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锦txt百度网盘:文革中与毛泽东“平起平坐”的小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8:51:36
 “小人物,大历史”的说法,放在王百得身上再恰当不过。说是小人物,他出身农民,后来成为炼钢工人;说是大历史,他后来在文革中鬼使神差地当选为了中共“九大”、“十大”中央委员,而且得票与毛泽东一样——全票当选。

  “小人物”一夜成名
  王百得原名叫王白旦,于1935年出生在太行山区,是地地道道头顶高粱花子的农民。中共建政后,他先是在太原钢厂当工人,因为机灵,学东西快,后来作为骨干“支援”到齐齐哈尔的北满钢厂。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以前,他已是北满钢厂的一名党员技工。当时,上级把一名参加“九大”的名额分配到北钢,条件是:有七年以上党龄的炼钢工人。那时厂革委会成员要么不是党员,要么是党龄不到七年,阴差阳错,王白旦被选为“九大”代表,去了北京。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毛泽东主持下开幕。4月24日下午进行正式选举,到会代表1510人。大会主席团提名的170名中央委员和109名候补中央委员全部当选。当宣布中央委员候选人、工人代表王白旦以全票当选时,会场立即响起一片议论声。
  这名工人代表看来毫无政治生活经验,但有趣的是,等额选举往往是知名度越低得票率却越高。此人在全国毫无名气,谁也不会故意把他划掉,而他自己又不懂得谦虚,结果使自己成了170名中央委员中得票惟一与毛泽东“平起平坐”的人。散会后,许多人都愤愤不平地大骂这名工人太不谦虚。

  周恩来:王白旦名字不好听
  要当中央委员了,王白旦的名字成了问题。据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某个会议室,主持会议的周恩来说了一句:“王白旦,这名字念白了不太好听啊。”众委员笑了:“应该改改名,中央委员怎么能叫王八蛋。”
  时任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当时号称老夫子,他略加思考后说:“我给他改个字,‘旦’字底下加一竖为‘早’,音变意不变。”次日,“九大”中央委员名单正式公布,“王白早”名列其中。
  普通工人当上中央委员,又被当时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赐”了名,顿时在寒冷的北方重镇齐齐哈尔掀起一阵热带旋风。艳羡、赞美、颂扬,一夜之间,任命书下来了,厂党委副书记的头衔落到了“王白早”头上。

  江青为“王白早”再改名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因为支持林彪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有人就提出了陈伯达为“王白早”改名一事,提议成立专案组,幸而周恩来解了围:“改名是我提议,陈伯达改的。这件事我负责,不能叫工人背包袱。”没想到,江青知道此事后说:“我再给他改一个名,在原基础再加几笔,叫王百得吧。”
  再次改名,王白旦很不情愿,他想:“又改名,上次有总理保护,我和陈伯达没牵联上,下次,谁又能为我说话?”不过,江青毕竟是毛泽东夫人,当时他还是服从了“中央决定”。以后,在党的“十大”上,王百得成为一百名中央候补委员的成员。
  “文革”结束后,不测的政治风云再次向这个家庭袭来。他那段被陈伯达、江青二人改名的历史,使他被列为市“揭批查”的重点审查对象,从1978年起,先是被审查八个月,等待处理则延续了三年多。
  但审查团将所有电文、信函查了个底朝天,也看不出他与陈、江有什么“特殊关系”。有人建议王百得把名字改回去,免得沾晦气,王百得却来了倔劲儿:“名是名,我是我,改不改有什么关系。”
  (摘自《日本新华侨报》 作者:卞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