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服装女:骗人的智商(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25:31
骗人的智商(转)
我们真的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是聪明!我们迷失的东西太多了,需要的思考太!
源:21世纪贸易评论作者:21世纪贸易评论
无论是正在苦苦为公司寻觅合适人才的治理者,还是希看进步自我治理的创业者或领导者,别再理会那些关于智商的鬼话了。让我们看看,那些真正伟大的成功者,他们到底赢在何处?
【编者按】一直以来,关于智商,我们有很多误解,这样的误解也形成了从社会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甄选指标上的认知偏差。
中国自古就是"重教之国",受教育的程度一直被等同于个人智商甚至是能力的基本标签。所以,高考也成为全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尺。然而在往年刚刚结束的国家大考结束后,一项调查报告表明,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08年的1100多名"状元"中毕业后鲜少在职业发展上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竟无一人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唐骏所引发的一系列"学历门"事件让很多毕业于类似"西太平洋大学"的名人也身陷风波中。一时间,除了企业界需要以更诚信的方式重建公众信心之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陷进教育、学历、智商和成就的认同迷思中。
正如《让天赋自由》一书的作者所说:每个人天生都具有非凡的想象力、理解力、感知力、直觉、灵性以及身体和感官的认知能力。在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运用了自身能力中的一小部分,有时候甚至没有用到任何能力。因此,无论是正在苦苦为公司寻觅合适人才的治理者,还是希看进步自我治理的创业者或领导者,别再理会那些关于智商的鬼话了。让我们看看,那些真正伟大的成功者,他们到底赢在何处?
成功者的时运
假如你和一位在硅谷久经沙场的老手交谈,他一定会告诉你,在个人计算机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间是1975年1月。当时,《大众电子》杂志的封面故事报道了一台特殊的机器,这台机器的名字叫做Altair8800计算机。这台机器那时候的价格是397美元,机器设计非常巧妙,能满足个人化组装要求,在家中便可以自己动手组装。杂志报道的标题用了大号字体――《工程的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台微机让贸易模式受到挑战》。
在软件和计算机行业羽翼未丰的那个时代,《大众电子》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这个行业的圣经,杂志刊登的报道让当时的读者眼前一亮。那时候的计算机都是庞大又珍贵的机器,就像安置在密歇根计算机中心那所白屋子的主机一样。多年以来,能有一台小巧又便宜,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能购买和使用的电脑,一直是每位电脑黑客和电子怪才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假如1975年1月是个人计算机时代的黎明,那么,谁又能占据最佳位置,往享受黎明的第一线曙光?"假如1975年你的岁数已经比较大,那么你大学毕业就可能开始在IBM上班了。"曾经长期在微软公司担任高级治理职员的内森.梅尔沃德说道,"你在这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生产主机,你头脑里想的是――我为什么天天都要可怜地围着这样一台机器转来转往?那个时代从事计算机产业的人们丝尽不了解正在进行的变革,他们都被计算机一个方面的假象所蒙蔽,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这自然不可能有机会成为亿万富翁,也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
假如在1975年,你已经从大学毕业多年,那么,你终极属于那个陈旧的年代。你也许会买一幢屋子,会结婚,然后为人父或者为人母。你不可能放弃手中收进丰厚的工作,不可能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397美元一台的微机。对你来说,微机是远不可及的东西。所以,那些在1952年之前出生的人,都可以排除在新时代之外。
但同样的,你也不会希看自己年龄太小。你希看自己能够及时遇上1975年的发展潮流,假如那时候你依旧只是一个中学生,那么你将无所适从。所以,那些在1958年之后出生的人,同样可能被排除在新时代之外。也就是说,到1975年时,你最好处于这样的年纪:不是太年轻,从而能够遇上这次革命,但又不能太老,不会错过这次革命,你最好是20岁或者21岁,也就是说你最好出生在1954年或者是1955年。
验证这种说法并不难。看看比尔.盖茨,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1955年10月28日。
