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化妆学校排名:养生的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02:46

    其实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古来人们把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未病”是指尚未形成或刚刚萌  发的疾病。“治未病”实际是中国古来一直坚持的预防为主的养生原  则。传说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有两位兄长,大哥医术最高,善治未病,二哥哥医术次之,善治小病,惟扁鹊医术较差,只能诊治重病,故扁鹊享有起死回生的声誉,成了名医。可见中医养生不是什么标新  立异的新说,而实实在在是我们老祖宗的家传。
    注重反复讲解中医养生,概因当今社会上,保健养生的误区太多。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总以为西方的东西科学性强,可以把诸多概念剖析得甚为详尽。但却不大了解我们的老祖宗把人放在大自然中,放在人类社会中,放在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关联中,去观察总结人的生命过程。
    所以这个讲座,不是在炫耀医术,也不是寻医问药指南,而是讲养生之理,讲养生之道。能从根本道理上明白中医是怎么养生、怎么治病,就一定会对自身如何保健、如何求医有一个彻悟。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让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能把深奥艰涩的中医之理,讲得如此明晰透彻,又如此生动通俗是很不容易的。这源于厚积薄发,更源于不计个人名利,只为造福社会的精诚医德。他能不顾自身伤痛,坚持出诊;他能倾心带徒,毫无保留;当他面对疑难顽症,一时拿不准时,他不会顾及脸面,敷衍塞责,而是坦诚相告,再行探索;他郑重叮嘱平心堂中医门诊部的工作人员:“治好了的可以不告诉我,但没治好的一定要告诉我。”正因为他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正因为他把诚字贯通始终,他的讲座才令人信服,才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人体好比社会,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社会秩序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也没有关系,整体的秩序能压制住他,但当社会秩序大乱,警察也变成小偷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可能就要垮了。
    养生这个课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生气后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告诉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很不舒服。这时候你去找一个老中医,告诉他自己现在头也疼、嘴也苦、怒气满胸,能不能给我看看病。老中医给你号完脉以后,他肯定要告诉你,你肝气瘀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如果你听了他的话吃了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
    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西医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是检查你的客观指标,当你有了器质性改变的时候,他就说你有病了。殊不知道,在器质性改变之前,有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积累过程中,当指标没有改变,或者是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帽子”给你戴上了,你要再想去掉这个“帽子”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建议读者,定期体检只是注意健康的一个方面,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医生,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自己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请有经验的中医来调整。
    很多人说,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而中医一讲就是很抽象的阴阳五行,很不科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今天要想弄清中医学的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应该了解中医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是在怎样治病等这些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西医学所看到的病,是用什么来做参照系数呢?是检查指标。不管是感冒还是其他疾病,西医都要通过检查,来确认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改变。那么中医看病拿什么来做参照系呢?是天、地、人,因为中医研究的不是病,而是人的生命规律。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内的环境变化了
    我们每天上班坐公共汽车也好,坐地铁也好,在我们呼吸道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为什么?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吃的是自然的饭,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大自然给我们生存的权力,也给细菌、病毒同样拥有生命的权力。存在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度过了2003年谈“SARS”色变的时候,不管是过去的“SARS”,还是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禽流感,它们都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这种致病因子和人类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里,它们和我们同步发展,甚至比我们还早。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得病?我认为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从人类开始认识到病毒和细菌,到2003年以前的这一历史阶段里面,它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发展的条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和致病因子可以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影响,即中医上讲的“六邪”和“七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异常变化,使得你身体内部的条件改变了,给了这个致病因子以发展的条件,那它就从10个向100个、1000个发展下去了……这时,你就进入了疾病的状态,因为它已经开始危害你的健康了。
    知道这个原理,我们人类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比如癌症。说起癌细胞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的时候连鱼都养不活,那么当社会秩序很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没关系,他们不会兴风作浪,因为你的整体状态是好的,足以控制这几个毛贼,不让他们发展起来。
    反之,整个社会秩序都乱了,警察全变成小偷了,那坏人就会发展起来,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大乱了,我们说的癌症也就表现出来了。
    因此,中医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个大自然的环境里,它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它一点作用都没有,用不着人类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所以说,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如果我们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即“阴平阳秘”的状态,致病因子就无法使你的身体生病。
    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2000年,包括我女儿在内的400多名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学校附近的医院都被住院的学生挤满了,我没有让我女儿去医院打点滴,只是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结果她第二天就全好了,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可以打掉体内的湿热,湿热没有了,病菌自然就消退了。
    西方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离东方人的认识还差得很远,这也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面。
    你到医院去治病或检查身体,就会发现,现代医学的一切检查,都紧紧地围绕着要找到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用我们现在最时髦的例子讲,就是要消灭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得找到“萨达姆”在哪儿,“希特勒”在哪儿。找到它,然后再看看我们武器库里面,有没有能够杀死它的。如果有,医生就不害怕了,因为把这个武器拿出来肯定能把它杀死。西医认为把这个东西杀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这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理念。
    那么当“SARS”来到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那么害怕呢?第一,它是谁我们都没搞明白,到底是“希特勒”还是“萨达姆”不清楚;第二,在什么条件下它会致病没搞明白;第三,“常规武器”无效,用一般的抗生素解决不了;第四,站在第一线的白衣卫士们倒下了一大片,那老百姓能不恐慌吗?
    这个例子说明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比较起来,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中华民族的文化长达五千年之久,这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是一句空话。
    在人类历史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在整个地球上,惟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我们的每一味中药,我们的每一个诊断方法,都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做过我们这样的民族牺牲。
    现在西方医学的很多成果研究,试验从小白鼠开始做起,从小白鼠做到兔子,从兔子做到狗,然后做到猴子,但这样做来做去,这些和人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而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医学的很多理念,却是深深地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对象,她所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运动规律。
    中医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民族的灭亡只有两个原因,归纳起来,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瘟疫。中华民族从黄帝战蚩尤开始到现在,经过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却是世人瞩目的。为什么?除去战争以外,五千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医药学,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她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呢?
    中医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首先不是看它是谁,这个疾病的致病因子是谁,而是看人体的环境、条件受到了什么样的改变。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完全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的产物。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很多西方学者和北大的学生问我,说这全气和偏气怎么理解?中医学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人在自然界的生命中,是最高级的生物,我们是天地所造就的,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生万物”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起码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地球这个特有的环境中,在天地之间的产物,而人是在这些自然界产物中最高级的万物之灵。尽管我们可以说,诸如猩猩、狒狒、猴子,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跟人在形态上都很接近,但是它们和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在整个地球上,只有人,可以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其他的生物都无法认识天和地。
    正是因为这样,人才能把天地间最精华的东西集中体现出来。“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人既是天地的产物,就不可能跳出天地这个圈儿。所以,人也不能奢望长生不老,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么一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是得了天地之全气。当你自身的状态被打破了,我们的祖先就用药物的偏性,用自然界其他物品的偏性,来纠正你人体中被打破的平衡,这在中医学上讲,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当“SARS”来到的时候,很多中医,让病人把那些草根儿树皮一类的中草药煮完了,喝下去,就成功地治疗了“SARS”。很多西方人说这个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连SARS是什么都没研究明白,怎么能说你吃中药就能把它杀死呢?我说中医学没想杀死谁,因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民族是讲“和为贵”,从来不讲谁杀谁,例如,我们的汉字“武”的形态就是止戈为武,是要停止干戈。中医学从她开始的时候,就一直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她没想杀死谁,她所要改变的,是人类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在疾病状态下的不平衡,我们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医学治病的一种理念。中医学治病是这样,养生也同样是这样。
    两千年前的中药到现在仍然有效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抗生素到现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了7000多种西药,而现在临床上还在使用的西药不过几百种,其中还在应用的抗生素不过就十几种,大部分用不了了。为什么?因为细菌变异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医呢,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为什么?因为它从来没想杀死谁,它要求以和为贵,你只要不侵犯我们人类就行了。当我用药物把你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不适合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发展了,它对你又有什么威胁呢?
    举一个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我女儿回来以后就跟我说,她们全校400多名学生,只要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我就问她:“你怎么样?”她说:“我也不行了,我也开始拉肚子。”我一量体温375℃,我说这么着吧,爸爸不给你开药了,我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里边加一点儿糖,加一点儿盐,然后呢,我说你从现在开始,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豆儿吃。然后,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她发烧到385℃。她的老师也来了,问我怎么不送她去医院?我们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师说:“你看看我们家附近的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全住满了,400个学生同时住院。另一方面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别管了。”
    从头一天晚上七点放学,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她一共泻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体温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么?就是绿豆汤加上点儿盐和糖。
    绿豆的皮是绿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热的作用。绿豆的里面是黄色的,黄色本身就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加糖和盐,是因为腹泻最怕的就是脱水,到了医院不就是挂糖盐水吗?因为腹泻的同时会带走大量的盐和糖,人体就会缺水,所以就得攻补兼施。
    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知道食物中毒,在体内反应的是一种湿和热,以热为主,所以她才会不断地拉稀,这个细菌才有发展的空间,绿豆是清热的,能够改善她体内的状态,让她别热了。我的女儿就这么喝了一天。上学以后,孩子们全部要去化验,看看还有没有细菌。我说你去化验吧,结果我女儿一化验,敌人们没有了。那个学校食物中毒以后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儿就病了一天,也不烧了,也不拉稀了。玩儿了六天。别的孩子全都去打点滴去了,打了七天点滴。
    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是天地的产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道德经》的观点,在地球、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无面目的“一”的状态,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阴和阳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太极”,圆圈中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这边一个黑点儿,那边一个白点儿,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这个圆圈拉长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在阴气和阳气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二”,形成了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的阴阳两极。如果只有阴和阳,没有“三”,是不会有万物的。太阳系里边,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还没有一个星球发现有跟人一样的生物。为什么?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因为它没有“三”。“三”是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的上升与天气的下降,构成了一种“运气”的状态,这种运动着的气的状态,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黄帝内经》里讲:“人法天地而生。”什么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问我,说:“老师,人的鼻孔下为什么叫人中?”我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这时候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天然的屏障在保护着他。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人的九窍中,口以上的窍全是偶数,口以下的窍,从口到前后阴都是奇数。上边3个偶数,是坤卦,《周易》里面的坤卦;下面的3个奇数,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来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却得阴在上而阳在下,为什么?因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话,它在《周易》里是“否”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须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必须升到天上,天气必须降到地下,这时候你才能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晕倒的时候,老一辈人都知道要掐人中,为什么呢?因为你晕倒了就说明你的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你的这个交泰没有了,这个运动着的气不动了。他在这儿一掐,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这个道理是说,人不仅仅是生活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级的生物。所以中医说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要想讲中医的养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谈养生。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做气。这个“气”,你到道观里面去看,它的“气”字,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个点儿,这是道家所说的“炁”,这个“炁”是个什么含义呢,“无”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见,下面四个点儿是什么?四个点儿在中国古代是个火,“火”代表的是运动。
    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来,分解去,最后分解的是什么?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这和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团看不见的东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种鸟的叫声,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见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第二章 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
    人一出生,就从父母那里得到先天的真气,这先天的真气是靠后天的水谷精气来维持的,不以食物加以补充的话,人只能维持7天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这时,我们的身体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这一窍就是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就会变成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我们人体所有的窍节和自然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属性。而在这种九窍中最重要的一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以后,先天就存在着一种本能。吃饭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长的基础。
    我们人一出生,爸爸妈妈给了我们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说真气。这先天之气贯穿在整个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内没有后天水谷之精气的维持,先天之气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这个元气是靠不断的水谷之精微来维持的,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饮食。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地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
    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
    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饮食结构。
    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这不是简简单单地摄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是养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饭时得用两只手,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叉子或者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勺子,反正他总之两手得左右并用。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我们创造了筷子,用它来吃饭。筷子是什么?是两根棍儿,这两根棍儿实际上就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念。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根筷子只能扎,两根筷子给你的时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双。老子讲:道生一,这就是一,叫做一双;你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夹东西,这时筷子就得一分为二了,此为一生二;还有二生三,什么叫三呢?一阴一阳谓之道,一个动一个不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这就是三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三的状态的时候,无论是芹菜、韭菜还是花生米,全都能夹起来。三生万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边动,下边不动,有的人是下面动,上边不动,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两根筷子一齐动,那你肯定夹不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看到这面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那面,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
    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我们祖先的事迹传说可以知道,有神农尝百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而西方呢,他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是以肉食物为主的民族,所以我们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
    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这种饮食工具的差别就反映了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因为几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为主,所以他们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们东方人强得多。我们东方人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就像前面论述的,我们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来是很困难的,而咱们中国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夹起来。因此,我们说东方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为主的。但是,现在我们的饮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现在问题出在哪儿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来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们现在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老去对付那牛排、鸡腿这些食物,当经常食用这类食物,脾胃是代谢运化不了的,这个时候,它就在体内存积起来了。因此,我们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才有这么多,这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想想我们困难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啊?几乎没有!那时候基本都是什么浮肿、营养不良。严格地讲,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家里的生活跟原来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过年似的。这种生活结构的急剧改变,是造成我们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
    老百姓经常讲:“鱼生火,肉生痰”。就是鱼和肉本来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当做粮食吃。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五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黄帝内经》是这么讲的,而且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也是严格地遵循着这种生活规律,来维持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经常讲:“鱼生火,肉生痰”。就是鱼和肉本来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当做粮食吃。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们看蔬菜的“蔬”,草字头,底下是个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再看那荤菜的“荤”字,和“晕”字相通,也就是越吃脑袋越糊涂。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血管里流的血像清水,现在吃那么多东西以后,代谢不出去,血管里的血都快像黄河的水了,那我们想想,这些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谢病谁得代谢病?
