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26个字母发音视频:创新反腐倡廉的突破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4:46:43
                                    创新反腐倡廉的突破口 ]   0 推荐 有一些领域和环节的腐败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必须通过创新有效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

  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有效遏制一些领域和环节腐败易发高发势头的同时,也有一些领域和环节的腐败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比如,“一把手”腐败问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问题、行政执法和司法领域的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公务用车、公务考察、公费接待“三公”消费问题等。有效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必须通过创新突破。

  创新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路和办法。要针对“一把手”的权力特点,研究规范权力运行的办法和措施。比如,针对“一把手”权力广泛而集中的特点,按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探索分解“一把手”权力的办法和措施。再如,针对“一把手”权力自由处置空间较大的特点,增加一些刚性的程序,防止权力滥用。比如规定一定数量的班子成员共同提出的议题,必须列入会议议程;规定一些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间隔等。要针对“一把手”的岗位特点,研究加强监督权威性的办法和措施。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把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同级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上级监督的职责明确和细化到人和具体事项,将履行对下级“一把手”监督职责的情况作为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对“一把手”的群众监督,使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更加通畅和有效。

  创新防治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的思路和办法。要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框架上创新。针对我国目前公共资源交易法规制度的规定大多比较原则、实际工作中操作空间较大的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紧完善相关操作细则,形成缜密的工作和监督程序。要在监督机制和平台建设上创新。借鉴发达国家建立专业的和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能够有效整合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建设、国土、审计以及相关机关和部门监督职能的综合监督机制,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要在监管手段上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效便捷和刚性约束强的优势,建立网上电子交易平台,采用计算机自动抽取专家名单、远程投标、电子竞价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要在行业诚信机制建设上创新。建立健全相关行业诚信机制,将诚信的要求融入到制度中。

  创新防治行政执法和司法领域腐败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重点解决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问题。坚持部门规章由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政府法制部门等相对独立的机构起草;在立法实践中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对部门规章的审议审查,减少部门利益色彩。二是重点解决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可以实行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将法定的自由裁量权细化为若干裁量等级,缩小每一级的自由裁量幅度;针对不同行政和司法人员因认知不同、判断标准不同而导致的自由裁量差异问题,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加以具体指导;实行重大行政和司法行为听证制、合议制,等等。三是重点解决违法滥权问题。针对行政和司法人员滥用权力、越位错位执法问题,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比如,加强对行政和司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的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回避、表明身份、公开告知、时效、说明理由等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对各种滥权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执法过错责任和相关领导的领导责任;加强对相对人申辩、请求举行听证、申请复议、提出诉讼、请求国家赔偿权等权利的保护,等等。

  创新防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思路和办法。一要努力消除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制度诱因,将监督因素寓于相关改革和政策中。要寓监督因素于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超前评估和防范各种腐败风险。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把堵塞腐败漏洞的要求作为各类法规制定和审查的必经法定程序,由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把关,防止各种可能诱发此类问题的制度性缺陷;政策实施后,要加强跟踪调查,及时解决好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二要畅通群众监督与上级监督有效结合的渠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监督主体,并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实现群众监督与上级专门机关监督的无缝对接、有效互动。比如,建立健全民情反馈网络,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对群众关切的快速回应机制,包括群众意见回复机制、群众投诉调查机制、群众代表直接参与重大民生问题决策机制等。

  创新解决“三公”消费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探索“三公”消费货币化改革办法。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按照先易后难、自下而上的步骤,积极探索改革办法。要从资金源头创新对“三公”消费的管理。加大“三公”消费公示力度,发挥群众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针对现金消费模式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问题,采用刷卡消费、转账支付等办法,减少现金流转;针对监督客体过于宽泛的问题,实行定点消费、定点接待,等等,有效遏制“三公”消费中假公济私、奢侈浪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