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曼莎 传销: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告白 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07:34

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2010-11-02 21:13:56   来自: 愛永 (當心感到平安,愛就會很久。)
告白的评论    5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沒有看原著小說,就先看了松隆子的電影『告白』。所以,從她的第一場告白開始,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我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亦不自覺數次深呼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很難具體形容電影有多銳利?卻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感覺整個世界不斷擴張,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電影中莫名殘酷的黑暗,而是黑暗盡頭被更巨大的光芒所包圍的世界。我慶幸自己還有感覺,還有能力往悲劇的源頭探索。
  
  奇妙的是,此刻的我,竟以平靜的心情想起整個故事,我忽然明白為何遭逢劇慟的初中女老師(松隆子)能以如此沉著的態度面對,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攬無遺,赫然發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
  
  我想起電影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畫面:松隆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的過程,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那種集體的冷酷,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於是,大錯鑄成。
  
  可笑的是,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未成年的他們即便被判定有罪,也能輕而易舉的重返社會,隨時隨地都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因此,本來就對生命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傷害他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以此邏輯推想,殺一個人真的沒什麼。
  
  而造成青少年如此冷漠偏差的幫兇不是別人,正是整個社會與家庭。
  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甚至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少年A虐待貓狗,傷害別人,只是為了得到他最愛的母親的注意;少年B殺害小女孩,誰叫所有人都說他沒用。少年B的母親不但不怪他,反而責怪別人對他兒子的不公平對待。
  
  他們都是潛意識上的“被害者”,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心裡感覺被傷害,不代表可以任意傷害別人,取走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這不是幾歲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電影中取代松隆子的是一個熱血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當朋友,天真的以為只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就能懂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一無所知的他,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
  
  記得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魔鬼女老師曾冷冷地諷刺一味討好學生的女老師並不是為學生好,而是在為自己好,當時感覺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仔細想想,沒有老師不喜歡受到學生歡迎,但想受學生歡迎就必須放下身段,適度迎合學生的喜好。
  
  可是,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我認為“亦師亦友”是師生關係的理想境界,不是不可能,但只會發生在心智成熟的學生身上。中國教育非常重視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就像電影中的熱血男老師,空有滿腔教學熱忱,自以為和學生很麻吉,但事實上他根本打動不了任何學生,所有人對他陽奉陰違,完全沒把他擺在眼裡。他不但進不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
  
  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
  
  我想起初中時唸的教會學校,當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勸說。正當所有學生開心大解放的同時,我們導師是唯一不遵守規定的老師,他的理由我至今都記得:
  
  『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後來,老師果然說到做到,犯錯照打,考試不及格也打,我們上班導的課就像女王教室的小學生一樣,整天戰戰兢兢,功課也絲毫不敢馬虎,每次想偷懶,一想到藤條落在身上的疼痛就立刻清醒。
  
  最後,我們班不管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沒有實行愛的教育,卻讓我清楚記得: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再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一開始,還不太會當老師,總不自覺替學生找藉口,卻也挫折的發現學生越來越差: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初中導師的話: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於是,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步調,開始訂好課堂規矩,並嚴格執行:作業遲交一週扣十分,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立竿見影,以往老是收不齊的作業,隔週就全數收齊了。
  
  我想以對所有學生公平的前提做為當老師的原則,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儘量不偏私,不替學生找藉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們對錯誤沒有感覺,真的只有零分一次,下次才會記得要準時交作業。
  
  任何事由小看大,準時交作業事小,但只有把小事當一回事,才不會把“尊重別人”和“珍惜生命”這等大事,當成可有可無的小事。
  
  電影中,年輕男老師的愛的教育和松隆子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的教育方式,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每個老師都曾相信人性,相信愛的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事實證明:人,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難以理解。
  
  重點不是教育的方式,而是教育的目的。想教出一個思想光明,善良正直的孩子,就必須在他犯錯的當下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自我催眠的樂觀相信他下次一定會改。與其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說來殘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國家法律都保護不了我們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讓他記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惡念,就不會產生苦果。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有人說,電影中的女老師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學生,我覺得這說法太強人所難了,只看到她身為老師的部分,卻忽略了她也是痛失愛女的平凡母親。再說,老師也是人,以超高的道德標準定義她,這也未免有失公平。
  
  每次看到『廢死聯盟』高舉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我都覺得荒謬可笑,憑什麼加害者輕易就能得到重生,而被害者就得無辜枉死,家屬還得揹負一輩子的傷痛。媒體又總是傾向加害者也許情有可原的方向誤導觀眾,卻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人的藉口。
  
  試問,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的女兒,還能輕易說出原諒或放下嗎?我們整個社會不知不覺變成共犯結構,總有事不關己的人試圖在別人的悲劇中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插上一角。在我看來,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如果做錯事,只要表面認錯就能得到原諒,這世界還有什麼公理正義可言?
  
