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源法律事务所:2010年文化类十大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35:26

2010年文化类十大观点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2期)

    31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杉(来源:2010年第16期,《红旗文稿》)

    关注理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文化发展要善于借鉴西方文化好的东西,但同时,不能丢了自己的精髓。中国经济的崛起让国人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近年来国学研究热的兴起,充分展示了文化自觉、自信的力量。

    32马克思主义谁想丢也丢不了

    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核心,谁想丢也丢不了它。因为那些非马克思主义者用的语言也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杨金海(来源:2010年第11月上,《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马克思主义早过时了”,这样的论断有一定的市场。马克思主义,能丢吗?丢得了吗?这可是个大问题。 

    33如何对待弱势和少数,

    是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子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就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 

    ——著名作家龙应台(来源:2010年8月,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演讲)

    关注理由:大国文明如何衡量,似乎每个人都有一把尺子。弱势和少数,这种底层关怀,作为文明的尺度,非常可贵,非常必要。

    34拜金主义价值观具有一种裹胁力

    严格起来,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价值观念完全相同的人。但是,这种种观念又还是存在着一些类似性的,对这些差别就还可以做一些归类,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中国的当下,虽然追求财富或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看来并不强行压制其他的价值观,但它还是具有一种裹胁力,从而使在存在正当性方面平等的“多元价值”事实上并不平等,使它在实际上占据了一种主流的位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来源:2010年9月, 新浪网)

    关注理由:拜金主义,在2010年受到社会口诛笔伐。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将追求财富作为最高人生价值。如何不让金钱蒙蔽双眼,值得每个人时刻警醒。

    35正视“激进主义”,不能一味棒杀

    革命、动荡实非“激进”者制造出来,而是统治者拒绝制度改革导致了革命的爆发。所以,若要真正“告别激进”,避免社会大动荡,对“激进主义”的分析批评固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吁请当权者正视现实,审时度势,主动进行制度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教授雷颐(来源:《历史:何以至此》一书, 2010年出版)

    关注理由:“愤青”、“愤老”,社会的这些特殊群体,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他们散布的一些激烈言辞,有人表示痛快淋漓,有人大吐口水,在这种喧嚣的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36媒体要对宗教脱敏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宗教早已被认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但媒体对于宗教事务依然过敏,回避、弱化乃至排斥宗教话题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关宗教事务的媒体数量极少。主流媒体对于宗教话题,在很多时候都以敏感为由,采取回避的态度。另外,在书籍出版方面,对于宗教主题审查过严。媒体长期回避宗教话题的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魏德东(来源:2010年4月,《中国民族报》)

    关注理由:回避宗教,对宗教话题过敏,并不意味着宗教就不存在了,而只会造成大众及政府部门对宗教知识和事务的无知与隔膜,也影响政府在决策宗教事务时的科学性。现在,这种状况该有所改变了。

    37虚拟社会,构成一种真实关系 

    虚拟与现实越来越交织在一起,已经构成了互为因果的真实关系。它改变着传统的真实理念,而且改变着对真实的理解。2010年脸谱网站的创始人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其风头一度盖过被誉为“自由斗士”的阿桑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闵惠泉(来源:《现代传播》2010年2期)

    关注理由:网络,是个虚拟空间。但虚拟和现实往往不是绝对的。2010年的网络新闻事件不断,于建嵘教授的一条微博引发一场大讨论,并牵涉到某地官员,可见,虚拟社会我们也要真实对待。

    38信仰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

    中国在今后以至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由于种种原因,从数千年乃至数十年以来整个社会的道德赤字与坏账还在加速积累。中国已经到了道德亏空的密集还账期,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赤字正在转化成一桩桩人为的灾难,整个社会开始为多年累计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承受沉重的代价。

    ——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来源:2010年9月,第19期《南风窗》)

    关注理由:2010年,谈及信仰者蔚然成风;而信仰问题亦日益增多,有如一堆乱麻。 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线。 信仰危机我们必须正视。

    39党史著作要拒绝“戏说”

    党史纪实性著作中,这种倾向特别明显。个别著作胡编乱侃的戏说,将党史完全演义化了。作者虚构许多细节,引述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似乎作者本人在场笔录的,以吸引读者眼球。目前存在的这种倾向则是蓄意混淆创作与历史,以假乱真。这种倾向丧失了党史研究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底线。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来源:2010年10月,《上海党史与党建》)

    关注理由:近年来,历史戏说化、通俗化,赚够了公众眼球,也让一些人赚得个盆满钵满。党史也效而仿之,害莫大焉!

    40民族复兴需要理性的大国心态

    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不仅要有大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外交影响力,而且国民要有与之相应的良好大国心态。那么,大国心态的特点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自傲,有定力,按原则办事而不意气用事,讲理性而不是动辄抒情。与别国平等交往,既不想着当霸主也决不当奴隶。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陶东风(来源:2010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注理由: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如何看待“世界第二”,国人的理性心态非常重要。

    (整理:人民论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