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砖厂:未来粮食比黄金更“金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37:50
专家认为,只要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只要美元有下跌的可能,只要存在汇率战争的可能,黄金价格就会毫无悬念地上涨;投资黄金实际上就是做空经济,与美元相比,黄金再贵都不算贵。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位中国历经沧桑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粮食比黄金更有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曾讲过类似的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黄金与美元相比再贵都不算贵

近几个月,黄金价格一直在涨,且连续创出历史新高。9月22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发表的声明认为,从更长期看,潜在通胀指标目前所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低于联邦市场公开操作委员会(FOMC)所认为的与其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性使命最相符合的水平。因此,全球美元流动性将出现一个持续上涨过程,体现在货币价格上将是一个美元持续贬值的过程。这也是金价不断创新高的主要原因,但与美元相比,黄金再贵都不算贵。而这必将导致悲剧性的结果,因为不可能所有货币都同时贬值。根据数学原理: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必然导致其他货币升值。

观察美国经济,不难发现:一是美国向别国借钱消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二是美国试图搞垮最大债权国,掠夺“大股东”财产;三是美国通过本币贬值,达到赖账目的。这一次,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逼迫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人类经济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超级大国,会借给另一个超级大国这么多钱。在笔者看来,2011年,粮油等农产品领域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各国宽松货币引发通胀后,许多国家都会只剩下“买粮钱”。

10月1日,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价格全线暴跌,据传是由于基金清盘导致的。基金清盘的理由有点不可思议,9月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库存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总量17.08亿蒲式耳,较此前市场预期高出约3亿蒲式耳。库存的增加将使玉米供给更为充裕,从而打压了玉米价格。而让笔者深思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什么东西因自己有剩余而贱卖给其他国家。

农业领域或成“吸金”地

今年以来,中国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700.2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42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灾害损失各项指标均偏多。在笔者看来,未来农业尤其是农产品领域将成为主要的“吸金”地,理由有三。首先,有政策扶持力度。2011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内容极有可能是“深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届时,国家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新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农资、农技及政策支持。其次,通胀预期提升波动性机会。从CPI波动趋势看,通胀预期较为明显,国际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再次,频发自然灾害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今年,俄罗斯干旱、东南亚水灾、加拿大火灾导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减少20%。近期,强台风“鲇鱼”经过之处更是颗粒无收。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比以往有所增加,且危害加大,今年我国先后遭受旱灾和涝灾。而最后一根“稻草”是,各国为刺激经济、改善出口纷纷大规模印刷的钞票。

9月份中国CPI同比增长3.6%,创23个月新高,并有加速势头。近段时间粮食相关品种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但是,如果谁要担心农产品供不应求,无疑是杞人忧天,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是过多的流动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的CPI上涨,是在农业丰收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换言之,农业出现大丰收,农产品未必不涨价。可以预期,在各国货币泛滥、通胀预期上升的大背景下,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投机资金必然会大规模推高大宗农产品价格。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技术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2009年下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开始上涨并最终反映在终端农产品价格上,加之市场流动性充裕带来的投机行为和气候异常等因素,共同推高了农产品价格。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也正在逐步推高包括农民在内的低端劳动力成本。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过去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现在的农产品消费者,都将不断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综合来看,农产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具有较多投资机会。

国外粮食减产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气候因素导致的供给减少,也有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货币因素。从历史经验看,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今年全球性气候变化导致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上涨周期可能较以往更为持久。短期来看,在人口增长、消费转型推动农产品实物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已给农产品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价格管制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低估局面,已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地货币化的有效推进,而这一系列“三农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只能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来发现价值和解决。

从粮食需求看,主要来自个三方面: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在我国对工业用粮有明确限制的条件下,决定我国粮食需求的两大变量是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至少在2020年之前,我国人口仍将保持增长,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会不断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将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巨大变化,即通常所说的消费升级,其中高级农产品消费占比将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动物蛋白的消费。由于农业初级产品向次级、高级产品转化时,每向上一级能量转化率不到一成,因此在维持人均摄入能量不变的保守假设下,高级农产品消费比重的提高将会导致粮食需求总量增加。

农副产品价值重估不可避免

回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民财富增加近百倍,所有基础产品价格几乎都翻了几番,唯独农副产品价格因其敏感性,一直被国家严格控制着。长期压制农产品价格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农民的“相对贫困化”,使农业更加积贫积弱,另一方面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价值洼地”,使农产品价格相对其价值明显低估,客观上需要“价值发现和价格纠正”。在我国近二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周期内,当所有价值体系都经历重估之后,农副产品价值的重估迫在眉睫,更是不可避免。

农民的惜售心理不是历史的传承,以前农民收获完后都积极主动地卖粮还贷,现在惜售心理源于种植成本的不断提高。据湖北农业部门统计,今年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1—3月份,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7.3%、19.8%和27.9%,其中3月份是自2006年8月连续20个月上涨以来的最大涨幅月份。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资价格涨幅最大,化肥价格涨幅在12.6%—86%,涨幅最大的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每吨分别上涨66.7%和86%;农药价格涨幅在9.8%—33.3%,多菌灵、草甘磷价格均上涨50%以上;种子、农用薄膜、农用柴油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经济学认为,农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投机炒作虽可以短期导致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衡量,“炒家”其实只是价格发现者,不是价格制造者。任何“炒家”都不可能形成一种价格趋势,只有市场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话,那么这一定不是“炒家”的作用,而是客观规律的作用。

自古就有“谷贱伤农”的例子,现在并不鲜见。2006年黑龙江的“豆贱伤农”,导致了2007年国内大豆、豆油价格的超预期上涨。近期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扬,而今年四川、重庆、江西、湖北等地农田抛荒现象十分严重,势必会造成下一年度粮食一定程度的减产。在种植成本不断高企,粮食、油脂、油料等作为生活基础必需品的价格不断受到打压的情况下,农民的惜售心理会不断加重,最终可能会演变为“无物可售”的境地。

再看美国,美国的农业一直是亏损经营的战略性产业,政府强制推行“休耕制”,要求农场主每四年必须休耕一次,违规者罚款,休耕者补贴。美国田纳西大学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0—1998年间,美国农业补贴金额每年都在100亿美元左右,1998年后提高到每年200多亿美元。从1950年至今,美国农地规模从12亿英亩下降到9亿多亩,但同期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所以,美国始终保持着世界农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其现有农地规模为中国的3.1倍。我国有句成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句话用在美国农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上再贴切不过,因为美国农业和航天军工产业一样,是美国傲视全球的实力象征。如今,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日趋下降,手中还有一个撒手锏,就是粮食。全球粮食贸易的80%控制在四大跨国粮商手中,其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是美国的“百年老店”。

作为金融业者,我们要看懂两种天气:一个是自然天气,它决定着农产品的产量;另一个是经济环境天气。不同的天气,要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向和策略。然而,今年这两种天气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让许多投资者无所适从。过去的经验和规律已经过时,在现阶段哪里的风险最低呢?在笔者看来,未来较好投资领域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生产周期不能太短(太短不利于稳定价格);经济向好时价格会水涨船高(成本推动价格上涨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经济衰退不会影响消费;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其发展;扩大内需时,它是政府重点扶植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