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山什么时候封山:毛泽东诗词的丰富内涵及教育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36:06
  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亲自参加和领导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记录历史事件,展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气磅礴,显示全部的人格力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会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的岁月,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的丰富与壮美,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过人的气魄与胆识,完美地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不渝的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展现出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精神。毛泽东诗词拥有的这些特点,使毛泽东诗词不仅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作为革命史诗,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生动形象的艺术体现。因而,它应成为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生动的素材。

  一、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抱负、思想境界和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作为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毛泽东通过诗词这种文字形式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了他崇高的革命情感和爱国情怀,体现了他开阔的思想境界。l910年秋,l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当春天来了以后,蛙声四起,激发了毛泽东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咏蛙》这首七言绝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写出了毛泽东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也体现出领袖的独有气质。两年之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临行他抄了一首诗送给表兄文远君(一说送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表达其凌云壮志。“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1](《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抒发了毛泽东的宽广胸怀。l925年是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毛泽东写下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沁园春·长沙》)描绘了一幅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深秋美景图,从而提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千古绝唱《沁园春·雪》(19362)则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这些诗词表现了毛泽东反对封建主义的态度和赞颂无产阶级的立场,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抒发了毛泽东浓浓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抱负。

  毛泽东的革命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遵义会议前也曾经几起几落。中国革命也经历了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在建设时期也曾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始终以乐观主义面对坎坷,坚信光明终究会代替黑暗。在他的诗词中处处洋溢着对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3](《忆秦娥·娄山关》19352)通过对红军向娄山关迸发、攻占、越过情况的描写,表现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2](《十六字令三首)1 934年至l 935)通过对山的高大、广袤、锋利和红军骑兵翻山越岭的描写,塑造了红军在长征路上战胜艰难险隘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七律·长征》193510)写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以极高昂的情致,写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战斗历程,也写尽了英雄红军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限战斗豪情。“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4](《清平乐·会昌》l934年夏)“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4](《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4)写出了毛泽东宽广的胸怀。建设时期,面对重重困难。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七律·到韶山)19596)“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9)“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1](《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卜算子·咏梅》l961l2)面对困难,并不折腰,毛泽东用充满信心的壮丽诗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战胜困难信心和决心,处处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毛泽东的诗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精神和动力。我们应该用毛泽东的诗句去教育和鼓励当代的青少年,去陶冶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去激励青少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坚定必胜信念。

二、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首先,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翻天覆地的革命变化历程,写下了一部气势恢宏的中国革命史诗。它描写了革命的曲折、壮烈,歌颂了革命先驱,预示了革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写下了“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前夕的那种苍凉、激愤的心情。l92799日毛泽东到江西安源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后,挥笔写下了“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3](《西江月•秋收起义》)就明确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和中国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的思想。l928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胜利后,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3]歌颂了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l929年,井冈山的红军队伍不断扩大,革命势力有较大发展,为了保证红军的物资供应,保证和扩大战果,决定彭德怀留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带领大部分红军向闽西进发,扩大革命根据地。l9293月消灭了郭风鸣旅,占领长汀。5月再度人闽,三次攻占龙岩,消灭了陈国辉的一个旅,在上杭、龙岩、永定、连城和长汀等地,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这时毛泽东写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 930)这些词通过对军阀混战和红军创建根据地的描写,歌颂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随着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扩大,蒋介石调集大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反“围剿"中,毛泽东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2](《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宵人。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2](《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l931年夏)1930年至l931年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窃居了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受到排挤,l932年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王明自以为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于是变本加利地推行,使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被迫进行长征。此时,毛泽东写下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菩萨蛮•大柏地》)在长征期间他还写下了《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这期间还写了《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致彭德怀》等。l936年至l937年,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雪》、《临江山•赠丁玲》、《四言诗•祭黄帝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歌颂妇女奋起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3](《四言诗•妇女解放》l9396)同时抒发团结抗日取得胜利的革命豪情。“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l9458)通过对国统区和和解放区两种完全不同境况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救苍生”的伟大理想。“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l9494)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基本胜利,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1](《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l](《浪淘沙•北戴河))1954) 其次,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时期,毛泽东写了30多首诗,讴歌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195010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庆节,毛泽东同社会各界观看了国庆演出后,写下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歌颂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19566月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3]毛泽东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规模和灿烂前景。l953年我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彻底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1954年夏,毛泽东挥笔写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以生动的画面,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歌颂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他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给曹操定位,那个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魏武挥鞭”,但在“打鱼船”面前又显得非常的渺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人民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l9495月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路段南京路。多年来,这个连队的一批批干部、战士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1963425日,国防部批准授予这个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81日,毛泽东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赞扬八连战士“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3]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提出了全国人民要向八连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3]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毛泽东写了“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196212)“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1](《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l9631)“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1](《念奴娇•鸟儿问答》l965年秋)等等。这些诗词抒发了毛泽东关于世界革命和防止和平演变的观点。

  纵观毛泽东诗词,可谓是一幅中国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剪影,是一部现代中国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它不仅有宏伟瑰丽的革命内容,而且还有引人人胜的艺术魅力。曾有人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不仅形成了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还留下了毛泽东诗词。他的灿烂诗章,既记录着一个民族艰难曲折、崛起的辉煌历史,又是毛泽东全部人格的生动体现。他优美的诗句,既给我们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中引入毛泽东诗词,不仅有助于弥补传统教育史料的不足,而且毛泽东出神入化的诗句也能弥补传统教育理论的枯燥和抽象。实践证明,在教育中引入毛泽东诗句,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学习了解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青少年为毛泽东伟大人格魅力所震撼、所吸引、所鼓舞。激发起为国家的昌盛而努力学习、锤炼自己的雄心壮志。像毛泽东那样,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集革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毛泽东诗词,同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告知后人,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 毛泽东诗词详解[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2] . 毛泽东诗词全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3]付建舟. 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M].伊犁人民出版社, 1 999.
  [4]吴正裕.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