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伊吕波剧场版ed:学术论文:摄影专业的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2009年申报一级摄影师的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46:41
摄影专业的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 广州市番禺区    陈子峰
导言

本文所指的摄影基础教育,是指高等院校摄影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是摄影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问题。

摄影专业指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全日制四/三年制的本/专科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职业摄影师,或是摄影记者及相关专业的工作。

 

一、我省摄影专业教育的状况

广东省从事职业摄影工作的人和摄影爱好者,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但有受过摄影专业教育,并有相应学历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因为历史的原因,从前的摄影工作岗位的定位为商业技工,人才的培养方式,基本上都是沿用手工行业的师徒手艺相传的模式。最典型的,就要数广州的艳芳照相馆了。因为这个岗位不属于干部的编制,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迄今为止,国家尚未有摄影专业的正式专业技术职称。

如今的社会干什么工作都要求从业者要有相应的专业学历、职称或职业技术资格,特别是公有制的单位更是如此。于是,一些院校就是瞄准了这样的实际情况:社会上严重缺少摄影专业学历方面人才,而相继开设了这个专业的教育。

从2003年起,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开设了摄影专业的本科教育,第一届的学生已于2007年7月毕业。该校的美术学院也开设艺术方向的摄影专业本科教育。

广州美术学院也于2004年开始开设摄影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2008年7月也有了第一届毕业生。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原来的广州职工大学)在上世纪的80年代开设了摄影艺术专业大专层次的成人教育,最后一届招生是2005年,笔者就是这一届的毕业生。

据说汕头大学也曾经开办过两届的摄影专业的专科教育。

笔者所任教的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数码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教育,是现今我省唯一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的摄影专业,于2009年7月有第一届毕业生。

各高等院校开设摄影及相关专业教育的时间不长,国家没有相应的教学标准,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的内容、结构体系的安排,以及摄影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不符合摄影课程本身的学科规律性的东西。所以,必须在摄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须合理优化,高等院校的摄影专业教育才能承担得起培养高素质摄影人才的社会使命。

 

二、摄影界存在问题

不少的摄影专业的教材都在强调:“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明本来是一个科学的事件,所以才冠以“摄影术”之名。其发明者达盖尔本来就是一名物理学家,尼·埃普斯是印刷厂的一名制版工人,“达盖尔摄影术”也是由法国科学院于1839年8月19日命名并授予其发明专利的。摄影的发明的本意是为了取代绘画的,所以摄影的诞生又被视为是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一个艺术史的事件,也就有了 “技术”、“艺术”的“名言”。

在专业学科的归类中,因上述的原因,就把摄影归类到艺术中去。但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却又只有摄影才会经常地出现了这一滑稽的现象:绝大数人在讨论、评判摄影作品,都是作品的拍摄参数的技术性问题,而鲜见(评委除外)讨论、评判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询问获奖作者的问题也是几乎无一例外的:“用什么器材拍的?”、“如何拍的?”、“有没有‘P’过的?”、“怎样‘P’出来的?”而鲜见有人问作者“为何如此拍?”、“为何如此‘P’?”影友相聚,讨论的话题必定是摄影器材,从来都只多见“军备竞赛”,却少见艺术争鸣,每一个摄影活动就是一个摄影器材的展示会。

很多摄影者对摄影器材的技术认识都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性”却又是非理性的,他们自动分为“C”(佳能)和“N”(尼康)两派,有的摄影者对于那些连自己都没有用过、甚至可以说是这辈子都不可能用过的器材,就敢在报刊、博客上写评述,对其认识、描述、技术参数、各项指标、甚至镜头的MTF,都是来源于报刊、杂志上的商业宣传,或者是抄袭别人同样来源而发表在报刊、博客上的评述。自己在现实中不可能“武装到牙齿”,就在梦中想实现,人成了器材的奴隶。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摄影界的悲哀。

又因为我国社会的历史原因,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对于手持单反机的摄影者尊为“记者”。这就使到很多摄影者真的以“记者”自居了,狂妄地认为自己应该享有凌架于他人之上的“特权”。在拍摄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尊重他人。

很多摄影家都是以大老粗自居,以无文化为荣,他们鄙视摄影教育,犹其是理论方面的教育。更可怕的是,各级的摄影组织竟然也以实际行动去鄙视、践踏摄影的理论建设,才会发生广东省摄影家协会2007年新春年会公开的集体打斗的流血事件,其起因就是摄影理论家“公元”先生在台上讲演,与会的摄影者们不耐烦,用筷子敲打碗碟,轰他下台。这可算是广东摄影界的一大耻辱了。

