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的意义:从总理接访,聆听政治文明的脚步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49:52
2011年01月27日 09:30:3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温家宝24日与来京信访的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再次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强调拆迁活动一定要依法进行,农村土地征用须保障农民利益。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1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倾听,这是一个国家总理首次直面来访群众,主动倾听选择“民声、民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倾听,它透露出的丰富信息与内涵让我们不得不凝神倾听。
众所周知,上访群众往往是生活困难缺乏救助,或是自认遭受不公投诉无门的人。他们往往把信访当做能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这些人大多经受过生活的煎熬与内心的挣扎,当他们来到最高信访机关时,内心积蓄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往往会变化为对现实尖锐的批判与激烈的呐喊。
一个国家总理主动选择直面这样的人群,实际上就是直面社会改革与利益调整最激烈尖锐的矛盾。与2009年直接与网民对话更进一步,此番总理直接接受基层群众上访,就是执政者直面批评与监督的最有力的证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这是温总理经常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告诫和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各级党政领导主动走向基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怕批评、敢于对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改进“倾听”为重要标志,践行宗旨的政治自觉,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生动见证,是顺应时代、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治文明既可以用来说明一种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可以用来概括实现良好秩序的政治发展过程。政治文明就是指政治生活脱离“自然状态”走向“文明状态”的过程和成果,它意味着良好的公共秩序的建立,合理的制度与规则的形成,普遍认同的公共权威的确立,政治社会行为的合理规制,个人和团体权利的切实保障。
要保障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作为执政者就必须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只有充分听取民意,尊重民意,才能为社会创造一个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来激发新思维新观念,让人们敢于说话,敢于建言献策。只有多倾听群众最真实的话语,了解最真实的状况,多倾听对工作与施政存在的失误、错误的批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这样的执政者才能称得上理性与智慧,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稳定。
在今天,人们普遍倾向于把政治的本质定义为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安排方式,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倾听。而作为一个执政者,要实现政治文明,要让民众的权益得到保障,就必须让各类行政程序都要向社会公开,所有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一切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执政者必须要学会倾听、敢于倾听、善于倾听。
正因为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时候一个国家的执政者能倾听和接受不同意见,这个国家才是也才能真正的强大。对此,温家宝作为国家总理有着十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如他所强调的,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温家宝总理的这一次倾听的意义非同寻常。从这样一次倾听中,我们倾听到中国政治文明前进的脚步声!郑福汉