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谭峰:启蒙3岁孩子的理财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7:03:55
启蒙3岁孩子的理财观{转载}                                               欢迎光临一休图书馆                                                 http://px8838.360doc.com

瓜瓜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相比过去频繁的交际,如今我给自己约法三章:周一到周五,尽量8 点前回家;每天至少要留半小时和瓜瓜玩耍;周六、周日一般不加班,专心陪小孩运动游玩。而在理财上,我变得更加保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成为过去,我必须规划更多。

  而我的阅读,也不再仅是巴菲特、彼得? 林奇,案头上开始摆着蒙台梭利、杜曼等的亲子书籍。甚至在工作上,我发觉我对下属越加耐心,在聆听技巧与时间管理上做得更好了。

  宝洁公司亚洲地区集团总裁德布?亨瑞塔曾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带小孩的经验,与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两者间有着正向关系——“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

  在孩子出生后,我也有同样的感触。对广大中产阶级而言,一个经理人若能认真经营亲子关系,就一定能提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天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

  最重要的,肯定不是财富。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曾公开表示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

  

 

清代名臣林则徐也持同样见解。在林则徐祠堂旁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孩子的培养,固然和金钱密不可分。但财商教育,并不仅是理财教育,也要建立一套对物质

  生活的正确价值观,其意义远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赚钱。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 岁之前建立。财商的培养,一定要从宝宝抓起。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的一生。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一生幸福。  都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越小越好教。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处处需要仰赖父母,可塑性非常强,趁此时灌输孩子一些观念及行为模式,往往能够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几岁,孩子进入叛逆期,寻求自我独立,这时候才去矫正他们的行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俗语说:3 岁看大,7 岁看老,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在0~3 岁阶段,孩子还小,父母要和孩子谈的不是钱,而是生活态度和消费观。

  你是不是觉得,孩子不珍惜玩具,或是喜新厌旧呢?或者孩子变得越来越像小霸王,达不成心愿就满地打滚呢?先别急着骂孩子,也许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身教胜一切

  场景:很多妈妈不知道,“摇摇车”可能是孩子接触金钱的第一个体验。妈妈从兜里拿出1 元硬币,投入投币口, “摇摇车”就会摇个一两分钟,孩子经历数次后,就会明白,

  妈妈钱包里的那个“硬币”,可以让木马摇动。数十次下来,孩子就会催促妈妈掏钱,甚至发出类似“掏钱钱”的发音。

  父母,是孩子形成生活态度和消费观的一面镜子。

  仍以“摇摇车”为例,若父母和孩子讲好,每天只能坐一次“摇摇车”,多了就不行,长此以往,孩子就能养成自律的习惯。如果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原则,只要哭闹就有“摇摇车”坐,下次孩子想要再坐就会哭闹; 而父母若凭心情好坏,看给不给小孩再坐,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闹得凶,一直到父母妥协为止。

  所以,父母管教孩子的原则一定要清楚,且最好要一致。建议父母们,要对孩子坚决说不,“已经玩了一次摇摇车,不可以再玩”。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 岁之前建立,即在小学阶段。而孩子在这时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启老师。父母的理财理念和习惯,会给子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珍惜物品,也会对自己的玩具珍惜。对小孩子来说,如今不是物质过少,而是物质过多。孩子对于玩具几乎是见一个爱一个,一周后就会对新玩具漠然,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习惯。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若妈妈满身名牌,是个购物狂,又怎能教育子女要节俭;若父母常对孩子说,钱就代表着成功,有钱就会获得快乐,那孩子的理财观念肯定会出现误差。所以,父母应尽早向子女灌输正确的金钱观,以免孩子成为未来的“月光族”或“葛朗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玩游戏、讲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树立孩子的正确财商。

  玩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玩。在玩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在玩中教孩子说话,认识世界,让孩子快乐成长。和孩子玩耍,要舍得花时间,这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前面已经说过,孩子的安全感,是影响孩子一生理财及消费行为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和大人一样,有的孩子喜欢刺激、冒险,那就和孩子玩有点刺激性的游戏;有的孩子胆子小,那就玩相对比较安静的游戏。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后,应根据其性格开展不同的财商教育,毕竟财商教育并非公式般一成不变。

  教孩子战胜挫折

  在还不会爬的孩子面前放一个玩具,孩子因为够不到,可能会哭,这时你会怎么办?