各级的摄影组织认为“获奖就是硬道理”,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那些“获奖专业户”就罔顾摄影的根本——纪实性原则。摄影比赛中的“裁判参加踢球”的事情又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2001年开始在全国中漫延,之后逾演逾烈,特别是在“PS”横行的时代,就出现“周老虎”、“刘羚羊”、“华赛金牌”等事件……就连广州城建档案馆这近5年来所征集的图片,绝大部分也是不真实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通过摄影家协会的评选后,这些获奖、入选图片就成为了城建档案资料了。这就是以“获奖就是硬道理”为指导思想的结果。提供及评选这些图片的人将是历史的千古罪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的一位理事都说:广东是摄影大省,而不是摄影强省,其原因在于缺乏与摄影相关的理论建设。

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存有这样思想:摄影较其他艺术门类的进入门槛低,不过是一个艺术与技术通奸而生出来的私生子。由于这个私生子天生就不具备艺术家族的纯正血统了,因而就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同。在摄影经历了170年生长后,虽然现在不得不承认它是艺术家族中新添的一员,但仅仅承认它是家族的一员而已。正如一个私生子虽被高贵的家族认领了,但他那卑贱的出身和流浪的经历使他始终难以摆脱低下的地位,摄影的命运也是如此。加上它作为是艺术的历史就更短,不过几十年而已。

三、广东摄影教育的现状

1、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几所有开设摄影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关门办学的状态,他们的摄影专业教研部门,基本上都没有与社会上的各级摄影团体建立联系。笔者所曾经执教的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是广东省文联主办的文艺专科院校,亦然如此。虽说在2009年4月,与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又聘了若干位客座教授。但却无实质的合作关系,在当年6月的学生毕业作品展览中,省摄影家协会的人,连一个到场的都没有。甚至有一位摄影家(不提及其名)还明确地说:“摄影无须有专业的教育!”这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较,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1)非摄影专业的摄影教学状况

摄影课程在非摄影专业教育的教学中,往往是作为技术学科的来讲授。之所以选择摄影课程作为科目的理由堂而皇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艺术修养。然而,这恰好说明了:正是课程的决策者存在轻视摄影的体现,认为进入门槛低,就无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客观问题。正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把摄影课程定为其艺术设计学院的核心课程,还正在申报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就其实质性内容而言,不过就是摄影最基础的技术知识。只是针对于不同的专业,这门课程的相对重要程度又有所不同,但都命名为《商业摄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是《环境摄影》)就正好说明了问题之所在。

装璜设计专业、皮具设计专业和影视动漫设计专业,把摄影课程作为必修科目,共72课时。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玩具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把摄影课程作为专业选修科目,为54课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更少,只有36课时。

这么一点时间,对非摄影专业的摄影教学来说,也很成为问题了,学生除了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外,要想全面地了解(不说掌握了)作为必修的《商业摄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也就说,现时高校的艺术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也就摄影技术的基础教学。

(2)摄影专业的教学状况

在摄影专业教育的摄影教学中,虽然是有专门的摄影基础课程,如《光学与摄影器材》、《摄影的用光与曝光技巧》和《暗房技术》,现在再加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Photoshop数字化的后期制作的基础技术。这些基础知识,在每一门专业学科中又再重复一遍。销耗了不少学生学习该科目的时间。而且,就是这样不断的重复,还产生了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误区:以为这才是摄影专业的标准教学方法。笔者在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摄影艺术专业的3年学习中,对此深有体会。

同时,在整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向上也存在问题,我省几所开设摄影专业教育的院校,几乎都是按商业美术设计师的方向来培养学生,不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数码摄影与制作专业是这样做,从其他院校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课程成绩表中,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表现,证实了这一现实状况。

2、摄影教师队伍的问题

这个问题影响到正式的摄影专业的教育,正因为摄影专业原来是没有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不是干部的编制,也就没有正式的专业技术职称。在现实中,公办的学校是不承认“职业资格”的,如: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厅级)于2009年5月专门发了广艺人事[2009]8号件文——《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关于专任教师取得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的聘用办法(试行) 》,文件的第五条,明确不承认“职业资格”!