    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我认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小米的生命力最强熬小米粥不能撇掉粥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五谷中最好的是小米。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我认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们熬小米粥,千万别把上面那层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面那层皮,是小米最精华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小孩脾胃生发力最弱,常常会腹泻,喝了粥油以后,很快就会好了。
    新鲜的粮食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饮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新鲜的粮食。我们去看一看,农村有很多孩子,没好吃的,他们没有什么很多的鸡腿啊、牛奶等东西,但是他们长得很结实,为什么?因为他们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种子,没有摄取那么多陈粮,我们城里的很多人,什么好吃都有,但就在五谷上老吃陈仓烂谷子,这是不行的,因为陈粮已经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大家如果有条件,不妨在新大米下来的时候,买点新鲜的大米,新鲜的粮食对人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我治虚寒性胃溃疡时,就经常建议患者别吃药了,让他回家天天吃烤馒头片,一年就吃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脾胃是虚寒的,馒头是小麦做的,本身就是温性的,然后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吗?它的温性就更大了,吃完馒头片他就觉得舒服,因为脾胃是主受纳的,调理脾胃重在养不在治,他吃馒头片就能把脾胃虚寒的胃溃疡治好。
    所有的食物都有它的偏性,食物和药物在中国文化中叫做药食同源,比如北方人以小麦为主,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所以,南方人长得就相对的小巧玲珑,北方就长得相对的身材高大,这跟我们的饮食结构绝对有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如说荞麦。荞麦其实是偏寒的,它的生长期只有两个月,所以并不具备很强的营养。北方人在夏天的时候总要压点饸饹吃,为什么夏天吃呢?因为夏天热,荞麦面是凉的,吃进去会觉得舒服。
    我们看北方的冬小麦什么时候种?头年九月、十月种,什么时候收?第二年的阴历四月,就是小满的时候开始收。为什么呢?因为小麦到了小满的时候,它的阳气最重,所以小麦本身就是温性的,老百姓讲有火力;而稻米是长在水里的,其性本来就偏寒。所以,我们看在临床当中,脾胃虚寒的胃溃疡病人,就不能吃米饭,一吃米饭他就胃疼,为什么?因为他本来脾胃就寒,再把米饭吃进去,那米饭就是凉的,他舒服才怪呢。所以,别看同属五谷,它们的属性是各有不同的。
    因此,我治虚寒性胃溃疡时,就经常建议患者别吃药了,让他回家天天吃烤馒头片,一年就吃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脾胃是虚寒的,馒头是小麦做的,本身就是温性的,然后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吗?它的温性就更大了,吃完馒头片他就觉得舒服,因为脾胃是主受纳的,调理脾胃重在养不在治,他吃馒头片就能把脾胃虚寒的胃溃疡治好。当然,胃溃疡还有很多的类型,我是指脾胃虚寒的,就是吃完大米饭就觉得难受的那种胃溃疡,这样的毛病只要改变一下饮食结构,情况就会得到改变。
    不同谷物的不同颜色,也都反应了谷物本身不同的属性。在临床上,好多老中医都给患肾病的病人开那个黑豆,这是中药。为什么?我们看那个黑豆长得那样像什么?像肾,它的颜色是黑的,中医讲黑色入肾;绿豆长的也那样,但外头是青的,绿色入肝经,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另外,红豆、赤小豆入心经。所以这些食物,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希望大家饮食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要注意调节,多吃点什么,少吃点什么,自己要多注意一些。
    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
    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我们身体的需要,我们的身体往往是我们最好的健康引导者。当你自己特别想吃这个东西,特别想吃那个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从中医角度看,各式各样的食物,它会进入不同的脏腑,天赐人以五气,地赐人以五味,人是靠天地来养活的。甘、苦、酸、辛、咸这五种味道进入你的身体会调补你不同的脏腑,比如说甜入脾,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任何口味皆不可过度。
    当你口味出现改变的时候,其实就反映了你身体的状态。我们知道很多怀孕的女同志,就特别爱吃那酸的,这是因为她的血都去养胎了,造成自身肝阴不足,酸入肝,所以这时候她就特别想吃酸的。咱们看那酸的,看着就倒牙,她却像吃糖豆一样,这完全是人自己的感觉,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
    当你自己特别想吃这个东西,特别想吃那个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这跟小孩子的想吃不一样,小孩子是馋,成年人如果有特别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因为它反映着你自己身体的需要。并不是说大夫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别光听大夫的,还听自个儿的。有的女同志说,我这几天特别想吃辣的,为什么?这是她郁闷了,跟谁生气了,气在里边淤滞了,她一吃辣的一散,就觉得舒服。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
    老话有“冰凌响,白菜长”的说法,就是在秋末开始下霜的时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节买的那大白菜,咱们看着还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经没有白菜里面的营养了。所以我希望各位读者,咱们不是说守旧,还得按照这个规律去饮食吃饭。我们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鲜,我们的饮食,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养命。
    现在大棚技术的广泛推广,大冬天的在北方什么蔬菜我们都能买到,像茄子、西红柿、黄瓜等。但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反季节的食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吃的每一种蔬菜、每一种谷类,它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我们现在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过去,你要拿一根新摘下来的黄瓜,放屋子里,切完黄瓜丝满屋子都有黄瓜的清香,而现在呢,你十根放那儿,什么味都没有,只有其形没有其神。我们再看那茄子,八九月份自然土地里长出来的,下锅就烂,而冬天或春节的时候,买的茄子看着挺好,怎么在油锅里弄它都不烂,那是大棚里长出来的。老话有“冰凌响,白菜长”的说法,就是在秋末开始下霜的时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节买的那大白菜,咱们看着还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经没有白菜里面的营养了。过去的西红柿,就是它烂了都不长毛长点儿的,现在那西红柿,只要搁上三天,那上头满是毛和点儿。
    所以我希望各位读者,咱们不是说守旧,还得按照这个规律去饮食吃饭。我们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鲜,我们的饮食,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养命。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在什么地方住着,就要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自己。食物只有在不同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属性的最大作用。如果我们把广东的汤拿到黑龙江去喝,那不出三天,头上就起包了。
    烤鸭、老鸭汤、盐水鸭
    北京的烤鸭是世界闻名的,但我们想过没有,同样是禽类,为什么你老喝鸡汤但要吃烤鸭呢?我们怎么不把那嫩鸭子炖汤呢?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是因为鸭子在水里长成,其性偏寒,它是凉性的。我们看那烤鸭店,把那鸭子放到全聚德那烤炉里一烤,把它那个寒性去掉了,它就变成平性的了,吃完就不拉稀,你要是把那小嫩鸭子拿来炖汤煲汤,你吃完之后肯定拉稀。鸡就是温性的,所以我们就能用嫩鸡炖完汤,喝了以后就不拉稀,反而有进补的功效。
    南方炖老鸭汤,是因为那个老鸭的寒性已经下去了。咸水鸭是用盐把那个鸭子的寒性佐治了,盐是热性的,你看盐往火苗里一扔,马上火苗就起来,盐能够把鸭子的寒性中和。
    四川、湖南人吃辣,广东人煲汤
    四川人和湖南人吃辣是人尽皆知的,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吃辣子?为什么那么爱吃苦瓜?因为那个地区湿和热特别重,湿热使得人的消化功能都减弱了。苦瓜有什么作用?苦瓜是苦的,是往下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开苦降,他这胃口就开了。现在是南方的苦瓜很多运到北方,那在北方什么时候吃苦瓜好呢?只有在伏天的时候,我们吃苦瓜炒辣椒,对脾胃有好处。因为不管是辣的还是苦的,它都容易伤阴,都容易生燥,伤你的经血,不信您秋天的时候,你要是吃点苦瓜炒辣椒,连着吃三天,嘴上就裂纹了。
    按照以上的叙述,食物只有在不同环境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属性的最大作用,食物的搭配和调养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搭配对了,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广东人老是煲汤,因为那个地方有夏无冬,它只有夏天没有冬天,它只有生发没有闭藏,一年四季它就像那常绿植物一样,你不给他足够的营养,他就没法维持这个平衡。所以广东人煲的那个汤,什么枸杞子、黄芪,都当着食物吃,要让黑龙江人天天喝那汤,只要三天,头上大包就起来了,因为体质不一样,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所以,我们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你在什么地方住着,就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自己,不要老标新立异,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小孩本身脾胃比较弱,而现在在家里都成小祖宗了,那个很弱的脾胃,进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进去以后根本就运化不了,运化不了,堵塞在里面就造成了体热,里面一体热,对外边就非常敏感。
    我们现在的小孩,因为家庭生活好了,再加上父母的宠爱,什么好吃的都能吃到。但如果不注意,老是吃陈仓烂谷子,或者是老吃垃圾食品,这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小孩本身脾胃比较弱,消化能力弱,而现在在家里都成小祖宗了,一家就这么一个,爷爷给点,奶奶给点,爸爸妈妈再给点,那个很弱的脾胃,进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进去以后根本就运化不了,运化不了,堵塞在里面就造成了体热,里面一体热,对外边就非常敏感,所以咱们小孩现在非常容易感冒。
    过去我们小时候怎么不那么容易感冒呢?因为没天天吃那么多热的东西,里边是凉的,对外边就不敏感了,就不容易感冒。我们现在的小孩,整个肚子就像有团火似的,本来小孩生命力就比较旺盛,阳常有余,你再给他吃那么多好吃的进去,根本运化不了。我们现在在临床上看到那些小孩,有的吸收得比较好,就变成小胖墩了;有的肠胃受伤了,中医有句话叫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多了,他肠胃运化不了,咱们叫小儿疳积,一个一个小孩都变成豆芽菜了。
