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四人民医院官网:麦当劳能有乞丐,图书馆不能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7:17:16


杭州图书馆最近因为“不拒乞丐入内”而广受关注,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闻”。几年前,该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详细]
有人无法接受,认为这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楮树青馆长两年前的话被发到微博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高度赞扬。…[详细]
因为稀罕,所以平常之举也显得那么光辉。
换在麦当劳、肯德基,接纳乞丐不足为怪
商业机构没有义务接纳乞丐、流浪者
作为商业机构,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以赢利为目的,他们会努力维护品牌形象,不过没有救助弱者的义务。
开门做生意,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的餐馆会明确拒绝乞丐、流浪者等群体,但这不是麦当劳或肯德基的传统。
事实上,由于24小营业,在全球各地,相当多的人把麦当劳、肯德基当作免费宿舍,在深夜光顾,在清晨离开,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快餐店难民”。…[详细]
在我国,成为流浪者之“家”
2006年9月,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第一批24小时餐厅,不仅方便了晚上用餐的顾客,还逐渐成为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之“家”。特别是冬天,温暖、安静、安全的环境很受欢迎。
3年后,肯德基也推广了24小时餐厅,同样得到无家可归者青睐。
餐厅对他们的明确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不要躺着睡而是趴在桌子上休息。
2010年3月,上海某24小时麦当劳店发生惨案,一位店员呵斥“不能躺下睡”,结果被杀害。此后,每天凌晨1点左右,警员会来到快餐店,盘查留宿者的身份。…[详细]
人们对此逐渐习惯
对于麦当劳、肯德基里面的留宿者,顾客最初的反应就存在分歧,有的表示体谅,要他们不打扰客人都不要紧;有的认为,餐厅应该给顾客营造好的氛围,他们不应住在餐厅,破坏氛围。
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表现出足够的经验。有的餐厅只开放没有长椅的区域,防止躺着睡觉。顾客对这个群体也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他们比顾客还多。甚至在留宿者之间,也形成了各自的默契。…[详细]
图书馆“不拒乞丐”成为新闻,只因超出人们的生活经验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图书馆理应接纳乞丐
关于“不拒乞丐”,杭州图书馆方面说,“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人们总喜欢引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那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理应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乞丐与拾荒者能否进图书馆,本来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而应是普罗大众包括城市管理者该有的共识。…[详细]
现实生活中,“不拒乞丐”的图书馆太少
在日本,图书馆被认为是流浪汉的“精神寓所”,他们常在图书馆消遣,怡然自得地读书,不会受到侧目或者打扰。他们开心地称这是一种“精神休闲”。
在美国,无家可归者也喜欢呆在图书馆,只要不干扰别人,其他读者不会有什么异样反应。有些图书馆禁止“身有异味者”进入,遭到无家可归者组织抗议。…[详细]
我国的图书馆普遍有一个规定——“衣衫不整者,谢绝进入”,这里的“自由裁量权”相当大,保安可以直接把流浪者拒之门外。相对而言,杭州图书馆仅要求不得赤膊、洗干净手,更尊重读者权益。…[详细]
这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以为乞丐与图书馆不协调
面对麦当劳、肯德基里的乞丐、流浪者,顾客已经学会了坦然相处,为什么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内,反而有读者认为他们是对自己的冒犯?
问题应该出在“见识”上——见惯不怪,以及少见多怪。所谓蜀犬吠日,再正常不过的东西,如果总是见不到,也以为是一种反常。因为图书馆里太难见到乞丐了,误以为在那见到乞丐是不合适的。…[详细]
应该恢复图书馆本来面目
我国图书馆根基不深
在我国王朝社会,也有藏书的传统,但并没有发挥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作用,反而成为垄断知识的手段。
宋、明、清等朝代都有过浩大的图书编纂工程,成就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典籍,但主要是皇家私玩,于民无益。至于民间藏书,丰富如天一阁,也只是朋友间私人看书的场所。
自上个世纪初,西式图书馆兴起,不论国立、公立还是私立,一般由著名的学者、社会贤达、军政要人等联合组成管理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任命馆长。在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制衡机制,不因党派与思想的差异而有所歧视,并在购书与阅读上保有相当自由。得益于此,一些进步书刊和思想得到传播。
曾经有过一些曲折
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在图书馆领域,一些正确的立场被推翻。
“图书馆的目的在于使人和书发生关系,要使社会无不读书的人,馆内无不被人读的书”——即使在今天来看,这样的诉求多么难得,“无不读书的人”,不也正包含了乞丐等弱势群体么?但如此宏愿却被“自我批评”为“超阶级”。
“片纸只字都于人有益的思想”,则让位于政治性、战斗性,图书都被看作阶级斗争的武器。…[详细]
官方倡导公益化、多样化、体系化
杭州图书馆的人性之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吉林等省图书馆也有类似的进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这是我国图书馆逐渐回归本来功能的象征。…[详细]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刊文,通过与美国、日本图书馆的对比,倡导公益化、多样化、体系化的改变,通过“开放、平等、免费”,体现图书馆服务大众阅读的公益性,满足不同公众“走进、利用、享受”的需要,并让图书馆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详细]
结语: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比起图书馆的改良,更值得称道的是“无权”、“有权”的思维模式……[详细]
手机免费APP《今日话题》招聘编辑
相关专题
“防流浪汉椅”双绝
坐椅被改成了“滑滑椅”,用绝妙的构思把事做绝…[详细]
相关专题
乞丐不是用来扔的
乞丐被看作城市的污点 ,为创建卫生城市扔乞丐…[详细]
相关专题
抹黑“低素质人员”
他们认为,“不设防”造成卫生、治安、就业等问题…[详细]
专题调查
关于腾讯 |About Tencent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腾讯招聘 |腾讯公益 |客服中心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