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格力空调维修:解析古典式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1:57:17

                                         胡星斗

 

一、     一、     什么是古典式管理?

我提出“古典式管理”,什么是“古典式管理”?

古典式管理就是应用中国古典思想和古代经典中的思想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目的是达到“三个升华”:管理经验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升华、管理者修养的升华。所谓管理经验的升华,就是通过古典式管理对企业家零碎的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提升、总结,阐发为符合中国古典精神的系统的理论,用以指导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所谓企业文化的升华,就是以中国古典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促进企业文化的中国化、本土化、特色化;所谓管理者修养的升华,就是以中国经典著作熏陶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的修养和境界。

古典式管理的特征是:1、强调古为今用、学为企用、政为商用。它是中国典籍精华、学问精华、政治经典如《资治通鉴》的精华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强调哲学式管理。中国传统思想是哲学式的而不是宗教式的,是人生社会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做人准则的汇集,是诸如《道德经》、《论语》、《菜根谭》等格言警句式的理论。与此对应,古典式管理也不是烦琐哲学,而是“箴言哲学”对应的“箴言管理”,属于“一分钟管理”。3、强调战略管理、“境界管理”。中国古典思想属于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及谋略思想,同时,中国人追求境界而非知识,崇尚圣人而非学者,推崇所谓的“宇宙境界”。古典式管理就是提升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和思想境界的管理模式。

古典式管理与所谓“中国式管理”不同,前者更加强调经典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应用,摈弃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圆滑变通、随机应变、官商勾结等中国的糟粕,以及找靠山、拉关系、结帮派等“适应社会”的教化。

古典式管理的内容:按照流派、著作,可以分为儒家管理、墨家管理、道家管理、法家管理、兵家管理、纵横家管理、货殖家管理、阴阳家管理、佛教管理、禅宗管理、道教管理,以及易经与管理、诗经与管理、书经与管理、山海经与管理、战国策与管理、史记与管理、资治通鉴与管理、长短经与管理、贞观政要与管理、官经与管理、兵经与管理、三国演义与管理、红楼梦与管理、菜根谭与管理、增广贤文与管理等。

按照思想特点,古典式管理又可以分为:王道管理、仁义管理、和谐管理、中庸管理、修身管理、兼爱管理、无为管理、“无”的管理、太极管理、无极管理、弱管理、柔管理、隐管理、简朴管理、箴言管理等。

二、     二、     什么是古典式管理“事理学”?

事理学是探讨做事道理、规律的学科,它与物理学一起,构成了研究“事”“物”之理的科学。而古典式管理“事理学”就是从事理学的角度总结出古典式管理的规律、定律和定理。

三、推广古典式管理的意义。

促进企业管理的中国化、特色化;

提高管理者的修养,培养儒商、道商、佛商;

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塑造诸如儒家企业文化、道家企业文化、佛教企业文化等;

丰富当代管理思想,将重视感性、传心、战略、境界的东方管理思想与强调科学、理性、制度、法治的西方管理思想互补起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诸子百家经典。

四、古典式管理事理学定律。

1、仁爱——和谐定律:仁爱产生和谐;塑造仁爱企业文化,有助于建设和谐企业家园。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仁者,爱人(仁,就是去爱别人)。

孔子讲仁爱,并且把仁义道德置于利益之上。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说,不是通过正道得来的利益,仁人君子就不应当要。正是根据这样一种思想,日本现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出了“论语加算盘说”、“道德经济合一说”,认为:算盘中有论语,论语中有算盘;在精打细算中要讲道德,讲道德会带来经济利益。如此,大家都讲仁爱讲道德,社会也就和谐了,否则“放于利而行,多怨”,企业放肆地追求利益,必然导致很多的怨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起,也帮助别人立起;自己想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

孔子“能近取譬”,以自己作参考,推己及人。所以,他的仁爱思想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就是说,如果你想活命,那么也要让别人活命;如果你想吃饱穿暖,也要想到让别人吃饱穿暖。有了这种博爱的精神,就不会有损人害人的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就不要强加于人)。

