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巫蛊术小说:古代君王及其领导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3:46:36
古代君王及其领导艺术

时间:2009年7月26日下午

地点:梦溪宾馆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的议程现在开始!下面有请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协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讲师王立群教授。

王立群:

非常高兴有一个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今天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讲中国古代君王的领导艺术。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范围的问题,我先说一下,因为大家可能在不同的范围之内听到过很多有关历史的话题。我们讲历史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历史文献的记载。如果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我们可能讲起来就觉得没有底气。再一个,我们需要有地下考古的发现。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证明一段历史。但是这个问题大家经常讲,你要是仔细想一下,“历史”这两个字,这个词实际上包含了四层意思:

第一,真实的历史。

第二,记录的历史。

第三,解读的历史。

第四,接受的历史。

我们笼而统之的讲就是历史。但是实际上历史包含了这四层含义。这四层含义差别很大。真实的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再现,只要一发生,一过去就不可能再现了。所以我们现在了解中国古代的君王也好,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好,我们不可能看到当年历史的现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史书记载的,有关文献记载的。可能大家听过很多老师的讲课,老师们讲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历史记载。认为历史记载的就是可信的。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真实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一定是有差别的。只要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包含着记录者本人的立场、观点、感情等等因素。所以记录的历史绝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但是很多人在讲的时候,说我有文献依据,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区别非常之大。这一方面说明记录的历史大家在读的时候就要多一个思考的角度,不要以为有文献记载都是可靠的。文献记载让我们看来带有极大的记录者的主观的感情色彩。 

解读的历史: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历史,这是解读的历史。我们把自己解读的历史稿整理出来,出成书。就拿今天很多在座的朋友们拿到的《秦始皇》那个只能叫做解读的历史。但是我知道,写秦始皇的书太多了。秦始皇我讲了48集,最后一集是访谈地。题目叫做《真假秦始皇》。真假秦始皇是因为有一个作者写了一本书叫做《真秦始皇》。我开玩笑的说他写的是真的,那我讲的就是假的秦始皇。因为解读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又有巨大的差距。

我们相信《百家讲坛》主讲人在电视讲座中间解读的历史吗?你能全信吗?解读者根据记录的历史在做解读的时候,他又把自己的感情,理解加进去了。所以解读的历史跟记录的历史又有差别。

我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个人的一段历史,很简单。我是去年5月份检查出来心血管狭窄。当时检查是80%狭窄,医生建议立即做手术。因为当时是5月检查出来,6月要做手术。但是6月8日《秦始皇》要开播,作为《百家讲坛》迎奥运的节目,要播到9月30日。9月30日那一集播完,这前33集播完了。余下的继续录,录完再播,给我的时间就是到9月30日为止,所有的双休日都在播秦始皇。但我要一住院节不行了,所以我只能一边服药,一边延迟了十个月,到今年3月15日,把《秦始皇》最后一期录完。16日延期住院,23日做手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历史,这是我的个人经历。

但是看网上的评论两种意见。第一,王老师敬业。第二,王老师要钱不要命。一段同样的发生在我个人身上的历史,解读者两种不同的意见,这个老师为了挣钱命都不要了,把钱挣都到手才住院。同样一件事解读起来完全不一样。这种事情太多了。

想想我们现在对蒋介石,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现的解读和30年前一样吗?不一样。那一段真实的历史早就过去了,但是记录的历史差别很大。台湾的记录、大陆的记录,对这段历史的记录差别很大。解读起来差别更大。所以大家不要一提到我这是有文献记载就觉得可靠。

先做一个开场白,先解释一下历史的含义。所以解读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又有很大的差别。同样,我们在大陆,我们30年前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和30年后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和再过30年对这段历史的解读还会不一样。所以解读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离真实的历史差别太大了。

这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是如此。30年前我们对毛泽东的解读和30年后对毛泽东的解读差别非常大。所以解读的历史,大家在听得时候肯定会在自己的脑中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你解读完,写完了,我的书写出来了,观众看了,读者读了,全相信你吗?他还有一个存在的就是接受的历史。

我们听完,我们读完,我们对这个历史怎么看?其实,每个读者心中都不可能完全接受解读者对于历史的解读。他只接受,他自己认为可信的那一部分。这很正常,甚至于有些接受的时候是,你是这样记录,他从反面来理解,他觉得那才是真实的,反过来读。 