    所以我们小孩的饮食,一定要非常注意,有句老话讲:“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所以,饿着点没关系,小孩见风就长。我们现在很多妈妈就爱看那个西方的营养指标,这里面含有多少热量,多少脂肪成分,多少糖,但我们祖先不靠这个,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人,也健健康康地繁衍过来了。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
    中医上讲,女人的成长周期是7,而男人的成长周期为8。女同志过了28岁,男同志过了32岁,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就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了。
    孩子是这样,那我们大人的饮食应该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在中医的观点里,男人和女人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男同志以阳气为主,女同志以阴血为主,在男同志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他的成长周期是个偶数8,女同志以阴血为主,她的生命的数是7,是个奇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女同志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63岁,她每7年有一次变化,女同志的顶峰年龄是28岁,过了28岁以后就开始慢慢向下走了;男同志是8年转一圈,8岁、16岁、24岁、32岁、40岁、48岁、56岁、64岁,所以男同志的好处是转得慢,但小女孩都比小男孩聪明,小男孩8岁还没开窍呢,小女孩都已经很明白了。所以小孩上学的时候,小男孩你让他晚点上,要不然的话,他老比不过小女孩,男同志的顶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以后,他就开始往下走了。所以男同志和女同志过了他们的顶峰年龄以后,在饮食上就要加以注意了。
    这时候的关键是脾胃的运化能力弱了。运化能力强的时候,清者化升成气血,浊者就排出体外了。运化能力弱,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就开始发胖,就开始衰老了。那么怎么办?从这以后就一定要注意:早上、中午吃得好一点,晚上尽量吃清淡些。因为人和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早上和中午的时候,尽管你自身的消化能力弱了,但是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它就运化。晚上,你吃得好了,吃得多了,自然界的阳气借助不了,自身的运化能力又弱,代谢的多余的东西就容易在体内囤积。所以咱们不要早上和中午对付对付,晚上大吃一顿,这种生活习惯应该改变。如果这方面你不注意,等你一旦血脂高了,血压高了,就不好调治了。
    用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年轻的时候,血管里的血就像清水,你一百米跑完了,回来睡一觉第二天又轻松了,因为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血液把你的所有的毛细血管都走到了。随着年龄的增大,饮食结构如果不注意,血管逐渐从清水向淮河的水向黄河的水发展,血脂高的人,血管内壁上有一层油,这种状况到了四五十岁就有感觉了,睡觉没睡觉没什么区别,睡完了甚至比不睡还累,就是因为血液黏稠度大了,很多毛细血管得不到足够的濡养,这种情况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
    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
    老年人的脾胃变得更弱了,此时,饮食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特别是晚上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发心脏病。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吃两顿饭,有助于食物的运化。
    很多女同志跟我抱怨说我们真倒霉,我们七年就转一圈,老得快。这时我跟她们说,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一个一个7和8过去以后,我们看一看,男同志和女同志到56岁又碰头了,一个是七八五十六,一个是八七五十六,56岁以后,人们就开始逐渐进入老年状态。女同志过了56岁,一个比一个精神,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而老先生五六十岁后,全回家了,不只咱们中国这样,国外也一样。这就是说,女同志的整个的生命,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而男同志是一个由阳转阴的过程。男同志在年轻时以阳气为主,在到56岁以后,他的阳气越来越弱,阴气越来越重,所以他就愿意在家待着,不愿意出去遛弯儿了,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我们了解这个生命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中医学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问题,而是研究了你整个生命的过程。进入老年状态以后,我们的饮食就要特别地注意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临床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时候,孩子们都回来了,又是儿子又是儿媳妇,又是孙子的,做了一大桌,做完了以后大伙儿吃,小孩没关系,年轻人也没关系,孩子孝顺,说爸妈您做了好多饭,您得多吃点,结果,多吃完了以后,半夜12点就叫120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再加上晚上无法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他吃进很多东西,运化不了。中医讲脾胃属土,心属火,五行中,土生火,心和脾胃之间关系就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果儿子负担一重,就要从母亲那借力量,这叫做“子盗母气”,心就嘣嘣地跳起来了,心脏病就犯了,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得非常多。
    所以说,老年人一定保持老年人的习惯,就像前面我们说的,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多钟,下午三点多钟,这样,老年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就很低,反之你要跟着年轻人吃,早上对付着吃点剩的,中午吃点剩的,晚上吃顿好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率就高。
    老年人吃东西,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在吃的过程中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充分的咀嚼以后,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这时候老年人已经不能狼吞虎咽了。
    别让饮食侵蚀了你的健康
    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小女孩,不吃粮食去减肥,苗条是苗条了,但瘦得就跟白骨精一样,例假都不来了。我给她们吃中药的时候,就给她用那个饴糖,就是麦芽糖,让她吃上半年,例假又来了。这说明人是靠气血来维持的,如果你的气血不能很好地加以维持的话,它就生化不出来,还谈什么生长发育?
    丰盛的晚餐
    现在我们大多人是工薪阶层,工作这么忙,所以很多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早上对付对付,中午对付对付,晚上猛吃一顿,好不容易赶上周末还要睡个懒觉。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我们现在肥胖和血脂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饮食习惯就是早上、中午的饭吃得好一点,晚上的饭要尽量清淡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我们说了,人的一天里面,也得顺四时,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这时候自然界的阳气非常旺盛,当你过了中年以后,你脾胃的功能弱了,当你早上、中午吃好以后,它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就把它运化了,所以就能消化吸收,就好了,晚上自然界的阳气弱了,人体自身的脾胃的功能也弱了,这时候您吃完以后,它就不能够充分地运化,不能够充分化生成气血,它就淤滞下来了。
    做工作的年轻人你就记住,早上不要睡到十点钟不吃饭,早上吃点饭,中午吃得好一点,晚上尽量吃得清淡一点,这样的话,会大大减少你肥胖的几率。
    为了减肥只吃菜
    很多人现在都爱美,特别是小女孩,都想减肥。我问了很多小女孩,大多是通过不吃饭,天天只吃菜的方法来减肥,这是非常不妥的,中国有个词叫“面有菜色”,不吃饭只吃菜很快就面有菜色了,就是没有一种健康的颜色。
    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小女孩,不吃粮食去减肥,苗条是苗条了,但瘦得就跟白骨精一样,例假都不来了。我给她们吃中药的时候,就给她用那个饴糖,就是麦芽糖,让她吃上半年,例假又来了。这说明人是靠气血来维持的,如果你的气血不能很好地加以维持的话,它就生化不出来,还谈什么生长发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建议大家特别是小女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不能说一减肥就是节食,然后就吃减肥药,我们现在的减肥药,吃完以后都有个作用,就是让你拉肚子,或者没有食欲。厌食和腹泻从中医的药理作用上讲,它都伤你的胃气,人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五谷养的是胃气,你要是伤了胃气,这是非常可怕的。人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年人说身体老了没关系,他还能吃饭,说明他的整个状态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我们现在很多的疾病,不论是肥胖病还是我们这个代谢病,都是跟我们饮食结构不协调有直接的关系。
    养生求医,有问有答
    问:您这部分养生理论叫节饮食,这个“节”字,有没有特别的讲究?是不是说不要吃得特别饱,那么要吃到几分饱是最好的?
    樊正伦:所谓的节饮食,“节”就是有节制、有度,每个人饭量不一样,每个人的年龄阶段也不一样,28岁以前,吃多一点少一点,问题都不算太大,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自我调整能力很强,过了中年以后,那你饮食就要注意一点了,最好吃到八分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你超过了你自己的饭量,那么你肠胃就要受伤了,所谓的节饮食,就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在量上和质上注意。
    问:对于手脚冰凉的女同志来说,怎么来调节呢?
    樊正伦:手脚冰凉分两种,从总的来看,一种是阳气弱了,真正的阳气弱了,这时候你用黄芪、当归这些药就可以,但是从临床上看更多的女同志手脚凉,是因为她是里边是淤的,就是她里面淤滞了,一淤滞以后,气血就不通畅了,不能通达于四末了,这时候的手脚凉,可不是补的问题了,这时候得让她的气机通畅起来,就可以用点柴胡舒肝这一类的药,效果更好。这不是个单纯补的事情,她一补火就上来了,手脚还没暖和过来,嘴上泡就起来了。问:樊教授,冬天季节寒冷的时候,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是比较有帮助的?樊正伦:如果你是偏寒的体质,吃涮羊肉是最好的,因为羊肉它本身是温性的;如果说你体质不是偏寒的,是偏于平性的,那牛肉就很不错,牛肉加萝卜炖汤,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食品。在中国文化中,冬天是个进补的季节,总的来讲,冬天的食物可以厚味一点,就是说,不用太清淡了,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在里面,你吃完以后,它就给你运化了,为明年的春天就给你做准备了。具体食物上我建议根据自己不同的习惯,有的人爱吃鱼,有的人爱吃鸡,只是不要过于清淡。
    问:面是暖性的,米是凉性的,那糖尿病患者,主食以面好还是以米好?
