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使命全集迅雷下载: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20:09
2010-11-04 18:49:58 阅读841 评论20   字号:大中小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竹炉山房图》明 沈贞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贞(1400—1482),江苏苏州人,画家沈周的伯父,工诗词,善绘事,山水尤妙。师出董源,得元诸家艺术奥妙。此图画山峦耸立,老树槎桠,叶竹围绕山房,生意昂然。右上角行书自题:南斋沈贞款,下钤白、朱文印二。沈贞的传世作品绝少,此图是在昆陵为馈赠普照法师而作。此图时代风格极为鲜明,与刘珏、杜琼诸家接近,从而得以探明沈周画风的出处,了解承前启后的脉络。
 
《华山图册》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苏昆山人。《华山图册》是王履采药关陕,游历华山后,经过多年的苦心构思和惨淡经营所创作的。全册共66帧正页,计图40幅,另作记8帧、111首诗加自跋14帧,“游华山图记诗叙”1帧,“重为华山图序”2帧,“画楷叙”1帧。此图册页绘华岳诸峰奇景,真实而又全面地再现了西岳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的自然变化之妙,并塑造出类如险峻、苍茫、空旷、幽深、秀丽、壮伟等各异其趣的意境。笔力刚劲挺拔、浑厚沉着、墨气明润,浓淡虚实相生。
 
《华山图册》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华山图册》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华山图册》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峰下醉吟图》明 徐贲 纸本设色 纵63.9厘米 横32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图画群峰突起,清丽多姿,树木葱茏,是一处远离闹市的幽静山水胜景。画上题识表明这是“蜀山徐贲为易道禅师写赠”,并题有七言古诗一首:“莲花峰下简禅师,半醉狂吟索赋诗。榻上诸僧禅定后,水边高阁莫钟时。不堪雨柳萦春梦,且看书灯照夜棋。苦羡云栖松上鹤,吾生漂泊竟何之。”此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互交融。此画笔墨秀润素雅,山石作披麻皴,皴擦并用,树木枝叶钩点结合,亭台、茅舍用线横直、长短富于变化。

《隐居图》明 王绂 绢本墨色 纵141.7厘米 横7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文人隐居山林之情景。左部山峰高大险峻,山下树木苍郁葱茏,山脚下是一片宽阔水面,微波荡漾,远方山水平静,秀润幽雅。右上有“吴讷敏德识”诗一首:“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退直归来思故隐,满怀清兴付沧洲。”并记之:“中书王君孟端善竹树山水,人有求者率写一树一竹,以塞其请。一日,退直兴怀故山,乃写《隐居图》,遗其友胡汝器。后一年汝器持示予,因题此,以见孟端山水不易得,而汝器见重于孟端者弗浅也。”

《北京八景图》明 王绂 卷 纸本墨笔
《北京八景图》共八幅,各自独立,每幅景名依次为《金台夕照》、《太液清波》、《环岛卷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画无名款,满末均钤“中书舍人”、“王氏孟端”二印,疑为后加。图后均有景观说明一则及胡俨等七人的题诗。卷前引首有胡广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撰写的《北京八景图诗序》。这里选两幅:《太液清波》、《居庸叠翠》。近山用短披麻皴,松秀华润,苔点繁密,状似碎石,沉着有力。远山经常一抹,平涂擦染,高旷空灵。凡屋舍、桥亭、人物、烟云、流水、无不精致有神;整个作品风韵别致,有宋元山水画的遗意。

《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 纸本设色 纵219厘米 横8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九龙山人、鳌叟,江苏无锡人。工画山水,多学王蒙,风格郁苍;亦作平远景则近倪云林。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湖山书屋图》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远山近水,山峦起伏,逶迤不断,渔舟劳作于浩瀚的湖水之上,各类林木装点于峰谷之中,葱郁繁茂,苇塘轻描淡写,甚有生趣有太湖人家宁静闲适之气味。此图以近十尺的长度,生动地表现了湖山清野旷远的景色,意境幽澹,颇具自然之趣。本幅自题:仲镛与仆有夙昔之好,尝命仆人湖山书屋图,久羁尘,未副其意。兹复以此佳纸见遗,乃促成之,因写是图以归焉。吁,佳纸佳画,斯为称矣。顾仆拙笔,安敢与此纸相辉光哉!然仲镛知我者也,必不以是为诮,并书此以记其岁月云。时永乐庚寅仲秋望日,毗陵王孟端识。
 
