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广告公司:宁缺钱,不缺德(美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43:55

宁缺钱,不缺德(美德)

范正伟 《 生命时报 》( 2011年01月28日   第 04 版)

  “缺钱不缺德”,不曾想到,这句出自网络红人“棒棒哥”的质朴之语,竟成为2011年的第一句流行语。

  新年第一天,重庆一位以挑货物为生的“棒棒哥”郑定祥在帮人挑两包羽绒服时,与雇主走丢,寒风中,他苦寻雇主5天的事让无数人感动。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喊出的“缺钱不缺德”,更是令人不禁动容。

  流行语是时代的温度计。这句“缺钱不缺德”蹿红网络,折射出的却是尴尬的现实。

  一些不缺钱的会缺德: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宠物主人逼人给狗下跪,开着宝马抢购经适房,住着洋楼争领低保金……以至于人们在毒奶粉事件后发现,某企业家所标榜的“大胜靠德”,原来靠的不过是“缺德”。

  一些讲道德的却遭遇困境:扶老太太过马路反被敲诈,见义勇为牺牲还遭“牵尸要价”。留意一下那些被作为道德模范宣传的人,许多往往要么贫病交加,要么非死即伤,以至于有人直言:这样的道德模范谁敢去学啊!

  因此,“缺钱不缺德”的意义,不仅彰显了一位普通劳工的德性光辉,更提醒我们反思当下道德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机制:我们是否对践行道德的人保护激励不足?是否为不讲道德的人安排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确实有许多人像郑定祥那样,他们选择义举并不是为了索取回报,但社会却有义务使他们获得回报。否则,如果一个社会总是英雄流血又流泪,德行成了有德之人的重负,缺德反成为无德之人的通行证,那么德行只会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公平正义的秩序也不可能建立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种良性的道德奉献与利益分配机制,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这些年来,无论是中组部强调的“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还是各地纷纷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都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不差钱”后,中国对道德重建的努力。与此同时,所谓“惩恶才能扬善”,这种努力,还应表现在建立对不道德获利行为的惩戒机制上,比如对“血汗工厂”的打击,对腐败行为的严惩。▲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