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由行签证攻略:反腐倡廉:珍视中国经验吸纳普世智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8:20:02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政治痼疾的腐败现象与人类历史进程如影随形,反腐败斗争始终构成人类社会公共治理的一道主题。王亚南先生就认为,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一部贪污史。腐败行径与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博弈和激烈交锋也因此穿越时空,成为古今中外立基于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政治思想、各种治理架构的国家实施社会控制或管理的一个难题。这道主题与难题至今仍然不打折扣地困扰着人们,宿命般地挑战当今世人治理智慧的极限。

  回眸我国多年来的实践,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反腐良方短时间里显然难以期待。有鉴于此,如果我们能够既梳理总结并发扬光大成熟的本土经验,又不盲目排拒规律性公理性的普世法则,坚定决心与信心,至少遏制腐败易发高发多发势头的意愿是可以实现的。

  我国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的本土经验

  在防治各种腐败现象的长期实践中,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具有国情特质的经验,形成了中国本土特色的反腐败模式。

  其一,推进执政党主导的反腐倡廉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把反腐败与执政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将反腐倡廉工作置于党的建设的特定话题下进行认识和部署。(2)将党风建设、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密切联系起来,三位一体,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或者“反腐倡廉”等相对固定的表述。(3)“反腐倡廉建设”命题的诞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放在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其二,编织党纪政规国法多重规范之网。目前,防治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腐败现象的,以党纪政规与国法为载体的多重制度法网已经编织出来。(1)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初步形成。(2)勤政廉政建设等行政层面的制度规则比较完备。(3)防治职务犯罪的国家法律及司法机关的相关司法解释为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最权威的制度支撑。

  其三,铸造纪检监察检察等多柄反腐利剑。(1)执政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党章的规定履行职责,其中之一就是“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纪委的“两规”举措,令不少腐败分子闻风丧胆。(2)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监察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促进廉政建设。(3)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将腐败犯罪分子送上法庭。(4)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使我国的反腐防腐组织架构更臻精密。

  其四,构筑惩防腐败体系。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是我国反腐败斗争实际经验的总结,是在深刻揭示转型时期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特殊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宏观谋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高度契合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等反腐败愿景。

  其五,贯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败理念。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基本认识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标不如治本,治本更为关键。惩防并举的含义在于:(1)将事后处置与事前防范结合起来,既要惩处于既发,也要防患于未然。(2)严格依法惩处腐败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预防,对腐败犯罪分子罚当其罪,其警示性及威慑力能够以儆效尤。(3)突出预防的作用,更加注重预防,可以减少腐败造成的各种损害和治理腐败的成本。

  其六,实施因时制宜的专项治理行动。随着对腐败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各行各业全面防治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的同时,根据一定时期某个领域、某类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严峻态势,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地及时决策和组织实施针对特定事项或特定问题的专项治理或整治行动。

  理性看待反腐倡廉问题上的普世元素

  针对如何治理腐败的问题,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逐步发掘出某些具有普适意义的反腐败理念与智慧。这些理念和智慧不仅揭开了腐败的面纱,揭示了腐败产生的本源和机理,而且直指人类社会公共治理的软肋。

  第一,对权力的深刻警忧。人类社会毕竟不是动物世界,离不开公共事务及其治理问题。只要不是无政府社会,权力现象就必然会存在。由于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双重性、腐蚀性、稀缺性等禀性,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古至今,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对权力抱持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反复告诫世人要警惕和提防公共治理中的权力滥用。

  第二,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在人类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上,性恶论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实践证明它比其他人性观更实用、更值得认同。在思考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时,把对权力分析与对人性的分析结合起来,才会有清晰的解答。权力之所以能够腐蚀人而异化变质,就是因为人性在起作用。因此,一切反腐败制度设计都要着眼于小人心理,要做最坏的设想与准备,要先小人后君子,要预设在权力面前人不可靠不可信。

  第三,对监督和制约的理性解读。权力的腐蚀、金钱的吸引、美色的诱惑,使多少掌权者步入腐败的深渊。而三者之中,权力是主导,凭借权力敛财猎色几乎成为腐败的常态。任何权力只要不加限制,就必然会走向腐败。从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性和保障人权及自由的角度考虑,必须限制公权,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要在权力分工的基础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构建科学的、刚性的、权威的权力监控机制,使权力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温顺地、合目的性地运行。

  第四,对德行的正当期求。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应当要求掌权者具备与为官从政相匹配的思想境界、品德素养、精神追求、服务观念、责任意识及职业操守。所谓德才兼备,所谓德当其位、能当其官、功当其禄,其实就是对一个合格掌权者的素描。为官从政者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对其德行期求应从诚实守信、立志于公共服务、言行一致、勤政廉政、忠孝正派、不迷恋权力等方面严格要求。

  第五,对法治的隆重寄托。厉行法治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法治是理性之治、法律之治、人性或善恶之治、制度之治、权力与权利之治、程序之治。实行法治可以最大限度地阻遏人治环境下掌权者肆无忌惮的权力寻租现象,法治使腐败的机会减少、腐败的风险加大、腐败的代价增高。

  第六,对民众的根本依信。反腐败必须相信民众、依靠民众。只有民众成为反腐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反腐败斗争方能够获得全胜。(1)民众是人类文明的脊梁。(2)民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3)民众反腐败的热情不容低估。(4)民众的智慧与力量无穷无尽。反腐败要相信民众、依靠民众,就是强调民众作为国家主人和社会主体的群体人格要得到基本体现和应有尊重。

  珍视本土经验与吸纳普世智慧并重

  腐败是一切理性社会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腐败的阴霾一直笼罩在延续至今的历史天空中,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肌体上的一颗毒瘤。在中国,腐败会吞噬改革成果,腐败会消解一切建设性的努力。“贪官不除,难以立党;污吏不除,难以治国;腐败不除,难以安民”。解决中国目前的腐败问题,既要立足中国国情、注重中国特色、珍视本土经验,也应关注国际理念、尊崇共通价值、吸纳普世智慧。在秉持本土特色和经验时,要梳理得失、扬长避短;在借鉴普世理念和智慧时,应拓展视野、兼收并蓄。实际上我们多年来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按这个路数在做的。今后需要的是增加自觉的分量。有了这份自觉,我们就会不断创新自己的反腐倡廉体制制度机制。

  (作者系湖北省行政学院政法系教授)
反腐倡廉:珍视中国经验吸纳普世智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袁纯清: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吴玉良: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有六个方面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模式的特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九十年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赵乐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张毅: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高层反腐倡廉新部署?加强教育将是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倡廉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央纪委研究室: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1--人民网 高调"反腐倡廉"的董永安、许宗衡之流咋都成了贪官--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松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成胜:落实反腐倡廉?搞好六个结合--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逄先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逄先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党员名言--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期刊选粹--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文集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如何追赶超越美国--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综合治理,保障社会平安的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