《湖山书屋图》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湖山书屋图》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湖山书屋图》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湖山书屋图》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潇湘秋意图》(部分)明 陈叔起 王绂 纸本水墨 纵25厘米 横44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叔起,生卒年不详,与王绂同时,福州人,博识善谈,长于绘事,山水清雅。随意所适无不妙绝。《潇湘秋意图》先是陈叔起为贡思慕画,拟将《潇湘八景图》合为一图即《潇湘秋意图》卷,尚未完成即去世。据黄思慕跋云:永乐十年壬辰(1412年)由王绂续成,即由平沙落雁以后皆王绂所画。此图共用四段,其中前三段为陈画,最末一段由王续成。此卷虽为二人合画,古朴幽雅,运思深远如出一人之手,观其画湖面宽阔,山峦起伏,烟波竹树浩渺无涯,其间渔村潇寺,沙渚雁集,一派洞庭秋意如置身潇湘云水间。

《洪崖山房图》明 陈宗渊 卷 纸本水墨 纵27.1厘米 横10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宗渊(1370—?),以字行,号进修,天台(会属浙江省)人。此画是画家应胡俨之请而作。胡俨为明初著名阁臣,每有怀乡归隐之情遂子家乡南昌西山洪崖筑室,铭之“洪崖山房”,以慰归思。据后幅胡俨《洪崖山房记》中所云:“洪崖在西山之西,峰峦秀拔,林壑深邃,岚光染色,岩岫四出,云霞卷舒,幽泉怪石流峙涧谷,丹碧照耀,树林阴森,奇伟爱绝”,是一处绝佳的归隐之地。此图以平远法构图以及富变化的笔墨,描绘了洪崖山房及其周围某物。平远法的构图,“披麻兼“解索皴”法的运用。体现了明初“前吴门”文人画的特征。

《友松图》明 杜琼 纸本设色 纵29.1厘米 横9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屋外树木茂密,庭院外几棵苍松掩映,相对处山峦重叠,树木葱茏,流水曲径,一派山涧美景。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此画工写兼施,赋色清雅和谐,淡而不薄,轻重适宜,整幅作品用笔秀逸洒脱。
 
 
《南别墅图卷》明 杜琼 水墨或水墨淡设色 纵33.87厘米 横5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为明初画家杜琼依据陶宗仪自撰《南别墅十景咏》而谱写的十幅插图,每图之上有篆书题名,分别为:竹主居、蕉园、来青轩、开扬搂、拂镜亭、罗姑洞、蓼花庵、鹤台、渔隐等。图卷前有明周鼎篆书“南别墅”。图册所绘别墅主人陶宗仪,人称南先生。杜琼是陶宗仪的从学弟子,对老师的“清风雅致领略最深”。真实形象地写出了九成先生所居、所行、所游的生活情状以及胸中蕴集的情趣和理想。此图笔墨以皴染缜密松秀、墨色滋润蕴藉见长,设色多用赭石、花青和浅青绿等淡彩,使画面显得清新明丽。
 