这是黄金出生时间。和盖茨一起泡在计算机房,与他一起熬过了在ISI和电脑中心每个通宵,并一同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是什么时候出生的?1953年1月21日。
那么从2000年开始治理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的出生日期呢?1956年3月24日。
此外,我们不能忘记另一位几乎和盖茨齐名的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长大。这里位于旧金山南部,当时旧金山尽对是能震动世界的硅谷的"震中"。在他四周,有很多在惠普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在十几岁的时候,乔布斯喜欢逛山景城的跳蚤市场,一些电子爱好者和电气维修工会在那里出售一些零部件。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甚至给了他一些零部件。那么乔布斯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1955年2月24日。
当然,我并不是说硅谷的每位软件企业大亨都是出生在1955年左右,有些人不是。但是很多成功模式都让我们惊奇地看到,这样的人非常少。我们经常言不由衷地以为成功纯粹是由这些人出类拔萃的个人禀赋使然,但是当我们翻开成功者的历史仔细查阅,便会发现事实尽非那么简单。相反,我们知道成功者经常受到机遇的特别眷顾,他们捉住机遇,孜孜不倦地工作;在社会的支持下,他们不懈的奋斗终有一天得到了回报。他们的成功并不是由于他们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诀,而是由于他们成长的世界给他们惠赠了难得的礼物。
练就的天才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大卫.休谟等很多人称作"美国第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成为伟大作家的历程充分表明了"成功天赋论"的谬误,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伟大成就源自刻意练习"的经典范例。
作为一个年轻人,富兰克林曾经自以为自己的文章写得足够好。有一天,他的父亲发现他和朋友约翰.科林斯在激烈争论。争论的主题是女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父亲在看完两人的文章之后以为,本杰明的拼写和标点符号使用比科林斯好,但是"在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文章的通俗易懂等方面有待进步,并且举了几个例子让我心服口服"。
本杰明用了几种方式往返应父亲的评论。首先,他找出明显比自己的文章好很多的作品,例如刊登出色文章的期刊《观察家》,着手进行一个我们很少人能想得到的计划。他开始读《观察家》,在每个句子下面都写下简短的注释。几天后,他拿出这些笔记,尝试用自己的话往表达每个句子,写完后,他又将其与最初的文章比较,发现一些错误,然后改正它们。
他留意到亟待进步的一个方面是他的"词汇",他是如何改善的呢?他意识到,创作诗歌需要一个巨大的"词汇库",由于需要根据押韵和深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此来传达不同的意思。所以他用诗歌的方式重新改写了《观察家》的一些文章。然后,在他忘记它们的时候,他又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最后把他写的东西与最初的文章逐一比较。
除此以外,他意识到,一篇好文章的关键在于组织架构,所以他找到一种新方法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他不仅对文章中的每个句子都作出简短注解,还把每个注解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这些纸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几个星期,直至他忘掉那篇文章。此时,他又把这些注解按照正确顺序排列下来,并且尝试把那篇文章重写一遍,然后和原文对照。就这样,通过多次重复,他发现很多不当之处并将其修改过来。
值得留意的是,富兰克林在面对题目时采取的方法如此吻合严谨的刻意练习的原则,他没有坐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写文章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作家。相反,他像一个顶尖运动员或者音乐家一样,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反复练习来进步自己。他首先针对自己在句子结构方面的弱点加强联系,这与刻意练习的原则完全一致。他一句一句回纳和改写《观察家》的文章,并大量重复练习文章中的很多句子,得到良好的效果和反馈。在对待文章结构时,他的方法同样非常聪明,他答应自己重复进步这方面技能,并且也保持其他方面的发展。
富兰克林自学写作的细节有两点值得我们留意。首先,这些细节清楚地展示了刻意练习在获得伟大成就进程中如何起作用,在这个例子中,刻意练习帮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成果、最有影响力的英语作家。其次,在今天很多个人和企业面临窘境的时候,这个事例极具激励意义,指导人们在不好的条件下应当如何应用这些原则。
