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样的美男子泰剧:短歌行 归园田居 教案--张飞教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6:40:35
日历
<<  < 2011 - 11 >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345678
91011 12 13 1415
16 17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新日志
“幸福”材料作文演练
7.2、短歌行(张飞)
生死从未虚诞,彭殇亦非妄作
命题作文“我想懂得你”写作导引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与结构模式
推进“堂堂清”制度化发展  提升中加
抚存悼亡,感今怀昔——《江城子》与《
谈“堂堂清”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的
语文复习多音字的“拼音”大总结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汇总
对《赤壁赋》中“月”的理解
5、离骚(节选)(张飞2011)
10、游褒禅山记(张飞2011)
9、赤壁赋(张飞2011)
最新评论
签写留言
想当徒弟
问个问题!
问个问题
........
恭贺新年
管理员留言
“小语一线”感谢您的加入
希望指导与帮助!
登门回访
最新回复
Re: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与结构模式
Re:推进“堂堂清”制度化发展&nb
Re: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与结构模式
Re:对《赤壁赋》中“月”的理解
Re:对《赤壁赋》中“月”的理解
Re:一线串珠,让语文教学更简洁、流
Re: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Re: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Re:我就是中国的教育的牺牲品!
Re:我就是中国的教育的牺牲品!
日志搜索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密码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博客像册
',1)">
我的圈子
快乐语文教师圈
中学语文教学交流
高中语文
小语一线
《语文报·青春阅读版》博客圈
中学语文作者圈
我的好友
一只小小鸟
占淑红
早晨雪峰
花有重开日
孙武
谭文淼
站点统计
详细信息
站内订阅(0)
加为好友
发送短信
日志:327
评论:207
留言:13
访问:174495


友情链接
我的搜狐博客

搜狐高中教师语文圈

 快乐语文教师圈

搜狐云飞扬博客
新浪张飞教语文
博文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教案 (2008-11-11 20:21:00)张飞
6
推荐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
执教者:马鞍山二中  王尔楷
教学时间:2008年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 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 初步感知
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 “忧的解脱”)
三 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 个性解读
1 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 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 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
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
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 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欣赏角度
显著特色或类别
表达方式
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
语言
简约  含蓄
写作手法
衬托 用典 起兴
修辞手法
双关 引用 比喻 设问
结构
意识流结构  似断似连  回环曲折
附:板书计划
短歌行
曹操
解意象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觅思路
挖主旨
个性化阅读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何时可以摘到?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市级公开课
归园田居(其一)
授课教师 章习友
地点 二中
时间 2008年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它诗文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分析评价作者的隐居行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设想】
本课从字面上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主旨也不难把握,但是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诗味也很浓,所以在上课时我试图通过对本诗内涵的多侧面、深层次挖掘,让学生能透过字面去深入理解诗歌;再进一步联系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它诗歌,从而理解陶渊明其人,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本诗中的重点词句要进行解读,例如对“俗”“性”“误”“尘网”“恋”“思”“拙”等字词的深入体会,来挖掘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丰富情感,如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精神独立的向往追求等等。还要把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对意象,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并能把握诗人在写景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对田园生活中的自得其乐等思想感情。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作者及课文内涵,在教学中我要联系作者身世、其它诗歌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从而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并重点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陶渊明不是逃避困难,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坚忍的方式来对抗黑暗,他的选择是勇敢的高尚的,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的,也为我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良好的心态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本课配乐朗诵)
一、导入新课:
从陶渊明的墓地导入:陶墓坐落在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墓碑为三块碑石组成,并配以石柱,形如“山”碑头。中间碑上额镌“清风高节”四字,额下刻“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字样,石刻《归去来兮辞》,左刻墓志。
(讲述:这是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这是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二、理解内容,鉴赏意境,把握主旨: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3、理解写景的句子,品味意境,分析田园诗的内容特点之一:侧重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的美丽自然,农家生活的质朴、闲适与自由。(暗合作者的一个称誉——“百世田园之主”)
4、理解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了解作者情感,把握诗歌主旨,分析田园诗的内容特点之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暗合作者的另一个称誉——“千古隐逸之宗”)
小结:当陶渊明真正“复得返自然”、抛弃了“功名利禄”之后,他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于是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在这里,没有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只有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的田园生活。
正如袁行霈所说:“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探究: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                (不久解归)
400年(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             (三年后归隐)
404年(40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三年后归隐)
405年(41岁), 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很快辞职)
405年(41岁),任彭泽县令。                   (81天后辞归)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出身: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 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父亲: 陶逸?曾官至太守。(早死)
本性: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对《老子》《庄子》和儒家经书的研读,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3、小结:这十三年,是陶渊明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他的一腔热情化为一片冰水。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一个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真正纯净的灵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出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所以,我们要感谢东晋社会,它没有让陶渊明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造就了一块人格的丰碑!
四、拓展延伸:对陶渊明的评价
1、提出问题: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2、大家评价: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施展才华,造福一方吧!
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