    樊正伦:我认为还是以米为好,因为糖尿病在中医上讲它是一种消渴病,消渴病里边就有热了。荞麦是寒性的,所以,中医说糖尿病人经常吃点荞麦。米也是偏寒的,温性的食品容易助长他的热,所以我建议还是用米。小米更好一些,因为小米是长在旱地上的,也是温性的。
    问:现在血糖高、血脂高的人,吃饭是特别担心,小心翼翼,什么都不敢吃,又什么都想吃,针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樊正伦:我认为,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这是一。第二,浅尝辄止,不能多,为什么?因为你特别想吃这个东西的时候,一定是反映出你身体的状态,我在临床看见过,有的糖尿病病人,说我就特别想吃点糖,想吃点西瓜,想吃点甜的,就是不让你吃,结果吃完那个降糖药以后,突然间低血糖了,这是什么问题?他就是不平衡了。所以,原则上是特别想吃的东西你就可以吃,但是浅尝辄止,别多,多了肯定伤害你,这是中医的理论。
    七情和五脏之间联系紧密
    很多女同志特别爱生气,而且女同志什么时候爱生气呢?是在她月经前后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女同志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她月经要来的时候和来月经这中间,由于她血往下行了,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她这个时候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这时候就爱发怒了。
    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它不仅仅是研究病人和疾病,这跟西医是不太一样的。中医学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圈就是自然的圈,《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比如说春夏秋冬,我们中医经常讲,当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时,称为“六淫”或“六邪”,就是当人和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疾病,这是疾病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圈是社会,这个圈讲的是什么?它讲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跟人的生命及健康之间有什么关系。中医在养生中有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当你自己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状态的时候,你的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这种正常的运行,是维持你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反之,当你的情绪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它就会使得你气血产生逆乱,进而导致疾病。
    肝主怒,肝不好爱发脾气
    很多女同志特别爱生气,而且女同志什么时候爱生气呢?是在她月经前后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女同志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她月经要来的时候和来月经这中间,由于她血往下行了,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她这个时候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这时候就爱发怒了。所以,女同志在自己月经来的前后的时候,就一定注意调养自己的情绪,不要过怒,既不要过怒,也别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
    在门诊中,我常常跟女同志说,我说你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你一定告诉你先生,把你气哭了再走,别气一半,你先生就跑出去了,回来还得接着吵。为什么呢?是因为肝主怒,当你生气的时候,俩人吵架了,你怒气满胸,这时候肝气非常旺盛,如果这时候他走了,你这个气就淤滞在里面了,没法发泄了,发泄不出去,淤久就会化热,回来以后接着吵。如果你要是哭了,只要一哭,哭是什么?刚才我们讲了悲与肺相关,当一哭的时候,肺气就旺盛起来,它就把肝气平下去了,因为中医说,肺和肝对应的五行是金和木,它们俩有个相互制约的关系,当肺气旺盛起来的时候,肝气就平下来了,不信你可以试一试。当你特别郁闷的时候,你就找个没人儿的地方大哭一场,哭完了你马上会觉得舒服。
    我们再看很多肝病的病人,特别爱发脾气。为什么?因为肝主怒,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他动不动就发火。所以当你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特别烦恼,特别爱生气的时候,你得让中医帮你调一调,这个肝不是西医说的肝脏,也不是说你得了肝炎,而是你的这种状态出问题了。这时候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疾病,它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当量变的时候,发现不了,你到西医那儿检查,西医说你没有病。比如说我们有的人生气以后,觉得特别不舒服,头也疼,脑袋也胀,你到医院去检查,西医说你没事,你指标全正常。但是你就是不舒服,如果这时候你吃一点平肝降逆的药,让中药调整调整就好了。
    心主喜,喜则气散,不可过度
    心主喜,喜就是高兴,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的。我们也看到很多老年人,是心脏不好的病人,为什么等孩子都回来了,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他的心气就耗散了。所以高兴是件高兴事,但是过度的高兴,也未必是件好事。
    脾主思,思虑过多伤脾胃
    脾主思,“思”就是过度思虑的人,脾主思就是说过度忧虑的人的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的同志,他的脾胃功能都比较差,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完饭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往胃上走,帮助你消化去了。如果这时候你的血不往胃上走,长期往脑子上走,那么时间长了,脾胃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了。
    比如说有很多司机,特别是开长途的很多司机都有胃病,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只要他往那汽车司机座上一坐,那血自然就往脑袋上走,久而久之,你想想,他的血老往上走,而吃进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那么时间长了体内的病就出来了,最典型的就是什么胃溃疡、胃下垂之类的疾病。所以中医说思和脾胃之间的关系是忧思伤脾,思则气结,就是这个道理。
    肺主悲,过悲则伤肺
    肺主悲,大家都看过《红楼梦》,您看看林黛玉肯定有肺病,要不然她不会没完没了地老哭。经常哭,经常想掉眼泪肯定与肺有关。我前些日子看过一位患有肺癌的老先生,我给他看病,他说:“大夫啊,我不知道怎么搞的,我见了你就特别想哭。”我说:“这因为您肺上有毛病了,因为肺和悲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
    肾主恐,恐则肾气散
    肾主恐,恐跟肾有直接的关系。《三国演义》里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喊,就把曹操身边那人给吓死了,我想,那人肯定肾气虚。恐则气下,老百姓有一句话,说吓得他屁滚尿流,说要被枪毙的人,大小便都失禁了。为什么一害怕的时候大小便都失禁了呢?因为肾是思二便的,它是控制二便的。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他的肾气就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就差了,肾的固摄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所
    以中医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其实我们在看历史小说的时候,这样的人是比比皆是。你看那王熙凤,她为什么得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对谁都那儿算计着呢,最后老天就把她算计了。林黛玉天天哭,天天哭,哭着哭着她那肺结核就来了。大家看过《三国演义》,你看那周瑜,周瑜那么年轻,就是因为他嫉贤妒能,由于他的心态太不平衡了,老觉得诸葛亮比他聪明,老不服气。说诸葛亮把他气死了,不如说他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也和情志有关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你看他的饮食还好,也谈不上什么这个饮食过于肥甘厚味,但是他的精神压力非常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直处在这种淤滞状态的话,淤久就会化热。淤久化热了,就使得你的代谢出问题了。
    情志对人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中医说你如果一动心的话,五内俱焚。实际上就是说内里的脏腑状态就不平衡了,不平衡就是疾病,就会影响你的寿命。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的七情,一定要记住不可过度。那么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当你的情绪突然间出现巨大改变的时候,其实就给了你信号,告诉你,你可能内里的脏腑有不调的地方,这时就需要加以调整。不要说我就生一点气,我最近就情绪不好,我就只是郁闷了,其实它是反映你内脏的状态也出现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病得了,你再去治。
    现在我们的饮食生活都好了,但是疾病的发病率却变高了,而且疾病种类也不一样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不自觉地精神压力就变大了。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现在正在创事业的一些人,30多岁、40来岁的年纪,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营养条件比原来的时候好多了,但是他们的身体状态却比我们差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精神上的压力,竞争上所受到的压力,比几年前的时候要大得多。所以呢,调节情志的问题,现在也日益突出地提到我们议事日程上来了。
    现在也有很多被糖尿病困扰的人,其实糖尿病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吃出来的,天天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牛排啊,鸡腿啊这些东西,导致你消化不了,吃进的东西在体内存积下来,就形成了热。第二个病因就是淤出来的,郁闷。现在我们有很多人,你看他的饮食还好,也谈不上什么这个饮食过于肥甘厚味,但是他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大家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直处在这种淤滞状态的话,淤久就会化热。淤久化热了,就使得你的代谢出问题了。像我们有很多年轻人,40多岁的糖尿病病人,他不是吃出来的,他是淤出来的,就是郁闷的结果,使得气血不能正常地流动,这样时间长了,淤久就化热了。糖尿病在中医中叫消渴病,他为什么消渴,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就是因为他里面形成了一种热,这种打乱了他身体内的平衡。再有一类就是老年人由于他阴阳都衰弱了,这时候体内不平衡了,出现了我们说的阴阳俱虚的糖尿病。那么这三种糖尿病所产生的原因中,我们看到淤这个原因,就和情志有着更直接、更密切的联系。癌症的发病,也跟情志有密切关系。所以呢,要想自己长寿,首先要想得开,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
    心主神明,思维是心脑结合的产物
    我们所产生的情绪变化,不仅仅是脑袋,它还跟心有密切的关系。当你觉得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心不觉得堵的话,你的病就不重;如果你觉得心堵得慌了,中医说你的病就重了。
    我们中医讲,情志中最主要的是心。中医的文化中说心之官则思,心主神明,神明就是思维活动,情绪变化。很多西方的同人也跟我说,说中国人太笨,明明思维是大脑出来的,你怎么说心出来的呢?我说其实中国人一点都不笨,中国文化中把人的这个形体和五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叫做体,一个叫做用。说五脏为体,头、四肢等是用的部分,体的部分就是它最基础的部分,是五脏,如果你五脏安和,你的血脉就运行通畅。
    体的这部分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它讲到了心,心主神明。西医经常说脑主神明啊,怎么会心主神明?其实中国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我们思想的“思”是一个什么字?上面是一个“田”字,下面是一个“心”字。这是我们汉字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隶化以后的字。在我们上古的时候,上面那个部分不是个“田”,而是“囟”字,囟代表什么?代表头。就是人的思维是头和心结合起来的产物。我常常跟老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头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
    所以,我们所产生的这些情绪变化,不仅仅是脑袋,它还跟心有密切的关系。当你觉得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心不觉得堵的话,你的病就不重;如果你觉得心堵得慌了,中医说你的病就重了。大家想想,当你特别难受的时候,不是脑袋难受,是心难受,是心觉得堵得慌。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我们说心主神明的重要作用。
    调情志养生要诀——勤动脑体不动心
    凡是长寿的,真正活到90几岁甚至100岁的老人,思维都非常清楚。他天天都在读书、看报,而且经常出去活动。很多老年痴呆的病人,往往是因为一天天傻吃闷睡,他的脑子越不用,他的记忆力就越差。
    有个长寿的老中医们曾经跟我说过,告诉我一个调节情志养生的秘诀叫“勤动脑体不动心”。《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会老化。因为脑袋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它是用的范畴,所以你不用它,它就会坏。所以四肢要经常的用。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因此要勤动脑体不动心。
    我们去看一看,凡是长寿的,真正活到90几岁甚至100岁的老人,思维都非常清楚。他天天都在读书、看报,而且经常出去活动。因为人老腿先老,四肢如果不运用的话,时间长了,四肢就开始衰退了。我发现有很多老年痴呆的病人,你问问他,他肯定觉得退休以后,这会儿可享福了,一天傻吃闷睡,他的脑子越不用,他的记忆力就越差。所以我认为脑和体这两部分,一定要用,但是心不能动。
    刚才我讲了,正常人的情志和五脏之间是休戚相关的,而且情志上长期异常,会对五脏造成一种病态。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我们勤动脑体不动心,怎么做到恬淡虚无呢?这不是说我们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正确地去对待人生。有很多很有钱的人找我看病,他说怎么才能长寿?可能越有钱越怕死。我给他讲了,我说人的一生,用老百姓有一句话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是怎么生下来的?是哭着,攥着拳头生下来的。很多女同志都生过孩子,这个孩子要是不哭,活不了,护士得打哭。如果生下来就撒着手,这个孩子肯定不活,都是攥着拳头哭着下来的。我们到八宝山看一看,走的老人都是笑着撒手走的。因为人只要一死,气一散,所有的皱纹全展开了,所以走的时候,是笑着,撒着手走了,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生下来的时候是自己哭,大家笑,走的时候是自己笑,大家哭。就是这么一生。
    那么在这一生中,你攥着拳头干吗?这就决定了你这一生就得干活,所以人的一生,第一不要怕累,第二也不要怕苦,既然是哭着、攥着拳头生下来的,就是预示着苦和累,你生下来就是这种状态。既然人的一生里面,充满着苦和累,那么你得到的东西是什么?那些大款来看病,我问他们你得到的东西是什么?你的功名利禄是什么?实际上功名利禄就是你手上的油泥,你干活手上不就会有油泥吗?你所有的努力,表现在你的手上,体现出来的手上的油泥。要是你天天洗,它也会天天来。我们去给李嘉诚看病,他说我那么多钱,从来就不去算,他能散,他说散就是给他自己洗油泥呢。如果你的油泥厚到你快攥不住的时候,你恐怕离八宝山就很近了,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跟很多这样的人谈完以后,他说那我怎么办?我说你挣了钱干吗呢?是为大家服务的,有很多挣了钱的人,他自觉去做慈善事业。什么叫慈善事业?就是让老百姓帮你洗一些手上的油泥,洗一些油泥,你可能攥起来更痛快。这种襟怀和心态对于搞企业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有了这么一种心态,你就不会特别伤心,得了不要特别高兴,失去也不要那么难受,这种心态在养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舍得”“舍得”,“得失”“得失”,舍了才会得,舍跟丢不一样。丢是不情愿的,舍是情愿的。在中国的文化中,舍的后面跟着的就是得。你只有舍掉了,你的得跟着就来了。得到的时候,得的后面就是失,所以得的时候你别太过高兴,因为得的后面可能就是失,得到的同时跟着的就是失。所以如果你在你自己的一生中,对待你的财富,对待你的事业,能够正确地把得失和舍得这两个关系摆好的话,你的心里就会非常平稳。
    我跟北大孩子们讲课的时候,我说我如果送你长寿的对联的话,上联叫舍得,下联叫得失,中间叫自在。其实就是当你对待社会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常常你的心就乱了。今天股票涨了,明天股票跌了。你要是没有这个平常平静的心态的话,你就别去炒股票,你炒股票了,不是自个儿跟自个儿折腾嘛,功没成气断了,钱没挣成,你命先没了,这是划不来的。
    “尽人事,智于圆,而行于方。”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尽量果断。做完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你这件事,吃饭也想着它,睡觉也想着它,觉得舍不了,放不下的时候,这时候其实你就已经动心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做到什么呢?勤动脑体不动心。
    春天不要老想着收成,秋天赶紧收获
    我见了很多长寿的老人,比如说很多将军,都已经100岁了,他最大的养生秘诀是什么?是放得下。就是他不为世事所累,这种心态,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很多年轻人跟我说,很难做到不动心。他们告诉我:“你想我天天都在工作,我一天不想事,能行嘛!”我就跟他们说,老子有一句话,叫做“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做事,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无为是什么?实际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无妄为则无不为”。
    如果大家读过老子《道德经》的话,他的这部经书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然的规律,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什么?这个道就是事物的规律。那么具体到每一个人,比如说我当医生,我要把握的是当医生看病的规律;你是经商的,你得掌握你商业的规律;你是教师,你要掌握教师的规律。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其实你就是得道之人,就是你把握了你要做这件事情的规律。
