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杀五星宝具怎么弄:微博的八种病-华尔街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44:03
微博的好处无需多说,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能够以一网打尽的方式了解到所关注人士的所思所想所为,而受到大众关注的公众人物和事件无论如何费尽心机地包装在这个平台上都难以遁形?对于曾经是新闻记者的笔者而言,这真是一个宝藏,甚至可说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信息宫殿?不过,自从开了微博之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支配的整块时间呈下降趋势,思维方式也开始向发散式和碎片式演变,算是个人体验中比较负面的一面?而跳出来看得宏观些,目前的微博可以说有如下八种病。

政治正确性

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对“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这个字眼不会感到陌生,但很奇怪的是,微博上的不少公众名人对此也很是熟稔,发言的时候貌似一身正气,仔细想来却是无耻的讨巧,在政治正确性方面可说是登峰造极?还有更乖巧的,在云山雾罩地批发式宣扬人生真善美和感谢冥冥的表象下,亦透露着“唱只山歌给谁听"的隐忍。

围观盲目性

随着微博的流行,“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的说法也甚嚣尘上。前半句我基本认同,但后半句却不能完全同意。众所周知,微博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是一个体制外人士的虚拟聚会场所,偶尔有几个稍有级别的官员跟风开博,也都因根本无法敞开说话而不了了之。记得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一位教授曾跟我打比方说,海外批评的声音就好像在高高的围墙外往里扔石头,盲目性有余,针对性不足。虽然体制外的不少微博控们貌似离围墙的物理距离近了一些,但由于体制内部各种规则的能见度依然欠佳,导致他们在对中国问题的认知上甚至还不如国外少数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

微博商业化

在我看来,象美国的Facebook一样,微博的生命力在于其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的天然属性,商业方面的应用充其量只应是副产品。舍本求末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商业效益,但最终会因为非自然生长而泯然众生。记得微博火起来还没多久,一众创业人士和投资商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搞了个微博商业应用大会,当时我心里一沉,觉得微博的时辰已到,不过还好这股热潮好像后劲不冲,没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微博就像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多才多艺,活泼可爱,但父母非想从其身上谋取商业利益,可以想像发展结果会如何。

话语权娱乐化

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专门谈过富豪使用话语权的话题,微博作为社会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某些名人对待话语权的态度很值得商榷。对于拥有上百万粉丝的任何名人博主来说,偶尔幽默一把甚至展示一下自己的小可爱也无可厚非,但如果通过微博主攻打情卖俏或撒泼骂架的营生就是资源浪费了。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会有一个Peeping Tom(窥视的汤姆),但这不等于说名人们就应该抡圆了自己的私处坦荡尽情地娱乐大众,而全然忘记了自己手上的话语权或许还能用来服务一些健康的社会需求。

思维快餐化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金钱为上的社会风气,似乎都在助长中国人在思维方面的功利性。微博这个东东既像镜子,又如推手,不但清晰地照射出了中国目前的这种现状,而且用其140字的篇幅限制和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加速了国人在思维方面的碎片化和快餐化。记得几年前和一名老外访问南方几个城市,这位老兄火车飞机坐了一圈后,发表的头一个旅行后观感就是旅途中看书的人寥寥,看报纸杂志的人多。我咬着牙跟他如是解释:俺们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以国民们也是与时俱进,在目前只能挤出一定的时间和脑部空间的条件下,大部头的书也只好给文化快餐让道了,不过以前还是很书香的民族。微博的出现似乎又让国人的思维快餐化程度更上了一层楼,当然希望这只是短时间的表象。

微博健忘症

在微博这个神奇的世界里,除了思维快餐化和碎片化的趋势,健忘症似乎也贯穿其中,当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不言自明。在海量信息迅速流动的微博上,多的是穿越,少的是记忆。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的注意力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新发事件吸引过去,但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满足了众人的围观欲望之后,都以不同的方式尘埃落定,很少有人继续刨根问底,也很少有人(包括新闻从业人员)愿意再去追踪背后的故事。从最近的乐清钱云会事件,到再早些的宜黄拆迁自焚惨剧,每一次都似乎是那么轰轰烈烈,每一次又都是那么的浅尝辄止。

行动侏儒症

看过一本叫?脸书效应?(Facebook Effect)的书,开篇讲的就是,哥伦比亚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为了解救一位被当地反对派武装力量绑架长达6年之久的妇女和她4岁的儿子,通过脸书发起了解救运动,奇迹般地召集了上百万人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最终迫使连政府都对其无可奈何的武装力量释放了人质。每每看到微博上一些名人发表或引用各种人生感言,总会不由想起中学政治课上学过的一句话: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微博或许是个让某些人过足嘴瘾和名人效应的好去处,但作为潜在的社会企业如果在行动上缺失可能就永远无法实现从“不错到伟大”(from good to great)的华丽转身。最近看到微博上发起了解救被拐卖儿童的倡议,甚至有人开始系统地展开了相关的公益活动。此行动虽然在考量上还谈不上周全,但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端,让微博在言语和行动上都能成为巨人。

情绪悲观症

时不时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感慨,说微博上充斥着让人心情压抑的负面消息,灰色的情绪是这里的主旋律。我不知道有这种感慨的人是否对现实生活也有同样的认知,但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有如斯感慨完全可以理解,我在前些时候的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微博作为大众心理发泄渠道的独特功能。好在我们还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拿来平衡一下。无论如何,对于很多有闲有米玩微博的人来说,生活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微博只不过让他们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他们应该勇于直面更应勇于帮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