历史上很多革命烈士在国民党的监狱中间得不到共产党的消息,他看国民党的报纸,看国民党报纸的记录,反过来就理解了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所以很多人对我们现在媒体宣传不相信,不相信怎么办?反过来读,倒过来读就觉得是真实的。这就存在最后接受的历史。

我一来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讲历史的老师。我首先讲,历史本身就包含了这四层意义。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解读的历史,接受的历史,这四者之间都有数不清的问题。记录的时候会有误差,解读的时候一方面可能会神化,另一方面可能会丑化。在接受的时候,你又接受了符合你的主观愿望的,你愿意相信的那段历史。所以这样一来,实际上历史是一个最可靠的东西,历史也是一段最不可靠的东西。

我们不能一提到历史,我有文献记载,我这个就是真的。未必。首先我做了一段开场白。既然讲历史,我们先对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有助于我们今后在读历史书,听别人解读的时候,你自己得到你所认为真实的历史。否则的话,这个历史就太不可靠了。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历史是最可靠的,历史也是最不可靠的。
    

下面我来讲主办方给我的题目“古代君王的领导艺术”。

这个题目第一个概念是古代君王。君王又是差别极大。君王有开国之君,有亡国之君。我不知道主办方是让我讲开国之君的领导艺术,是讲亡国之君的领导艺术,反正是讲讲古代君王。君王当中还有明君、昏君。明君有他的领导艺术,昏君也有自己的领导艺术。

另外,古代君王有中兴之主,这个王朝开始的时候,经过衰落以后,帝王上来以后使它一路繁荣了称之为中兴之主。也有败国之主。所以古代的君王太复杂。从古代君王获得王位的过程来看有顺承之君,也有逆取之君。因为中国古代君王的传承,从总体上,大的方面来讲,他的传承主要是父死子继,这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兄终弟即。当然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父死子继,这种方式是正统的。所以这样的叫做顺承。

另外一种是不该他当君王的,他用了《孙子兵法》,把它夺过来了,自己当了。这样的叫做逆取,历史上太多了。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唐太宗,不该他继位,他硬是把哥哥杀了,把他父亲逼得没有办法,然后他继位了。

顺承之君和逆取之君的心理是不一样的。顺承的底气很足,逆取的心虚,心里很空虚。他觉得他的位置来得不正当,哪有杀兄逼父最后夺得君位的?刚才吃饭的时候还在讨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曾经在讲课当中讲过一句话,很多人没有体会到当皇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当然当皇帝也有苦恼,特别是亡国的时候挺苦恼的。当皇帝最大的快乐就在于你说的对的,你的大臣赞成你,你说错了大臣也赞成你,可以为所欲为。当然他也受一定的控制,但是总的来说,封建君主制,帝国制度之下的皇帝,基本上是不太受约束,所以都想当皇帝,就出现了一些逆取的。逆取的这些君主,他的领导艺术比顺承的君主他不一样。 

逆取的君王,由于他的王位的获得,连他自己都明白是不合法的。所以逆取的君王有一种心理,敬畏之心,他知道害怕。因为他需要证明自己掌握这个政权是合法的。其实在中外所有的历史中间,那些当君王的,当国家一把手的人,他其实心里都存在一个问题,无论他说和不说都存在一个什么样的情结?就是我获得这个位置是不是合法的?能不能得到人家的承认?能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在这个中间,要证明合法性,当然按照我们现代通用的普示的理论来看地我们要证明一个政党,一个君王,一个执政者的合法,两条道路。

第一,民意。老百姓同意你,或者说老百姓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你推举上来。这个很重要,你符合大部分民意你就是合法的。不符合大多数民意,你是非法的。