  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老師後來的行徑:她以冷靜武裝自己,不帶絲毫情感,一步步為女兒討回公道。
  太過悲傷的際遇也預示著生命的無常,儘管無常經常是人為造成。
  
  最後,當我看到松隆子從頭到尾冷到極致的神情融化在小男孩送的糖果中,那一刻,小孩的純真與糖果的甜彷彿一道暖流,同時流過我緊繃的心,我終於在這個憂傷的故事裡看到一束光,不冷不熱的溫度,足以流下溫熱的淚,這樣就好。
  
  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說:我只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aiyung你认为这篇评论: 有用 995 没用 98
  • 分享到   
563人推荐 推荐

2010-11-21 15:36:06 joey

  很多时候,没有切肤之痛是没办法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每个人都当做看戏,当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那种百般无奈,心痛,愤怒,郁闷~~~是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的~~~

2010-11-21 16:13:10 w60729

  
  刻在骨肉上的痛,才是真正的痛。有時候聽到人家說,道德導向應該要普世倫理才是真正成熟...但今天看了《告白》,才能真正體會到,其實我也很渺小。那些所學到的「高潔情操的道德觀」對我來說都太高尚了,如果今天被傷害是之於我重要的人,那是絕對無法漠視的。總有人說相對功利的以牙還牙是多不理智的作法,會說這些話的人,太幸福,幸福的可以直接將自己抽出其中,冷漠的一句「真是欠缺思考啊」。卻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
  
  的確造成社會病態就是因為那種「就算冷眼旁觀也覺得多餘」,曾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過,當一個人倒地時,如果有一個人經過,傷者的獲救率是85%,但是三個人經過的時候,就變成了65%,當一群人...可能連30%都不到。
  
  
  女老師在敘述自己女兒死去時,學生們的反應又何嘗不是如此。嘻笑依舊,還有閒情逸致傳簡訊去給離開教室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失控什麼的。真是貼切又殘酷的真實,死也不干自己的事情,聽殺人兇手是誰不是更重要嗎?
  
  《告白》真是蘊含了許多意義。活在虛偽的謊言(我的兒子是最棒的)寵溺孩子的母親,一直期待母親認同自己的少年A,自卑的少年B,新來的熱血老師......都在一個自欺欺人的世界,自我的活下去。
  
  「生命是重要的──開玩笑的啦。」少年A的一句話說盡了一切,如同樓主所說,說一說念一念的教法,根本不能讓他理解什麼是痛。貫徹了女老師一開始在黑板上所寫的「命」字,這個命字,總算是狠狠的刻入了少年A的靈魂裡。
  
  沒有親身經歷,沒有深入血骨,那種感覺,有幾人能深入體會?
  
  
  感謝樓主分享,非常棒的影評。
  期待我們都能遇見那黑暗世界中的微弱光明,並且相信。
  

2011-01-20 16:37:59 kaikai...19th

  老师,您小时候受到严苛的被老师体罚的教育,您觉得感激,只是因为您个人本身就适应这种教育模式罢了。但是我遇见过很多已经进入社会多年的长辈,他们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严厉的老师,回忆起体罚他们侮辱他们的老师的时候,那种反感甚至憎恨的情绪是一点都没有变的。
  我想,那些热血教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只把“爱的教育”当成一种自我满足,而并没有真的对学生的爱。我初中时,我们班的班风也是全校最好的,甚至曾经经常抽烟打架的男生都很乖很努力地念书。但这是因为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真正关心我们爱我们的很伟大的老师,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好好努力就对不起老师”。您说“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那么您就要干脆放弃了解放弃爱,让自己成为冷漠地把学生加工成统一零件的机器吗?老师,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可以成功的,拜托您再努力一下好吗。
  这部电影我还没有看过,但是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对故事情节也了解了。我认为这个故事是要展现人性和社会的普遍扭曲,展示出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罪恶,而让读者或者观众在进退两难中重新从更多角度思考有关道德的命题,而并没有在提倡女老师的行为。女老师怎样做才好,这个问题大概无解,我说不出她除了这样的复仇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所谓“讨回公道”的方法。不过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几位同学(当然我们只不过是大学生),他们真的都与我观点一致地说在这个故事中最恨的人物就是女老师。