  把玩具递到孩子手里?把玩具推到孩子能够够着的地方?还是帮助孩子向前爬,努力够到玩具。

  我的选择是第三种。此时,父母应该用手掌轻轻推孩子的足底,使孩子借助外力往前爬,够到他想要的东西。这是让孩子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方式。

  孩子在玩耍时遇到困难,父母若不帮助孩子,任由他哭,这是不对的。孩子会在心理上受到挫折,产生孤独无助的消极情绪,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但若是一切都给孩子准备好,会使孩子放弃努力的欲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

  孩子遇到挫折不见得是坏事。父母的责任是去帮他渡过这个难关,让他在下次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信心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

  孩子喜欢冒险,只要没有危险,父母就不要过多干预。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扼杀。

  比如,孩子练习走路时,不要怕他摔倒;孩子摔跤了,不要立即去扶,如果没有危险,就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即使孩子还不会自己站起来,父母也不要马上就把孩子拉起来。

  孩子长大后,可试着让他自己玩一会儿,这是培养独立性的好机会。但父母也不要离开,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千万不能让孩子出意外。

  父母一定要记住,要把第一次尝试的机会留给孩子,这是锻炼孩子独立性的好时机。而当他第一次学会爬、第一次用调羹时,父母们也要用适当的笑容、拥抱来表示对孩子的嘉奖。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应是信任引导,而非积极干预。培养财商的关键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在出门时,应留出足够多时间,等待孩子自己慢慢系鞋带,而不是父母因赶着出门替小孩系好鞋带;孩子的零用钱,应由孩子自主支配,千万别硬性规定,老是替孩子作决定。

  孩子的玩具

  如今的孩子,我们当年可没法比。当年,我们有把木头枪就乐得满街打滚了。而现在的孩子,玩具得用箱子装。以瓜瓜为例,刚刚满一岁,玩具就不下二三十件了。

  家中若有过多的玩具,父母不妨让孩子学习分类,将玩具分箱整理,每两周或每月更替着玩,不但可以保持孩子对玩具的新鲜度,也能让孩子更珍惜玩具,培养节俭、不浪费的生活态度。

  父母应明白,孩子小时候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大脑发育。在一个充满忧虑、压抑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处理问题,而且很容易被感情、压力所压垮。相反,在充满爱心、欢乐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情感健康、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

  科学家们相信,孩子的早期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一些很简单的动作,如搂抱、轻拍、对视、对话、微笑等动作都对孩子未来的财商发育产生影响。

  财商小游戏 玩数学 学理财

  0 ~ 3 岁的孩子还不懂“大道理”。以理财为例,若父母、老师总是把“不要乱花钱啊”、“爸妈赚钱很辛苦”等苦口婆心的言论挂在嘴上,孩子又岂能听得进去?所以在培养宝宝财商的过程中,一定得寓教于乐:

  1.0 ~ 3 岁时,通过孩子喜欢的图卡和贴纸,可以让宝宝知道蜘蛛有8条腿、老虎有4 条腿、公鸡有两条腿;知道蜘蛛的腿比老虎多,老虎的腿比公鸡多,从而让孩子了解“多”和“少”的概念。

  2.其实孩子对钱都感兴趣,父母可抓住机会,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买玩具时让孩子去付钱,初步了解钱和交易的概念。

  3.从小教育孩子分享的观点, 例如拿5 颗糖, 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5 人,教孩子一颗一颗分给每个人,分到糖的大人都该收下并表扬孩子,从而让孩子习惯分享和分配,培养孩子的公平和大方。

  财商小贴士

  3 岁以下的孩子虽还不能体验金钱的价值,但父母教的观念,孩子会照单全收,所以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教导孩子认识金钱的价值,进而懂得珍惜金钱及努力的观念。

  不要给孩子超过他所需要的

  场景: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把一群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给他们一人一块棉花糖,让他们选择是要马上吃掉棉花糖,还是等15 分钟,如果愿意等,就可以再多吃一块棉花糖当奖励。

  研究发现,能够等待奖励的小孩,长大以后,不管是学业、人际关系全都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棉花糖理论”表明,能延迟享乐以追求未来奖赏的孩子,其成就比追求立即享乐的孩子大得多。

  对0 ~ 3 岁儿童而言,他们已进入认知符号、建立自主性时期,对外界的探索能力加强。父母应根据“棉花糖理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控能力和避免广告诱惑的能力,长大后才不会产生偏差的消费方式及不当的理财行为。

  根据教育理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4 种类型:民 主、权威、溺爱、放任。

  民 主型的家长具有较高的*意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经常用说理的方法教育孩子,也经常与孩子沟通情感。既给孩子充分的温暖、支持,又给予适当的指导、要求,因而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尊重,同时发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纳与个人控制能力。