《南别墅图卷》明 杜琼 水墨或水墨淡设色 纵33.87厘米 横5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明 李在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字以政,福建莆田人,曾居云南。宣德年间进画院,与戴进、谢环、等同为待诏,善山水人物,山水细润处宗郭熙,豪放处取法马远、夏圭。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阔渚晴峰图》明 李在 绢本水墨 纵165.2厘米 横9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伪款。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明 马轼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6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谭北草堂图》明 谢缙 纸本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谢缙,或作晋,字孔昭,号兰亭生、深翠道人,又号葵丘道人,中州(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侨寓吴中。画山水师法赵孟頫、王蒙、赵原诸家,属于元人画体系。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此画是谢缙为画家杜琼所作,描绘的是松下茅屋,峰峦耸秀。前景苍松遒劲,槎桠纷披,松下坡石奇逸,与虬曲苍松相和谐,上方山峦层叠,气势雄奇。在表现手法上,皴写结合,色为浅绛。总观整个画面,气势雄奇,湿润华滋,沉郁深秀,气韵苍厚,近乎王蒙与赵原之间,是明朝山水画中一幅难得的佳构。
 
《洞天问道图》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210.5厘米 横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描绘了深山大川、弥散的云气、挺直的青松、激荡的水流等山中之景。山坳中的一座小门敞开着,门外似乎别有洞天。一红衣人正埋头向门内走去,似乎是在走向即将开悟的另一天地。此画笔法劲秀,描写精工,皴染淹润,着色清淡,画面境界有一种神秘幽渺之感。整幅作品皴法繁密,有条不紊,理在其中,深远之处用墨稍重,皴擦紧密,传达出了空间深远之感。
 
《溪堂诗思图》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194厘米 横10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戴进(1388—1462),钱塘人,浙派的开创者。字文进,又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他的父亲戴景祥就是一位画工。戴进一生经历坎坷,宣德年间他被征召入京,成为宫廷画家。因为画艺在谢环、倪端等名家之上,而遭嫉妒。一日在仁智殿呈画,戴进的《秋江独钓图》被谢环乘机进谗言,指摘他说他画的垂钓者不应着朱色衣服,遂被斥退,困居京城多年。《溪堂诗思图》画面上描绘的是崇山峻岭,虬松遍布,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趣。笔墨苍劲,布置精密,层次清晰,峰峦重叠,颇见生机,有曲尽清幽高远之趣。

《关山行旅图》明 戴进 纸本设色 纵61.8厘米 横2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作。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面神情气爽,秀逸典雅。

《仿燕文贵山水图》明 戴进 立轴 纸本水墨 纵98.1厘米 横45.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幅自识“钱塘戴进写奉用言老师清供”,董其昌题跋一段:“国朝画史以戴文进为大家,此学燕文贵,淡荡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为奇绝。”其实此作虽非平日本色,但也不是学燕文贵。燕文贵是北宋前期画家,其画工整精细,时有“燕家景致”之称。戴氏这幅作品,景致很简略,清幽迷蒙,迥异燕氏。笔墨形式更无共同点,除屋宇和点景人物用线条约略勾勒外,山石林木,几乎纯以水墨晕染而成,从取景、布局到笔墨、意趣,都取自二米、高克恭,属于典型的仿米云山图。

《雪景山水图》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144.2厘米 横78.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山水人物皆尽妙境,为一时之冠,绘画才能比较全面,师承广泛,画风多样,并能自出新意,形成雄健豪放、遒劲苍润的水墨山水新风,影响深远。《雪景山水图》一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南屏雅集图》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33厘米 横1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的山水画方面,取法两宋传统,尤有马、夏遗风,被称为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戴进早中期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其特点是从李唐、刘松年的画法中融合变化,工细严整。其后期的山水画则笔墨疏放,以粗笔写意为主。《南屏雅集图》是描写元末名士杨维桢春日携友携妓游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庄中宴饮酬唱时的情景,作于天顺四年,是戴进晚年的代表作。

《秋林观瀑图》明 沈贞 轴 纸本设色 纵143厘米 横61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
沈贞工诗善画,画精山水,远师董源,其妙处又直逼宋人,落笔严谨,不苟作。弟恒吉亦能诗画,家中僮仆,皆谙文墨。此图描绘高耸突兀的山峰上,溪水从山顶上的密林间跌宕而出,在前川化为瀑布,穿过云端,直挂而下。山腰和山谷之间,云雾笼罩。画中笔法秀润,描绘精严,墨色清淡,赋彩妍雅,景物奇崛而布置平稳,境界寂静而幽深。画面上方画家题写道:“秋林霜重叶痕斑, 白发萧萧二老闲。握手相逢无个事, 不因论水更论山。”颇有意趣。

