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上架审核时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52:48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自制贺卡

 目标要求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

  (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板书:自制贺卡)

  2.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投影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

  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

  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试制贺卡(可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

  (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投影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3.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

  (投影出示两种贺词。第一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几句祝贺语;第二种是一些蕴含着对教师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

  (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试说。

  教师节快到了,你最想对自己敬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①指名学生说说。

  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3)写贺词。

  ①导入:大家说的不但投入,而且都包含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送给敬爱的老师!

  (学生拟订贺词,教师巡回指导)

  ②交流讨论。

  ·读一读。贺词写好了,谁愿意在班里面把它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贺词,教师相机指导)

  ·改一改。请大家按照刚才修改的方法,把自己所写的在学习小组里相互改一改。力求写的通顺,优美!

  (学生交换贺词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写一写。贺词都拟订好了,也改好了,同学们把自己的贺词誊写到贺卡上,记住!这是送给老师的贺卡,字可要写的漂亮哦!

  ·投影出示两张式样新颖、贺词优美的好贺卡,表扬激励。

  4.学写信封。

  (1)导入:贺卡做好了,我们如何把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寄到老师之手呢?

  (2)指导信封的填写方式。

  第一步:邮政编码的书写。

  第二步:地址及收信人的填写。

  第三步:贴邮票。

  (学生练习书写信封,老师巡回指导。)

  5.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所敬爱的老师。我想当老师们收到你们的贺卡时,一定非常的高兴,为人们自豪,回家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的贺卡快快寄到老师们的手中,好不好?

教师节的来历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虽然,这个教师节的诞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1939年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也作为教师节。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逐渐销声匿迹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其实早在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年,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教学要求: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体会见解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

  (2)“问道德”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C、指导演讲重点句。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

   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工作好坏很大影响承担责任心办事能力基础重要的学习

    做人的根本即使稳定发展讲究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三、实践拓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习作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 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 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 拟题,完成初稿。

   5. 组织修改

《练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变色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习作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2.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3.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练习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