内外茅台价格在这里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在国内,贵州茅台集团高调限价却难阻茅台价格一路飙升;而在没有限价令的海外,经销商却根本就不敢随意涨价。此消彼长之下,国内外茅台价格之差越来越大。

而在价格差异的背后,却是消费需求带来的市场不平衡:在美国市场上,茅台身上的礼品属性被大大削弱,仅靠正常的消费品属性,茅台虽压低价格拓展海外市场,却依然销售清淡;而国外奢侈品在国内却大受追捧,价格也节节攀高,获得了高额的品牌溢价。

美国不敢随便涨价

“知道国内价格要高一些,但没想到会高这么多。”听到记者介绍国内500毫升飞天茅台价格已经逼近1400元,林老板显得有点惊讶。他说在美国他不敢随便涨价,“美国人都很实际,你涨个几美元他们就会有很多抱怨了。”

林老板回忆说,他印象中茅台酒的价格是从2007年左右开始疯涨的,他记得2007年一箱(12瓶装375毫升飞天茅台)茅台还只需要200美元左右。“我们进货回来之后,也没注意国内茅台价格的变动,后来有一些客人过来整箱整箱地买,才知道国内茅台价格几乎已经翻倍了。”

在此之后,供货商的茅台批发价格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向上蹿一蹿,所以林老板也养成了囤货的习惯,每次都下30多箱的订单。

林老板店内的茅台酒,在去年12月份前后涨过一次价,375毫升飞天茅台的售价从76美元涨到现在的82.99美元。但他说这并不是因为国内外茅台价格巨大差价的影响波动,而是因为美国最近提高了跨州运输酒类的运费和税收。

林老板说,他的茅台酒是从纽约的大文行进货的,下一次下订单的时候,大文行可能会再次提价。

但林老板说,根据他的经验,大文行的加价幅度不可能像国内茅台酒涨价那么夸张,顶多每瓶涨几个美元。

林老板告诉记者,受巨大价格差异的影响,去年12月的生意非常火爆。一个月的生意就顶得上平时1年的销量。而很多来买茅台的都是中国人,并且很明显都是买了带回国内去的。“圣诞节前后销售开始变得异常火爆,12月份一个月就卖出了二三十箱茅台,而平时一个月也就能卖出两三箱。”但林老板表示目前他店内货源仍然充足,“店里还有十多箱茅台,而且在供货商那里还下了30多箱的订单”。

扭曲的定价权

春节已过,茅台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之中,在广州等地,一些经销商甚至标出1500元的天价。然而在林老板的印象中,茅台酒在华盛顿就从来没出现过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便最近生意异常火爆,他依然能够从供货商那里正常进货。

茅台酒对于普通美国人而言还是过于奢侈,实际上,在美国超市里,普通红酒的价位仅在10到20美元之间。林老板说,“美国人现在还接受不了花接近一百美元的高价去买一瓶白酒。”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不像中国那么讲人情世故,在美国一般不需要送礼,尤其是过于贵重的礼品。“你让美国人花上百美元来买一瓶白酒自己喝,有几个人能消费得起?”

茅台酒在海外,并未像在国内这样备受热捧,可能是影响茅台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海外终端的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国内价格的倒挂现象,据茅台酒厂高层负责人的回应,针对海外市场的低价销售,是出于茅台进一步培养海外市场的发展战略考虑,数量不多,影响也就不大。

“茅台酒的对外贸易的价格体系的设定实际上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酒厂只有进出口业务销售内部的人士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远远低于发给国内经销商的价格的。”前述中层则向记者透露。

茅台酒厂的一位中层告诉记者,茅台进出口业务主要由茅台股份公司下属的对外出口销售公司负责具体事务,一般以一个国家为一个行政区域单位进行销售,但是比较大的国家如美国,也设有大文行有限公司、四季公司和南洋股份有限公司3家经销商。

另有接近茅台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茅台对外贸易的白酒出现价格倒挂实际上还含有政治方面的考虑,茅台酒厂虽然正逐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但是其双轨制等很多行为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浓郁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茅台酒出口业务,除了厂家所说的培养市场方面考虑,还有就是国家有关部门给茅台酒下达了一些完成对外贸易的任务指标,这就不得不使得其放弃原有国内市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低价向海外输出茅台酒了。”

消费者还是华人

作为海外直接与茅台消费者打交道的人,大新贸易公司的林老板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茅台生意经。首先,茅台在海外的主要消费者仍然是华人。平时就连华人也很少来买茅台,他的茅台生意是圣诞节前后才开始火爆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华人买了之后带回国内。