第二,政绩。我得有政绩,所以像李世民这样的逆取之君,他得到了君王位置虽然程序上不合法,但是这些人反倒会夹起尾巴做人。我们看贞观政要,李世民对魏征的直言进谏牙根都恨得痒的,但是他又有顾忌,因为他的地位的来是非法的。所以他想将来在历史中间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就需要政绩。要政绩,他就得允许魏征反对的意见。李世民最后能成就贞观之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帝王他知道自己得来的地位是非法的,至少是程序上不合法。程序合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既然程序不合法,怎么办?靠政绩。我得用政绩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合法的君王。所以逆取的那些君王,反倒因为自己的敬畏之心,他倒能成为一代名主,顺承的认为这是我爹的遗产,我有这么一个好爸爸,他给我的遗产,当然是该我继承的。所以他反倒无所畏惧。任何一个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得有一种敬畏之心。一旦没有敬畏之心了,敢于为所欲为了。他一定会出错。

所以我们讲到古代君王,我做了一些区分。逆取之君与顺承之君的心理会不一样。还有什么区别?治国之才和个人品德有的是一致的,这样的君王。还有的是,他的治国之才和他的个人品德相左的君王。个人品德不行,但是治理国家的时候,这个人很行。这样的君王也很多。

主办方给了我这个题目,其实古代君王很复杂,但是好的是主办方没有限制。我想侧重讲一些成功人士。因为在座的都是成功人士,我总给你们讲亡国之君,败兴。所以讲一些成功之君,讲一些开国之君。这些人他们可能给我们的启示更多一些。这样我们就逐渐进入话题。古代君王的问题大体说到这儿。

另一个话题是关于领导艺术。古代君王由于他们继承王位,继承帝位的程序有合法,非法之别,个人的才能有大有小。个人的品德和自己的治国之才有一致和不一致。他处的这个时代,可能是开国的时代,也开展是亡国的时代他们实际上所表现出来的领导艺术是千差万别的。

今天下午我要讲的是这么几个人:秦皇、汉武、唐太宗、明太祖。

这几个人都是比较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这些人我们对他的评价也都不一样。这些人如果按道德水准来评价的话,恐怕都进入不了感动中国人物这个序列。这些人的个人品质都有问题。

汉武帝很了不起,但是晚年把他的儿子,孙子都逼死了,昏庸得不的了,早期非常英明,后期非常昏庸。呈现了一个典型的前明后暗。中国帝王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只要在位时间长,总是前明后暗。前期英明,后期昏庸。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多数如此。

而且中国古代的君王都有一些符合现代人的标准的,比如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死了为止。从来不考虑退休制度,真是要退休做太上皇的也多半是被逼无奈。一般来说不会主动退休的。像朱元璋,还有汉高祖刘邦,这两个很成功的,白手起家后来当了皇帝的。创下了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一个是西汉王朝,一个是明王朝。在座的所有的老总们,你们创立的公司都没有跟刘邦地跟朱元璋的公司相比,他们公司太大了。

这两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白手起家,成功人士。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杀功臣,把开国大臣几乎杀光了。谁和他一起创业,谁最后都死得很惨。和这种人在一起去拼打,去创业,创立一个公司,最终的结局肯定是抄家灭祖。

所以这些人的个人品质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一致,而且差别很大,反差非常大。但是我们在评价这些君王的时候,你又不能不把个人品德的评价,道德评价放在第二位,把他们的历史贡献,历史评价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要讲八荣八耻。但是对一代帝王来讲,对他们来说荣和耻都无所谓,关键是看他们在历史中间有没有贡献。拿秦始皇来说,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评价秦始皇的时候总是认为他是千古一帝。你要一说秦始皇的好,马上报纸就说,为暴君翻案。我在讲秦始皇的时候曾经讲过焚书坑儒的提法不正确,应该讲,焚诗书,坑术士。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当中的记载,原话,这比较准确。他坑的主要不是儒,而是方术之士。这就引起了很多媒体的评论,说王立群为秦始皇翻案,为焚书坑儒。上海文汇报还专门发文章批判我,文汇报在批判我之前还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教授,明天文汇报要发一篇批判你的文章,希望你能做一个回应。回应的文章还寄给我们。这就是媒体干的活。其实媒体最擅长的就是挑动群众斗群众。只要两个人一掐,媒体就高兴了。

前几天北京卫视放采访易中天,问他,你跟余秋雨打网络战,是不是想保持你名人的热度?易中天回答说:这样愚蠢的问题,我不回答,你们主持人弱智。易中天的这个话引起了铺天盖地的批判。易中天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我查了一下报纸上几千条的消息。这下易老师知名度大增。就因为说了这么两句话,说主持人被噎的眼里含泪。但是就这个事在座很多人都知道,你们都有自己的评价。这个历史事件过去了。记录这个历史事件的有电视台的录像,媒体的报道。对这件事情的解读,有人批评电视台,有人批评易中天。对这件事情的接受,你们每个人都有看法。这不刚好符合我刚才说的四个层次吗?