《仿大痴山水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4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大痴,即元代画家黄公望,他是“元四家”中的第一位。他的山水画多用披麻皴法描绘,山水意境多平淡温和,有超然野逸之趣,对后世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沈周的山水画上追黄公望,这件作品即其仿黄公望山水而作。“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这并不是对黄公望山水的对临或复制,而是模仿黄公望的笔法、布局和意趣特征而进行的创作。画中描绘有水流绕行的山中景致。画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叶皴画山石,笔法温厚,墨色浑润。
 
《庐山高图》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空林积雨图》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21.7厘米 横2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久雨阴连结,晴天安在哉?”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与画家自题两首诗恰相对照。其一曰:“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

《灞桥风雪图》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64.9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古代诗人多有描写。沈周此作即为依据古人诗意而作。图中描绘了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笔佳作。

《东庄图册·北港》明 沈周 纸本设色 原24页 今遗失其中的3页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沧州趣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9.7厘米 横 8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属于小写意,撇开院体纤浓一格,以笔墨粗简见长,较之他的山水画,更具有概括性。其用笔率意,落笔肯定,生动自然。 沈周的花鸟画,其笔法与墨法,兼工带写,在欲放未放之间,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和发展,遂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过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在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上,沈周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沧州趣图》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中。不同的笔法衔接得那样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

《京江送远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15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沈周”。引首清·王时敏隶书“名迹贻徽”四字。后纸有明·文林“送吴叙州之任序”,祝允明“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此图画法反映了沈周晚年成熟的“粗沈”面貌。画面作平远式布局,近景柳堤河岸,众人揖手送别;中景辽阔江面,扁舟一叶,主人公船上拜揖告别;远景丛山相叠,连亘无际。一般的送别图,作为中心情节的送别场面描绘均较细致,环境也少地域特征,而具更多象征含意,如柳堤属于典型的送行场合,重山阔水寓意路途遥远和任重道远,其构思、境界均呈鲜明的文人画特色。
 
《京江送远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15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京江送远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15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际停舟图》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249.2厘米 横9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对自然静物的描写更离不开对自然的仔细观察。沈周善于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来描绘现实中的生活景物,故能随意挥洒,笔墨生动,意趣盎然。《雪际停舟图》是沈周山水画中赋色比较重的一幅,还用了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是他水墨浅绛画的典范。

《青园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19.1厘米 横188.7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沈周一生未仕,悠游林下,以诗书画自娱。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富盛名,家富收藏,曾藏有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名迹。他交游甚广,威望颇高,文徵明、唐寅均从学门下。此图中,沈周运用各种笔墨精心描绘了青园的各种景色,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浓丽,山坡用甚密的披麻皴法以淡墨渲染;用线圆劲,墨色侬润,富有生活气息。整个青园图,画得优美自然,从诗情、画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寻味。
 
《落花诗意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夏云欲雨图》明 刘珏 绢本水墨 纵165.7厘米 横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珏(1409—1472),字廷美,号完庵,长州(今江苏苏州)人,老而嗜学不倦,善书画。《夏云欲雨图》画幅上有沈周的题诗,画面布局结石矾头明净,峰峦折落有势,山径脉脉可通,蓊郁的树木点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画法为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秀逸。相比元吴镇的厚重粗犷,别具清丽幽媚之格。

 
《两江名胜图》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两江名胜图》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百万书库**百万图库**百万音乐**百万素材**精华收藏**立地书橱**英语拼音**百家讲坛**首页书橱**百科常识**娱乐休闲**网易制作**星座花语**你的最爱**香儿涂鸦* *有声读物**期刊杂志**影视精品**抽筋笑话**书法长廊**历代名画**红楼图集**风光典藏**主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