在春秋乱世,孔子要求诸侯们停止杀伐,认为:你不想死,老百姓当然也不想死;你不希望妻离子散,老百姓当然也不希望妻离子散,所以,诸侯们应当放下屠刀,去仁爱,这似乎太理想主义了。因此,孔子四处碰壁是注定了的。不过,孔子的理论虽然不能平定乱世,却能够治理太平之世;虽然不能应付你争我夺的残酷竞争,却能够让企业充满友爱温情,蒸蒸日上。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统治者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贪欲,老百姓自然淳朴。管理家如果能够以身作则,不谋私利,那么员工也会克勤克俭,行为端正。所以,世界级的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王永庆等都是节俭者,哪怕是亿万富翁,也在公司吃盒饭,不愿多花几块钱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如此,上行下效,企业的成本自然很低。

和为贵(以和睦为可贵)。

日本人把孔子的“和”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最早的日本宪法第一条就是“和为贵”。日本的企业之间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而是“竞合”关系,即竞争与合作并存。因为他们是法人持股、企业与企业相互持有股份的,企业间有经理委员会等协调机构,所以,他们的企业间不会恶性竞争。日本的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也组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长期雇佣、尊重前辈的论资排辈、企业工会等方式凸显温情、秩序与合作,大家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睦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孔子主张建设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不是千篇一律,万马齐喑,死水一潭,而是多元化、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社会。“和谐企业”也应当鼓励发展战略方面的争论,容忍创新的甚至怪异的思维。

2、王道——仁政——太平定律:以爱怀天下,以德治天下,以理服天下,以利养天下,修、齐、治、平尽在其中矣。能平天下,何愁不能平商贾?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最尊贵,政权第二,领导人第三)。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尽管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大多数帝王对孟子还是尊崇有加的。惟独明朝的朱元璋因为要突出君权,所以对孟子格外不敬,撤了孟子作为“亚圣”的牌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孟子的历史地位无法否定。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孟子的“民为贵”观念不仅是民本,而且是民主思想的先声。不论是民本还是民主,恐怕都是当代企业家所必须认真对待的管理原则。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敬贤才,使用能人,让俊杰人才处于领导岗位上)。

一等的领导者使用众人之智,二等的领导者使用众人之力,三等的领导者使用自己之力。管理者都应当力争成为一等的领导者,尊敬贤才,使用能人,如此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之所以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人心)。

李自成的部将李岩曾经主张“收拾人心”,认为这才是致胜之道。中国人也早就流传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言。可是,现在有些企业家根本不把人心当回事,尽干些欺骗消费者、虐待企业职工的事,这些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不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赡养自家的老人,同时想到别人家的老人;养育自家的幼儿,同时惠及别人家的幼儿)。

企业家不能独占利益,在自己扶老挈幼的同时,应当同时想到一起创业的伙伴。所以,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让更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拥有股权,或者拥有期股、期权,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只有以利益纽带把人心凝聚在一块了,或者使得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了,才不会出现管理层闹分裂、人才出走的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统治者如果能够因为人民的欢乐而欢乐,那么人民也会与统治者同欢乐;统治者如果能够因为人民的忧愁而忧愁,那么人民也会分担统治者的忧愁)。

管理者应当深入基层,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企业家应当进入生产、营销的前线,了解职工的苦与乐、以及一线遇到的实际困难。所以,厂长站柜台、经理访客户、总裁下车间成为常事,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经常赤膊上阵,与工人一块拆装摩托车。如此,企业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3、修身——魅力领袖定律:惟有修身,才能服众;惟有成为魅力型领袖,基业才能长青。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 “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修身要想到九个方面:看问题想到明智,听事情想到聪颖,脸色想到温和,外貌想到恭敬,言语想到忠诚,做事想到严谨,有疑义想到问别人,气愤时想到灾难,见到利益时想到道义)。

孔子阐述的是领袖的素质,管理者虽然并非个个都是领袖,但人人都应当学习领袖的品质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看问题要中肯不偏激,入木三分;听事情要听话听音,听出利害关系;不论遇到好事坏事,脸上都不要露出忧喜之色;要时刻保持谦恭的态度,说话不能冒犯别人;做事要周密安排,存在疑义的要问人;一时愤怒,会惹来灾祸。松下幸之助告戒,企业家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道德,损害消费者以谋求短暂的利益等于自绝生路。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君子无所谓人多人少,无所谓官大官小)。

