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实用词组:[转载]新课程“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9:53:37
原文地址:新课程“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二)作者:语文网络情境教学

  课前花絮

   今天下午2点30分上课,可是我1点多就到了。或许是我太期盼看到我的教学对象——“支教教师”这个令人敬畏的群体。我拿了两袋书和一部录播收音机,送给支教老师们的。来到学校空空的大家还没到,有一个男孩子叫扬帆在看书,看见我上来赶紧帮我提袋。学校环境还不错:中国教师报—华南教师培训基地。我在深圳这么多年还真不知道这个地方,其实深圳很多地方我都不知道。看了教室之后和小扬聊了一下,有老师来了,深圳市关爱办的负责人也来了。我看着这些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激情无比,一下子让我感受到激情燃烧的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也就在瞬间我们相识了。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是什么?

  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有一个老师回答了一部分。我就畅谈了人教版的教材特色,以及说明了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现阶段教材发行还不易百花齐放,人民教育出版还必须统一规范教材,因为国家通过课本这个绳系来树立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国家形象,在教师和学生的手里应该是“魂”所以教学不是讲教材,学教材,而是用教科书之“魂”来引领语文教学走进国学、文化的境脉,引领学生走进发现探究的知识海洋。所以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以下三个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既各有内涵,又有机地统一在新课程目标中,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这也是“三维目标”的核心!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存在不同的类型与性质,包括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它也可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种关于如何去行动的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的知识目标除引导学生获取所需要的有关知识外,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来说,至少应该包含着知识的了解、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三大目标:1、知识的了解。它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2、知识的理解。它包括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理解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中小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要达到对知识理解要注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加强学生对事物的意义的理解,重视学生对事物属种关系的理解等等。

   3、知识的应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客观现实中一切有关识记问题的过程。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又称知识的具体化。知识的应用它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完善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与此相对应的技能目标就是操作技能目标和心智技能目标。

 1 操作技能目标。操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或动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具体实际动作按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2 心智技能目标。心智技能是指由参加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按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心智活动方式,其中抽象思维活动方式是其主要部分。它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总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由许多子目标按一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全面实现知识目标,必须明确知识的类型与性质以及所要达到的知识的理解目标、巩固目标与应用目标。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心智技能的训练,实现心智技能目标,达成操作技能目标,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一般应是:要十分地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的结果评价,要十分地注重进行形成性的过程评价。概言之,即是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
  强调“过程与方法”,其实质就是强调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过程与方法”中,我们应注意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随机地进行创新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最高境界应该说就是创新性的思维。在评价时,我们也应注意要在民主性评价中让学生全员参与“过程”;在延时性评价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然后给以适当的评价或点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概而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含对于事情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应行动。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为稳定和深刻的情感现象。
  “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
  当然,“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通常是紧密相连的,态度常源于情感。

实现“三维目标”的思维导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暨“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
    1、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进一步升华。
    2、“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
    3、“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没有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很难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最根本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来说,其意义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