这件事我怎么看?我和易老师的观点比较一致。因为我们到各地遭遇这种事情太多了。你现在不管有什么事,媒体都会放大。我前年没有招到博士生,没有招到有很多原因,因为我带的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博士。所以我招博士之前要考察这个博士,他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哲学文献、文学文献读了多少,了解了多少,有没有基础,有没有培养前途,符合这个标准才招进来,不符合,他什么都没有读过,就那个记录的历史他都没有读过,他都没有读,你招他来浪费资源,不能招。再加上现在博士招生指标限制得很少,我们学校文献学的导师有8个,每年给我们的招生指标是3个,总有人招不到。但是别人招不到,报纸一句话都不说。我一招不到报纸马上登出来了,电视讲座很红,学校是一个博士都招不到。这很正常,人家要挑你的毛病。

07年我到沈阳为《汉武帝》那本书做签售。先是有一个媒体见面会,半个小时。《沈阳日报》的一个媒体第一句话就问我:王教授,你到沈阳来,是不是为了推销你的书,多挣版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你说是,你看,贪财。你说不是,虚伪。媒体给你的问题,你回答是和否都掉他的陷阱。

问易老师也是这样的问题,你炮轰余秋雨是不是想保持你的知名度?你说是,你为了提高知名度不惜攻击余秋雨的不是,你揪着余秋雨捐款事件不放,干你屁事?所以易老师回答是与否都掉入媒体的陷阱。所以他干脆说不回答媒体这种愚蠢的问题。

我当时没有易老师这么高的水平,所以我《沈阳日报》记者问我的时候,我一听他这个话就有陷阱,我反问他一句,我说你说呢?你不是说我来沈阳签售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书,是不是为了这,你说呢?记者说我问你呢。我说我问你呢。然后那个记者跟着就写了一篇报道,题目叫《王立群不像学者像愤青》。你们搜索一下马上就可以搜到。我曾经总结过媒体各种损人的阴招,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阴招,这个阴招的名字叫做“两面陷阱”。回答是和否都会落到媒体的陷阱里面去,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们看到报纸的各种记载,我们就是见怪不怪了。当然我还没有易老师的警惕性高,经常被媒体坑一下。但是坑得多了,上的当多了,你就知道这是陷阱。

讲秦始皇马上涉及到的很多问题,秦始皇这个人,你不能为他实事求是的讲一句话,讲一句话就是翻案,好象是为暴君翻案。然后,我说的是坑术士,不是坑儒士。批判我的文章是说,坑谁都是暴行。这是两个问题嘛,坑的是谁,和怎么看待坑这个事,这是两个问题。我承认坑谁都是暴行,但是我要讲的是他坑的是术士还是儒,但是人家不管,他说你这个问题,坑谁都是暴行。这就不是问题了,这是移花接木,这也是媒体的一大陷阱。

当然还有无中生有。我到云南去记者采访的时候就说,登上《百家讲坛》的人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走红。当时6个记者,4个人有录音,结果第二天我一看报纸,一家报纸题目就叫《王立群:登上百家讲坛没有红的人都是白痴》。这句话厉害啊!这句话要是说出来就是把《百家讲坛》所有主讲人和我对立起来了。这就叫挑动群众斗群众。我一看我是在云南,我孤立无援,报纸登出来了。我够给云南省委宣传部,要求云南省委宣传部召集这六家媒体开会说清这个事。宣传部倒是挺认真,把6家媒体的记者都找来,把录音放来听,有没有这句话。最后放的结果是,只讲到,走上《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不一定都能火,没有后面那句话,没有火的人都是白痴,是记者编上去的,编造的。第二天报纸登了道歉声明,在网上把这个东西覆盖了。今天在网上还能查到一个标题,但是文章看不到了。

