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三国官方视频:7.齐桓公一意孤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3:57:40

7.齐桓公一意孤行

【原文】二年,桓公弥1乱,又告管仲曰:“欲缮兵。”管仲又曰:“不可。”公不听,果为兵。桓公与宋夫人饮船中,夫人荡船而惧公。公怒,出之,宋受而嫁之蔡侯。明年,公怒告管仲曰:“欲伐宋。”管仲曰:“不可,臣闻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公不听,果伐宋。诸侯兴兵而救宋,大败齐师。公怒,归告管仲曰:“请修兵革。吾士不练,吾兵不实,诸侯故敢救吾仇。内修兵革!”管仲曰:“不可,齐国危矣。内夺民用,士劝于勇,乱之本也。外犯诸侯,民多怨也。为义之士,不入齐国,安得无危?”鲍叔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公不听,乃令四封之内修兵。关市之征侈之。公乃遂用以勇授禄。鲍叔谓管仲曰:“异日者,公许子霸,今国弥乱,子将何如?”管仲曰:“吾君惕,其智多诲2,姑少胥3其自及也。”鲍叔曰:“比其自及也,国无阙4亡乎?”管仲曰:“未也。国中之政,夷吾尚微为焉,乱乎尚可以待。外诸侯之佐,既无有吾二人者,未有敢犯我者。”明年,朝之争禄相刺,裚领而刎颈者不绝。鲍叔谓管仲曰:“国死者众矣,毋乃害乎?”管仲曰:“安得已然,此皆其贪民也。夷吾之所患者,诸侯之为义者莫肯入齐,齐之为义者,莫肯仕。此夷吾之所患也。若夫死者,吾安用而爱之?”公又内修兵。

【译文】第二年,齐桓公想停止社会混乱,又告诉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 管仲又说:“不可以。”齐桓公不听,果真备战。齐桓公与宋夫人在船中饮酒,夫人荡船使齐桓公害怕。齐桓公发怒,休弃了她,宋国接纳了她又把她嫁给蔡国君主。第二年,齐桓公生气地告诉管仲说:“我想攻伐宋国。”管仲说:“不可以,我听说内部的政事没有处理好,对外发动战争就不会成功。”齐桓公不听,果真率兵攻伐宋国。诸侯都出兵救援宋国,大败齐国军队。齐桓公发怒,回来后告诉管仲说:“请整修战备。我们的士兵没有经过训练,我们的兵器不够充实,所以诸侯敢来解救我们的仇敌。我要加强战备!”管仲说:“不可以。这样做齐国危险了。对内我们夺取了百姓的财用,士民都勉励于勇猛,这是混乱的根本。对外我们触犯了诸侯,人民多有怨言。行为于最佳行为方式的人,都不进入齐国,怎么能没有危险呢?”鲍叔说:“君主必须要听夷吾的话。”齐桓公还是不听,下令全国加强战备。关市的赋税增加了。齐桓公随后凭勇武来授予俸禄。鲍叔告诉管仲说:“以前,齐桓公答应你称霸,如今国家更混乱,先生将怎么办?”管仲说:“我们的君主太过警惕,他的才智需要教诲,姑且等待他自己改正吧。”鲍叔说:“等到他自己改正,国家不是败亡了吗?”管仲说:“不会的。国内的政事,我夷吾还在暗中料理,虽然混乱但还能等待。外国诸侯的辅相,还没有像我们二人这样的人,因此没有谁敢来侵犯我们。”第二年,朝廷上发生了为争夺俸禄而互相刺杀的事,折颈断头的事不断发生。鲍叔告诉管仲说:“国家死人多了,岂不有害吗?”管仲说:“怎么会是这样呢,这些都是贪得无厌的人。我所担心的是,诸侯中能作为于最佳行为方式的人不肯来齐国,齐国作为于最佳行为方式的人,不肯出仕。这就是我所担心的事。像那些死的人,我怎么能使用和爱护他们?”桓公又不断加强战备。

【说明】齐桓公执意不听管仲的话,一意孤行,非要加强战备,提高军事力量不可。这种做法,在管仲看来,确实是不对的,但他知道,齐桓公最后会听自己的,所以他不慌不忙,静观事态发展。

——————————————————

【注释】1.弥:(mí迷)通“弭”。《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瀰瀰。”《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管子·四称》:“不弥人争。“《荀子·礼论》:“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汉书·王莽传》:“以弥乱发姦,登大司马,职在内辅。”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2.诲:(huì卉)《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书·无逸》:“胥教诲。”《诗·大雅·桑柔》:“诲尔序爵。”《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说文》:“诲,说教也。”这里用为教育、教导之意。

3.胥:(xū须)通“须”。《管子·法法》:“四者备体,则胥时而王不难矣。”《荀子·君道》:“狂生者,不胥时而落。”《韩非子·解老》:“胥靡有免,死罪时活。”《韩非子·六反》:“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史记·扁仓传》:“胥与公往见之。”《史记·赵世家》:“太后盛怒而胥之。”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4.阙:(jué缺)《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汉书》:“阙更减赋,尽休力役。”这里用为毁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