管理者要有与人平等的心态,绝不能仗势欺人。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在中国却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自古是个等级森严、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国家,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中国人没有人格平等的概念。孔子虽然提出了平等的思想,但是人们不太重视,董仲舒反而把儒家概括为“三纲”——君为臣刚,夫为妇刚,父为子刚,以此建立不平等社会。而现代的管理越来越注重打破官僚制、科层制(等级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总经理与一线人员直接交流。

君子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威严而不莽撞)。

孔子还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要求君子修身以厚重为主。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即君子给人的感觉应当有三种变化:从远处看他,让人肃然起敬;靠近他,发现他很温和,像慈父;听他开口说话,又发现他的言辞很厉害,掷地有声。孔子进一步阐述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木讷,行为敏捷;君子正其衣冠——君子要衣冠端正整齐。

4、中庸——免于倾覆定律:不偏激,不极端,不暴戾,才能免遭祸患;深沉厚重是第一等品质;船走得太快,易于倾覆,企业扩张得过速,难免破产。

古典式管理箴言:

《半字歌》: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里岁月自悠远,

半里乾坤舒展。

半雅半俗人生,

半山半水田园,

半工半读半苦甜,

半儒半佛幽闲。

半新半古器物,

半华半朴衣杉,

人情半浓半清淡,

菜肴半丰半俭。

世事半明半昧,

思虑半近半远,

言语半拙半智贤,

心情半佛半仙。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时娇妍,

犹抱琵琶半遮面,

媚态半藏半显。

半思浪漫梦幻,

半想现实艰难,

半张船帆免翻颠,

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饶有趣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

会占便宜只半。

此半字歌,作者不详。它反映了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中国”之“中”,在古代不仅仅指中原、世界的中心,更指“中德”(周公)、“中正”(《尚书》)。可以说,中庸、中和、中道是最根本的中华国民性。孟子说“汤执中”即商朝开国君王商汤做事,把持中庸中道,不偏激;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太多了,会理屈词穷,不如谨守中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的品德是最高的品德,老百姓很久没有这样做了;他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即君子做事不偏激,小人做事容易走极端。

儒家经典《中庸》也定义、阐述了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喜怒哀乐还没有发泄,叫做中;发出了但不过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最高真理。实行中和,天地就各就各位了,万物就孕育生长了。可见,儒家把中和看作是根本性的真理。

企业家如果能够不张狂、不冒进、不盲目扩张,大概就算守住中道了。

5、利益——天下大同定律:以正道谋利,奠定社会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天下大同。为职工谋利、让利于消费者,企业才能永续经营。没有利益激励、制度约束,君子国会变成小人国;丰衣足食、恪守规则,小人国也会成为君子国。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义以生利,利以平民(讲道义能够带来利益,给人民利益就可以平定天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进一步论述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即哪怕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害一个无辜者,由此能够得到整个天下,也不能去做。

企业家之义就是履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不欺骗消费者,不做假冒伪劣,不虐待员工,不偷逃税收,不破坏环境。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贵如果通过正道可以得到,那么即使做马夫,我也干;如果通过正道不可以得到,那么还是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吧)。

儒家重视利益,只不过当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儒家主张取义舍利,所以,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不是以正确的手段得来的,我就不要。孔子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以不讲道义的方法获得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那么遥远,不可能去追求。

“富之”(让人民富裕起来)。

孔子的弟子问老师:我做了地方的父母官,然后干什么?孔子回答:让人民富裕起来!墨子阐述的更明白:“兼相爱,交相利”——让人民相互关爱,相互提供利益。可见,管理者不是要遏制人们的欲望,限制人们发家致富,而是要从制度上、法制上、服务上帮助人们劳动创业。也许只有人人富裕起来了,同时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

6、知进知退——创业守成定律:人生和事业都应艺术化,入世与出世并行,适时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才能创新生活,守住家业。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世道不好,我就乘小木筏隐居去)。    