所以我们不能相信,不能过于相信文字的记载。如果我们过于相信文字记载的话,我们会上当的。当然我们今天经历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一百年以后,五百年以后就成历史了。五百年以后历史学家在研究今天历史的时候,仅仅根据报纸的记载来解读这个历史,就又存在很大的问题了。

我们现在谈到的君主,包括有成就的那些君王,他们的评价也只能是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包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按个人品质来评价的话,都进入不了感动人物这个序列,但是这些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有非凡的贡献。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就拿秦始皇来说,他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开创者,他是第一个叫皇帝的人。秦皇你能否定得了吗?台湾把这个书拿过去出版的时候让我写一个序,我的题目就叫做《一个大国的诞生》。我说秦始皇所有的贡献你都可以不提,但是秦始皇有一个贡献你是永远不能抹煞的。秦始皇奠定了中国是一个大国的第一个雏形。这个是无法改变的。

刚才我们闲聊的时候谈了很多问题,在当前这个世界中,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之下,有话语权的国家只能是强国,大国。如果是既大又强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他的话语权也就最大。小国,弱国是绝没有话语权的。强和弱可以通过时间来转化,大和小当今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上你是一个大国,就是一个大国。历史上你是一个小国,你永远是一个小国。现在的情况下你还能改变国土?特别是大规模改变国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经过秦始皇,经过汉武帝基本奠定了中国现在大国的规模,这个框架。光这一份文化遗产,光这一份历史遗产,你就否定不了秦始皇。他给你留下了一个大国,至于大国能不能建成强国是当代者的事情。他毕竟给你留下的遗产是一个大国。

所以我们评价这些帝王的时候,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必须肯定他。他对中华民族来说,他是功劳很大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的个人品质,道德品质上是有问题的,但是道德评价永远低于历史评价。历史评价永远是第一位的,道德评价永远是第二位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所以我们评价人的时候,包括对君主的评价的时候,这点也不可少。这点弄明白了,再接下来讲就好讲了。

先说历史,再讲君主,再讲明君,再讲古代的君王。我们讲的君王主要是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至于他们的个人品质问题,暂且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来看。

我刚才提到的这几位古代的君王来看,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宗或者是明太祖,我没有提宋太祖。宋太祖我是对他有一些看法的,这个人的贡献来说,以我来看不如朱元璋贡献和影响比较大。我们习惯上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谈的。所以我想用朱元璋代替赵匡胤来谈。这些君主就其领导艺术来说,我觉得他们第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他们的战略思想。这点很重要。

这几位君主在中国历史中间,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他们本身的战略思想。因为我们讲战略是管大的,管整体的。他们在大的,整体的方面都有自己的智慧,值得我们探讨。比如说秦始皇,秦始皇生活的时代,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战国后期诸侯之间的争夺非常激烈。当时秦国是比较强的,但是秦国一国的土地面积,它的人口,它的兵力还不足以强大到和六国的综合相对抗。他虽然是当时的强国,按今天的说法,他是当时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他还没有强大到那么一个程度。

我觉得秦始皇在他继位以后,当然他继位的过程也有顺利的一面,他9岁继承王位,但是那时候没有掌权。22岁举行了加冠礼才掌权。他掌权之后,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嫪毐,驱逐他的母亲赵姬,驱逐赵太后。他就是为了把嫪毐集团给灭掉。紧跟着,他又把吕不韦集团灭掉。清除了他在独掌乾坤路上的两个障碍。然后秦始皇所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两个字“统一”。

中央电视台是07年给我布置的任务,07年的这个时候,6、7月份,中央电视台通知我,08年是奥运,《百家讲坛》也要拿出一个迎奥运的节目。因为奥运期间,所有的观众都去盯着奥运会看了,我们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会不会下降?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个节目既要迎奥运,又要和奥运争观众,保证收视率不下降。所以最后研究决定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了。中央电视台就是这么一种体制,我们去了以后,他们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们来这儿做主讲人一定要明白,什么叫中央电视台?这就是中央的电视台。