师资问题就成了摄影教育发展的“瓶颈”。没有了专业的教师,摄影的教学活动便无从进行,可见专业摄影教师的重要性。

高校摄影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类人:科班出身,包括成人教育学历的人;

第二类人:由其他教师“转业”成为摄影教师;

第三类人:从摄影记者中调入或聘用社会上的职业摄影师与商业美术设计师;

第四类人:聘用活跃在各种摄影比赛活动中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为兼职教师。

第一类人是少数,正是笔者所说的“凤毛麟角”,他们当中,是成人教育学历的占了大多数,而且都只是专科层次学历。因为我省现在还没有摄影专业的“专升本”(包括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但是,这个专业本来就没有相应专业的职称,按照现在的有关规定,专科学历和没有相应职称的人是不能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的,所以他们本科以上的学历就只能是其他专业的。而且这些人大多数从事的的是商业美术设计工作或兼任相关的教学。

第二、三类人是大多数,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基本的系统训练,一般都是以摄影基础技术为主,但整体都缺乏系统的摄影理论和实践水平,却又很少受人诟病。第三类人中的职业摄影师,很多是从事商业美术设计工作的长期聘用兼职教师。

第四类人也为数不多,但这类人大多是临时兼职的。他们很少受过正式的专业的摄影学术、技术、教育、教学的训练,只凭自己“身经百战”的经验,或者是“以讹传讹”的知识。他们作为摄影创作交流还可以,但作为教师,即使是从事非摄影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也是差强人意的。

3、摄影专业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成份非常复杂,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高考进来普通高中生,个别是3+X考进来的中专、职中或技校学生。普通高中生经历了多年的“为高考而奋斗”的摧残,可以说严重地缺乏个性的思维,而摄影专业作为技术加艺术的一个学科,使这些学生学起来更是倍感吃力。

即使是中专、职中或技校学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见得比普通高中生有什么优势。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的目的,主要都是原来学校的教师和家长的问题,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4、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依据之一,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应用而编选的材料,其主要形式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题纲等。

现在的教材普遍都有内容陈旧、水平不高、错漏百出和某些科目的空白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深有同感,摄影专业的犹甚。教材的科学性、成熟性和相对稳定性以及对教材使用和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国家暂时还没有正式的高等摄影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也就没有国家标准的教学大纲,评论摄影教材科学性的依据也就不足了,但这是无法阻止人们对教材科学性的关注和批评。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教材科学性的关注和批评,正是提高教材科学性的动力之一。

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正在使用的教材修订、增删,适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删除陈旧的东西,订正修改讹误之处,重新整理后以自己的名义出版。教材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就是这样的在长期使用和多次修订中实现的。

现在是谁都可以去编写一本教材,于是就又出现了“外行人写摄影教材” 的怪现象。这些教材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对摄影基础技术的重复又重复,而在这个“重复又重复”的过程中,就异化为“以讹传讹”的错误了。因为写这些教材的作者,很多数都是上述摄影专业教师队伍里的第二类人,他们掌握的摄影知识仅比摄影常识稍多了一点点,连“标准镜头” 、“摄影镜头的视角计量是以画面的对角线来计算”、“光圈数值的含义”、“超焦距”等基本问题都未搞清楚,就敢去编纂摄影的专业教材了,其内容就可想而知了。这些人一般都是在编制内的从事摄影教学的教师,他们编写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

 

四、教学改革的方案

但凡有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大多把这个专业归类为艺术,即使是贯以“新闻”、“传播”等院、系、专业之名的院校,其摄影教学方向的潜意识也是向着艺术的方向走的,但摄影艺术的创作必须依赖于摄影技术,摄影技术是摄影专业教学的基础。

(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1、摄影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文化素养、技术和艺术水平、教学方法等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学生。其人格的魅力就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具有献身于自己所从事专业、事业的激情,并且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否则,这个人就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教师。

摄影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强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充分的备课、过硬的实操能力。讲授摄影理论课时,必须把“死” 的教材讲“活”。对学生提出的器材性能、操作和运用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答案。在解释答案时必须有技术上的依据,并且要解释这个问题在行业中的“伪知识”答案,而且要讲述行业中“伪知识”的来源,用“伪知识”的答案与技术上正确答案作比较。如此一来,学生对摄影技术的专业知识的印象就很深了。

绝不能用模棱两可或想当然的答案去搪塞学生,更不能以“你们不是研究相机制造的”来敷衍学生。否则,学生会打骨子里看不起教师,其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摄影技术不同于摄影艺术,是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要每一位摄影者都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摄影技术。只有完全掌握技术,才能超越技术去创造艺术上的不朽之作。

