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谁打亚索好打: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十)汉议百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08:53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十)汉武帝09-太后干政


- 画外音:在董生对策一集中,王立群先生讲到,汉武帝继位后按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办理两件大事,一是兴儒学,任命了信奉儒学的窦婴为丞相;另一件大事,是除弊政,就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进行改革。然而,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她为什么要反对呢?6d-Q
oMKo`


_1g_Axa议百家_百家讲坛 www.1baijia.com.cn@5VAu'[        i1hRm
议百家_百家讲坛QNFpepU
上一集我们讲到窦婴为相。窦婴做了丞相以后一直积极辅佐汉武帝大规模地信奉儒学,汉武帝这个时候做的事情都发生在建元年间,所以有些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的事情叫做“建元新政”。建元新政就是武帝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他做的这些事情,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兴儒学;另一句话,就是除弊政。议百家_百家讲坛J_m3c m]

Wu c9vyb8twww.1baijia.com.cn关于兴儒学,我们在前面两集都涉及到了,在这里面我们不详细地讲,着重介绍一下他的除弊政。因为武帝继位以后,我们在董生献策中讲过,董仲舒受到汉武帝欣赏的五大原因中间,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变革。按照董仲舒的原话就是更化,这个变革就是要革除一些弊政,就是汉武帝认为妨碍汉帝国进一步强大的一些弊政。这个弊政中间,大体上来说在这个时期有三条。议百家_百家讲坛0?Unw Ou
V7KP[I!p^IC
第一条,列侯就国。所谓列侯,就是封的这些诸侯。汉代的封侯,大家都知道,汉代封侯是把一个县封给一个人,这个县叫什么名就叫什么侯。我们曾经说过,把昌平封给你叫昌平侯,顺义封给你顺义侯,是这样一个封法。但是封了侯的这些人,按照规定他们应当到他们的封国去,你封为顺义侯你不能住在京城啊,你应当到你的顺义县去啊,但是不,很多被封的列侯不去自己的诸侯国。为什么呢?京城的生活条件和侯国的生活条件相差太大。另一个原因呢,很多被封为侯的人尚主,尚主就是娶了公主做妻子。皇上在嫁自己女儿的时候,就是把女儿大部分都嫁给侯了,将来成了侯夫人了。这样一来,你想想,假如这个侯要到他的封国去,连着侯夫人一块带走,这个公主就要离开京城,离开皇宫,到一个县里面去,公主也不干。公主也知道待在京城,待在皇宫,条件比在那个县里要好。侯是要要的,侯那个地方是不能去的,这就让很多侯不愿到他那个封国去。还有一个原因,封的那些侯,他封的那些县都是一些政治偏远地区,封了侯的那些人都还想进一步在权力中枢做官,而且汉代基本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先封侯后当丞相,所以你封了侯你将来就有可能当丞相,你要跑到边远的县里面去,你那丞相不就泡汤了吗?所以,他待在京城离权力中枢非常近。但是武帝革除弊政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些侯都赶到他们的封国去,所以这样一来就触动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他这革除弊政第一条就触动了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权益。
:m"_w H}@%b4X%f        F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s*_y/}8m+^t w7i,{)E$ix
他除弊政的第二条,就是除关。这个关是函谷关,除是解除,就是解除进入函谷关的关禁。秦朝的时候法令是很严格的,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他为了保持首都的安全,就是咸阳的安全,函谷关是有严格的关禁的,进入函谷关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公文,否则你不能随便出关。所以,这个时候汉武帝为了显示天下的太平,天下太平了,没有盗贼了,没有叛乱分子了,就是函谷关的关禁可以解除了,大家可以随便进入函谷关。这一条倒是汉武帝为了显示是个太平盛世,倒没有触动权贵的权益。+?#I-P:sD0?i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4q/g
r(m){8W:z O