    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把握这个规律,我们既要把握了规律,又能够把握你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在规律的哪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就是春天这个点的话,那你就别想着马上收成,因为它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天;如果现在这个点就是秋天这个点的话,你要赶快收获,要不然还得等一年,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非得从春天一下子就蹦到秋天去,那叫看似有为实无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所以我们讲无为则无不为,实际上就是无妄为则无不为。如果你把握你所做这件事物的规律,你又能把握你这个事物规律的点,看似无为实有为。看来你没做事,其实你的事正是按照这个规律来做的。
    你已经付出了你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么你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想呢?我敢与天地日月同辉,你这么一种心态,你很快就能平静下来,然后就睡着了。人说心安理得其实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如果你的欲望总是高于你能力的时候,你的心就没法平静下来。用什么呢?用老子说的无为则无不为的思想去对待人生,用什么精神去对待钱财呢?用舍得得失的精神去对待钱财,我想你恐怕心里的麻烦事就少多了。
    我见了很多长寿的老人,比如说很多将军,都已经100岁了,你问问他,他最大的养生秘诀是什么?是放得下。就是他不为世事所累,这种心态,我觉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苦难,他之所以能够长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放得下、看得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一条。
    青春期和更年期的情志调养
    很多男同志说女同志有更年期,其实不对,男同志和女同志都有更年期,但是他们两个更年期时间不一样,女同志从45岁到55岁,她以49岁为主轴;男同志是以56岁为主轴,就是从50岁到60岁,这个阶段是男同志的更年期,会出现很多情志上的变化,所以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看到更年期的抑郁症。
    人的一生里面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就是青春期,一个就是更年期。
    我们知道女孩子14、15岁,男孩子15、16岁的时候,随着气血的越来越旺盛,这时候全身的脏腑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这个组合是为了适应他青壮年的状态。这时候由于他气血越来越旺盛,常常就会出现很多情志上的疾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青春期的抑郁症,17到19岁的时候,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经常睡不着觉,心烦易怒,这样的症状女孩子相对而言要比男孩子多一点,有的父母没有办法甚至要送精神病医院,但这时候千万不要把这样的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因为他的气血越来越旺盛,在重新组合的时候,他的情志得不到一种控制,这时候需要调整,而不是治疗。如果这时候你把他当成精神病去治的话,会把好人治坏,一个一个都治成横路敬二了(横路敬二是日本电影《追捕》里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原本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但是被人陷害,服用了一种麻醉药品,变成了精神病,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刻划地入木三分,演员把一个目光呆滞,精神失常的病人演到了极致),那就是人废了。这时候通过很好地调整他的状态,化痰了,清热了,凉血了,因为他的血越来越旺盛了,里面的火太旺了,那么你就可以用养血、平肝、清热、化痰,用中医这种方法,帮他度过了这个青春期,就好了。
    很多男同志说女同志有更年期,其实不对,男同志和女同志都有更年期,但是他们两个更年期时间不一样,女同志从45岁到55岁,她以49岁为主轴;男同志是以56岁为主轴,就是从50岁到60岁,这个阶段是男同志的更年期。更年期是什么?女同志随着经血越来越弱,全身也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这个组合的过程,就是会出现很多情志上的变化,不止生理上会出现变化,所以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看到更年期的抑郁症。
    男同志也是这样,有的女同志跟我说,我们老头原来脾气特好,怎么最近见什么就发脾气,要不说我们这老头特开朗,怎么现在就越来越郁闷了。这都是由于他身体的变化影响到他的情志了。那么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加以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问题不加注意的话,那你这个问题就麻烦了。
    我跟很多西医朋友谈过,他们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治疗更年期症状,没有什么好办法,睡不着吃镇静药、安眠药,这种安眠药不行,就换那种安眠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思路。所以我觉得在调情志的问题上,大家知道情志和身体是直接相关的,当你情志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你需要很好的调养身体。当你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情志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由于情志所造成的疾病,除去药物治疗以外,攻心为上,心病还得心来医。你把你的情志调整过来了,那么你这种疾病,治愈的几率就高了。单纯依靠药物,开始是有作用,但是你吃完药以后,好两天,你明儿又郁闷起来了,你一会儿跟儿媳妇生气,一会儿又跟老伴儿生气,过两天,你又来了。情志是需要自我加以调整的,如果你把自己的情志调到一种最佳的状态,你常常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了。
    35到42岁的女性尤其重要注意情志问题
    女同志从35岁到42岁这段,在单位是工作的顶梁柱,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么一种外在的环境,不允许她像年轻的时候那么随心所欲了,她想脾气也发不出去,于是长期形成了一种淤滞的状态。
    什么年龄段的人出现的疾病最多呢?我们发现从35岁到42岁这段,女同志甲状腺、乳腺、卵巢、子宫,就是这一系列跟肝经直接相关的脏器都容易出现问题。
    为什么在35到42岁这段特别容易出现呢?因为女同志是以7为数的,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女同志每7年转一圈。她28岁以前都在往上走,28岁以前她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过了35岁,再美的女同志,皱纹出来了。为什么?阳明脉衰了,脾胃脉弱了。
    女同志从35岁到42岁这段,在单位是工作的顶梁柱,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么一种外在的环境,不允许她像年轻的时候那么随心所欲了,年轻的时候,她愿意发脾气就发脾气,她能够宣泄。到了这个时候,她的整个生活就像陀螺似的,她不能逮谁跟谁发脾气。回家上面有老,下边有小,她想脾气也发不出去,于是长期形成了一种淤滞的状态,而这种长期淤滞的状态,造成女同志甲状腺、乳腺、卵巢、子宫,就是肝经所通过这些部位出现疾病,所以这种情况就使我们看到了情志和人的身体之间,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总之你要把这个情绪发泄出去,发泄出去以后,这样的疾病发病就少了。
    人首先要相信自己,别尽信医生。病重了,不行了,需要医生帮你调整。在一般的情况下,自我精神的调养,是至关重要的。你记住,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每个人都有的,你不要说我什么情绪都没有,不可能。但是一定要记住,为什么叫调情志?一定不让它过度,只要不过度,你就不会五内俱焚了。
    养生求医,有问有答
    问:樊教授,您讲了七情了,再给我们讲讲六欲好吗?
    樊正伦:欲其实就是我们的欲望,孔子说过,“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欲就是欲望的含义。情是内在的表现,欲就是人本能的欲望。在这个欲望中呢,最主要的欲望是饮食和男女。就是说我们和饮食文化和性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最根本的道理是要有度,因为情志呢,常常是欲望在人身上的一种反映,你的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就会生气,它们之间是有相关性的,但又不完全一样。欲望中带有很多行为上的东西,但是情志上呢,它不仅仅是个行为上的东西,它是个心理上的东西。
    问:咱们都知道心静如水,或者心境平和是人生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做起来的时候,对于我们普通人有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樊正伦:孔子讲了,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是什么?就是到50岁,你就应该把握住你人生的规律了。你把握了这个人生的规律,我刚才其实讲得很清楚,你把握了这个规律,你心里就会心安理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相信慢慢地就能做到,这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养生不是滥吃药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过分地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的患者到我这儿说每天都特别不想吃饭,我问他那你一天都吃什么呀?我听到的就是他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胃里面这么多药都进去了,你那饭还想吃吗?
    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去找医生,一得病,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着,实在不行了,再找大夫。现在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重视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说它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中医有种说法,叫“有病不治为中工。”医生的水平有高有低,10个病人治好8、9个是上工,治好5、6个是中工,治好2、3个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几率占一半,就相当于中工的水平。这是告诫患者有病了不要乱投医。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过分地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的患者到我这儿说每天都特别不想吃饭,我问他那你一天都吃什么呀?我听到的就是他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胃里面这么多药都进去了,你那饭还想吃吗?老百姓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可不是吃药长大的。五谷杂粮是养人的,没有说谁生下不吃东西,就吃药,只吃营养素就能长大的,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就给打点滴,好象不打点滴,这个病就好不了。我们要知道,是药就有三分毒,药是不能乱吃的,医也是不能乱投的。
    药物的滥用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养生障碍。我把它叫做“养生障碍”,不只是中药,还有西药。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药物的资源,也影响了我们的寿命。在养生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懂得慎医药的问题,就是谨慎地对待医生和药物。
    “医”“药”背后的千年哑谜
    为什么叫做药?中国的文化中,这个“药”和钥匙的“钥”同音同源,我们用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门打开,门开好了,你让它好好地养生去,别拿钥匙瞎捅它,捅来捅去,会把好门捅坏的。
    我们首先了解下中国文化中的医生到底是个什么含义,医生为什么叫医?为什么不叫“二”?不叫“三”?医生的“医”在中国古代它是一个什么字呢?它是在一个方框里面有一支箭,右边是一只手,底下是一个酒,这就是繁体字的医生的医,就是说人拿着盾牌挡着这个箭,有了盾以后,用酒去加以治疗,这就是中国医生的医的本源。中国的文字有同音同源一说,就是两个字,如果它的音相同的话,它们可以找到同一个根源上。那么医生的医,中国人把它叫做医生,不叫做别的生呢,我想它有两个含义:第一含义,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医者,依靠也,它和依靠的“依”同音同源,当你得了病,你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只得去依靠医生。
    咱们古代的病字是一个什么字?就是咱们现在是个病字旁“疒”,一点一横一撇,在古代这个两点其实是一个床,这边一点一横原来是个人,中间三点,就是人出了汗躺在床上,这就是疾病的病最早含义。就是说一个人得了病了,自己已经没法维持了,就要找一个靠背,那么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就应该是患者的靠背。所以医生的责任,首先不要想像经商那样去发财,第一应该想到的,就是病人不行了,你是他的靠背,你是他的依靠。
    中医治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治到“一”的这种状态。这个“一”是什么?我们中国文化中没有零,中国文化中最早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太极,把这个太极拉长了就是“一”,“一”在中国的含义里面,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就是阴和阳完全平衡的时候,就叫做一,所以老子说“道生一”。那么“一”的状态,在中医学上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当你人体的阴阳处在完全平衡状态的时候,就是“一”的状态。处在“一”的状态时是没有疾病能够发生的。中医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在治病的过程中,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治成“一”的状态,而不是治到“二”的状态,二的状态,就是阴是阴,阳是阳的状态,那叫“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治到最后人死了,就叫“二”了,就不是阴阳和谐的状态了。以上两点就是中国医生中“医”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一下“药”意义,为什么叫做药?中国的文化中,这个“药”和钥匙的“钥”同音同源,钥匙是干吗的?当然是开锁的。你身体的这个门打不开了,这时候,就要找大夫配把钥匙,这就是药的作用。相反,如果这个门好好的,你天天拿钥匙瞎捅它,好门也会捅坏的,所以钥匙是不能乱用的。
    如果我们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把医和药的意义弄明白了,人们按照这个原则来养生治病了,那么,这个人的状态就是阴平阳秘的状态了。我们用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门打开,门开好了,你让它好好地养生去,别拿钥匙瞎捅它,捅来捅去,会把好门捅坏的。这是医药的真正含义,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就要谨慎地来对待医药了。
    中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
    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做药物。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
    那么,我们怎么谨慎地对待医和药呢?我们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有两种含义,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是从分析的角度讲,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对哪些脏腑,哪些组织会造成损害。西药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化学成分告诉你就是什么,都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它药物的成分很明确,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确,说明书中告诉你非常清楚。如果要想使用西药,一定要严格地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
    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我们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
    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做药物。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所以,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弄明白中医在怎么治病,如果一味地跟着西医的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就是毒药。比如说,人参好不好?好!但是看给谁用。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总的来讲,人参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肯定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慎重。
    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木头可以长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呢?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一个蘑菇来。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你看它还长吗?它肯定长了也会缩回去。
    前面我们提到过,人类不可能在一个纯之又纯的环境里生活。大自然不论什么细菌病毒还是人和动物,都给予生命的权利,给我们人类生命的同时,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生命的权利,那么你这儿既然有了细菌和病毒,为什么不得病?中医很好解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你处于非常平和的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你状态很好的时候,你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想。如果这个细菌、病毒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话,就用不着人来消灭,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它可以生存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它一定有它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观念。
    药高一尺毒高一丈