像我们这样经历过了共和国的诞生一直到这60年全经历的人,一听中央电视台叫中央的电视台,我们什么都明白,这里的含义什么都可以明白。既然是中央的电视台,所有的一切都得服从中央。我们是来自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电视台是组织,我们是个人,个人服从组织。他是中央的,我们是地方的,下级服从上级。所谓就不能讨价还价。但是他也很简单,就告诉你,明年讲秦始皇。怎么讲,讲多少集,都是主讲人的事。所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本身是编剧,也是导演,还是演员,编导演三位一体。自己写,自己改,自己导,自己演。他们把你录下来,后期给你加点字幕就播出了。

当然我是经历得比较多,因为我是45年出生的,共和国建立的时候我已经4岁了,今年64岁,经历了整个共和国的诞生过程。所以我们有一些事情没经过,58年的时候我才小学毕业,没经过,但是听过,也看过不少。后来的事情都是亲身经历的,包括十年文革都经历了。我们就知道要讲这种历史题材,你上了中央电视台就面对着三股势力。

第一,官方。因为中宣部要组织一批老干部天天在家盯着《百家讲坛》看。每半个月去中宣部开一次会,讨论这半个月的主讲人讲的内容和主讲人有什么问题。他们反馈的意见就到中宣部了。这些老干部如果认为你讲的没问题,他就会通知中央电视台。这是来自官方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最大的能量就是让你下课。你讲的不行,不符合主旋律,下课。

第二,学术界。你讲历史,你知道全国各高校中间搞历史的,还有科学院、社科院、各省社科院搞历史的多少人?懂历史的人一大堆。你在那里讲,上至两院院士,下至出租车司机,都看。那里不乏大量的专家。如果你讲的不符合专家的要求,他觉得违背历史事实了,那就很麻烦了,专家是有话语权的,他可以写文章批你。这很厉害,只要专家一和你叫上板就厉害了。刘心武老师讲红楼梦的时候,红学就集体群殴。整个红学界群殴刘心武,集体抨击,都不接受他的观点。这也很麻烦,我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的,如果我一讲了中国《史记》研究会的人都群殴的话就砸场了。

第三,草根。老百姓有两个权利很厉害。一是他们手里的遥控器,看你不顺眼就调台。这个权利大得很,国家主席发表新年献词,他砰一声调台了,你能怎么样? 你说国家主席怎么处罚老百姓?没招,无奈。但是中央电视台是有收视率的,收视率是在全国6000户老百姓家里遥控器上连接了收视仪。6000户样板户,包括30个大中小城市。北京肯定是有的,在谁家是要签订保密协议的,不能泄漏,每一年一更换。包括城乡接合部,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广大的农村都按人口比例在他的家里遥控器装了收视仪。只要到12:45一打开,在10频道,那毫无疑问,他就知道这是《百家讲坛》。全国只有6000户,这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的抽样调查现在人数还比较少。韩国的抽样调查能达到12000户。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只在6000户家庭当中安装了收视仪。收视仪就是统计收视率的。

这里分了很多,包括学历层次,什么样的学历都有。职业、年龄、性别、单身汉、小两口、三口之家、三代、四世同堂、经济收入,他按照不同的情况非常有代表性的都给你每一次选全国选了6000户的样板户。样板户的选择不是中国政府制定的标准,是世界500强他们制定的标准。世界500强企业要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电视台做广告,他要知道广告在哪个栏目投放最有经济效益。卖汽车的在夕阳红投广告,瞎了。你知道看夕阳红的都是什么人?我是64,大多数比我还年长。别说叫他买车了,他家里有车都不开,都是老爷子,老太太。你说别克汽车在夕阳红做广告,央视的广告是论秒计费的,他绝对不在那儿做。所以他做广告的时候要调查,我这个产品在哪个栏目做事半功倍。

我曾经问过一个经销别克汽车的,我说买你们汽车的是什么人?他说买我们汽车的是25—45岁这个层次的白领比较多,其他都是团购了,政府采购了。25岁以下的不会买,45岁以上买的也少,65岁几乎没有个人去买,一般都是儿子给他买。人家要统计这个东西,他就要求对所有的电视栏目进行监控,这样就有了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调查,遥控器是老百姓的第一个法宝,他决定着主讲人能不能在上面讲。收视率低到0.1%以下,编导一分钱不拿。收视率和中央电视台的编导经济直接挂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编导有一个很低的底薪,按照你做的节目,收视率0.1%以下一分钱不拿,0.1%以上可以拿多少钱,0.2%以上拿多少钱,人家是规定好的。0.35%以上重奖,给你多少钱。差别很大。不拿钱和拿重奖的当然差别很大了。所以老百姓的遥控器直接决定主讲人的命运。