第三条,检举。他特意规定,检举宗室及诸窦违法者。宗室是刘姓啊,就是皇亲,要检举刘姓皇族中间违法乱纪的人,再一个,要检举的对象就是窦氏宗族的那些人。简单来说,就是皇亲国戚中间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是要受到检举跟惩处的。这是汉武帝除弊政的第三条。
        I5R6y{t&?0K&Z|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www.1baijia.com.cnn zk*d%F
建元新政在除弊政这个方面就是这三条,我们想想,这三条的第一条要诸侯回自己的封国,第三条是检举刘姓宗族跟窦氏宗亲的人,这两条的矛头都是直接对向权贵的,除了第二条除关是显示天下太平的,所以,汉武帝建元新政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当时的权贵。所以这些权贵对汉武帝很不满意,不满意这些人肯定就去告状,那么找汉武帝告状肯定不行,是他颁布的诏令,找谁告呢?窦太后。刘姓宗族的人,窦氏宗亲的人,诸侯国的侯王,还有那些尚主的公主都纷纷地跑到窦太后那儿告状。所以,由于建元新政它触犯了权贵的权益,状告到窦太后那儿。窦太后对建元新政一天一天不满意了。到了建元二年,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就是御史大夫赵绾干脆向皇上建议,说今后朝中大事再也不用向东宫汇报了,东宫就是窦太后的宫了,等于说赵绾走了一步险棋,他要求汉武帝下一道诏令,所有国家大事不要再向窦太后报告。这一下子算是把窦太后给惹毛了,这就是窦太后最后发难的一个导火索。本来窦太后就不满,到建元二年赵绾的建议提出来以后,窦太后就发怒了,要整顿,要废除。
8R [E9U$U0\0de|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
/X        wIh
P c|www.1baijia.com.cn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
\1}*K7ym2G]*a7\ ?U

-`B/d
hA9M*h

画外音:一心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帝不惜牺牲刘氏宗族和窦氏宗族的利益,实行新政。处在背后的窦太后开始或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赵绾的建议一下子把老太后惹火了,她要发威了。那么,这位老太后要怎样整顿汉武帝一手建立起来的新政呢?司马迁又是如何记载这一过程的呢?
.z.c1p!x        iXyu d$rJ@www.1baijia.com.cn[q        Ys(PP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窦太后是一直是黄老之学的信奉者,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窦太后就很不满,只是没有发作,而不让自己干政却惹恼了窦太后,她要插手此事。那么窦太后为什么不满,难道仅仅是不让自己干政吗?王立群先生是如何分析的呢?www.1baijia.com.cn2sYXlN
www.1baijia.com.cn[;]        r&j2W5`Cq;@|
议百家_百家讲坛 VB(q        ]!v9F$S&sa