    我们一得病发烧了,咳嗽了,就要到医院去。你到医院里,我们现在医院做的什么检查呢?它的一切检查都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找到致病因子并杀死它,病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我们现代医学里的思维,这种思维对不对呢?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件坏事是他做的,你把他处理了,这事件就平息下来了。但是从根本上讲,它的弱点是什么?这个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在,是因为它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要杀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大自然没有让它死。于是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它就要产生变异,它变异的速度可能远远比人类研制药物的速度要快得多。
    所以有的时候我常说,在外国人没有进来之前,活在中国的细菌病毒比外国的过得轻松,因为没有人要杀死它们,它们也不会着急着变异。
    干燥的木头即使有蘑菇菌种也不会长出来
    说到底,中医和西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那么中医到底是怎么看病呢?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严格地说,中医没在那儿治病,中医治的是人。佛家有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后面是结果。那么致病的因子是因,得病就是果,中间就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缘”。西医治病是从因入手,要杀死这种细菌病毒也好,杀死这个癌细胞也好,他都是从因入手的;那么中医治病从哪儿入手的?从“缘”入手,从条件入手。认为只要把这个条件切断了,这个因是不会变成果的,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是这么个理念。
    在治病的过程中,我们中医从来没想过杀死谁。我们的祖先在不知道细菌病毒之前,是怎么保健养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中医真正治疗的不是病,是人。中医治病的时候,用一些草根、树皮煮到一起干吗呢?它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因为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大自然赋予了人生命,赋予了自然界一切金、石、草、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能。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用的这些草根、树皮,用的这些金、石、草、木,用这些东西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被打破的这种内环境,使得你的内环境被调整过来以后,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儿找不到它发展的条件了,它很自然的就从1000个退到100个,100个退到10个,于是,你们俩又开始重新和平共处了。这就是中医对疾病理念的认识,也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北欧人,她34岁,去找我看病,是因为右侧长了一个卵巢囊肿,德国医生给她检查,说这个卵巢囊肿没有办法,只能摘掉了。因此她来问我中医有没有办法?我跟她讲,我说既然它能长出来,从中医的理念上看,它就能够消下去。她说这不可能,人家西医都说了,只能摘,不能消。我说那你自己解决吧,于是她就到德国做了手术,把右侧的卵巢摘掉了。但三个月以后,她又找我来了,她说樊大夫不行啊,我左边又长出来了。我这回不敢摘了,我刚34岁,还没有孩子呢。她说能不能吃点中药。我给她吃了三个多月的中药,她又去西医检查。回来以后告诉我,说中医太神妙了,西医说这边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既没动刀子,也没动剪子,怎么就把这个囊肿给消下去了?就这件事,我给她讲了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木头是可以种蘑菇的,只要它是木头。如果是钢铁的话,它只能生锈。木头可以长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呢?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一个蘑菇来。人体的某个地方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蘑菇,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它长出来,你把它摘了,这种摘掉蘑菇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确实是办法,但是我认为它不是根本的办法,因为它既然是木头,在一个环境下,它就会长蘑菇,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只有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蘑菇就没有了。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我给你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实际上起到什么作用?我没有去摘这个蘑菇,我改变了你这个蘑菇能够生长的环境,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你看它还长吗?它肯定长了也会缩回去。我给你吃三个月的中药,我没有用手术的办法,用中药的药性,改变了你的内环境,依然是用药性的偏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把你能够长蘑菇的环境调整过来了,那个蘑菇不就不长了,长了也会消去的。
    当中医遇到希特勒
    很多人说中医科学,但我要说的是中医怎么科学呢?中医里面有很多药物,在实验室里都不能够杀死病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藿香正气,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点藿香正气,藿香正气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内里有寒和湿的时候,这时候你体内是寒湿的状态,中医的藿香正气里面都是散寒祛湿的药物,但它在实验室里,藿香正气水煮完了以后,把那个大肠杆菌放进去,它一个都杀不死,反而它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本来藿香正气的药物就不是杀死大肠杆菌的,它是调整你体内状态的。所以西医很多人说,因为它不能杀死病菌,所以就是不科学的。
    其实科学不仅仅是一个杀死谁的问题,病治好了,把你的状态调整好了,你已经从腹泻的状态变成正常状态了,你说谁科学?谁不科学?我看两个都很科学。你可以用抗生素,我可以用藿香正气,道理是一样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从中医文化理论的角度讲,中医更强调了以和为贵,因为西医老想杀死谁,那谁不想死,大自然不让它死,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你今天用了,明天就没有用了。现在西方医学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所以西方医学已经非常慎重地使用抗生素了。中医遇见这个问题怎么办?它不管你变成了萨达姆,还是变成了希特勒了,只要有这个环境存在,它就能发展,中医把这个环境撤掉了,在你这儿就找不到发展的条件了。
    正因为我们祖先从来讲以和为贵,没想杀死谁,所以我们两千年前用的中药到今天依然有效。我想如果大家理解了这个理念,就能够理解中医那些用草根树皮做成的中药为什么能够解决疾病。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他们俩的根本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医更侧重的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况,从而使得疾病不能在你这儿找到它发展的余地,这就是中医的基本含义。
    20岁以下、50岁以上,用药更需当心
    在临床上,我也看到过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打了两支链霉素,耳朵就聋了。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在20岁以前,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地使用西药。因为西药的副作用是需要你自身的能力将其调整过来。我们小时候没看见那么多白血病患者,但现在十六七岁的小孩患上白血病的屡见不鲜,再查一下这些孩子往往都有小时候滥用抗生素的历史。
    20岁以下的小孩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西药一定要慎重。西药的药效很显著,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人在20岁以下的时候,身体没有长成,这时候你大量地使用了抗生素,作用是起了,但我们身体付出的代价却很大。比如很多抗生素对肝肾所造成的损伤写得很清楚。在临床上,我也看到过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打了两支链霉素,耳朵就聋了。你说谁负责?没人负责,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在20岁以前,由于自身的气血还没有长成,自身的排毒能力还不完善,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地使用西药。因为西药的副作用是需要你自身的能力将其调整过来。我们小时候没看见那么多白血病患者,但现在十六七岁的小孩患上白血病的屡见不鲜,再查一下这些孩子往往都有小时候滥用抗生素的历史。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西医还没那么普及。我们得了病怎么办?家里老头老太太告诉你不是吃点小儿至宝丸就是吃点小儿七珍丹,我们不就这么长大的吗?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要知道,把这些药物打进去以后对这孩子的机体的损伤是潜在的。到了他青春发育期的时候,由于他的先天机体在他的成长过程里面受到了损害,到了这个时候他会表现出来,这时候就没有人再替你负责任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在西药的使用上,年轻人和小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我看到的太多了。现代独子家庭越来越多,一般家里就一个宝贝,四个人祖孙三代就天天对着他,我们医院里面是,只要有小孩来看病的时候,来一个小孩,起码后面跟着四个,三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且常常用上药烧就退,过两天肯定又起来,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体内的状态。这个状态没解决,尽管把这个致病因子暂时控制了,但这个状态仍然存在,过两天这个致病因子仍然会发展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恢复到我们传统中,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里有很多好的儿科药,相比较之下,比西药要安全得多。
    小孩得病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吃出来的,一个是着凉了,所以中医讲养生的时候,讲到要儿童养生,有一句话是“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孩,饿着点不怕,小孩怕撑,因为他的脾胃功能很弱。那么怎么办?我觉得如果他有点轻微的感冒,你用点小儿至宝丸;如果有点积食,大便特别干,大便特别臭,就用点王氏保赤丸,把它里面泄一泄,里面的热散了,小孩就会平稳。太娇惯的小孩是长不大的。咱们过去把那个小孩名字都是什么“狗儿”的,“猫儿”的,就是希望这些小孩能够非常顺利地成长。
    对于50岁的老年人,用西药也要慎重地考虑。为什么?因为他的解毒能力随着机体脏腑功能的减弱而减弱了,排毒能力在降低。西药进入身体以后,药物的毒是需要身体排出和代谢的。如果这个毒排不出去,存积在体内,那就会摁下葫芦起来瓢。它引发的那些潜在疾病在老人的身上反应得就更突出了。所以儿童和老年人这样两个年龄段的人,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慎重地使用西药。
    更年期在调不在治
    如果你脚崴了,如果你扶着墙慢慢走,一个月后就能自己走,如果我用车推着你,一个月以后你可能就不会走了。我们有很多更年期的同志,血压不稳定,血压高了,到西医那儿去检查,说这不行,这儿血压高了,就得吃降压药。一旦吃上降压药就要终身服药。
    除了以上两类人慎重使用西药外,更年期阶段的同志更应该慎重使用医药。女同志在更年期的时候,她的脏腑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在这个组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指标的改变。表现在临床上,西医可能发现血压高了,或者是血脂出现变化了。
    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更年期的阶段,人体本身就是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这时候,不去考虑她整体的情况,而是更多地考虑这儿多了,那儿少了,单纯地看指标变化,用药不当,就会把假病治成真病。比如我们有很多更年期的同志,血压不稳定,血压高了,到西医那儿去检查,说这不行,这儿血压高了,就得吃降压药。一旦吃上降压药就要终身服药。就像你脚崴了,如果你扶着墙慢慢走,一个月后就能自己走,如果我用车推着你,一个月以后你可能就不会走了。
    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你要用调整的办法,把她的气血调整过来了,过了这个阶段,她就会稳定下来。人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如果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把她当成病,开始给她用降压药,那就等于你给了她一个轮椅,拿轮椅推着她,用药物来控制她的血管。控制她的血管的结果是什么?要知道,我们的血管是有一定的弹性的,但这个弹性是有一个度的。本来你的血管就在正常的老化中,如果你不断地用这些扩张血管的药来控制血压的话,控制一段,这个药就不行了,你就得换一种药。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特别注意,用中医的话讲,在这个阶段中,重在调,而不在治。重在调养你的状态,而不在治疗你的疾病,因为疾病只是一种现象。它是由于你的状态不好了,所以才出现了这个疾病。
    你的胃不是塞保健品的锅炉
    过去困难时期,家家都要有些粮食,现在没人存粮食了,但药柜里什么都有:维生素、鱼油、降压药等一大把。很多正常人早上一把药,中午一把药、晚上一把药,然后跟我说胃不舒服。我就告诉他说你这是胃,可不是锅炉。
    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开始注意健康了。近年来的保健品是越卖越火,中国人又多,也好骗。现在的保健品都是打一枪换一地方,今天出一保健品,炒得火热,过三天没影儿了,这种现象太多太多了。真正治病的药,它的面就很窄,生产保健品呢,只要把它推出去,中国老百姓一人一块钱就是13亿,所以他打一枪换一地方就够了。
    现在有人看似保健养生意识增强了,只要人家能说出名子来的保健品,有钱就买。过去困难时期,家家都要有些粮食,现在没人存粮食了,但药柜里什么都有:维生素、鱼油、降压药等一大把。很多正常人早上一把药,中午一把药、晚上一把药,然后跟我说胃不舒服。我就告诉他说你这是胃,可不是锅炉。
    我们有很多保健品,是在一些中药里面放点儿西药,甚至为了利润再放点儿激素,让你吃完感觉特舒服,结果久而久之,你就留下了病。所以,我们面对保健品一定要慎之又慎。很多保健品在宣传中说,这个可以大补元气,那个可以大补元气,我告诉大家不要相信这些话。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元气是不能补的,如果元气能补的话,那秦始皇、汉武帝就不用死了。元气就是你生命之气,人的元气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中医上的元气叫做原始之气,是伴随着爸爸妈妈给你的生命而来的。《黄帝内经》讲“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所受于天”,这个“天”是谁?就是生你、养你的爸爸和妈妈,“与谷气并而充之者”就是讲如果不用后天的食物来补养的话,就只能维持你七天的生命,元气耗尽的时候,就是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所以中医学中讲,就是“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说你受于“天”。当你生下来以后,这个气既有爸爸妈妈的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同时你还有后天的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通过这些来维持你整个生命过程。在这个生命过程中,元气从你生下来开始,一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被消耗的过程,可以说,元气维持了你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
    关小元气的阀门,善待身体
    元气就像我们用的煤气罐,如果你爸爸妈妈给你很好很圆满的一罐,你24小时一直把火门大大地开着,你的寿命也不会长。如果爸爸妈妈只给了你半罐,你老把那个火门开得小小的,老让它小不溜儿地使用,你的寿命就长。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元气与寿命呢?元气它就像一个定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天天用的煤气罐,爸爸妈妈给你生命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身体都非常好,母壮则子肥,你的元气就会像新装的煤气罐一样,非常充盈;如果爸爸妈妈身体不好,给你的元气不足,就像只给了你半罐煤气一样。这个半罐和一罐,它和寿命是什么关系?我们讲节饮食也好,顺四时也好,调情志也好,慎医药也好,干嘛呢?元气消耗,就像前面的火门,当你在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受到疾病干扰的时候,你的火门就被开大了。火门被开大以后,你的元气的消耗就多了,元气消耗得越多,你的寿命就越短,它们就这么一个变动的关系。
    如果你爸爸妈妈给你很好很圆满的一罐,你24小时一直把火门大大地开着,你的寿命也不会长。如果爸爸妈妈只给了你半罐,你老把那个火门开得小小的,老让它小不溜儿地使用,你的寿命就长,这就是元气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在人的生命中,关键是自己,只有你自己节约地使用你爸爸妈妈给你的生命之气,才能保证长寿。
    那医生的责任是什么呢?医生就是当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当你处在一种疾病状态的时候,在你的元气过度消耗的时候,把你元气的消耗限制在最小的程度。这就是大夫,所以老百姓说,医生治病救不了命,你元气耗尽的时候,就是拿人参堆着你,你也活不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对医药不可过度地迷信。
    当你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找医生去调整,但是如果你把医药都看成神仙的话,你就忘掉了自我。我们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好了,手中的钱多了,所以见了什么保健品都吃。只要听说哪个大夫好,就趋之若鹜。我觉得这种趋势是应该注意的,我们自己应该更注意自己的养生,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不能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这样说不是让你完全不要指标,不完全靠指标活着,是因为指标常常表现的是在你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状态中的一种反应。其实人的这种状态是随时随刻都在变动着。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过分地依赖医药,今天听这个中医大夫告诉你吃这个药,明天那个西医大夫告诉你吃那个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瓦太多了,就把房子给压垮了。本来你这个房子漏了,是想加点瓦,结果你瓦太多了,把房子压垮了,那就划不来了。
    养生求医,有问有答
    问:西药过期的不能吃,我请问一下,中药过期的能吃不能吃?