正如正如安塞尔·亚当斯的名作《月升》,在底片冲洗的过程中的水浴法。作品放大之前的底片减薄法,作品放大之时的区域曝光法等,都是运用感光材料的化学特性进行的创作。

是利用技术的极点去超越常规而进行创作例子。

2、掌握学生的思想,实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给一个班级上课之始,在黑板(必须是黑板)上写下三句话:“1、光是摄影的灵魂。”“2、没有正确的曝光,只有合适的曝光。” “3、没有好与不好的光线,只有好与不好的摄影师。”要求学生不是把这三句话记在笔记本上,而是要成为自己的专业本能。

第一次上课结束后,布置的作业,要学生以上面三句话写一篇自己的认识,内容、体裁不限,但必须是手书。我批改、公开点评后发还学生本人。

上课一周后,要每个学生都写一篇《我为什么要选择摄影专业》的思想性短文,也必须是全部手书。在以后的上实训课的过程中,轮流找每个学生围绕着这篇短文单独谈话10分钟,了解学生心目中的想法,剔除短文内容的虚假成份,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能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谈话的过程中,不讲空洞的大道理,只说切合实际的话,使学生对此也不得不心悦诚服。以后的教学工作就一切皆好办了。这是我多年教学经历摸索出来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摄影之所以吸引人,是在于摄影创作的行为区别“照相”,其缘于专业的或类似于专业的摄影器材神秘感。人人皆有好奇心,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能创造奇迹。只要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就能还你一个惊喜的结果。一位教育家说过:“所谓课上得有乐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学生觉得好玩,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迸发出学习热情与智慧潜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能与身心的和谐发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中认识到我们的专业“摄影”与一般“照相”的区别。

激扬学生的壮志,在给他们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以“训话”的形式告诉他们:“摄影爱好者每当拿起相机,就会有如战士拿起枪一般的激情,就会有一种去参加战斗的渴望。他们都可以自发性地对各种摄影及相关的器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象战士熟悉武器装备一样熟悉摄影器材。你们作为摄影专业的学生,如果连摄影爱好者都不如。那就等同于军事院校的学员不如服役的士兵,这将是你们一生的耻辱!摄影界也没有你们的立锥之地!”

讲授摄影基础科目的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过去已经了解的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授课的进程和教学方法,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觉得课堂学习是“活”的。这时最重要的是要对教材进行详略、增删的处理,写出教案。凭着教师的讲授、技能、艺术和智慧把教材上的东西变成学生的东西,并从中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二)实行教学模式革新,合理引入传统的技艺传授方法

摄影教学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摄影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而且综合性越来越强。

摄影教学的指导思想: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运用技术去进行创作的艺术。应当以知识性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单一技术性的课程转化为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课程,突出摄影的技能特点。

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摄影创作中有种种的技能和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这是摄影教学计划当中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摄影实践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是“技能强化”。为整个专业的摄影教学计划打好基础。一个受过摄影专业训练的学生,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和专业人员。

要达到目的,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能再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同步授课

常规的摄影教学,一般都是先进行封闭式课堂教学,再安排一定环节的拍摄实践。这种课程设计固然严谨,却使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教学时直接从理论灌输进入,省略了产生认识的先期实践环节,而实践阶段也自然由于前期理论学习效果不佳而受到影响。

所以,应当改为: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摄影器材不离手,边学边对照手中的器材进行操作,这样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而且必须要留有必要的时间,让学生互动交流,更能营造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有针对性地引导摄影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为他们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合理引入传统的技艺传授方法

传统的技艺传授方法因有其实用和合理性,所以值得借鉴到专业技术的教学中。使用一些今天看似是很“笨”、但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皮尺测量、计算出摄影镜头的视角,用事实去使学生明白了:①为什么摄影镜头参数上的视角是以画面的对角线来计量的。②作为未来专业的摄影师,日后每当有外拍任务时,特别是拍上百人以上的大合照,皮尺实测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③这些“笨”方法可以培养出摄影师的严谨性。

使学生知道,通过实测对自己的器材的特性完全了解和公式计算,不必到拍摄的现场就可计算出本次摄影所需的拍摄空间,这就大大提高了这个摄影师的身价了。

在拍摄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严瑾,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教导学生在拍摄时要精确地测光、精确地调焦、精心地构图。凡能使用三脚架的,就尽量不要手持相机进行拍摄。以最少的拍摄量去完成拍摄工作。这些都是摄影师自我身价的体现。等同于一名狙击手的价值与一名普通士兵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使用数字化相机拍摄时,必须使精度最高的RAW+JPG格式。解码时转换成保真度最高的TIF格式,JPG格式只是作为备份。要学生深切认识到:一次拍摄成像的图片的价值,远远大于计算机合成的图片的价值,特别是那些具有历史性纪念价值的图片、几百人以上的合照。