q+`$zb8@5j6va}www.1baijia.com.cn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呢也比较复杂,第一个原因,就是黄老与儒学之争。这实际上是一个统治思想的竞争,窦太后是尊奉黄老的,汉武帝是尊奉儒学的。我们多次提到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以道家与法家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派,叫黄老之学,打的是黄帝和老子的旗号。它实际上是老子之言,道家学说跟法家学说结合的一个产物。而窦太后是黄老之学最忠实的信奉者和吹鼓手,窦太后信黄老信到什么程度呢?由于窦太后信黄老,皇帝也得读黄老之书,太子也得读,窦氏宗族都得读,所以窦太后是黄老之学忠实的维护者。而汉武帝一继位就大张旗鼓地举起了儒家的大旗,等于是个PK,一方是窦太后,一方是汉武帝,他两个要有一番竞争,而这个竞争很尖锐。黄老之学与儒家之学的竞争在武帝初年已经达到了顶峰时期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往前追述一下,儒家学说与黄老学说的竞争远在景帝朝已经发生了。景帝朝曾经发生过一个重大的事件,有一个儒家学说的信徒叫辕固生,这个辕固生他是一个《诗》学博士,是讲《诗经》的。他对儒家学说是不遗余力地维护,而辕固生提倡儒学与另一个提倡黄老之学的一个读书人叫黄生,这两个人曾经发生过一场辩论,当时辩论的一个主题,辩论什么问题呢?就是像商汤,像周武王,他们取代前朝是尊奉的天意呢?还是以臣弑君呢?他们要辩论这么个问题。因为大家知道,儒家历来是主张汤武革命,顺天应人。“革命”这个词出现得很早,这个革命就是革先朝的命,革前面那个暴君的命,他认为商汤代替夏桀,周武王代替商纣王,这是顺应了天意,这叫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他顺从了天意也就是顺从了民意,这是正义的,是对的。但是黄生不这样认为,黄生是个黄老之学的学者,他觉得不能这样说,他认为商汤跟周武王取代夏桀和商纣王,是以臣弑君,就是以臣子的身份杀死了君主。黄生还讲了一个理论,他这个理论还很有名,我们中国古代的这些学者不太会讲理论,古代学者讲理论就是打比喻,黄生打了个什么比喻呢?帽子跟鞋子的比喻。黄生这样讲的,他说帽子再旧,帽子也得戴在头上,鞋子再新,鞋子也得穿在脚上。懂他这个意思了吧?他的意思是说,君主再有过错,他也还是帽子,臣子再有才干,他也还是鞋子。帽子跟鞋子不能颠倒位置,臣子跟君主不能颠倒位置,这就是黄生的主张。当然黄生的话,他打的比方一听有他的道理,黄生这个说法出发点也是好的,黄生强调的是什么呢?黄生强调帽子跟鞋子不能换位置,实际上强调的是君主跟臣子不能换位置,他说这个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西汉王朝的政权,就是说西汉王朝建立以后,你们做臣子的那些人任何人都不能把皇帝给推翻了,臣子再优秀他还是个鞋,皇帝再昏庸他还是个帽,这就是黄生这套理论的核心。其实黄生也是好意,他是希望西汉王朝建立以后不允许再出现以臣弑君的现象。他这个出发点很好,但他这个出发点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他忽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他忽略了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刘邦不是鞋子顶到头上去了吗?在刘邦那个时代,帽子是人家秦二世的,是秦王子婴的,刘邦是个鞋子啊,但是后来刘邦就做了皇帝了,他忘了这一点了。所以辕固生就抓住这一点,反驳他了,辕固生说要照你怎么说,汉高祖刘邦夺了秦始皇的天下,这怎么解释呢?所以辕固生这个反驳很厉害,本来黄生跟辕固生是个理论探讨,但是辕固生就把这个理论探讨一下子引入现实政治中来了,而且一旦引入以后黄生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个时候黄生你到底说是帽子重要还是鞋子重要,他没法回答了,黄生的这个弱点被辕固生抓住了。他们这场辩论其实是在汉景帝朝发生的,当时主持辩论的是汉景帝,汉景帝一看就采取了一个办法,不讨论了。关于帽子、鞋子,以臣弑君啊,这个不再讨论。搁置争议,把这个争议冷冻起来,不讨论了。从此在景帝朝就没有人再讨论商汤跟周武王取代前朝是不是合法,这是发生在景帝朝的事件,所以我们从景帝朝发生近个事件可以知道,黄老之学跟儒学发生的争论是很尖锐的,甚至于会出人命。果然不久,辕固生积极鼓吹儒学这个事情被窦太后知道了,就召见了辕固生,专门拿了一本书问辕固生,这本书就是《老子》,说这是什么书?辕固生很不客气,此是家人言耳。说这本书啊,是老百姓看的书,“家人言耳”,这句话把窦太后给惹怒了。窦太后为什么发怒呢?第一,她觉得他贬了道家学说;第二,窦太后的出身非常卑微。大家知道窦太后的出身,他那个弟弟窦少君,早年因为家里穷被卖,转卖了十几家,几十年以后才和他的姐姐窦太后两个人相认。窦太后出身很卑微,她觉得辕固生是揭她家的老底,是“家人言耳”。所以窦太后一怒之下是把辕固生扔到一个野猪圈里边,叫辕固生跟那个野猪搏斗,是要杀辕固生的啊,这个时候幸亏汉景帝给了辕固生一把剑,这辕固生也算是很幸运,一剑刺中了野猪的心脏,这才是捡了一条命。从此以后,汉景帝知道窦太后对儒家学者是非常不感冒,赶快把辕固生调走,调到一个诸侯国去做国相,不敢让他在中央政府做官了。所以你看窦太后在维护黄老之学上是不遗余力啊,甚至于不惜要杀人,她不是要借刀杀人,而是要借猪杀人,所以窦太后在这一点上维护黄老之学她是非常顽固的。所以汉武帝这样大规模地提倡儒家学说,窦太后是不能允许的,所以这是第一个大矛盾。就是黄老跟儒学的竞争。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Q}
c/Ke
t8e-X/y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a]M XrJ+Q
第二问题呢,尊儒跟尊黄老对窦太后来说还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交权跟掌权之争。因为赵绾公开提出来,今后不让窦太后过问国家大事,等于让窦太后交出权力,这个窦太后绝对不能允许,所以窦太后对赵绾这个说法极端恼火。因为对她来说,不仅是两种学说的竞争,而且是交权跟掌权的竞争。窦太后是个什么人啊?大家想一想,她是一个历经三朝的一个太后啊,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是汉景帝的皇太后,是汉武帝的太皇太后,她经历了三朝,这三朝她可以说都是待在权力的中心,这么一个老太后,她还没有蹬腿,你现在竟然叫她把权力交出来,窦太后能同意吗?所以赵绾这个说法一旦提出来以后,窦太后是立即大怒,当然,窦太后大怒之下,窦太后就采取行动了。
B2c"l6S4h+UW-P)m

