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歌曲独特教学方法:图书馆向乞丐开放:为何被喝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36:52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如是说。因为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楮馆长的话在网上引发好评如潮,不少网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1月19日《青年时报》)我们的社会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且看读者众说纷纭。

  为图书馆对乞丐免费开放喝彩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的“供应站”。乞丐、拾荒者等弱势群体,他们和他人一样平等享有公民的权利,理应拥有阅读的权力,图书馆不应有身份歧视,也不应有额外的门槛。只要乞丐、拾荒者遵守图书馆有关“把手洗干净”之类的卫生相关规定,在不影响他人阅读的情况下,他们就有到图书馆阅读、休息的权力,任何人就没有对他们说“不”的理由和剥夺这些特殊群体阅读的权力。

  乞丐、拾荒者作为弱势群体,虽然物质上贫穷,但不等于他们精神上同样贫穷;也许他们身上有点脏,但是心灵并不脏。他们有阅读和学习、求知的需求,他们也许更需要补充精神的维他命。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等弱势群体,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一个开放型公共图书馆的应有胸怀。更是对弱势群体精神的救助。

  建设学习型社会,当提倡全民阅读,全民学习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人的权力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应有身份歧视。一些网友说得好:“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力,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

  实践证明,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那些来馆阅读的乞丐、拾荒者等弱势群体的素质并不比其他读者差,他们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阅读习惯。正如杭州图书馆刘主任所言:“这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对那些“看不惯”这些读者的人只有选择离开的权力,却无权拒绝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

  杭州图书馆为乞丐、拾荒者免费开放之举,值得拍手叫好!这种对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方便的举措体现了一个美好城市的开放胸怀,它给特殊群体人文关怀的人性温度让人倍感温暖。这是和谐社会关爱和善待弱势群体的明智之举,具有示范意义。社会的物质贫富差距不可能一下子消除,但是精神贫富差距完全可以逐步缩小。为乞丐、拾荒者免费开放图书馆就是缩小这种精神贫富差距的最好的济助给力,也是帮助济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应有姿态,值得推而广之。

  安徽省合肥市 左崇年

  图书馆里的乞丐是天堂里的风景

  图书馆对包括乞丐和民工在内的所有人开放,究竟应否算新闻?对此,杭州图书馆的第一反应是:“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诚哉斯言!既然是公共图书馆,就没有权利选择读者,而只能被读者选择。公共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任由市民自由穿行的所在,更何况乞丐、民工等底层人群,显然更为需要这样的与知识亲近的一个自由空间。

  然而在现实层面,我们却又必须承认,这的确是新闻,因为更多的公共馆所也许并不是这样做的。很多类似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都会以衣衫不整之类理由,简单凭借衣着甚至长相来决定对某些人关闭大门。更重要的是,那些因为衣着光鲜而自认素质高的人,会对乞丐、拾荒者等人的进入而感到不满,用一种不屑的眼神歧视着他们,并且刻意避之不及。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当一个看上去比较邋遢的乞丐和你同坐一张桌子看书,你会歧视他吗?你会避开他吗?如果你诚实地表示会,那么你就该为杭州图书馆想想了:他宁可你选择离开也不愿意拒绝乞丐进入,其实的确需要勇气,需要发自灵魂的平等观念。“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作为读者,如果选择离开,那是读者个人的问题;作为图书馆,如果选择拒绝某些人进入,那就是公共福利面前的权利不平等。

  获得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公共福利面前,人人平等。当公共图书馆以及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尊重和平等看待更多的乞丐与拾荒者进入,无论他们是来读书还是来休息,那将是一座城市文明的体现。杭州图书馆的经验是,那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

  事实上,需要平等善待乞丐善待拾荒者的又何止是公共图书馆,整个城市都是公共的,都是所有人都能自由穿行的,动辄驱赶小贩动辄禁止乞讨,动辄对外来人口限入,或者制定其他各种歧视政策,在图书馆对乞丐敞开大门面前,都显得如此黯然失色。城市管理者和所有的社会个体,都像图书馆善待乞丐一样善待弱势人群,是一个文明社会里的应有风景。

  湖南省常德市 舒圣祥

  图书馆对乞丐开放何以受追捧?