2011-01-22 03:59:56 breeze

  重复一句名言,无知害死人。


2011-01-22 22:28:51 愛永

  kaikai...19th:你好!我想你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贊同體罰,也不是一味否定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或是「適當體罰」,這兩者只是手段,是方法。方法的優劣要看目的是什麼。孔子的偉大在於「因材施教」,我想孔夫子不會贊成一律「愛的教育」,也不會同意一律「體罰」,應以學生的反應來決定採取的手段,可以勸說的不用體罰,必須體罰時也不手軟。
  
  以台灣而言,台灣糟的不是愛的教育或是體罰,而是要求任何情況都只能用「愛的教育」,導致許多原本有教育熱忱的老師根本無法好好教育學生,因為學生天不怕地不怕,再加上某些家長溺愛成性,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告白”裡那樣的學生。
  
  我後來看完小說,感覺我還是把他們想得太善良了,看完小說,我更加堅信人性本惡,才需藉由外力加以控制。這世上並不是每個戀母情結的人都會去殺人,自卑的人也未必藉由傷害別人肯定自己。善良,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做一個邪惡的人。(PS:老師,並不是聖人,松隆子的女兒無辜受害時,她只是一個痛失愛女的母親,我想如果能站在一個公平的位置,就不會認為她的報復可怕,比起她的報復,那兩個學生對她女兒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可怕)
  
 

2011-01-23 13:48:44 GuGu

  從人性出發,這個影片裡面的人殺人動機都能讓人理解,即便是老師,也有權利選擇去懲罰或者放過。有點不同的是,老師是成人,學生是小孩,両者價值觀成熟水平不同,作選擇的判斷能力有區別。可能,這也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宗旨吧,把未成年人放在不成熟的位置上來對待,給他們網開一面。

2011-01-24 00:02:57

  影片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大家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看不清方向。
  片子的重点并不是要观众知道谁对谁错,而是对爱的呼唤。
  看了大家很多评论后,觉得每个人都陷入了批判的两边。无论是站在哪一边,都是批判。批判,就是没有用心去感受。
  很多人说法律偏袒,却又说错了就要受到惩罚。
  这个错了就要受到惩罚是从哪里来的理论呢?
  你觉得你看清了,就大错特错了。
  发生了的事情,就是发生了的。无法靠任何事情去逆转结果。你可以去改变心态,去重新面对结果,得到新的释怀,但是却无法让死去的人重生。
  所以,一些人就要站在正义和公正的立场,拿法律及道德作为武器,来替天行道。来用另一个无声的死亡来抚慰其他人的伤痛。
  女教师失去女儿的痛苦并不会因为少年A与B的死亡而消逝,只会加重。如果A与B的父母都健在痛苦也会辐射面更大而已。人们会自责,会内疚,会痛苦。
  而正义之士们,看到的只是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他们只会批判,不会包容。他们只会需要公平,根本不懂迁就。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人性的丧失与苏醒。过于依赖法律道德,又害怕法律道德的我们难道真的有权利去批判谁对与谁错吗?生命的价值到底去用什么来衡量难道真的是一命换一命?
  我想到,那些奔赴战场的英雄们,为了“保护”而杀死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要保护的,到底是什么?而被杀死的那些人,价值又是如何?
  而本文作者的观点亦是有些偏颇。
  天才少年A,心中觉得任何人都是笨蛋。他追求的所谓价值和本文作者班级追求的第一名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寻找一种认可。如果得不到这种认可呢?心中激起的波澜是同样的等级。只是,你是当事人,你忽略了这些。
  我们每天几乎都不是为自己而活,都是为了向这个世界做出无数个证明。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讽刺的是,自己的价值到底如何却又无法回答。
  影片真正传达的,至少给我的启示,就是 要用心去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吧。。。用心去爱。而不是为了爱去爱。