“美国人现在对中国白酒的认识还仅限于二锅头,有一些美国人到中国留学,在北京喝过二锅头,所以回来之后有时候还会来买一点。”林老板说。

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林老板知道茅台这类奢侈品在国内供不应求的原因所在,他说这也很容易理解。“在国内有时候你得求人办事,而在这个时候,再高的价格你也得咬牙接受。”

林老板的茅台生意经,似乎折射出茅台国内外价格差的根源所在——在美国市场上,茅台身上的礼品属性被大大削弱,仅靠正常的消费品属性,茅台这种高价商品的供需情况一直很稳定,从未出现过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送礼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内,茅台在春节前后自然成为最抢手的奢侈品,价格自然节节攀升。“很多奢侈品虽然是在中国制造,但是负责生产的代工厂肯定没有定价权。”对外经贸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曾经指出,对奢侈品牌来说,都是实际市场需求决定着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从产业的价值链来看,产品的研发、采购、物流、加工、检测、维修等环节中,研发和品牌溢价等环节都是附加值最高的,而奢侈品牌商们一般都会把研发、检测等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环节留在国内。而茅台酒这样国内属于高档奢侈品、在国外属于普通消费品的性质,也决定了他的国内外价格的差异。

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茅台酒已经成了可以保值升值的硬通货,很容易在市场上变现成为钞票。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最近就在微博中一针见血的写道:茅台酒价格是中国最客观的腐败指数。

“中国制造”国内贵于国外 补贴发达国家消费2010年12月01日

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代工利薄意在退税,一出一进层层加码,中国补贴发达国家高消费

“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

南方日报报道,代工利薄意在退税,一出一进层层加码,中国补贴发达国家高消费

IPAD过关征收千元关税事件,喧闹后带出一个全新的话题:为什么国内的IPAD要比不少国家和地区贵?是什么造就了在“世界工厂”买不到便宜的东西?是什么驱使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去国外采购?这种“扩大外需”的行为是怎么造成的,是否合理,又有着怎样的经济学动力?要知道,不少IPAD原本就是在国内生产的,深圳富士康就是IPAD的全球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当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如何在合理保护我们的市场和自主品牌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内需,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IPAD话题背后,凸显的正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惑,而这些问题,正成为当前进一步激发国内有效市场需求的障碍,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更好地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为此,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解析IPAD外购现象背后的消费困局”系列报道,我们期望以经济观察的角度,和大家共同解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前因后果,从而让广大消费者对我们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有更好的了解,并共同探讨破解之道。

一边在努力扩大中国内需,一边是国人去国外大幅采购,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在IPAD过关征收千元关税的争论中暴露出来。如果去国外采购是中国购买力的“溢出”,自然就不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那为什么内需不足的同时还会去国外采购?这显然是国内消费市场的容纳度出了问题。解决好了国内市场对消费力的容纳问题,将去国外的消费能力留在国内,就能有效的扩大内需市场。

生产地买不到平价“中国制造”

◇以IPAD为例,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两成,而收入只是人家的1/13。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往往比西方贵,成为咄咄怪事

前些年,很多国人都把在境外买回“MADEINCHINA”的东西当作笑话来讲,但事实情况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专门到境外买回“MADEINCHINA”的各类产品,从服装纺织到电信产品,大包小包塞得满满的。在我们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我们看到前赴后继的国人积极地在拉动外需。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看看这组数字就清楚了:

一双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中国产旅游鞋,在国内各大商场,即使遇到商场大减价,也需要500元人民币左右。正价产品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而同样款式的鞋子,在美国的一些大卖场上,只需要三四十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两三百元人民币。

服装同样如此。一套在国内售价3万元人民币左右的Armani西服,在美国1000多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就能买到。

再以电子产品为例,一部在广东深圳组装的IPAD,以16G的WIFI为例,面市之初在美国的报价是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300元),香港报价为3888港币(折合人民币约3300元),而在美国上市约一年后,IPAD行货终于登陆中国大陆,但其16G版售价为3988元人民币。

如果再考虑国内外的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价差则更加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的人均GDP为3678美元,世界排名100位,而美国则以46381美元排名第九,约为中国的13倍。也就是说,同样以购买IPAD为例,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约两成的钱,而收入只是人家的1/13!

这种现象甚至让美国人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美国《洛杉矶时报》今年就发表了题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往往比西方贵》的文章,里面提到:“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这真可谓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在本国却不总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