  这是一条令人感觉到温暖的新闻,仿佛一缕冬日的暖阳。每当看到乞丐坐在寒冷的街道上乞讨,总是猜想:这些人在什么地方能找到温暖,能安心地休息一会呢?在这个日渐冷漠的城市,饭馆和酒店拒绝他们入内,甚至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也禁止他们入内,他们能进的似乎只有救助站。而杭州图书馆能让乞丐入内,实在令人感觉到一种意外的惊喜,至少在外流浪的人可以在城市里能找到暂时让心灵放松下来并且得到抚慰的地方。

  图书馆允许乞丐入内之所以成为新闻,正是这个社会日渐等级化、冷漠化的体现。在一个社会中,一些人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外乡人,看不起乡下人,看不起农民工,更看不起乞丐和流浪者。也许由于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许是对陌生人天然的敌意,有这种观念并非不可理解。但作为公共机构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等,则不应当持有这种观念才对,而应当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内一些图书馆并非对所有人自由开放,一些公共机构总是保安把门,要经过联系才能入内,有些大学要限制他人自由进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天堂杭州自古就有天堂美誉。从这则新闻来看,杭州不光景色美好如同天堂,还有一些人文精神更让它更像天堂。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间天堂杭州有这样一个图书馆,更增加了天堂“模型”的成色,更加令人心向往之。人文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仁者爱人,众生平等,就是将所有人都当人一样看待。

  公共图书馆平等地向众生开放,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最低限度的意义上,可以找到向上走的路,这是平等的基础。图书馆应当有这样的人文精神和气度,它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对人类最低层的人更是如此。读书可以促进智慧,可以获得精神抚慰,这是自由阅读就可以得到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发挥这种作用。

  据说安德鲁·卡内基本来是苏格兰的穷孩子,到美国后通过免费的图书馆自学成才并经营钢铁工业成为巨富,一生捐建了2500多座图书馆。他的哲学是,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再穷的人也能成功,而图书馆就是成功的第一个台阶。

  让每一个人都平等自由阅读的图书馆会成为一个人的天堂,而且这个天堂里会培养出许多“钢铁大王”。希望这样的图书馆在国内更多一些,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地阅读,从中找到进步的阶梯,至少会得到片刻安慰和暖意。

  甘肃省兰州市 瞿方业

  美国“流浪汉”也爱“公共图书馆”

  一直以来,图书馆更多被视为一个承载高雅文化的场合,既然如此,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雅的图书馆似乎不应该没有自己的规矩和制度。不难设想的是,假如正在书海中投入的遨游,忽然出现一位衣衫褴褛,还伸手要钱的乞讨者,即便不至于倒胃口,至少也是相当的煞风景。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图书馆连乞丐也来者不拒,还真是有自降身份和品味之嫌,会不会破坏公共图书馆的正常阅读秩序,更是令人担忧。

  不过,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从2003年起就开始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的杭州图书馆,并没有从此成为乞讨者的乐园,阅读者的伤心地。恰恰相反,按照该馆刘主任的说法:“免费开放了这么多年,我感觉一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事实上,杭州图书馆不拒乞丐,却并未纵容把图书馆变成乞讨之地,而是有着自己的底限,“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你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

  事实上,既然是公共图书馆,“公共”二字显然并不能以任何理由被打上折扣,不仅不能挑剔进入者的身份、地位,同样不能苛求于进入者的体面衣装。相比过多的门槛,平等与共享的才是“公共”的内涵与真谛所在。而这样的公共精神,在国外的公共图书馆中早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批美国人失业,并制造了大量的流浪汉,而在公共图书馆呆着,在书店的书架前打发时光,则成了不少流浪汉失业后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些职场的弃儿来说,尽管要忍耐生活的拮据与窘迫,但公共图书馆对他们的不离不弃,无疑在特殊的时期,给予了他们最需要的温暖与慰藉,同样让他们有了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动力。

  “公共图书馆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而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诚哉斯言。当流浪汉都能从公共图书馆获得所需的慰藉,这样的公共图书馆才算是真正配得上“公共”二字。

  江苏省南京市 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