中国人脚蹋两只船,在入世与出世、仕与隐两者之间转换。做官,时刻想着急流勇退;隐居,时刻想着治国平天下。隐逸,不同于印度人的出家,隐逸是乐观主义的,出家是悲观主义的。中国人是以乐观的隐逸,来化解冲突,度过危机,调整心态,重塑自我。所以,《易经》中说:独立不惧,遁世不闷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天地闭,贤人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我就出来做事,为人民服务;天下无道,我就隐居,不做坏事)。

管理者逢盛世,则可以出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情;遇乱世,则应退隐,苟全性命。所以,中国古代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言。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人(贤者避开世俗,其次避开是非之地,再次避开坏人)。

李白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诗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伯虎诗云: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而李白、苏轼、唐伯虎并没有避世,可见,中国人的避世其实是修炼气度、提高境界、开阔胸襟的方法,因为只有如此,君子才不会患得患失。所以,最好的隐逸是在世俗中隐,所谓心远地自偏万人如海一身藏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居以求志(隐居是为了磨练志向)。

隐居或者退隐,并不是消极、消沉的人生态度,而是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以在野之身应在朝之命。诸葛亮躬耕南阳时,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陶渊明诗写道:负雅志于高云。企业家也应当适时“功成身退”,培养接班人;同时磨砺自己的志趣,开始新的一轮人生。

7、后而先——反而正定律:分配利益时处于后,反而尽占先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总是辨证地发展的,从反面入手,反而可以达到正面。企业家不必争个人之功、个人之利,不必因企业兴而荣、企业困而馁。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 “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想领导人民,就必须言语谦逊;想领先于他人,就必须在利益上置身于后)。

老子是中国辨证法智慧的代表,他告诉人们:必须先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应规律,采取行动,这样才能避免祸害。而事物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柔弱正是“道”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我们做事可以从反面做起,以达到正面;可以秉持柔弱,以柔克刚。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是要表现出无私吗,这样才能成全他的私欲)。

老子并不是唆使管理者虚伪,而是要求管理者从战略上决策,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局部的得失。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不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那么最终谁也争不过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高明的人置身于后,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不做枪打的出头鸟,保存实力,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领袖。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贵以低贱为本源,高层以下层为基础)。

老子深谙为官为人之道,他要求管理者深入基层,与民众打成一片,了解民众的想法和愿望,这样,管理者的地位就建立在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上。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你要削弱他,必须先假装增强他;你要废除他,必须先假装兴起他;你要剥夺他,必须先假装给予他)。

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韩信趁机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差点大怒,幸亏张良踢了他一下,暗示允诺,刘邦改怒为喜,立即封韩信为王,成功地消弥了一次可能的分裂。等到刘邦夺取了天下,韩信则死无葬身之地了。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先发制人,情愿后发制人;我不敢进一寸,情愿退一尺)。

老子的目标显然不是后退,而是前进,不过,他是以退代进,退一步进两步。老子还说:委曲了,才能求全;有些柔软弯曲,才可能挺直,否则僵硬的木枝一折即断;祸是福源,福是祸根。

8、守柔——以柔克刚——免祸定律:低调、低姿态、韬光养晦、以柔克刚,实现柔式太极政治、太极人生、太极事业,才能破坚克难,不取其咎。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守柔曰强”(守住柔弱,就叫做刚强)。

强悍不足依恃,刚烈不足自保,“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一味逞强的人不得好死。正因为老子看透了人间的玄机奥秘,所以,他主张守柔持弱,以“柔弱胜刚强”。老子说:“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能够在天下最坚固的东西上驰骋往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水能够摧毁一切坚固的东西。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知道雄大的一面,但我谨守雌小的一面;知道光荣的一面,但我谨守卑辱的一面;知道靓丽的一面,但我谨守暗昧的一面)。

楚王迎老子做官,老子不应,称:鸟之遗粒足可食,鸟之羽毛足可衣。能够像老子这样不逞英雄、不趋热闹、不慕虚名、不逐利益的人能有几个?企业家倘若能够有了这么恬淡博大的胸怀,那他一定不会身陷名利、自私的牢笼。所以,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一个人的事业就有多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于做士兵的,不逞武;善于打仗的,不发怒)。

中国人讲究运智于无形之中,喜怒不形于色。特别是,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一切重大的决定最好冷处理几天,就像林彪所有的决定都要放两天。