2011-01-24 00:32:06 踹完就跑

  能够理解悠子老师的所有动机,思考,行为,因为这也是我所信奉的价值观
  除了关于无法复制的生命所发生的无法重来,无法后悔的错误,所有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打碎家里的玻璃,我可以重装;偷光所有积蓄,我可以重赚;背地里使坏,暗中诋毁,当面辱骂.....都可以原谅,都可以忘却
  
  唯独生命,因为时间无法倒退,作出的选择无法更改,死了就是死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在人死的一刹那定格,生命不可被替代,A死了,永远不会出现B来延续A,永远不会
  
  所谓放下仇恨,不觉得这么说太天真太无情了吗,如果现在死的是你的挚爱,你的至亲,如果现在消失的是你付出一切就想换来的笑脸,是不是还那么容易说出放下这两个字
  
  复仇不是简单的,杀了他,而是,让你感受到我的痛,感受到重要东西的消失,一个特别准确的词,让你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是复仇,杀了他是对他最大的宽恕,让他至亲挚爱的死,如同他亲手造成一样,才足够,不,还不足够,要让他的每一天活在自己的罪孽中,在地狱深处怒吼,却永远逃不出
  
  曾经跟老公探讨过,如果我们的儿子(设想未来的)死了,被人酒醉驾车之类的撞死了,会怎么办
  
  老公的答案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赔钱,坐牢
  我的答案是;赔钱,然后我用他的钱,让他生不如死,惶惶不可终日,让他的所有至亲都“意外”出事,我会让有艾滋的妓女去勾引他的爸爸,让他的母亲在车祸中死得比我儿子更惨,让他好好活一两年,让他先感受到痛苦,无尽的痛苦,然后去跟家人团聚

2011-01-24 03:35:59 嫁人就嫁锦户亮

  LS也太恐怖了

2011-01-24 09:41:12 小白痴

  看了多遍影片
  还是觉得LZ这篇写的很棒
  还有 恕我觉得LZ并不偏激反倒很中恳
  当然 这种东西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受自身阅历及价值观影响 争辩无益
  但我赞同LZ的观点并觉得它与影片所要传达的意思最贴近
  
  ps:一部影片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 的确很棒
  

2011-01-24 15:54:46 踹完就跑

  LS,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能用莽撞来作为借口的,如果对方执意要他偿命,执意要找我全家复仇垫背,也是撞死人的某位亲人造成的,当然,我不心甘情愿,但是这才符合天理
  
  PS,在道路上莽撞,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我相信我的生命至少观念不会养出这么一个莽莽撞撞的该死的家伙
  
  任何不是以维护自己的生命而去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不值得原谅

2011-01-24 16:21:58 猫小妹妹~

  "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自己你还只是个孩子。"很喜欢这句话,也符合我对这部电影的想法

2011-01-25 01:03:38 Sanyk28

  楼主 你的影评写得很棒!!真的很棒!!谢谢你的抛玉引玉,我把你的影评,从开头第一个字,一直看到我现在楼上回复的最后一个字,很有意思。虽然,您的观点我并不是全部100%赞同,不管是有被楼上们点出的,或是没有点出的,但是,您的影评是最贴近我目前内心所想的,是我在豆瓣热门影评选择出最喜欢的。
    
  看大家的回复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没有人想过,今天,把自己的这番话留在了这里了;在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回来看看。或许我们就能发现,自己没变多少,又变了多少。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如果电影的逻辑设置能够再复杂一点就好了。可能因为我是学生物的吧,像学生喝了有注入艾滋病血液的牛奶就会有感染艾滋病这种话,听了就觉得有问题。没有被骗到,没有掉入导演的圈套里面,觉得不够爽。像用氰化钠杀人这种方法,也不算什么很神奇的方法,反而是一名初中生能够那么容易得到这些化学试剂才是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根据我在中国的经历而言,这种东西不应该那么好找吧。

2011-01-25 01:20:37 cbs0529

  其实我觉得注入血的牛奶这一点,就是想说明年轻人的无知幼稚,自私和冷漠,漠视他人的生命,而祸到了自己的头上却完全失去理智。在电影里老师自己也亲口和美月说了。电影里的天才少年A,被森口老师玩弄于鼓掌之间,他得意洋洋的发明被森口讽刺为粗制滥造的东西等等,我觉得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还有我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知道了部分剧情,不过看完依旧觉得被震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