有的主讲人在那里讲了好几年,为什么?三股势力都接受了,官方接受了,学界认可,老百姓喜欢,这就行了。如果老百姓不满意,除了收视率低以外,还有一个让你防不胜防的,就是动粗。北京都知道掌掴学者事件。你到那儿签书的时候,他冷不丁的啪一下子。那就是老百姓,他既没有权利让你下课,又不能在报纸杂志上发文章批你,他怎么办?给你一耳光。他顶多拘留15天,但是你这个学者一巴掌打的马上出名。所以只要你走上讲坛,这三种力量都得面对。哪一方也躲不过去。你要在三者中间都认可,非常难。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所以走上讲坛实际上就进入高危行业了。一句话讲错,骂声一片。当然骂声也有它的规律,小骂小火,大骂大火,不骂不火。但是一般人还是不愿意捱骂的,

这样一来我就考虑讲秦始皇讲什么?隔了一个月开会。让全体编导讲讲秦始皇打算怎么讲,怎么定调子。开会的时候问我,我说秦始皇没有什么别的,我就讲秦始皇统一。这两个字是整个秦始皇系列的主基调。讲他统一的外部原因,统一的内部原因,统一的个人作用,统一的过程,统一过程中间的代价,统一之后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有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的评价。讲完以后,一次讨论都通过了。因为大家觉得你现在讲统一,很好。去年是从6月8日播秦始皇,西藏事件刚发生。

所以我们讲为什么把秦始皇的统一作为主基调?这就是秦始皇的战略眼光。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中间,秦始皇的领导艺术表现在哪儿?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人有战略眼光。他知道他作为一代君王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他非常恰当的担当了历史赋予他的责任。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当然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伴随着血腥,伴随着杀戮,伴随的破坏太多了,代价非常大,过程非常惨烈。但是历史的进步就是以历史的牺牲作为代价来换取的。这说明秦始皇有战略眼光,他懂得这一点。

我们评价一个君王看什么?说白了,就看这个君王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秦始皇就处理得非常好。他知道这个时代已经具备了统一中国的条件。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也有,所以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六国的兼并,最后统一了。

这个人,我们要讲他的话,他最大的贡献在这儿。也就是说这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糊涂人。我在讲秦始皇一生的时候,其中讲到一个问题,秦始皇一生没有立皇后。13岁之前谈不上成家了,13—22岁他做了秦王,但是没有掌权,这个时候可以立皇后,当然那时候不叫皇,可以立王后。这个中间的原因我不知道。

第二个阶段,秦始皇22岁掌权一直到他发动统一战争之前,这段时间也没有立王后。他是在做统一战争的准备。到了他发动十年兼并战争的时候,他主要精力用在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可能忙得顾不上了。到秦始皇兼并成功,他自己立为皇帝的时候,他已经取不了老婆了,不能立皇后了。因为他把自己封为皇帝了,他认为自己功盖三黄,功过五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他是至高至大至贵至胜的,没有一个人能配得上他,更没有一个女人能配得上他。立不了,他一个人把自己抬得太高的时候,老婆都找不到。这是名义上的,实际上的老婆多得很。因为我们知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后宫的嫔妃有1万多人。所以我讲秦始皇为什么当了皇帝以后没有立皇后第一个原因是多不胜选,到了1万多的时候就不好选了。3、5个不好选,真到1万多也不好选。他每灭一个国家,他先仿造人家的宫殿把图纸画好,然后在秦国的都城咸阳附近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宫殿,比如说灭了齐,在咸阳建一个齐国的宫殿,把齐国的美女都搬迁到咸阳去,还是各就各位。灭了楚国,把楚国的美女移过去。灭了六国,他把六国的美女都弄了去,再加上秦国原来的美女。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原因,秦始皇有非常强烈的仇女情结。他对女人很看不起,因为他的母亲乱性,导致他对女人天生有一种仇恨。这样导致秦始皇最后没有立皇后。当然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秦始皇一生中间可以说身边不乏女人。但是始终没有立皇后,他考虑的主要的问题,他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这当中他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成功之处在于他的统一,最后的失败也在于他统一之后许多措施错了。这些错误的政策导致最后他二世王国,他死后第二年,头一年7月他去世,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三年秦国灭亡。所以这个人应该说是有战略眼光的一个人。这是秦始皇非常重要的一点战略眼光。