9、无为——无不为定律:统治者不乱干预,市场经济、公民社会自会健康发展;君主不从中掣肘,将军自会随机决断;老板充分授权,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和事业部制度,企业自会壮大。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无为而治,人民自然发展;统治者好静,人民自然行为端正;统治者不无事扰民,人民自然富裕起来;统治者不贪污腐败,人民自然朴素无欲)。

对于管理者来说,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尽量少为,少插手干预下属的事情;二、间接地为,搞好规章制度环境建设;三、为于无形之中,推动了事情的发展但不为人们所察觉;四、君主无为但臣下有为,让手下人多做。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道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不扰民取得天下)。

所谓“正道”,就是道德、公正、法制、规则。治理国家必须使用,绝对不能应用歪门邪道、地痞流氓的手段;打仗则要出奇制胜,或者正奇结合,以正兵对垒,以奇兵取胜;而“取天下”则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进一步阐述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有道的社会,让战马停下来施肥;无道的社会,战马出现于郊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方式做事,不进行言教,而重身教)。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有为的话,反而搞乱了社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纵观秦始皇、隋炀帝之所以治国失败,就是因为做得太多了,折腾老百姓,最终自己的江山也被老百姓折腾掉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群众,把国家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其实也是不懂得“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道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的方式去有为,以不无事生非的方式去做事,以淡泊没有味道作为永恒的味道)。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最终无所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把无为当作有为,则没有治理不好的。为了做到无为,老子要求管理者大智若愚,减少欲望,纯洁心灵,德行之厚,比于赤子,“复归于婴儿”,同时,放手让手下的人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授权其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和责任。

10、上德若谷——谨慎处世——化险为夷定律:君子应上德若谷(最高的道德是虚怀若谷)、上善若水(最高的善是象水那样泽润万物),同时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谨慎处世,才能永保平安,做成大的事业。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是象水那样泽润万物,水有利于万物但不争功)。

水的哲学是,滋养万物,利于万物,母亲柔情,父亲胸怀。浩浩淼淼,茫茫苍苍,涵盖乾坤,映衬日月。冲刷污泥,荡涤丑陋,世界潮流,顺昌逆亡。以柔克刚,破坚克难,赴汤蹈火,救人熄灾。托护舟楫,养育渔家,推转巨轮,产生能量。遥挂瀑布,装点美景,生为晨露,呵护蓓蕾。蕴藏资源,功而不争,化作甘泉,默默无语。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处于厚地不居薄地,处于塌实之地不居华而不实之地)。

老子是人生哲学大师,他告诉我们要厚重稳重处世,不能虚无缥缈,投机取巧,去撞时运。企业家也要在自己的主业、专长之内做精做强,不要看到哪儿挣钱,就扑向哪儿,否则,短期内你可能会投机赚上一笔,但最终会输得精光。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混和光芒,等同尘俗,挫消锐气,化解纷扰)。

只有境界高了,才能宠辱若惊,不张扬,不骄横,犹如圣人“被褐怀玉”——穿着破衣服,怀揣美玉,藏而不露。老子还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于行走,不留下痕迹;善于说话,无可指摘。做人要 方而不割,光而不耀,方正而不割手,有光芒但不耀眼。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约,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选择地点,心灵要善于沉静如渊,与人相处要善于施与仁德,言谈要善于简约,为政要善于治理,做事要善于使用能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机)。

孟子的母亲择邻而处,三迁其居;周武王直到汇集天下八百诸侯时才选择开战,最终打败商纣。老子告诉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快结束时,要像开始时那么慎重,才不会失败;而常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要重视困难,先制订预案对策,最终才不会有大的困难;而常人先把事情想得很容易,结果越做越难,最终做不下去了。所以,老子告戒:“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做好应付的准备;在乱局还没有出现时,把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11、王者之道——重在人心定律:王者要胸怀天下、秘密策划,收罗英雄,与人分利,最后才能平定天下。企业家也要高瞻远瞩,重用人才,采用期权期股等激励方式,才能赢得支持。

古典式管理箴言:

