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水情信息查询网:古代国人是如何生活的?---文化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43:05

        古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需要指出,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是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照这么个算法,咱们随便一个人都是学富几十、上百车的。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他们用什么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象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着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古人没有卫生纸,那么上完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古人大概都练过「忍者神功」,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后,用小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也不怕刮出痔疮来。即便是纸张发明之后,因为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且纸张较为昂贵,用纸来擦屁股,是大不敬的奢侈行为,古人只好继续当「忍者」。直到元代,蒙古人才不鸟你什么爱惜纸张呢,屁股自此得到了「温柔」的对待。

        古人没有冰箱,那如何保存食物呢?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奴隶们就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饮用。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不过,以前的「冰箱」简陋且功能单一,不像现在,冰箱甚至可以成为惊悚片里杀人凶手的容器。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在商朝,运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观测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在政府里混个高职,完全不成问题。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从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气节的制定。之后,农历的问世,更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古人预测天气,虽然没有精密的仪器,但很多时候却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天气预报员」靠谱多了。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古人没有保险套和避孕套,如何避孕呢?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怀孕,会命令太监把那女子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来清洗下体。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用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剧毒水银。当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古代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比现代人可要环保多了。随手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事情,很少发生。早在8000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就掩埋起来。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拚一拚,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所以,想发横财的,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

        古人喝水 是生饮还是会煮开再喝呢?

         只有现代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取水,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古时就有地图吗?那如何制作的呢?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古地图。西晋的地理学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所以,制作地图的兄弟们,首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因为,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王羲之和颜真卿,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所以,《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算是两位大书法家的「涂鸦之作」。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信口雌黄就这么来的。

        在没有杀虫剂的时代,古人如何扑杀害虫?

        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五花八门,植物性的包括嘉草、莽草等,动物性的包括蜃灰、鱼腥水等,矿物性的则有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府甚至还得专门设官员管治虫害。每到害虫猖狂的时节,便会出现「全民捕虫」的壮观景象。

         古人上班时几点到几点?打卡吗?

        别以为打卡上班,是现代的变态发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记录,你会觉得现在算是人性化多了。古代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段为: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二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就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迟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现在的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这种抱怨发生在古代,估计手掌心早被老师或家长打掉两层皮了。古代学生没有专门的假期,除了新年、端午节等举国同庆的节日外,学生每天的任务,就是寒窗苦读,考试前还得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进行一下考试冲刺。古代只有官员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放假了。

        古代的婴儿会喝羊奶或牛奶吗?还是只喝母乳?

        古代的婴儿,如果可以喝羊奶或牛奶,就不会有这么多幼年夭折的惨况了。古人通常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喝动物奶。婴儿还是以含有人类抗体的母乳为主,因为那时候动物奶,还没有现在的杀菌处理技术,婴儿对细菌没有抵抗力。若母亲没奶怎么办?只能「借乳」了,奶妈这一职业由此诞生。没奶的穷人家,只能用米磨成适合吞咽的细浆,来做替代品。

        古人怎么取火?

        最初,古人看到火山爆发或雷击起火,以为是什么神灵,会顶礼膜拜。后来,燧人氏看见啄木鸟与木摩擦生烟,从中学会了钻木取火。西周时,发明了「阳燧」取火,就是用凹面的铜镜,运用阳光聚焦的原理取火。直到人类懂得击石取火后,用火就很方便了。所以,打火石是古人居家的必备品。不过,也要警惕放在小孩小猫构不着的地方,免得玩火自焚。

        铁杵真能磨成绣花针吗?如果不行,那针是怎么做的?

        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算贵重物品,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钱又有闲的人了。不过,制作铁针的确需要很大的恒心和耐心。先要将烧红的铁,抽成铁丝,再剪成一段段,将一头磨尖,另一头钻洞。制作用于针灸的针,就更烦琐了,要先插入腊肉中,用油脂来填补坑洞,尖端还要磨得又尖又圆,才能避免针戳断血管。

        以前没有卫生棉,那月经布是抛弃式的,还是重复使用?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下体。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半夜在街上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算公务员吗?

        更夫,在古代类似现在的小区巡守队和管理员,主要负责夜晚邻里间巡逻和报时的工作。由于夜间出行,他们「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台的僵尸片里头,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毙。话虽如此,但更夫好歹是个正经的职业,也算是公务员,因为古代军队较低阶的士兵,会被安排当更夫,就像保镖和警察。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待遇没有现在的公务员好。

        除了听听唱戏外,古人都怎么过生日的?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

        古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古时,还没有什么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电视、计算机的诱惑,所以近视的人非常少。通常近视的都是苦读的书生,你想啊,老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不近视才怪呢。古人以为,看不清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所以,「定志丸」是最常用的药方,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针灸来治疗眼睛的。明朝时,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仗着眼镜,大家毁起眼睛来,更肆无忌惮了。

        古人有金库或保险箱吗?他们是怎么藏钱的?

        早在原始时代,为了保存辛苦捕猎来的食物,古人会挖洞,将食物放入洞穴,再放块大石头挡住。后来,演变成用兽皮包裹捆绑贵重物品,这应该算是保险箱的雏形了。随着器皿和锁的发展,人们开始将钱放入不同材质的箱子和柜子中。然而,即便「保险箱」出现了,也难免半路杀出群绿林大盗。钱庄,由此应运而生,却也成为更专业的「窝藏赃款」的机构。

        古代人装假牙吗?

        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宋朝还出现了镶假牙的专业医生。古代的假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之外,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牙桥」,就是用软金铁线绑住牙齿,再绑入口内,没有咀嚼功能,纯装饰使用。这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暴发户一张口,金牙闪倒一片。

        古人抽烟吗?

        烟草,最早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中国的,最初在广东福建两省,有少量的种植,但抽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烟草造成祸害,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小小的鸦片,成为改写中国历史的导火线。清光绪年间,英国商人借通商之便,把纸烟带入大陆,刚开始免费送抽,等人上瘾之后,开始贩卖。

        古代玉或宝石类的饰品,是用什么东西雕琢而成的?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老早就知道玉器宝石的珍贵。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表明古人对硬度早就有了认识,知道利用更坚硬的矿物,来研磨石器。雕琢玉器,古人往往是把硬度更高的石英、拓榴石、金刚石等矿物,捣碎成沙砾状,就成了「解玉砂」。后来还出现了硬度最高的「金刚砂」,也就是碎钻。这下,再硬的宝石都可以任人「宰割」了。

        古代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如果那只当闹钟的公鸡被宰了,怎么办?古人当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再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达到闹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