    樊正伦:西药因为它是化学药物或者生物药物,它有很具体的保质期。严格地讲,中药的饮片和我们常用的中药,只要它不长虫,不霉烂,你就可以用。而且有很多中药,必须放的时间长了才有用,你比如说陈皮,那个橘子皮,不是那个新鲜橘子皮拿来就能当中药,为什么叫陈皮呢?得放久了,才能够用,它越陈,越好。但是你一不能让它长霉,二不能长虫。长霉了药会降低药效,另外一个不要长虫,长虫了,倒不影响什么药效,就是那个药的质量就差了。我觉得除去这两个因素,从中医的理论上看,只要它不霉烂不长虫,你就可以留着。
    问:现在有人说要我们尽量一年检查一次身体,并且都是西医的检查方法,如果要去检查看中医的话,有哪些检查方法?
    樊正伦:西医进入中国以后,更侧重的是你每一年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我认为,这个检查尤其对中老年来,还是必要的。中医全面的身体检查,一般来讲是比较少的,你说找一个好的中医给你号号脉,说我现在的状态怎么样?他也可以号出来。因为事情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西医检查的时候,比如你看我们有很多心脏不好的病人,他开始就感觉心慌难受,到西医那儿检查,人家西医说没事,你回家吧,注意点休息,也没有什么治疗,因为西医是什么情况?它不给你带什么帽子,说治疗不了。过了一段,心脏出问题了。这个时候戴上帽子了,再治起来就困难了。中医往往防患于未然,当你有了感觉的时候,中药适当地调整,就可以阻断你从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中医说上工治未病,不要把那个病已经做成了,你再去找他。当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地找中医调整调整,我觉得这是养生中必不可少的。
    问:我们在熬中药的时候,一旦要是熬到没水了,是不是就成毒药了?
    樊正伦:对,糊的药是不能吃的。中药采用的是煎服法,煎服法有很多特点。你比如说滋补的药,补肾的药,常常就要煎的时间长一些。有一些感冒的药,治疗风寒风热的药,因为药本身的气和味,你不能久煎,你煎的时间长了,它就没效了。另外希望大家煮药以前先泡上半个小时,你别来了就上锅,很多药煮完了以后,好多药物里面还是生的,咱们说的里面的心还是硬的,那些药物就起不了作用。所以煎药在中医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拿武火煮开,文火慢炖,这样让它有一个充分的融合的过程。如果煮糊的药最好就别吃了。另外煮药的时候,别以为拿什么锅都行,最好不要用铁锅,还是用咱们的砂锅,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找对根源,高血压的治疗更有效
    中医不把高血压做为一个病症来治疗,认为它是一种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肝阳上亢,也可能是痰淤互结,找对了根源,治疗就顺水推舟了。
    严格地讲,血压高在中医中是一种现象。你觉得头晕了,甚至有的人头不晕,去量血压,西医就会告诉你这是血压高了。
    西医把血压高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所谓原发性就是没有其他疾病,就是血压高了;继发性的高血压就是你由于别的病,比如肾病或者其他的疾病造成血压升高。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为什么会产生高血压呢?西医现在的结论是:原因尚未查明。原发性高血压说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有可能是个体因素。西医认为就现在的手段还不能查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高血压这一事实,他们认为高血压会造成人体心、肾脏功能的损伤,所以就对症治疗,采取扩张血管的方法来降低血压,减少心、肺、肾脏的负担。这就是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它的作用很单一,因为血压高了就使你的血管的压力大了,用扩张血管的方法,只要吃进药去血管一扩张,压力就减小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你就觉得舒服了。正是因为治病针对的单一性,决定了西药治疗高血压方面的效率是很高的,很多降压药吃进去就管用。
    中医怎么看待呢?中医对高血压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医学里没有高血压这个名字,高血压在中医中可以被归纳在这么几个方面:肝阳上亢,就是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痰淤互结,头晕脑胀,四肢发麻,脾胃虚弱。这些都可以出现我们所说的高血压的症状。那么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上首先看什么呢?临床表现出的头晕、心慌、手麻,甚至抽搐的这些症状,中医就会分析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肝阳上亢的话,就得用育阴潜阳的办法,就是让你的阴阳平衡起来,让往上走的阳气能够降下来,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如果是脾胃虚弱,这时候肝阳上亢是一种现象,而脾胃虚弱是主要矛盾的时候,就要用益气健脾的办法。如果你吃得特别多,血脂特别稠,低压特别高,属于痰淤互结的话,中医就得用化痰祛淤的办法。
    也就是说,在西医中同样被诊断为高血压的,在中医这儿就要因人施治了。中医会根据人不同的发病、不同的状态,把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起来,加以调整。如果是肝阳上亢造成的高血压,吃了些育阴潜阳的药就能下来,有人说中医降压慢,但实际上吃了药就能降下来,一点也不比西药慢。如果是由于痰淤互结造成的,就说明你血管里的血已经变得粘稠了,变成了黄河或者淮河的水,不加大血管的压力是过不去的,这时候只有让黄河的水变成清水,血压才能够恢复,血管的弹性才能够进入正常状态。要知道,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清水变成黄河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这个治理的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般中医对于急性的或者是症状型的高血压,用育阴潜阳的办法很快就能降下来,但是对于那种低压很高,伸开舌头是紫色的,舌系带就像那蚯蚓似的那种痰淤互结型的高血压,就得假以时日了。欲速则不达,冰箱里面冻瓷实了,你敢拿开水烫吗?一烫的话里面冻的肉肯定都完了,所以只有让它慢慢地缓下来。
    血压高在中医看只是一种现象,我见过一个大出血的病人,血压始终是一百多,低压就一百多,而且怎么也不行,用降压药也降不下来。由于她大出血以后,脾胃弱了,血管里没血了,心脏的功能也弱了,你想心脏功能弱,血管里没血了,又要维持生命,血管就得加大压力。这时候用点补血药,血一上去血压就下来了。恐怕这个问题就不是单纯用降压药的问题。
    因为中医是治本的,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中医的治疗绝对不仅仅只针对高血压,而是针对你的全身状态去的,把全身和脏腑的状态调整好了,血压就会正常了。
    老年人就该养肾精,活血通络,预防骨骼退化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50多岁以后就开始坚持服中药调养,不要等事已成再去做,在用中药补骨生髓的同时,要注意多喝点骨头汤,以髓补髓,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我么看那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西医最大的特点就是哪儿坏了修哪儿,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开车出了事故,事故就像病一样,那西医怎么办?西医就像汽车机械师,只要出了事故,他得把发动机、油门、刹车都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完说哪坏了,轮子的问题就要把轮子换了,发动机有毛病就把发动机换了,刹车不行了就得换刹车。而中医呢,中医就像交通警察,首先是在路上争取把事故减少到最少,没有最好。如果出了事故,首先要看看今天天气阴不阴,地上滑不滑,司机喝没喝酒,它们两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老年人骨关节退化是常见病,也是很多人在过了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的一种疾病。为什么会出现呢?中医认为,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其中肾是非常重要的脏器,肾是干吗的?是藏精的,它的生成最晚,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是主骨骼的,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是中医的理论。
    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软骨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不充盈。一般来讲,人的肾气到十四五岁以后才会逐渐充盈起来,肾气不充盈的时候,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的弱,骨质得不到濡养。老年人过了五六十岁,他的肾气也弱了,肾精不足了,骨头里的骨髓又进入了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疏松了。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50多岁以后就开始坚持服中药调养,不要等事已成再去做,在用中药补骨生髓的同时,要注意多喝点骨头汤,把骨头打碎了,熬点骨头汤,以髓补髓,这是中医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我么看那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老人和小孩在某些地方是很相似的,小孩的脑子没长成,老人的脑子退化了,所以说“老小孩”。这是由于他的肾气所造成的。从中医的角度看,就要用补肾益精的根本办法,除此之外,还要用活血通络的办法。因为老人一方面是肾精弱了,骨质改变了,由于骨质变了就不愿意走了,但越不愿意走,血脉就不通利。如果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外我建议50岁以上的同志,最好的锻炼是每天走路。不要十天不动,一天跑到健身房去折腾。汗血是同源的,你十天不动,一天去那儿弄得大汗淋漓,好像是锻炼了,其实那叫折腾。“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出的太多的时候,血就要受伤了。所以老同志最好是每天坚持走路,走到什么时候呢?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气血开始运动起来就行了,这时内在的废弃物就已经排出了,这就达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
    如果大家从50岁开始,注意调养肾气,注意疏通气血,多吃点儿骨髓类或坚果类的食物,我想等你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肯定还能健步如飞。
    中医调节肺、脾、肾来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并不是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饮食常常反应了身体的需要,但饮食要注意适量,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分三个阶段,通过分别调节肺、脾、肾来治疗,也有机会治愈。
    现在有很多糖尿病人,大家对糖尿病可能最关注的就是能不能吃或者吃什么东西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五谷,这是西方医学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淀粉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就能在身体内转化成糖。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观点特别盛行,现在,西方医学也在开始调整了,他们也发现不吃五谷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我觉得在中医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饮食不能首先看指标,而首先要看感觉。我做了40多年的中医,发现我们祖先在饮食上没有那么多禁忌。但有的患者跟我说过,说自己不愿意看中医,因为一看中医,开的药苦不说,也同时告诉我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好像我就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其实中医并没有这位患者说得如此严重,中医说当你有高烧、高热、感染性疾病等外感病的时候,需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一些,对于其他病症来说,尤其是慢性病是没有什么特殊禁忌的。
