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一字马图片:逯军现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2:44:40

一条裹夹在犄角旮旯的短消息,透漏出逯军复职的信息,把舆论的马蜂窝又捅了一个大窟窿,于是乎狼烟四起,甚嚣尘上。各路水陆大军挥戈跃马、蜂拥而至,或口诛或笔伐,气壮山河、群情激愤,大有不缚黄龙不罢休的阵势。

窃以为,如果你自视正义,敢于鞭挞丑恶,那你就错了,你上当了。至少你不够聪慧,而且还很稚嫩。何解?我告诉你,这本是DJ故意投出的一个饵,目的就是要吸引我们这些小鱼小虾的注意,以期达到转移视线的目的。逯军何许人?一个普通的ZF官员,他一没有杀人,二没有放火,仅仅是质问了记者一句“你代表党还是代表老百姓?”这是一句大大的实话,百姓心里知晓,官府心里默认。他不过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对着不恰当的人说了一句不恰当的话,捅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而已。试想,一层窗户纸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比,哪个分量更重一些?哪个怵目度更深一些?

远的不说,就从“李刚门”开始,太原市晋源区钉子户孟福贵夜半被杀;浙江乐清钱云会魂断车轮;湖南衡南14名小学生坠河死亡,家长被迫签字;河南正阳妇女李莉命丧施工现场.....接踵而来的惨剧,哪一出哪一场不是挥舞着血腥的光芒?你取代了我,他替换了她,今天重复着明天,只有时间和对象的更新,唯一不变的是血光一片。今天用一张惨白的窗户纸掩盖红光的刺眼,风景是不是淡化了许多?心境是不是宁静了不少?所以去此留彼,是学问、是逻辑、是策略、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保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明天。

冷眼观察一系列社会公共事件之后,我有了这样一个浅见。每一个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公共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另一事件来取代舆论的注意力,它不会让你长时间地把视线聚焦在那起不可能有结果的事件上。就如民主的浪潮被“天赋民权”取代;就如“钓鱼岛”被“朝韩交恶”取代;就如“天价房”被“77元”取代;就如“李刚、钱云会”被“逯军”不咸不淡地取代.....这是一个很有规律的定式,不但打破了你的逻辑推演,而且粉碎了你的思维模式,叫你永远处在一个懵懵懂懂的梦游状态上,找不到东,更找不着北,自然你就不会得出一个完整的理论。

我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行政手法也在不断地进化。造反、批斗、打砸抢、语录教化等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个时候很有必要出台更系列、更趋于合理的手法来完成历史的延续。这种手法或明遮暗放,或软硬兼施、或恩威并济叫你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斗志、放弃自我。例如逯军现身,既遮掩了血腥,又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双方永远是不可交集的两条线。我这样做了,代表的是“尊崇和威严”,你敢试剑吗?

最后,我还是苦笑一下安慰自己:立论清晰,论证合理,又待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