作为汉武帝来说,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继位,这中间西汉王朝经过了70多年的休养生息。这个时候汉朝中央政府的宫廷中间钱多的,古代的钱是用绳子串的,串铜钱的绳子都锈烂了,钱多得不的了。国家这时候面临很大的问题是匈奴对政权的威胁。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比较长的帝王。他当了54年的皇帝,一直到康熙才把他当皇帝的记录打破,康熙当了60年。

古代皇帝在位时间长,一个原因是继位早,一个是长寿。但是皇帝长寿非常少,大多数皇帝短命。特别是盛世的皇帝多半短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生活,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但是文帝,景帝都是40多岁死了。今天叫做英年早逝。他们都死得太早。因为他们基本上不干什么事,不做事情。真正忙于做事的皇帝大多数都长寿。

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跟匈奴作战打了44年。这个皇帝一生就在打仗。他也确实基本上解决了匈奴对汉族政权威胁的问题。汉武帝也解决了他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有战略眼光。

刘邦是白手起家的人,刘邦48岁起兵反秦。当然年龄有点偏大,现在48岁连副处都不提了。51岁,被项羽封为汉王,55岁在项羽自杀以后,他在山东定陶城称帝,62岁病死,当了8年皇帝。

我们这样算起来,中国历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中间,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个最成功的人士。他是3年反秦,4年楚汉战争,用7年时间做了皇帝。完成了从贫民到皇帝角色的转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时间最短的。

刘邦这个人大家对他的评价不高,一提到刘邦都说他是痞子皇帝,流氓皇帝,无赖皇帝。刘邦性格中间确实有痞子、无赖的一面。但是这个人也有非常有智慧,也有他很英雄的一面。这一面大家往往看不到。其实刘邦在他那个时代的情况下,他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结束秦帝国灭亡之后天下熙熙攘攘的局面。他最后是完成了这个统一,重新统一了天下。当然这个统一带来了很大的后遗症,他封了7个异性的诸侯王。后来这7个异性诸侯王他杀了6个。这个人要说刘邦的战略眼光来说,刘邦也够得上一流的君王。应当说在古代,我们举的这几个君王来说,刘邦也是一个一流的政治家。

刘邦最擅长的是统一战线。因为他懂得战略,所以他最懂得搞统一战线。我们讲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实我们很多法宝是从古人那里总结过来的。中国历史上搞统一战线,搞统一,搞联盟最激烈的时刻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停的,今天你和我联盟,明天他和他联盟。当然做得最成功的应当属于刘邦。刘邦在反秦的时候联合的是项羽。等到秦灭完之后,刘邦马上意识到他争夺天下的对手是项羽。他又联合了韩信、黥布、彭越用了4年的时间把项羽灭了。了项羽以后,他又发现韩信、黥布、彭越这些人是他的障碍,他又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这些人都灭了。应该说刘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就他个人来讲。我们讲古代君王的这些领导艺术来说,我们首先应该看,在中国古代的这些君王中间,特别是有作为的君王来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君王,在中国历史上有贡献的君王,绝大多数可以说是战略头脑非常清醒的人,包括朱元璋在内。

朱元璋也是接受了手下人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毛泽东把它改了,叫广积粮,深挖洞,不称霸。改造了朱元璋的战略方针。在明末那个政治局面之下,当时可不是李自成一只起义军,起码还有张献忠。在之前还有其他的,所以在这么多支反元的武装力量中间,只有朱元璋最后能够成功,有他的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他不首先称王,不树大招风。这些人都应当说是有战略眼光的人。这些眼光或者是出于自己对政治形势的一种领悟,或者是出于他对部下意见的一种接纳和接受。应该说这些人都是很有头脑的人,无论读书多少,这些人的政治眼光来说都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他们之所以最后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开创一代王朝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今天首先提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