但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对这些刻意练习的原则布满敌意。这些企业中的工作经常是让人高度费神和令人倦怠的,但通常并非是高度集中和专注引起的,而是由于长时间重复往做一些我们早就知道结果的事情造成的。但是,很多贸易之外的机构却都在采用这个方法。我们对那些获得冠军的体育代表团、管弦乐队、剧团等采用刻意练习方法的组织深表敬意,但当我们回到办公室之后,却不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美国军方通过学习和采纳这些原则使他们变得非常高效,而且他们也赞助和支持了这个领域的一些最重要的研究。但在尽大多数贸易机构、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中,伟大成就的最基本原则却没有被足够熟悉到甚至被忽略。
《哪来的天才?》杰夫科尔文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开释天赋
吉莉安才8岁,但是她的未来已经很危险。她的学业一塌糊涂,至少在老师所了解的范围内可以这么说。上学迟到,书写糟糕,测试成绩差,不仅如此,她还是整个课堂的破坏者,上一分钟还在吵吵嚷嚷,下一分钟又看向窗外,逼得老师不得不停下教学往拉回她的留意力,但是接下来她又开始骚扰邻座。
学校以为吉莉安是个题目小孩,有某种学习上的障碍,所以学校写信给她父母,建议他们把吉莉安送往那些专门设置的特殊学校。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学校的来信后大为震动,于是,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她往见心理医生,希看能为她做一个正确的诊断。
吉莉安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她们被请进一间大大的房间,一个身穿斜纹夹克的男人站在一张大大的办公桌旁边,他把吉莉安带到房间另一头,让她坐在一张巨大的皮沙发上。吉莉安的脚几乎不能触到地板,这种环境让吉莉安很局促,她给心理医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紧张。吉莉安将双手压在屁股下面,以免自己坐立不安。
心理医生走回自己的办公桌,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他一直在向吉莉安的妈妈询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固然他没有直接问吉莉安任何题目,但是从头到尾他一直很仔细地观察她的举动。20分钟之后,两个大人表示要出往单独谈一谈。在离开的时候,心理医生伸手越过办公桌,打开了收音机。
他们走到房间外的走廊上,心理医生对吉莉安的妈妈说:"就在这里站一会儿,看看她要做什么。"吉莉安几乎在闻声音乐的第一秒钟就站起来,伴着音乐在房间里走来走往。两个大人站在外面静静看了几分钟,被这个女孩表现出来的魅力惊呆了。他们在吉莉安的动作中发现一些天生的甚至是原始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女孩儿的脸上展现出了尽对的快乐。
于是心理医生对吉莉安的妈妈说:"如你所知,琳恩夫人,吉莉安没有病,她是一位舞蹈家,送她往舞蹈学校吧!"之后,吉莉安的妈妈真的送她往了舞蹈学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实在太好了。我走进一间教室,那里满是像我一样的人,我们不用静静坐在那里,我们可以边舞蹈边思考。"
她开始每周往舞蹈学校学习,天天在家也练习,最后,她往伦敦皇家芭蕾舞学院试演,他们接收了她。然后她加进了皇家芭蕾舞团,成了一名单人舞者,并在全世界表演。后来,当芭蕾舞演员的职业生涯结束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并且在伦敦和纽约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节目。终极,她见到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并和他一起创作了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作品――《猫》和《歌剧魅影》。
当初那个小小的、不知道未来在何处的题目少女吉莉安如今成了世界著名的吉莉安.琳恩,最有才华的舞蹈创作家之一。这一切之所以能发生,是由于有一个人发现了她真正的爱好和天赋,并且让她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种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为之专注奋斗的经验被心理学家米哈利.奇克森特米哈伊称作"心流"。心流是一种忘我境界的状态,当精神能量――或者留意力――投进到现实目标上,以及当技能与实际的机遇相配合时,"心流"就产生了,人们会全心全意致力于手上的事情以至于忘记了四周的一切,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消失了,时间观念也改变了。米哈利在著作《心流:最佳体验心理学》中写道:"最佳体验的核心就是自我意识的消失,即使最初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自我意识的消失经验也成就了其巨大的回报。"
《让天赋自由》肯.罗宾逊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