姜太公: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作为王者、领导者,要像龙首,站得高看得远,深入观察,仔细倾听。将外形给人看,但要隐藏真情,让人感觉你就像天,高不可攀;就像渊,深不可测)。

高层管理者就是龙首,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引领企业的发展航向。为此,管理者必须有智慧,有谋略,有勇气,有胸怀。所谓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最大的智慧是大智若愚,最大的谋略是看不出谋略,最大的勇气是不逞匹夫之勇,最大的利益是不争蝇头小利。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老鹰即将出击,会飞得很低,收敛翅膀;猛兽即将搏斗,会耷拉耳朵,趴在地上;圣人即将行动,会表现出大智若愚)。

姜太公主张秘密策划,暗中行动;大智若愚,欺骗对手。这是用兵的韬略,当然不能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对于竞争对手,我们还是要注意在战略、决策、技术开发等核心机密方面保密。

《三略》一书,传说也是姜太公所作,该书阐述了另外一些治国安邦的韬略:“庶民者,国之本”;“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实行民本政治。“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罗其英雄,则敌国穷”;“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千里迎贤”;“进贤者,福流子孙”——重用人才。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与天下人分利,就能夺得天下;独占天下的利益,就会失去天下)。

夺取天下,要与民分利,因为“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同时,赢得天下,又不能索取于民,“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只有不向人民巧取豪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只有不向诸侯国巧取豪夺,才能取得诸侯国的支持;只有不向天下人巧取豪夺,才能夺取天下。

企业在创业之初,可能产权不清晰,利益不明确,可能是家族企业、哥们义气维系的企业,但是,走过了草创时期之后,应当以股份制等方式明晰产权,给核心人员——管理层、技术骨干等以股份,既以情感又以利益团结他人,给人以明确的前程。

1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定律:军事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家知己知彼,百战皆克。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孙子兵法》:“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从五个方面知道谁胜谁负:知道哪一仗可以打,哪一仗不可以打的,将取胜;能够根据人多人少而采取不同的打法的,将取胜;上下同仇敌忾的,将取胜;以有准备对待没有准备的,将取胜;将领有能耐而君主不从中掣肘的,将取胜)。

如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武还提出了“五事”——“道、天、地、将、法”。运用到企业管理:“道”就是政治背景,人心所向,战略方针如何?“天”就是天时、机遇、国内外条件状况如何?“地”就是地利、交通、资源等如何?“将”就是领导者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等素质?“法”就是企业的法纪制度,人员配置,职责划分等等如何?

此外,孙子有“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这七个方面也能知道哪方可能获胜,哪方可能失败。孙子还主张“相敌”、“角之”、“用间”等,以获得情报。所谓“相敌”,即直接观察敌情,通过蛛丝马迹的现象了解竞争对手,通过开展市场调查以把握消费者的心态等等。所谓“角之”,即通过与敌人小规模直接较量来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及特点,此即在人事方面建立试用制度,在营销方面透过试销摸清市场的需求,在谈判方面先私下接触以知对手的高低与虚实。所谓“用间”,即使用间谍,从而获得许多绝密的信息。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上等的兵法是谋略伐敌,其次是外交伐敌)。

中国人用兵历来强调诡诈谋略取胜,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说:“军不厌诈”,孙武说:“利而诱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乱而取之;饱则饥之,安则动之”,“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西方军事家在近代之前都反对使用诡计,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要等到对方队列整齐才开战,春秋时宋襄公同样的做法,却被毛泽东斥为“蠢猪式的仁义”。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将部队投放于危亡之地,然后才能生存;将部队置于死亡之地,然后才能重生)。

这对应于企业的危机管理法。危机时期,不能抱怨、斥责部下,相反,必须促使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比如松下公司、丰田公司在不景气时,一个工人都不辞退,而是告诉大家危机的真相,让大家奋力拼搏,转危为安。

兵法中非常重视“造势”,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魏征说:“丈夫应死中求生,败中取胜。”如何造势?一要上下精诚团结,激发将士的勇气,“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二要“修道而保法”——确立道义优势,获得人民支持,确保法制的贯彻和实施。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使用武力,就能让对方投降)。