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坚持板书,便于教师的即兴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可以与之同步。也可以逼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再过分地依赖具体的文字性的标准答案。适当加插一些摄影界中发生与技术相关轶闻趣事(如广州话《“点”测光》的故事),使大家在欢笑中学习,从而打破技术理论课程的的枯燥沉闷感。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正确摄影观

1、纪实性摄影是生命力

针对现时社会上的摄影现象,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专业。自已是什么人?是一名摄影师!手中的相机是用来记录真实影像的工具,当真实性与艺术完美性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去选择。

如果是从事商业摄影的,那摄影师所记录下来的就商业艺术设计师的设计成果。这就是所谓的“摄影布局构图”。作为一名摄影师,首先想的是如何拍好,而不是动不动就去“PS”。

2、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尊重其他人

教导学生:手持相机的人并不是享有法外的特权。很多人把摄影者当成记者,对摄影者尊重,给予摄影者一定的方便。作为摄影者不能因此就可以狂妄地目空一切。近年来发生不少的“殴打记者”的事件,除了社会上存在的因素外,记者(特别是摄影记者)的本身就有相当的责任。

3、要注重理论修养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要学生认识到“获奖就是硬道理”思想的狭隘性。任何一门学科、艺术的存在,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没有理论指导的“创作”的成功作品,要么是“撞大运”,要么是模仿、抄袭他人的获奖作品。这些获奖者最终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一代摄影家,更无经典之作传世可言了。

作为摄影专业的学生,要真正认识到摄影界现在评选机制的的弊端,不要以为获奖的作品就是佳作而误入歧途。作为摄影家,没有美学修养,不配称“家”!作为摄影师,没有相当的摄影技术和摄影知识,那是一种失职。

五、摄影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摄影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和专业的教学管理者,必须把自己教师队伍的底子摸清楚,针对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出培训进修的规划,包括送出去进修,请专家进来传帮带。针对具体每个教师的不同缺欠(理论方面或实践方面)进行在岗指导、帮助,特别是指导他们进行教学总结、研究,对其提高更为显著。

利用可以开设摄影专业教育的行政条件,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进而建立我国的摄影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既培养本科生,也培养专科生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培养、培训和学术研究同步进行。

最重要的是,填平“职称”与“职业资格”的鸿沟。重用摄影职业/工种的技师和高级师,对于这类人才的工作及待遇,应当跟据广东省劳动厅的粤劳技[1996]90号文件和《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中级和高级职称给予。

现在专业人才缺乏之时,与各级摄影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学校通过各级摄影组织的介绍,去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具有深厚专业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士来任教。这样就可以发挥调余补缺,利用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的目标。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新颖,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比较广,针对性非常强。是解决当前专业摄影教学中师资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普遍做法。

五、结语

广东,中国摄影的发源地。昔日,赖阿芳、邹伯奇、石少华等诸先贤为中国摄影的历史留下了辉煌不朽的篇章。今日,我虽无名,然亦不敢妄自菲薄。而作为一名广州的、更是土生土长的番禺的摄影师,又是曾经多年工作在摄影专业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理所当地要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发展而培养人才作出贡献,这也是一种对摄影传承的责任。否则,我们都将愧对先贤。

由于高等院校摄影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控制还没有达到法规化、制度化,因而“自发性因素”相对突出。特别是,现在的摄影教育方向及教学模式,有一种逐步沦为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的附庸的趋势,其结果不堪设想。这种“自发性因素”首先表现在教学运行的起始环节上,即摄影技术基础教育及教学方式的问题。

摄影专业的学生本来就应当是摄影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因为爱上了摄影,才在高考时报考这个专业。他们在高校里接受系统化的相对规范的专业教育,有相当的摄影、艺术、美学、人文等理论修养。所以,摄影专业教育应当作为我省摄影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通过文联协调,真正参与到其下属的院校的摄影专业教育工作中。与其他有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建立实质性的紧密联系,帮助学校正确地设置摄影专业的课程。使到摄影专业的学生真正地专业地学习摄影。

如果还是那种“获奖就是硬道理”作为主导思想,要真正摄影强省,那也只是“面子工程”而已!

 

 

致谢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谢善本教授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吴礼彭教授

广州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  谢敏华老师

上述单位,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实践论证的机会,三位老师对本文提供了指导的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资料

[1] 陈琳   《大学摄影教育改革之路如何走》    引自中国摄影家协会

[2] 宋一苇   《从“摄影作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 辽宁大学

[3] 胡钢锋 《关于摄影教学管理的思考》   引自中国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