5P%`5HaF[

y-Sa[ \;I"Qdwww.1baijia.com.cn
k|-y.YS%N9Jw画外音:根据王立群先生分析,窦太后内心对儒学有抵触情绪,但对权力却有着强烈的欲望。她是历经三朝的老太后,始终处在权力的中心,要想让她交出权力是很难的,但是现在窦太后面对交权的问题她会如何处理呢?对待儒生辕固生,她可以把他投到野猪圈里,但是这一回她面对的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一帮人,在《史记·儒林外传》里,司马迁是如何记载这位太后运用权力的呢?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nS%fw(~M_Wu%b

"dQ        ],Uc议百家_百家讲坛 议百家_百家讲坛ngk5c @TS R
D-t8@


p+T/h&Hz+]+]www.1baijia.com.cn这场较量实际上是窦太后和汉武帝之间的较量,而窦太后的经验,窦太后的实力,都是汉武帝远远不及的,汉武帝这个时候毕竟刚刚继位第二年,十七岁啊。十六岁当皇帝,才十七岁,而这个窦太后是历经三朝的经验丰富的一个老太后。窦太后做的第一件事,抓把柄。她首先派出人用特务手段去调查那个让她交出权力的御史大夫赵绾和另一个郞中令王臧,调查他们两个人的把柄。这两个人也确实不是太争气,一个方面呢在朝为官,另一个方面呢也确实有一些把柄,结果调查的结果呢两个人都有罪,就是都有过错,这两个人她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抓住他们的把柄,然后把他们的把柄拿出来,结果是把这两个人投到监狱里去了。所以窦太后是一个非常有政治谋略和政治手段的一个老太后,她首先是抓把柄,第二,她是区别对待,按我们今天的说法,是讲政策了。什么是政策,政策就是区别。窦太后把推行建元新政的人分为三等,第一等,汉武帝,这是她的孙子,这也是她的希望所在,也是汉朝政权的一个延续人,她没有处理还让他当皇帝,只是把他的“左右手”全给他砍了,这是对汉武帝。第二层,窦婴、田蚡,这两个人是外戚,窦婴是她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她对这两人处理怎么办呢?罢官。罢官就了了,不再处理了。第三层,就是御史大夫赵绾和郞中令王臧,调查出来把柄,投放监狱,然后逼着这两个人在监狱中间自杀。所以,窦太后处理建元新政的话,她处理得非常的巧,第一,抓把柄;第二,区别对待;第三,改组领导班子。窦太后知道,再用这一帮丞相、御史大夫不一定又要折腾出什么事来了,干脆丞相、御史大夫罢官以后,她任命了她所信任的两个人担任丞相跟御史大夫,一个是许昌,一个是庄青翟,这两个人都是侯啊,都是尊奉黄老的侯,而且都是窦太后信任的侯,她把这两个人一个安到丞相的位置上,一个安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改组领导班子。窦太后这三斧都是杀向汉武帝的,抓住把柄,区别对待,改组班子,把汉武帝刚刚推行了两年的建元新政全部给毁掉了。可见,在窦太后的大刀阔斧的反击之下,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失败了。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z@p/E        _
议百家_百家讲坛b0[s%Y_
Tl


X };f[{@www.1baijia.com.cn
R!M"M1cH        o
f画外音:窦太后跟汉武帝之间的较量应了那句老话“姜是老的辣”,汉武帝的建元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窦太后为什么可以毁掉新政呢?是她手中的权力和丰富的政治资源吗?司马迁在《史记》中还隐藏了一个不被人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eY`
a"NY~www.1baijia.com.cnI%D        gwVhlAo:K
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刚刚推行两年就以失败告终,祖孙之间的较量以窦太后的胜利结束,那么,汉武帝的建元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窦太后为什么会取胜?仅仅是她手中的权力和丰富的政治资源吗?王立群先生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隐藏了一个不被人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R/m.\%MX-P议百家_百家讲坛|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uK;u(nO.b.J
www.1baijia.com.cn
k(t]soU/S+`