中国人的核心军事思想是“柔武”,《逸周书》中说:“善战不斗,故曰柔武”;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孙子说:“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企业家也要学会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与其竞争,不如合作;打垮对方,不如收购对方;挖来人才,提升技术。

13、权术——权势定律:热衷于权力,是人的本性;企业家应当利用权力,制造财富,造福人类。

古典式管理箴言:

《韩非子》: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安全,有利益,大家就趋之若骛;危险,有害处,大家就避而远之,这是人之常情)。

韩非子对人性是大加怀疑的,他甚至认为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所以,一切亲人关系都靠不住: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夫妻之间没有骨肉之恩情,爱则两人相亲,不爱则两人疏远;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君与臣的利益是相反的,所以,没有一个大臣是无条件忠诚的。这些理论无疑是强力管理、法制管理的逻辑起点。

御臣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控制大臣的七种韬略:一是参照观察他的众多端倪;二是如果他做错了就必须惩罚,以树立威信;三是奖赏讲信用,以竭尽其能;四是一听到他说什么,就责令他做到;五是用可疑的诏书鬼使神差地使唤他,看他是否忠诚;六是明知故问,以考察他的诚实;七是反过来说,看他是否讲真话)。

韩非子主张使用计谋权术,他说权术就是藏于胸中,配合诸多手段,暗中控制大臣的韬术。因为大臣时刻都在窥视君主,君主愚傲处其上,此其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所以,韩非子要求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大臣虽然很聪明,但不能违背法律而独断专行;虽然贤明,但不能抢功越权;虽然忠诚讲信用,但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大臣之禄虽大,不得借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率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处军无私交——大臣的俸禄可以很多,但不能在城市中耀武扬威;他的仆人可以很多,但不能统率士兵。所以,大臣在国家中不能有私设的小朝廷,在军队中不能有私交的朋友。

权势不可以借人(权势不可以让别人分享)。

如何永远掌握权柄,不丧失权力,是令许多人头疼的事。韩非子教导我们:一要法律严格,使得上级的尊严不被侵犯;二要让下级富有,但不让他拥有太大的权力,所谓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三是不让下面的人搞小集团,否则必伐其聚;四是保持领导者的神秘感,不跟下面的人太亲近,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圣人做事之道是去掉个人的智慧与巧能)。

高明的管理者使用众人之智,所以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以安静、退于幕后为宝训;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智的君主观察他人,但是不让他人观察自己;凡治之极,下不能得——凡是治理的秘密,不能让下面的人知道;去好去恶,群臣见素——去掉个人的好恶,让员工感觉你没有个人的偏私。

14、揣摩——游说定律:游说必须见人下菜碟,必须揣摩人心。

古典式管理箴言:

《鬼谷子》: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对方是聪明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博大精深;对方是渊博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精巧思辩;对方是善于思辩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简明扼要;对方是地位显贵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宏大的气势;对方是富裕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高雅;对方是贫穷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利益;对方是地位低下的人,游说时要依据于谦虚)。

鬼谷子是游说高手,他提出游说的原则是:先了解对方的好恶,顺从对方的意志,见人下菜碟,然后避开对方的隐私、短处,让别人不厌恶你,愿意接纳你,这样才有可能游说成功。

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对方是光明正大的人,游说他时就要依据于崇高;对方是阴谋诡计的人,游说他时就要依据于卑鄙)。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张仪从老师学得秘法,分别当上了六国宰相、秦国宰相。倘若现代人能够熟练运用鬼谷子的游说之术、揣摩之术,何愁不能博得上司的信任呢?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想听到他的声音,反而要沉默;想张开,反而要收敛;想高高在上,反而要置身于下;想取得,反而要先给予)。

游说、用权都要讲辩证法,所以,鬼谷子说: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也就是说,有时要暗中行动,有时要公开行事;有时要显得柔弱,有时要显得刚强;有时要开启,有时要封闭;有时要松弛,有时要紧张。因此,游说犹如用兵:想听到他的声音,反而要沉默;想取得,反而要先给予;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游说用辞贵在出奇制胜;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游说上司,必须言语出奇;游说部下,必须与他讲私情私利。

 

(胡星斗:13661243362,E-mail:huxingdou@huxingdou.com.cn。“胡星斗中国问题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