  在美剧《成长的烦恼》中,西弗一家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在我看来,相比我们的长辈,80 后的父母由于其教育、生长背景,大多都青睐民 主型教育方式。但也需注意,*型很容易变成溺爱型,两者之间常常只是一线之隔。溺爱型的家长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迁就,很少要求儿童独立,对儿童也很少使用惩罚措施,这类儿童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但由于他们基本上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用自己处理问题,因而对家长过于依赖,无法制止本身负面、不合理的行为,自我接纳能力也低,相对缺乏独立性、自立性和创造性。

  权威型的家长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并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监管。孩子稍有不顺从的表现,就对孩子实行体罚和言语上的侵犯。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极其不平等的,父母与子女只是单纯的管和被管的关系。

  放任型的家长虽然给予孩子较多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但父母对孩子的不闻不问,会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产生疏离感,在对社会认知和道德规则的遵守意识上比较薄弱,这类儿童较容易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

  父母应记得,现实生活,才是最好的培养孩子财商的方式。

  我的一位朋友最喜欢带儿子去玩具反斗城。每次去玩具反斗城前,他都会跟儿子约定:“那里玩具很多,但你只能选一样。”而且,他会先和儿子约定购买玩具的金额上限,比如200 元。有一次,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的儿子迷上了变形金刚,看着反斗城里琳琅满目的变形金刚玩具挑花了眼。当儿子在挣扎买“擎天柱”还是“大黄蜂”时,面对 “只能选一样”、“不能超过200 元”的紧箍咒,儿子最后选了“大黄蜂”,而且刚好是199 元。他觉得,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是个理智的消费者。

  小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往往无法克制,会一直央求父母给他们买。如果父母总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便没有机会在下面两个选择中作决定:

  1.立即享受一颗棉花糖。

  2.延迟享乐,就可以多吃一颗棉花糖。

  一直给孩子棉花糖吃的父母,总是顺应孩子的要求,自认为这是疼爱孩子的表现,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发展延迟享乐的能力,进而局限了孩子未来成就的高度。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出延迟享乐的能力,一定要培养他正确的金钱观念。

  父母应记得,不要给孩子超过他所需求的。如果他只需要一颗“棉花糖”就能满足,就不要给他买变形金刚的玩具,否则,孩子就会被你宠坏的。而且随着胃口被逐渐“吊大”,孩子的“笑点”也越来越高,长大后较容易成为一个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人。

  控制欲望13

  人的欲望有“需要”和“想要”之分,但在孩子眼中,他们没有需要的东西,都是“想要”的东西。在孩子2~5 岁时,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有效的花钱,就是让花掉的金钱得到最大的效益。

  第1 招 买玩具要定量

  为了训练孩子控制欲望的能力,可告诉孩子一次只能买一个玩具,金额设限,父母要经得起孩子的哭闹,坚守原则。

  第2 招 共食原则

  年龄较小的孩子,零食类如冰激凌可以共食。

  第3 招 生活费内含零用钱

  交通、用餐等生活费与零用钱相加,一次性给孩子,不额外给零用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拉长给零用钱的时间,除固定发放时间,其他时间没有钱拿。

  第4 招 减少无目的逛街

  不把逛街当做家庭休闲。

  第5 招 机会教育

  带孩子体验乡下生活,参加各类慈善活动。

  第6 招 记账并检查对账单

  提供孩子家计簿或记账软件,定期( 每周或每月) 检查对账单,超支便从下周或下月零用钱款项中扣。

  第7 招 乘大众交通工具

  试着提早出门,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并教导孩子比较搭出租车与大众交通的金额差异。

  第8 招 买东西分析成本

  教孩子阅读商品标价,并比价、比质量。

  第9 招 善用免费资源

  即便是学习资源,也要避免孩子开口要家长就给,可善用如图书馆、小区游乐中心、公园等免费资源,并趁机教育。

  第10 招 折扣期间购物

  在周年庆、打折时候购物。购物有目的,好比定期添购衣服、书籍。买完就回家,避免乱逛。

  第11 招 所得须用付出交换

  小孩提出额外的购物、旅游等要求,须用一段时间内的付出,如擦地板等条件作交换。

  第12 招 不要无故吃大餐

  吃大餐要出于某种奖励,并告知孩子具体理由。

  第13 招 适当的言语警告

  例如“一个月零用钱就这些,用完就没有了”,一定要说到做到。

  财商小游戏 当当银行小职员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是一家银行的职员,父母是来银行换零钱的顾客。

  首先为孩子准备几个小盘子,在小盘子里分别放上10 元、5 元、2 元和1 元的钞票各一堆,然后父母扮成顾客,拿一些钞票来让孩子兑换。这个游戏可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并帮助孩子认识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