    中医认为,对于成人来说,如果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话,那就证明了你身体需要这种东西。这就是我们凭感觉活着的最好理解,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孕妇吃酸的是因为肝血不足。所以,口味的改变就反映着你身体的需要,所以我认为,我们特别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想吃就可以吃,中医没有这么多饮食禁忌,但还是有一点要多加注意,就是要浅尝辄止。本来你想吃某种东西,吃了就满足了自己身体的需要,但吃太多,吃过了,超出了身体需要的范围,它就要伤害你了。
    所以我告诉读者朋友们,不要把糖尿病看得那么可怕。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用了胰岛素以后可以把血糖降下来,但是不敢保证你的并发症一定不会发生。中医的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上消的时候,是糖尿病初期的时候,主治在肺;中期是中消,主治在脾;在下消的时候主治在肾。通过中药的调养及合理膳食,我认为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临床上也确实有通过中药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现在都可以吃月饼,什么事情都没有,但这也因不同人的体质不同而不同。
    总的来说,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的治疗,总的原则是初期治肺、中期治脾、晚期治肾,经过合理的调节和合理的膳食,问题会解决的。
    保证孩子健康,父母的两件必做之事
    小孩子的病既难治又好治,难治的是他自己表达不清楚,好治的是因为小孩没有那么多喜、怒、忧、思、悲、恐、惊,没有那么多思虑,所以他的病主要有两类:一个是吃出来的,一个是着凉了。小孩子脾胃很弱,家长不明白的话,就常常给他摄入过量的食物和营养,在体内形成一种湿热的局面,形成积滞。
    儿童特别是10岁以前的小孩子处在一种稚阴稚阳的状态,就是他们的阴气和阳气都没有成熟,阴阳都很弱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里面常常处在一种“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什么叫做“阳常有余”?就是他生长发育特别快,给进的食物营养太多,但脾胃太弱,运化不了;“阴常不足”就是儿童生长很快,但补充的物质营养不足。这两种都是不平衡的状态,使得儿童一旦生病,最容易化热生风。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小孩子一发烧就到39℃,紧接着就会抽风。为什么?除去外因外,最主要的就是他自身的状态是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我发现,小孩子的病既难治又好治,难治的是他自己表达不清楚,好治的是因为小孩没有那么多喜、怒、忧、思、悲、恐、惊,没有那么多思虑,所以他的病主要有两类:一个是吃出来的,一个是着凉了。小孩子脾胃很弱,家长不明白的话,就常常给他摄入过量的食物和营养,在体内形成一种湿热的局面,形成积滞。就像我们的杯子,如果里面是冷水,它对外面就不敏感,但里面要是盛满了热水,对外面就敏感了。再打个比方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子好,但看给谁用,他花不出去,都在里面存着,能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看发烧的小孩子,他们的舌苔都是黄腻的,大便都很干燥,俗话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邪”,他的肠胃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切忌不要毫无节制地给予食物。
    孩子的健康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要对孩子健康的直接责任人,如果是小男孩儿,那妈妈的责任就重,因为小男孩儿本身就是阳刚之气,妈妈带出来的男孩子,阳刚中带三分阴柔之气,他就不惹事打架了;如果是小女孩,爸爸的责任就重,因为爸爸带出的小女孩儿阴柔中带有三分阳刚之气。要想保证孩子的身体,作为父母在孩子10岁以前,两件事儿是必须要做的:第一,每天晚上的天气预报一定要看,明天是什么样的气候,该给他穿什么样的衣服;其次,孩子大便完了,一定要观察一下。大便反映了孩子的饮食状态,如果大便特别干燥,味道特别大,就说明体内有积食了,给他吃点像王氏保赤丸这类的泻药,现在的孩子不是没东西吃,而是吃得太饱了,用一点泻药让他疏通了,体内的积热就没有了,就不容易外感了,现在的孩子出现胃痛,大部分不是虚寒,是湿热。应该把体内的湿热打一打,胃疼就好了。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这一代好到不知什么程度,所以大部分不是补的问题,而是要以泻为主。
    三七是预防和治疗“三高”的妙药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饱受“三高”症的困扰,即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甚至已经侵蚀到了年轻人的健康。对于这些病症,我给读者们建议可以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因为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是活血而不破气。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饱受“三高”症的困扰,即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甚至已经侵蚀到了年轻人的健康。对于这些病症,我给读者们建议可以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因为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是活血而不破气。
    三七和人参是同一科属的,一个长在东北,一个长在西南。贫瘠的土地是不长人参的。东北是木气和水气很重的地方,肥厚湿润的土地其性属阴,长出来的人参是三枝五杈,它那个枝叶全是三和五为数,三、五是奇数,是阳数,所以它是一个从阴引阳的药物,主要作用就是把精化成气,所以如果精不化气的时候,用点人参,马上气就出来了,但是如果肾精已经很亏了,你再吃点人参,本拔则木摇,会适得其反。
    《周易》里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肥沃的土地,三七长在西南,也是三枝五杈。它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可以益气统血,所以很多人把三七当止血药用,甚至很多药典上说三七只能吃3克,多了就不行了,因为它能止血,吃多了血就不流了。
    我曾经亲身去云南做过考察,云南当地的老农告诉我,过去发配到云南的罪犯,进狱之前都要被打杀威棒,要是不买通人,这个过程是非常受罪的过程。要是买通了狱卒,他就会给犯人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给他喝了,这药里面的成分主要是三七。喝了三七药打完了以后是什么结果呢?棒疮两天迅速消散,被打出的淤血都能被散掉。
    但我们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服用三七粉一定要坚持。化冻也要九九八十一天,不要说今天我吃了两次怎么还不下来。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服用5克、晚上服用5克,像冲茶似的,冲了就喝下去了。
    养生求医,有问有答
    问:体检查出来心肌缺血,请问有何影响?如何防治?
    樊正伦:心肌缺血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中医认为一般是指心脏的波动率差,中医不讲心肌缺血,而是心气虚、心血虚都可能造成心肌缺血。中医一般认为心是阳中之阳,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我个人看应该用益气活血的办法。像益气的药物黄芪、党参,活血的药物像丹参、三七,通过中医的治疗我觉得他的病会好。
    问:每天早晨起床感觉口苦,经常口里生疮,体型偏瘦,经常熬夜,面色有点黄,如何调理?吃点什么中成药好?
    樊正伦:就他所说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分析,第一面色是萎黄,而且较消瘦,萎黄说明脾胃有问题,脾胃有点弱,四肢消瘦,消化能力弱。脾胃弱为什么口苦、出现溃疡呢?脾胃的作用是生清与降浊,就是你吃进去的东西有用的化成气血,没用的排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弱,吃进的东西不能完全化成气血也不能排出体外会形成湿热内聚环境。而这种湿热的环境,要有出路,口腔溃疡就是它的出路。所以口腔溃疡会经常反复发作,出现溃疡以后湿热找到出路,过几天就好。因为脾胃比较弱,过几天湿热又在里面停滞下来,会出现周期性发作。遇到这种情况,中医认为一方面益气健脾,一方面辛开苦降,用黄连这类药物去热去湿,用干姜这样的药物提升阳气。我可以开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供读者参考,就是2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开的甘草泻心汤,一共八味药“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丹参、大枣、石膏、生地”吃了就好了。你好了以后,一个月吃一次,连着吃三个月就不发作了。
    问:吃中药需要配合时辰,比如补心的药早上九点多钟吃,收效也蛮不错的,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医生不强调这点了呢?
    樊正伦:你说的时辰问题跟中医学的子午流注有很大的关系,人和自然界是整体,一天里人的五脏六腑在不同的时段,各个脏器的状态是不同的,有的是旺盛状态,有的是抑制状态。过去有很多老中医,在这个问题上是有过研究。现在中医丢掉的东西太多了,比如研究自然界气候的五运六气,研究气血运行规律的子午流注,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将其作为糟粕丢掉了,因为按照现在的仪器测不出来这个时间旺盛、那个时间不旺盛。测不出这种状态,看不见的就认为不存在,认为这就是糟粕的范畴,其实我觉得这些问题正是中医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如果医生给您开出这样的处方,而且您在临床中确实有效,我觉得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做下去。
    问:经常感觉到嗓子眼发辣,好像有一点周期性的感觉,这时什么原因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医治呢?
    樊正伦:从西医讲这是慢性咽炎,一般中医讲发辣的感觉,是由于阴阳不平衡造成里面有虚火。中医把火分为两类,一类是虚火、一类是实火。如果这种状况经常出现,而且不剧烈,这是虚火,中医认为不是清热解毒,而是引火归原的办法,通常用补肾的办法反而就不辣了。
    问:刚刚您讲到了小麦和水稻的性质是不同的,那如果南方人到北方来生活,是不是也不应该老吃大米?另外现在北方人在北京,南北物资交流特别多,南方的水果也很多,是不是吃南方水果、蔬菜对北方人来说也是不太适应?
    樊正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橘生江南则为橘,橘生江北则为枳。所以你看北方人比较魁梧,南方人总吃稻米身材不及北方人魁梧,南方人总是煲汤,广东这个地方只有生发,没有收藏。比如四川人总是吃麻辣,辣有散的作用,北方人如果伏天可以吃苦瓜炒辣椒,但如果秋天吃嘴上会裂纹,因为枯燥伤阴。我个人不主张吃太多反季节的东西,不同的环境要入乡随俗,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尤其是岁数大的人。岁数小问题不大,女28岁、男32岁之前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过了四十来岁,无论到南方还是北方,最好还是不要把习惯改变得太厉害,否则自己调整不过来,就要得病了。
    问:现在青壮年一般都是最忙碌的,那么这部分人群如何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保障呢?
    樊正伦: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饮食问题,情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医讲寒暑伤形,苦乐伤神,就是说情绪上的变化常常伤的是神。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即使定期检查也没有用。因为他们的生活热起来就像在蒸笼里,冷起来像在冰凌里,生活太不规律了,不规律的生活和不平稳的情志,是造成他们出现疾病的重要原因。你看很多诗人,音乐家,长寿的很少,就是因为他们进入角色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跟着角色走,不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多注意一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问:肚子不好怎么办?
    樊正伦:肚子不好是一种现象,中医称之为“证”。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你如果拉肚子西医检查你是哪种肠炎,中医角度就从两方面考虑,我觉得应该从肝脾两脏考虑,肝主疏泄,如果有时候拉稀、有时候便秘,可能是这方面有问题。如果肝火旺,有实热,用龙胆泻肝比较好,以清热为主,如果除热还有湿的话,恐怕就不止是清热,而且要利湿,这个我建议请比较好的中医大夫看看,看是虚火还是实火,分清楚,如果是实火就泻火,虚火就不可以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