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希尔未删减下载:过年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48:18
广州年俗古老而又年轻,处处显露出南北交会、中西撞击、古今兼容的痕迹。这些强烈的反差,具体体现在广州如下年俗当中:  1.迎春扫尘歌  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年卅晚,团年饭后去卖懒。如今不卖懒,行完花街看春晚。  2.新春风俗歌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如果元宵前后恰逢西方的情人节,年轻人还要送上玫瑰花,“一枝表示爱的专一,两枝代表我和你,三枝说明我爱你”。更有送上九十九朵玫瑰的,长长久久,永不分离。  3.谢灶入年关  腊月二十三晚(官三民四蛋五),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从此进入年关,有上列节序。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市,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另有一匹纸马,给灶君老爷代步飞升,有的地方还特备一件黑衣,一双黑靴,给灶君上天参见玉皇大帝时穿戴。拜者多为男性,不用女性;拜时烧香烧纸,放鞭炮;拜完食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瓮”。直至年卅晚,才把灶君接回来(粤东则谓“初五神落天”),一起过年。  4.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广州之年宵食品,以煎堆、油角为主,还有茶素、芋虾、年糕、粽子之类。如《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米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雍。”  5.开门炮    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交子(“新春”交子,吃饺子之俗亦源于此)时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前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小时。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为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爆竹红纸。  6.卖发财大蚬  开门烧炮之后就是接财神,家家设案于门外,烧香礼拜。此时便有一些小贩、叫化子等,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有“财神”二字,嘴里喊着“财神到”,挨家挨户去叫卖。人们为了买一个好兆头,也乐意买下它,给小贩一个“利市”,让他高兴而去。还有一些平时卖蚬的小贩,此时也趁机而来,叫卖“发财大蚬”。反正这东西可吃,又可得个好兆头,一般手头不是十分拮据的人家,也就买下了,讨个吉利。  7.“抢头牙”、吃无情鸡  过去广州人时兴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那天老人们早早起来,杀鸡拜祖宗,然后饮宴,吃“开年”饭,此后才可扫地和免除过年的一些禁忌。一些商店老板,决定解雇某一伙计,即趁初二打牙祭时,请大家吃餐饭。桌中必有一只鸡,老板主动挟给要解雇的员工,吃完婉言辞退,无情可讲,所以叫做“无情鸡”。现在不吃“无情鸡”了,但出嫁的女儿带着夫婿回娘家是免不了的。  8.人日游花地  广州初七人日游花地的风俗,在1937年出版的《歌谣》周刊中已有记载:“初七叫做人日,(广州人)多到花土隶(即今花地)去逛逛”。娄子匡先生著的《新年风俗志》中,有这么一条:“逛花地:初七是‘人日’,那天,广州西南隅有一处地方叫花地的,很多人都要跑到那边玩。”娄子匡先生为浙江绍兴人,所据可能是《歌谣》周刊上的资料。还有吃“春盘”(七样菜、七样羹)的习俗。兼容的情怀和温顺的生活方式  广州人不大善于表露感情,没有北方人那种热情豪爽的性格;但他们性格温顺,崇尚豪贤,就有许多可敬可爱的形象,大多不是广州人,如神仙太守鲍靓,是山西上党人。他为政清廉,任用贤才,深受广州人的爱戴;他的女儿鲍姑,是一位心地善良的神医,至今还被供奉在三元宫中;他的女婿葛洪,江苏句容人,原是他手下的一位贤才,精通炼丹术,广州人称之为葛仙翁,至今罗浮山还有他的食庙。方士安期生,山东琅琊人,在白云山下行医济世,广州的郑仙诞就是为纪念他的,至今白云山蒲涧还有郑仙寺。还有清官吴隐之、名将林则徐、大作家韩愈、苏东坡等,都不是广州人,但他们为南北文化交流,为拓展岭南的基业作过贡献,广州人民怀念他们,特地设置一些诞会、寺庵,以寄托感念的情怀。广州华侨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亦处处可见,广州人生活中的人情磁场亦相当浓重,“人情”开支比重不少;婚丧寿诞不用说,平常探亲访友,也得带点“手信”。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的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再知多D!
      1、大年三十除了吃团圆饭,大人小孩还会洗头、洗澡,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换上新衣服;一到午夜子时,家家户户烧鞭炮并喊“烧炮仗啦!过年啦!”小孩子会得到长辈的压岁钱,这钱不能花,得压在枕头下为求“满身财气”。  2、大年初一实行“不买、不扫、不倒”。鸡鸭鱼肉等一切物品都在年前买好,年初一不能买东西;也不能扫地和倒垃圾,怕把财气福气赶走。年初一也不能走家串户,早上煲个“生菜粥”寓意“生财”。老一辈还会在年初一烧香拜祖。  3、年初二开始,就开始拜年了。流水的宴席一家一户吃下去,别说小孩子吃得尽情,连大人也放开肚皮尽情享受。不过,年初三被广州人视为“赤口”,即易生口角,一般也不去拜年。
本文源自广州本土网:http://www.gz106.net/thread-47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