议百家_百家讲坛1]f3L:K/['R*nmo-^0Dq
从西汉的宫廷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尊奉儒家的这一派始终是不得势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人作例子来说明问题。这个人叫叔孙通,叔孙通这个人一生中侍奉过六个主子,最后跳到刘邦那儿,他算稳住事儿了。他在刘邦那儿,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跟着叔孙通从秦朝的中央政府出来的有一百多个弟子啊,跟着叔孙通的有一百多个人,这一百多个人叔孙通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一个都没有向皇上推荐,没有向刘邦推荐。所以他这一百多个弟子对他这个老师怨声载道,而这个时候叔孙通向刘邦推荐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些能征惯战的壮士。因为叔孙通知道,在战争中间他推荐的知识分子不管用啊,派不上用场,他推荐的都是那些能打的勇士。等到楚汉战争结束,到了汉王五年二月,刘邦在山东登基做了皇帝,这个时候叔孙通就派上用场了。叔孙通就向汉高祖刘邦建议,你这个登基大典不能乱来,要搞一套仪式,结果叔孙通设计了一套仪式,不过这套仪式到刘邦那儿行不通,刘邦这个人呢他比较喜欢的就是简单,越简单越好。你比如秦朝那么多法律,他进入秦朝的咸阳以后他就来了个什么呢?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实约法三章根本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纯粹是为了争取民心、他现在看叔孙通搞这些仪式他也觉得太复杂,没有用,结果他这一登基做皇帝这坏了,大臣们在喝酒的时候又是争功,又是耍酒疯,有的人大呼小叫,甚至以剑击柱,整个场面混乱不堪,刘邦是气得不得了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就想起叔孙通了,要叔孙通制定一套仪式,这个仪式要简单易行,而且要让我能够用。叔孙通就利用他这一百多个弟子,他又从山东鲁地招募了三十多个人,儒生,这一百多个人他就操练,搞了一套仪式,朝觐大礼的仪式,这个仪式演练了很长时间演练成了。到了高祖七年,就是刘邦做了两年皇帝以后,长乐宫建成了。因为他刚当皇帝长安的宫殿并没有建好,经过两年的时间,到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建成以后到十月,诸侯们都进京去朝贺,大臣们也来庆贺长乐宫的建成,这个时候,叔孙通就让文武百官按照他的这个旨意操练这套仪式,这套仪式操练了几个月,操练成了,等到举行大曲那一天,文武百官都是战战兢兢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叔孙通他是个总指挥啊,指挥所有的大臣该进的进,该退的退,喝酒的时候还有一套规定,谁如果喝酒稍微过一点马上有武士给拧出去,所以整个场面既严肃又有秩序。刘邦看到以后非常非常高兴,说了一句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句话意思是说,我刘邦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是多么尊贵啊。所以,刘邦就重赏了叔孙通。叔孙通倒是把赏他的钱都分给他的学生了。但是叔孙通是个儒生啊,叔孙通受到刘邦的嘉奖只是一个个案,是个个别的情况。整个从刘邦建国一直到武帝时期,这个儒家是受排斥的,这是个传统,就是西汉王朝它从建国以来有一个压制儒生的传统,就是他不尊儒,刘邦是最典型的了。刘邦最典型的就是叔孙通穿着儒生的服装,刘邦就很不高兴,叔孙通很有办法,回去弄个剪子把儒生的服装一剪变成楚国人的短衣,剪那个边还剪得不齐。刘邦一看就很高兴,你穿楚国人的衣服了,他就很高兴。再一个,刘邦有一个很不文明的行为,他只要看一个知识分子戴一顶儒生的帽子,他就一定要把那帽子拿下来做一个小便器来用,要尿到里边。这个后人是写过诗的,最有名的诗就是北宋初年有一个诗人叫王禹  ,王禹  写过一首诗叫《四皓庙》,商山四皓,《四皓庙》中间写了两句非常有名的名句,一句叫“秦皇焚旧典”,秦始皇把前朝的典籍烧了。另一句话叫“汉祖溺儒冠”,汉高祖尿到儒生的帽子里面。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所以西汉从开国开始一直是压制儒家的,这也是窦太后能够一举摧毁汉武帝建元新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窦太后不但镇压了建元新政,而且罢了她的亲侄子窦婴的官,窦婴就因为这被免职了。所以这对于窦婴来说,这是他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而且后来不久就发生另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窦婴被杀。窦婴被汉武帝杀掉了,那么,窦婴本来是个丞相,而且是一代外戚,而且是一个有功劳的人,这么一个重要的臣子在武帝初年为什么会被杀掉了呢?请看下集《田窦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